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十年与二十天 >

第60部分

十年与二十天-第60部分

小说: 十年与二十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U…758号潜艇(艇长曼泽克海军上尉),是防空火力得到加强的第一艘作战潜艇(增加了一门20毫米四联装火炮)。它于1943年6月8日与舰载飞机发生了一次战斗。艇长对这次战斗报告如下:
  “19时18分:莱桑德式单引擎舰载飞机从右舷方向低空向我袭击。我用舰炮抗击,在它突进之际被我命中多弹。飞机急转向并紧急投掷4枚80至100公斤重的炸弹。炸弹落在右舷约200米以外处。飞机又在附近投下发烟浮标后返回。
  “我以全速驶向西南,2架飞机(一架莱桑德式和一架马特莱特式)来接替受伤的飞机。它们在3000米高空、距潜艇4000…5000米处盘旋,没有发动攻击。偶尔扫射一阵,但未命中。
  “19时45分,又一架马特莱特式飞机从右舷低空向我艇实施攻击。我艇命中其多弹,飞机艰难地越过我艇尾后转,并扔下4枚炸弹。这些炸弹落在距我艇尾约25米处。飞机拖着黑烟坠入大海。我觉得可以用火炮将敌人阻挡在3000至4000米以外。好几架飞机飞到距我艇2000…3000米处折回。20时,2架马斯坦式歼击机实施低空袭击。这2架飞机多处中弹。一架受伤的飞机返回,后由另一架歼击机接替。
  “两门20毫米自动炮因直接被击中而发生故障。单炮的俯仰和旋回装置失灵。炮兵及嘹望哨等11人受轻伤。我决定下潜。”
  我们认为,潜艇的得到增强的高炮火力对这两次作战起了积极的作用。
  以前我们取得的经验是,潜艇编队经过比斯开湾时,用双倍的火力和统一分配高炮火力的办法可迫使来袭敌机转向,或至少降低其投弹的准确性。根据这个实践再加上“飞机诱饵”潜艇U…441号的经验,我们决定在1943年5月底再试一下,原则上让潜艇编队通过比斯开湾。
  到6月10日为止,潜艇部队指挥机关收到各艇长的第一批报告都是令人鼓舞的。若干潜艇群毫无阻挡地通过了比斯开湾。另一些潜艇也用加强的火力击退了敌机的多次袭击。
  但两周之后敌人开始采用新的战术。飞机发现潜艇群后,就在潜艇的高炮射程外与潜艇保持接触,而且又守在近到使潜艇不敢冒险下潜的位置,因为此时潜艇下潜势必遭到袭击。等到其它飞机到来后,就开始实施协同攻击。
  例如,有一次一个由5艘潜艇组成的潜艇群击退了好几次单机攻击后突然受到4架重型战斗机的同时攻击。U…155号和U…68号人员伤亡严重,被迫返回基地。
  这个事件说明潜艇白天在水面航行危险太大。于是我们又开始采用老办法,即白天基本上潜航,只有在充电时才上浮。如果白天空袭来势凶猛,那么充电则推到夜间进行。
  1943年6月底,英国海军部使用专门的反潜群加强对比斯开湾的封锁。1943年6月,潜艇在比斯开湾编队航行的损失比5月份明显降低,但现在由于敌人采取了上述措施,潜艇在7月份的损失又有回升。在潜艇不得不上浮充电时,飞机便引来反潜群攻击潜艇,而我们又没有水面兵力来驱逐这些离我潜艇基地很近的敌人。
  潜艇部队指挥机关力所能及的事是每天向潜艇发送有关情报,告诉它们敌人的海上封锁兵力和空中作战的重点。这些情报只能根据我方空中侦察和无线电探测的结果面获知。
  第二次使用“飞机诱饵”潜艇所取得的经验并不令人满意。
  1943年7月11日,U…441号在比斯开湾与敌3架重型战斗机交战。尽管一架敌机被击中,尽管U…441号的舰桥四周都采用了装甲护板,但敌机的连续炮击仍使U…441号潜艇10人阵亡,13人(包括艇长)重伤,最后只得停止战斗。幸亏该艇抓住有利时机下潜,才幸免于难。后来该艇军医普法芬格尔侥幸地把艇驶回布勒斯特港。
  该艇刚入港,潜艇支队的基本成员中就有许多人自愿报名,要求代替遇难和受伤人员乘U…441号潜艇重新出海。
  但潜艇部队指挥机关认为,这次战斗表明,潜艇在同敌机的交战中缺乏坚实的基础。因此改建和使用“飞机诱饵”潜艇的计划便停止了。
