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十年与二十天 >

第61部分

十年与二十天-第61部分

小说: 十年与二十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些在其它遥远海区作战的潜艇的经历也是如此。
  派往这些海区的潜艇在1943年6月中旬以前,在亚速尔群岛以西尚能不受干扰地从潜水油船上补充燃油,然后驶向作战海区,这些作战海区从美国东岸的佛罗里达海峡到南部的里约热内卢,从达喀尔一直到非洲沿岸最里面的几内亚湾。每个艇长都可以分配到一个很大的海区,他可以根据敌人在那里的航运和防御情况相机行事。因此,为了不引起敌人集中相应的反潜兵力,潜艇没有采取任何集中行动。
  起初,战况似乎对潜艇有利,因为开战不久它们就击沉了16艘舰船。但很快敌人就加强了空中警戒力量,以致潜艇连停留在指定的作战海区都感到十分困难,尤其是在美洲海区更是如此。
  同时潜艇从潜水油船上接受补给也变得极其危险,后来只得放弃并提前结束战斗。
  据我们所知,我们在这些遥远的作战海区所蒙受的损失归根到底也是由敌方飞机造成的。原来我们打算通过在这些遥远海区的作战行动来减少我们的损失,结果未能如愿以偿。
  6月份出海潜艇的损失尚不到20%,而7月份则达到30%以上。后来的统计结果表明,潜艇在通过比斯开湾的短短几天内所蒙受的损失相当于它们后来在作战区停留几周所蒙受的损失。因此,8月2日禁止潜艇出海的命令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的正确估计。
  1943年8月下半月,比斯开湾基地的首批潜艇配备了“哈格努克”式新型无线电探测仪。同时每艘潜艇又装备了4枚刚制成的“音响鱼雷”,代号叫“鹪鹩”。
  除了增加防空火炮外,我们还尽力为这些潜艇改进其它所有最重要的装备。艇员们为操纵这些新装备都经过了专门训练。
  我们的打算是让这些潜艇由水下隐蔽地进入北大西洋,在那里与飞机和驱逐舰配合袭击敌护航运输队。
  我们想再次加强北大西洋的兵力,是因为我们的“无线电侦收部门”发现,在1943年7月大批敌机对汉堡实施的空袭中,也有英国“岸基海军航空兵”的第十五和第十九机群的几百架四引擎轰炸机参加,许多汉堡居民成了这次轰炸的牺牲品,景况惨不忍睹。而在此之前这些飞机一直仅在北大西洋用于反潜。显然,这是由于我在5月24日下达了先撤回英国以西海域潜艇的命令后,才使英国得以暂时把这些轰炸机从北大西洋撤走。
  我们怀着极度紧张的心情注视着1943年8月底通过比斯开湾驶向北大西洋的潜艇。新型无线电探测仪能使潜艇比以前更有效地防止敌机的突然袭击吗?
  比斯开湾的潜艇虽然面临着敌最强大的空中警戒兵力,但遭受袭击的次数并不多。这说明情况好象有所好转,这只能归功于新型的“哈格努克”式探测仪。确实,装备“鹪鹩”鱼雷的潜艇群在通过比斯开湾时一艘也未损失。
  从这时开始到1944年5月在该海区的潜艇平均每月损失1…2艘。看到这种发展趋势,我们大大松了口气。
  “鹪鹩”潜艇群好不容易到达了预定的作战区,1943年9月20日夜晚在大环形航线上发现了预期的敌护航运输队,天刚亮就有2艘商船被潜艇从水下击伤。后因敌方空中和水面掩护兵力甚强,潜艇再次与敌船队失去接触。原定由潜艇同时在水面协同抗击敌空中掩护兵力的计划在第一天即告失败,因为各艇之间的距离太大。但当天夜晚潜艇与船队又重新恢复了接触。
  现在潜艇要对付的主要是强大的水面护航兵力。于是潜艇首次使用了新型音响鱼雷。
  第二天几艘潜艇成功地以防空火力使来袭的敌机无法准确地投掷炸弹。现在它们可以在水面航行去占领攻击阵位,接近护航运输队。
  战斗进行了4天,因大雾战斗不时中断,最后终因大雾而结束。潜艇报告用新型音响鱼雷击沉了12艘驱逐舰、用普通鱼雷击沉9艘商船,共计46000总吨位。损失2艘潜艇。
