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甲午战争史 >

第64部分

甲午战争史-第64部分

小说: 甲午战争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激烈的炮战中,广丙舰帮带大副都司黄祖莲不幸牺牲。黄祖莲(一八六三——一八九五年),安徽怀远人。一八七五年,入上海方言馆学习,选为官费出洋生。考进美国海军学校学习航海驾驶。一八八一年回国后,积劳叙千总。一八八九年,充济远舰驾驶二副。一八九二年调充广丙舰帮带大副。黄祖莲熟读战史,颇具谋略,并以政言见称。甲午战争爆发之初,曾献“攻其不备”之策注35,未被采纳。黄海海战中,他指挥广丙舰炮手配合平远舰,重创日舰西京丸。在此日的战斗中,他连连开炮击敌,后竟被龙庙嘴炮台发炮击中阵亡。

当双方炮战开始时,南岸西撤的巩军七、八百人散布于海埠、城子和沟北村之间,已被日军截住。此时,清军营官仅有陈万清一人,主动担负起指挥的责任。他亲自带头突围,在海埠村附近将一队日兵冲散,陈万清等刚冲过海埠村,又被另一队日军堵住。双方相互射击,战斗十分激烈。陈万清的右脚受伤,坐骑中弹,其贴身卫士邵辰仆地不起。他忍住伤痛,抱起邵辰,又换乘一匹坐骑,继续冲围。在他的带头下,清兵无不奋勇当先,迫使敌人后退。这些巩军残部终于突围而出。注36几十名受伤的清兵,无法突围,便将枪枝砸坏,跳进沟北村海边的船坞里,全部壮烈牺牲。

在南帮炮台战斗中,巩军死伤八百余人注37,有“将校五人,士卒五十一人”被俘。日军虽占领了南帮炮台,但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除步兵第十一旅团长大寺安纯陆军少将及随军记者远藤飞云被击毙外,“死伤二百二十六人”注38,其中包括步兵大尉三上德治以下军官五人。

注释:

注1 《日清战争实记》第20编,第22页。

注2 戴绪贤等:《讣闻》,见《丛氏钞存》(抄本)。

注3 金天翱撰:《皖志列传稿》第7卷,《戴宗骞传》。

注4 《清史稿》列传247,《戴宗骞传》。

注5 《李秉衡致张之洞电》,《山东巡抚衙门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注6 《甲午中日战争纪要》,第166页。

注7 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第11卷,第364页。

注8 《日本新闻特派员素川的战地通讯》,见《日清战争实记》第20编,第2627页。

注9 《邵启元口述》(1958年记录稿)。按:邵启元,威海南岸海阜村人,当年22岁。

注10 《日清战争实记》第20编,第27页。

注11 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第11卷,第377页。

注12 《日方记载的中日战争》,《中日战争》(1),第270页。

注13 《日清战争实记》第20编,第27页。

注14 《邵景泰、谢增口述》(1958年记录稿)。按:邵景泰,威海南岸海埠村人,当年18

岁;谢增,威海南岸百尺崖所人,当年17岁。

注15 《日清战争实记》第20编,第28页。

注16 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第11卷,第377页。

注17 《日清战争实记》第20编,第32页。

注18 《日本新闻特派员素川的战地通讯》,见《日清战争实记》第20编,第28页。

注19 《署理北洋大臣王文韶讯明总兵刘超佩失守炮台逃避情形折》,《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971),第38卷,第10页。

注20 《刘玉新口述》(1958年记录稿)。按:刘玉新,威海南岸沟北村人,当年10岁。

注21 《日清战争实记》第20编,第28页。

注22 据《谢增口述》(1958年记录稿)。按:谢增,百尺崖所人,当年16岁。

注23 《张文宣致李秉衡电》,见《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412),第30卷,第20页。按:皂埠嘴炮台所击沉之日舰,舰名无从考证,颇令人怀疑其真实性。经多方调查, 证实确有此事。参见《中日甲午威海之战》第66页注1。