  虽然有人反对潜艇结群通过比斯开湾,但权衡利弊的结果还是采用了这个办法。1943年7月1日到20日,75%的潜艇是结群通过比斯开湾的。结果只损失3艘,而其余25%单独行驶的潜艇中却损失了4艘。
  1943年7月底,2个潜艇群准备出海。因当时正好有几艘德国驱逐舰,我便让它们护送潜艇到西经8度处。到达这里后,各艇艇长便可自行决定,是单独行驶还是继续结群航行。后来他们仍决定编队航行。
  一天后,潜艇群中的一艘潜艇报告,该群在西班牙北岸奥特加尔角以北150海里处与5架敌机交战。于是9架JU…88飞机便被派来增援,但因燃料不足这群飞机未能到达战区。与此同时,在比斯开湾的另外4艘潜艇又报告受到敌机袭击,而且附近还发现敌海上兵力。于是我就把手头仅有的3艘大型鱼雷艇派去增援。
  看来敌人这次为封锁我潜艇出海所作的努力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因此在尚未搞清这次作战的结局及参战潜艇的命运前,即在当天,1943年8月2日,我就下令停止其它任何潜艇出航。
  德国鱼雷艇全速向一艘被炸弹击伤的潜艇驶去,这艘潜艇因受伤而只能下潜到有限深度上。
  遗憾的是,当这艘潜艇听到会合点附近我鱼雷艇的螺旋桨噪声时,它已重新浮到水面。潜艇看到了鱼雷艇的桅尖并向它驶去。以后情况艇长报告如下:
  “19时25分,一架‘桑德兰’飞机从右后方飞来,距离800米,飞行高度中等。我们立即开火,该机向右转并在我火炮射程之外盘旋。为了不让敌机有机会从正面攻击我艇,我们必须向左旋转,这样一来我们与鱼雷艇就离得更远了。
  “2分钟后,第二架‘桑德兰’破云而出,在我艇周围盘旋。这两架飞机占领了有利阵位后便开始各从我左右舷45度处向我艇袭来。我艇火炮猛烈反击。20毫米四联装炮对付右舷敌机,单管炮和两门81Z型(8毫米)机关枪对付左舷敌机。右舷敌机在激烈的炮火中稍微避开了些,它在离艇尾50米处至少投下6枚炸弹,使我艇剧烈震动。另一架飞机的炮弹几乎同时在左舷爆炸,使四联装火炮的2名瞄准手和2名弹药手阵亡。在替换四联装火炮的操作手时射击暂停,使敌机乘机逃逸。
  “电动机左配电盘被震落,起火。右舷柴油机停转,艇内烟雾弥漫,海水大量涌入。艇向左侧倾斜。
  “5分钟后,两架飞机从左右舷发起第二次攻击。火力分配情况如同第一次。3名单管炮操作手被飞机机关枪击倒。两机飞越我艇,投下多枚炸弹,在我艇附近爆炸。使我艇又遭重创。左舷柴油机也停转。艇失去机动能力,因两台电动机也不转了。两组电池散发出强烈的气体。艇尾明显下沉,因抽水泵也不再抽水了。
  “20时零8分,一架飞机离去。也许它在第一次袭击中被我四联装高炮击伤。两分钟后留下的那架‘桑德兰’发起第三次攻击。由于大部分炮手已阵亡,替换上来的都是一些技术上不熟练的新手,因此对目标的命中率较低。该机飞越我艇时,枪炮齐发,并投下4枚炸弹,在右舷艇尾后10米处爆炸。艇下沉更甚,据机电长报告已维持不了多久了。
  “‘全体人员离艇!’甲板旁放下充气橡皮筏。除5名炮兵外,其余人员均跃入水中。
  “20时15分,第四次攻击开始。由于机枪扫射猛烈,水中多人受伤,许多橡皮筏被击碎。飞机仍瞄准水中的游水者扫射。艇尾甲板已被水淹没,靠定深舵使艇首翘起。
  “艉柱随时可沉。
  “飞机又多次飞越我艇扫射。我艇弹药耗尽。我和最后5名炮兵跳水。不久随着艇内一声巨大的爆炸,在游水者的一片乌拉声中潜艇顷刻沉没了。
  “飞机仍多次飞越我艇,未扫射,投下2枚发烟浮标后离去。36名艇员在水中穿着已破损的救生衣留在一艘较大的橡皮艇旁,一直坚持到黎明,直到3艘鱼雷艇赶来把我们救起。”
  这个报告对于叙述敌机歼灭一艘潜艇的具体经过来说是很典型的。