  我们认为这次袭击护航运输队所获得的战果是令人满意的,尤其是在第二天的大雾肯定还使潜艇失去了不少攻击时机的情况下。
  根据报告我们觉得“鹪鹩”的效果不错。后来才搞清,艇长们对击沉敌护航舰只的数量无疑估计过高了。其中原因是,潜艇在近距离发射音响鱼雷后必须立刻下潜到60米水深处,否则音响鱼雷就会被自己的螺旋桨噪音吸引而发生危险。因此,近距离发射时潜艇无法观察鱼雷的爆炸效果,只能听声,因而容易把这种声音和深水炸弹的爆炸声搞错。
  根据今天掌握的英方统计资料,在这次作战中有6艘商船(共计36422总吨位)和护航舰“圣克鲁瓦”号、“波利安德”号和“伊切”号被击沉,“拉根”号被击伤,但尚能被拖入港内。罗斯基尔上校今后在叙述这次作战经过时可能会公布护航舰只的其它损失,或者说明敌方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限制音响鱼雷的可靠效果。
  从1943年10月首次使用“鹪鹩”对护航运输队的作战中,我们得到的经验是,大雾在特殊情况下也能掩护潜艇免遭空袭;因为雾过之后潜艇就再也没有可能同敌空中掩护兵力进行有效的斗争。首次“鹪鹩”作战令人满意的战果此后再没有获得过,相反以后几个月的事实表明,甚至那些改进了的装备也不能够使潜艇恢复战斗力。我们只好彻底放弃使用潜艇群同敌护航运输队作战。为了牵制敌人的兵力,我们只能进行牵制作战,并要尽可能节省我们的兵力。潜艇对海上交通线的压力不可放松。但要造成这种压力也得有足够数量的潜艇,只有使敌人担心潜艇随时可能以集群方式实施作战,才能使敌人不至于减少用来对付潜艇的飞机和海上兵力,不至于把它们用以遂行其它任务。
  实施这种牵制作战究竟有多么艰难,可从潜艇部队司令1944年6月1日的战争日志中看出来:
  “根据潜艇的观察、谍报部门的报告和无线电侦收部门的情报,牵制敌兵力的任务到目前为止完成情况是好的。敌方派遣的飞机、护航舰艇、反潜群和航空母舰的数量有增无减。
  “对潜艇艇员来说,进行一场以牵制敌人为主的战斗是特别艰难的。全体潜艇艇员为获取胜利而作出的个人贡献比迄今任何其它兵种都大,这种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使他们在敌人的防御面前表现了特殊的坚韧不拔和顽强不屈的战斗意志。现在,成功的希望越来越小,而难从虎口逃生的可能性则越来越大,最近几个月来,参战潜艇每月只有70%能够安然返回。”
  因此,我们反复考虑,面对如此惨重的损失,继续实施潜艇战是否还是正确的、合理的?是否应该采取其它的办法?但是,鉴于我们潜艇部队牵制的是敌人庞大的兵力,因此我们再次得出了潜艇战绝对必要的结论:
  “必须利用现有兵力继续实施潜艇战,尽管损失惨重,大大超过了我们所取得的战果,但对此必须忍受。”1944年6月1日潜艇部队司令战争日志。
  当时没有其它的部队能象潜艇部队那样牵制敌人如此庞大的兵力。
  为使战斗有重新获胜的希望,必须有一种无须浮出水面充电、水下速度快且续航力又大的潜艇。我们感到欣慰的是,这种潜艇已经出现了,这种潜艇在前线服役的日子也一天天迫近了。
  1944年春天,第一批旧式作战潜艇装备了“通气管”,这种“通气管”能使潜艇在水下充电并更新艇内空气。这意味各种传统型的潜艇在作战过程中不再需要浮出水面。5月底,这种新装置原有的一些毛病已得到克服,并取得了初步的实践经验。
  就在这个时期,潜艇部队指挥机关由于盟军入侵法国而处于难以作出决断的困境。能把潜艇派到英吉利海峡的浅水区去吗?那里有敌人数以百计的各种类型的护航舰只,而且飞机在空中不断地飞行。潜艇到底能否逗留在那里?往那里派遣大量潜艇能否取得相应的战果呢?
  从1940年以来,我们一直未在象英国沿岸那样的浅水区中作过战。现在有了“通气管”,我们就可以在那里作战了。不过,潜艇必须在连续几周的作战中潜伏在水下。艇员们在体力和精神上能忍受得了这种辛劳吗?在警戒如此森严的海区,通气管能正常使用吗?