注24 《李振槐口述》(1958年记录稿)。按:李振槐,威海南岸百尺崖所人,当年20岁。

注25 《丁提督来电》,《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19卷,第44页。

注26 《寄丁提督刘镇》,《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19卷,第45页。

注27 《中东战纪本末》第4卷,见《中日战争》(1),第189页。

注28 《北洋大臣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410),第30卷,第19页。

注29 见阿英编:《甲午中日战争文学集》,第356页。

注30 《北洋大臣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469)第31卷,第12页。

注31 《英兵部蒲雷东方观战纪实》,《中东战纪本末三遍》第2卷,第23页。

注32 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第11卷,第381页。

注33 《日清战争实记》第20编,第32页。按:间,日本长度单位。一间合1。818公尺,六、七间约合十一二公尺。

注34 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第11卷,第381页。

注35 《清史稿》,列传281,《黄祖莲传》。

注36 据《邵启元口述》(1950年记录稿)。

注37 《日清战争实记》第20编,第33页。

注38 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第11卷,第382页。 
 
 
 
 

 

 

 

 
  
 
 

 

 



 三 南帮炮台外围战斗和北帮炮台弃守  

 
 
在日军右路纵队进攻南帮炮台的同时,其左路纵队也向南帮炮台外围的清军发起了攻击。

先是在一月二十九日,日军右路纵队到达江家口村。三十日,占领温泉汤后,即将第二师团司令部设于温泉汤。当天午夜,第二军司令部发布了总攻威海卫的命令。佐久间左马太中将遂将全师团重新进行编制如下:右翼支队,包括步兵第三旅团(缺第四联队之一个大队)、骑兵第二大队的一个小队及炮兵第二联队第三大队,以步兵第三旅团长陆军少将山口素臣为司令官,左翼支队,包括步兵第四旅团(缺两个中队)、骑兵第二大队本部及两个小队、炮兵第一联队第三大队(缺一个中队),以步兵第四旅团长陆军少将伏见贞爱亲王为司令官;预备队,包括步兵第十七联队的一个大队、骑兵第二大队的半个小队、炮兵第一联队第三大队的半个小队、以及炮兵第二联队本部和第一大队;通信队,包括步兵第四联队的一个大队和骑兵第二大队的一个中队(缺一个分队);军直辖部队,包括步兵第十七联队(缺一个大队)和骑兵第二大队的半个小队。注1

一月三十日凌晨四时五十分,伏见贞爱以步兵第五联队第三大队为左翼支队之前锋,在其大队长石原庐的率领下由集合地先行,他本人率大队继后,同向虎山进发。虎山是仅有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左右皆山,前临汤河,有一山口北通威海卫,形势颇为险要,是威海南部的交通孔道。白马河战斗后,戴宗骞命刘树德带三营绥军在此驻守,并配给行营炮八门。上午六时许,日军左翼支队前锋逼近虎山,企图抢占山口东面的高地。清军立即发炮轰击。

石原命第九中队停止前进,向清军射击;第十一、第十二两个中队展开队形,攻占清军炮兵阵地。于是,战斗趋于激烈。据日方记载说:“(我兵)欲夺敌兵的炮兵阵地,敌兵据住便利的阵地,猛烈向我军瞰射,我兵甚是苦战。”交战中,日军步兵第五联队第三大队死二人,伤四人;清军也有两名士兵阵亡。不久,日军左翼支队后队赶到。伏见贞爱命炮兵第一联队第三大队长樱井库五郎少佐,在汤河对岸的栾家店附近架设山炮,以掩护步兵作战。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日军第十一、第十二两个中队进至虎山南麓。刘树德见敌兵靠近,竟不坚持战斗,弃军北走。三营绥军随之溃散。日军进入虎山,在清军阵地上缴获了被遗弃的四门行营炮。其第十中队执行追击任务,又缴获了清军丢齐在半路上的四门行营炮。八门火炮竟如此轻易地落入敌手!上午九时三十分,日军左翼支队前锋追至宋家洼村时,扼于北洋舰队诸舰的炮火,未敢继续前进。“此日严寒,号兵要吹传令号,亦因管口冻冰不能吹。”注2左翼支队前锋只得住宿于宋家洼。