  后来逐渐发现,从7月20日至8月初共有10艘潜艇损失,数量之高,实在令人吃惊。袭击潜艇的飞机数量剧增,它们集群进行攻击,以压倒编队航行的潜艇的总火力。因此我们再也不能指望以潜艇的高炮来打开通往比斯开湾的航路了。潜艇只好采用老办法,只要无线电探测仪一发现敌人在搜索,便立即下潜,用这种方式偷偷地进入比斯开湾。由于频率范围扩大的新型无线电探测仪要到1943年8月底才能投入使用,因此我下令我在8月2日发布的潜艇不再出海的命令继续有效。此外,我还命令返回的潜艇必须紧靠西班牙沿岸航行。由于那一带的环境对潜艇特别有利,所有采用这条航线的返航潜艇都得以安然抵港。
  新型高炮在其它战区使用的经验也和在比斯开湾的使用经验相类似。截止1943年9月,大多数艇长报告,高炮的使用情况是好的。据他们观察,敌机不敢象以前那样放肆了,有时遇到一艘作好防御准备的潜艇时甚至会放弃攻击。结果潜艇在9月份的损失总数又降到10%。但从1943年10月初开始空袭增多,于是潜艇损失又重新增加。虽然潜艇击落了一批敌机,而且有些飞机可能在返航途中坠毁,但这一切都帮不了潜艇多少忙,因为飞机接二连三地反复袭击,潜艇终究要被击中、击伤或击毁。只有在高炮火力十分强大,足以使敌机慑于它的威力而放弃攻击或足以在敌机进攻之前将其击落时,才算达到了高炮的使用目的。
  然而遗憾的是,有些战斗经历,例如U…267号潜艇的战斗经历,却很清楚地证明了我方高炮武器所处的劣势。该艇在10月17日对飞机的一次攻击作了如下报告:
  “飞机在进攻时被我一连串炮弹击中,但却没起作用。潜艇瞭望哨发现,20毫米炮弹连续从飞机驾驶舱弹回。”
  用于反潜的重型轰炸机和飞艇现在在机体下方都有厚厚的装甲,一般情况下20毫米高炮是击不穿的。只有这个原因才能说明为什么飞机明明中了一百多发炮弹却没有坠毁的道理。
  自从1943年5月在北大西洋攻击护航运输队的作战失败以后,我们现在又倾向于采用老战术,即“抓住敌人的弱点”,重新派潜艇去占领那些遥远的、认为能取得较大成果的战区。至于在这些战区内敌反潜力量究竟弱到何种地步,则必须由实践来证明。
  为了把作战行动扩大到危险较小的一些海区,我决定把潜艇也派往印度洋作战。
  我驻东京的海军武官文内克尔海军将军为德日在海战过程中的有效配合而奔波忙碌。他在1942年12月报告,日本人建议,把位于日本势力范围内的槟榔屿港或沙璜港提供给在北印度洋作战的德国潜艇作基地用。
  但要利用这些基地首先要考虑到德国潜艇所需的燃油和润滑油、机器磨损及备件,尤其是可口的食品在那里是否能长期得到满足,因为习惯于吃欧洲食品的潜艇艇员必然不习惯吃日本人喜爱的食品。根据德国海战指挥部的要求,日本人于1943年春开始对槟榔屿基地作技术上的准备,并在1943年春的晚些时候多次表示希望德国潜艇前往那里。
  但在大西洋尚有充分战机击沉敌舰的这段时间内,我一直没有接受日本人的建议。
  自1943年4月起形势发生了变化,于是决定在6月底把IX…c和IX…d…2型潜艇派到印度洋去,让它们在西南季风停止时先在印度洋北部海区发动几次突袭,然后再驶向槟榔屿基地,因为这种季风引起的汹涌波涛和不良的能见度对海上作战十分不利。
  潜艇在印度洋及往返印度洋的航路上共击沉57艘舰船,计365;807总吨位,另外还击伤了一些舰船。战果最突出的IX…c型艇是U…510号,艇长是艾克海军中尉;IX…d…2型艇中是U…181号,艇长是弗赖瓦尔德海军中校。遗憾的是,为取得这些令人鼓舞的战果,到战争结束时止,派往印度洋的潜艇中共损失22艘,其中16艘肯定是被飞机击沉的,而且大部分是在已经踏上大西洋的征途时被击沉的。
  由此可见,整个大西洋都处在敌空军的严密监视之下。即便在大西洋中部和南部海区,无论是四引擎远程飞机或者是美国航母的舰载飞机,均用于反潜。甚至在印度洋也有一些飞机用于反潜,尽管数量有限。英美两个海军强国在各大洋都明显加强了以空军对付潜艇的作战行动,直到战争结束,这种趋势有增无减。
  一些在其它遥远海区作战的潜艇的经历也是如此。
  派往这些海区的潜艇在1943年6月中旬以前,在亚速尔群岛以西尚能不受干扰地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