  使潜艇部队指挥机关难以解答上述问题并定下决心的原因是,它只能根据敌人公布的消息来获知潜艇在入侵海区的战果和境况,直接听取返回的潜艇艇长的口头汇报则要在几周以后,因为潜艇无疑是不能从该海区发送无线电报的。
  另一方面敌入侵的成功与否对于整个战争的进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潜艇正好是唯一能以少量代价获取重大战果的作战工具。潜艇上人员较少,只要能击沉一艘满载军火、坦克或其它武器的船只,即使自己被击沉也是合算的。而要在陆上消灭敌人同样多的军用物资,那得要牺牲多少人,耗费多少物资?在陆上我方人员的损失肯定要大得多。对这个问题我绞尽脑汁苦思冥想,最后终于决定,一旦敌人实施入侵行动,务必派遣潜艇前往阻击。
  当敌人于1944年6月6日开始入侵时,第一批潜艇开赴塞纳湾。我对它们发出如下命令:
  “凡敌用于登陆的每一艘船只,哪怕只运载50名士兵和一辆坦克,都是潜艇全力打击的重要目标。即使我方蒙受损失,仍要发动攻击。
  “只要有利于靠近敌登陆部队,则不必顾虑浅水、水雷或任何其它的危险。
  “在敌登陆之前消灭其一个人或一件武器都能减少其成功的希望。
  “潜艇,只要给敌登陆造成了损失就是完成了它的最崇高的任务,它的存在才有价值,即使遇难也是有意义的。”摘自给艇长们的“海峡”作战命令。
  于是潜艇部队开始了连续几周的最艰苦的战斗。返回来了的艇长们汇报了他们所获取的战果,这些战果表明继续派遣潜艇作战是正确的,尽管由于连续几周的水下生活艇员们在体力上已精疲力尽。艇员们的战斗意志无论给予怎样的赞美也不过分。
  最后,我自己却丧失了艇员们在那些日子里所表现的那种勇气。由于担心作战潜艇的命运以及敌人可能集中大量反潜兵力使我潜艇难以招架,我便在8月24日和26日召回了当时所有在塞纳湾的潜艇。使我感到莫大宽慰的是,5艘潜艇报告它们在返航途中又获得了理想的战果。
  从1944年6月6日至8月底在入侵海区内进行潜艇战的总战果如何呢?
  30艘装有“通气管”的潜艇陆续参加了45次作战行动,其中20艘被击沉。我方遇难者约1000人,其中238名获救。
  根据英方的统计,潜艇在蒙受上述损失的同时共击沉英方:
  5艘护航舰艇;
  12艘商船,共计56845吨;
  4艘登陆舰艇,共计8404吨。
  据英方统计,另外还有一艘军舰被潜艇所布水雷击沉;被鱼雷击伤的有:
  1艘护卫舰;
  5艘商船,共计36800吨;
  1艘登陆舰。
  另外还有2艘商船被水雷击中。
  所有被击沉的船只都满载军用物资。这意味着什么,战争期间引自美国空军《训练手册》由美国罗得岛州匡塞特角海航站的大西洋舰队飞机反潜发展支队编写,见莫里森《大西洋战役》,第1卷,第127…128页。的一段话最清楚不过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这段话的大意是:
  “假如潜艇击沉2艘6000吨位的商船和1艘3000吨位的油船,那末我方的损失为:42辆坦克、8门152毫米榴弹炮、88门87。6毫米火炮、40门40毫米火炮、24辆装甲侦察车、50挺布朗式自动机枪、5210吨弹药、600枝步枪、428吨坦克配件、2000吨储备品及1000桶汽油。如果这3艘船能安然抵港和卸载的话,那将会起多大作用!敌人如果要用空袭来炸毁这些军用物资,必须出动3000架次飞机并进行有效的空袭。”
  后来我在战争日志中也回顾和分析了潜艇在敌入侵海区的作战情况:
  “在英吉利海峡的潜艇战结束了。战斗中潜艇部队又一次表现了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整个战况证明,打消先前的各种顾虑及连续不断的各种怀疑派遣潜艇去作战是正确的,就当时那样艰难的条件来说,潜艇还是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尽管损失不小,但尚可忍受。潜艇即使没有给敌人的补给造成决定性的重大损失,也减轻了陆上部队的负担。”潜艇部队司令1944年9月15日战争日志。
  由于英美入侵部队在1944年8月4日突破了阿弗朗什,使我们无法再利用比斯开湾附近的潜艇基地,因此于8月底到9月底我们逐步把潜艇调到了挪威。
  1944年6月1日我下令今后在大西洋不许再使用无“通气管”的潜艇。于是,潜艇部队指挥机关就把装备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