是日上午六时,山口素臣也率日军右翼支队从温泉汤出发,向南、北虎口村进击。日军进至南虎口山南麓,列布阵势,开始射击。山上守军为绥军正营和副营,由戴宗骞亲自率领,头一天刚从南、北竹岛营地赶来,绥军有行营炮四门,占据有利地形,向敌炮击,使日军步兵难以前进。至九时十五分,日军在虎口南面的高地布置炮兵阵地,开始炮击。日军步兵第十六联队第一大队的三个中队,在大队长江田国容少佐的指挥下,在炮兵阵地前面展开。戴宗骞见日军攻势变猛,便率两营绥军撤出阵地。当这两营绥军经老北集、杨家滩撒至长峰寨时,士兵多已溃散。戴宗骞只带少数部众回到了北帮炮台。十时三十分,日军又向北虎口发起了攻击。北虎口守军约七百人,是从巩军中、前两营挑选的奋勇,刚从城子、沟北营地赶来。他们士气旺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仆后继,在山上布置炮兵阵地”。注3但日军漫山遍野,势如潮涌,奋勇七百人已死伤大半注4,力难抵御,终于战败。日军步兵第十六联队第二大队,在其大队长冈田昭义少佐率领下,越过北虎口山,占领沟北巩军中营、城子巩军前营两处营盘,并悬挂起日本旗。然后,冈田又率队沿海岸向杨家滩行进,对清军实行追击。此时已近正午,北洋舰队十余艘舰艇,突然驶近海岸,向日军队伍猛击。日军猝不及防,急忙向后倒奔。在北洋舰队的这次突袭中,日军死三十八人,伤五十一人注5,因遭到意想不到的惨重损失,不得不退向凤林集。

当天下午三时,根据日本第二军司令官大山岩的宿营命令,日军第六师团在崮山后、百尺崖所及其附近,第二师团在凤林集、宋家洼、虎山及其附近,第二军司令部在温泉汤。一月三十一日,第六师团移驻宋家洼、虎山、温泉汤等村,第二师团改驻凤林集、曲阜、冶口等村,第二军司令部则移至虎山。是日,第二、第六两师团都在做进攻威海卫的准备,并对清军的态势进行了各种侦察。于是,大山岩发布命令:第六师团自长峰寨、竹岛村进入威海卫城;第二师团绕至孙家滩,以切断威海清军的退路,并警戒由烟台东来的援军。

二月一日,佐久间左马太命令所属各部队西进,并重新部署兵力:骑兵第二大队第十一中队为独立骑兵队,至鹿道口,搜索酒馆集地方,步兵第五联队第二中队为左侧队,至孙家滩,破坏鹿道口附近的电线,并警戒前双岛和初村地方,步兵第十七联队骑兵一小队为前卫,至艾山庄,警戒威海卫大道,本队营于羊亭集至曲阜村间。是日,第二师团司令部进至东阳村,获左侧队报告,知孙家滩及其附近有清军集结,于是命伏见贞爱为前卫司令官,率步兵第四旅团离开师团主力,向孙家滩进击。

当时,驻守孙家滩的清军,是从桥头一带西撤的孙万龄等军。孙万龄探知日军来攻,决定将全军分为三部,划地防守:嵩武左营和福字三队在中央,防守孙家滩村东的羊亭河长堤,由孙万龄亲自指挥,从正面堵击敌人,福字三营驻守港南村高地,为右翼,由李楹指挥,预防日军迂回和包抄后路,精健等五营驻守小西庄和港头村,为左翼,由阎得胜指挥,一面预防日军直插威海卫城,一面接应孙万龄部。在此以前,孙万龄曾接到处斩阎得胜的命令。自荣成失守和白马河战斗后,威海卫后路战局每况愈下,李秉衡非常焦急。他认为:“与倭接仗,虽互有胜负,而各营将领不齐,接仗未能得力,致倭人渐向西进,非斩其退缩之尤者,不足以警众。查各军退缩者不止一人,而以阎得胜为最怯。”注6因此,于一月二十九日电饬孙万龄:“阎得胜临阵退缩,即军前正法”。注7然而,孙万龄并未按上司的电令办事。估计他可能担心将阎处斩会引起精健等营的骚动,而不利于眼前的战斗。实际上,阎得胜对孙万龄的命令始终阳奉阴违,不肯认真执行。这样,就为清军孙家滩之败埋下了伏因。

当天下午一时,伏见贞爱命步兵第十七联队第三大队长土肥好敏少佐率所部进攻孙家滩,山炮兵第六中队列阵于羊亭集以西,发炮进行掩护。日军越过羊亭河时,“河水结冰,坚如铁石,风雪卷地而来,一步一颠,兵士颇苦之”。注8过河后,日军冒着风雪直向孙家滩东面的护河大堤扑来。此时,孙万龄军已将四门行营炮“据险架设,努力进行防战”。注9在孙万龄的指挥下,嵩武左营和福字三队皆埋伏于护河大堤的树丛里,用步枪和抬杆射击敌人。据目击者谈:“孙统领的兵有大堤和树木隐蔽,打死日本兵不少。只见(日本兵)这一排倒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