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甲午战争史 >

第63部分

甲午战争史-第63部分

小说: 甲午战争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月三十日凌晨三时,日军左右两路纵队皆从宿营地出发,向南帮炮台进逼。右路纵队担任主攻。根据第六师团长黑木为桢的命令,全纵队分为三部:右翼支队,以步兵第十三联队第一大队长渡边之步兵少佐为司令官,率步兵第十三联队第一大队及山炮第六大队之一个小队,沿海岸佯攻南帮炮台东侧,以为牵制;左翼支队,以步兵第十一旅团长大寺安纯陆军少将为司令官,率步兵第十三联队(缺第一大队)、步兵第二十三联队第一大队、骑兵第六大队之—个小队及山炮第六大队(缺一个小队),集中兵力攻占南帮炮台之陆路炮台,以便为进攻南帮海岸炮台开辟道路;预备队,包括步兵第二十三联队(缺第一大队)、骑兵第六大队(缺一个中队和一个小队)及海军陆战队,集合于鲍家村以西待命。与此同时,日本联合舰队也加以配合。在此以前,伊东佑亨即已下令,当陆军进攻南帮炮台时,筑紫、赤城、摩耶、爱宕、武藏、葛城、大和、鸟海八舰向南帮炮台、刘公岛东泓炮台及日岛炮台炮击,以为声势。注7

拂晓时,日军左翼支队进至摩天岭南侧山脚。据日本随军记者记述:“摩天岭是群山中的最高山峰,为陆地防御最险要之处。炮垒峨峨,高耸入云,仰头才能望到。附近有炮台数座,皆以胸墙相连,蜿蜓曲折,沿山构筑,其长度连万里长城似也要退避三舍。敌军据守炮垒,实行其擅长之防守战术。”注8确实,日军之所以要首先集中力量抢夺摩天岭,就因为此峰为南帮炮台群的制高点,而一旦将其占领,即可控制威海南岸诸炮台。此计划若得以实现,清军在南帮炮台的整个防御体系将随之趋于瓦解。摩天岭炮台只是战争爆发后临时修筑的小炮台。炮台位于摩天岭顶巅平坦处,周围有环形土堆,每隔十数步留一垛口,以备炮手瞄准射击之用。其正北面留有出口,为守台出入之路。四周绕以深堑,沟外堆积鹿砦,并在深堑与鹿砦之间遍布地雷。炮台上设有八公分行营炮八门。守军为巩军新右营,系不久前招募的一营新兵,原驻长峰村,又调扎摩天岭。营官周家恩是著名的勇将,附近村民皆称他是“硬汉子”。注9他明知敌我众寡悬殊,决心拚战到底。

是日上午七时三十分,日军左翼支队发起攻击。其排列顺序是:步兵第十三联队第二大队在右翼,由其大队长镰田宜正少佐率领;步兵第十三联队第三大队在中央,由其大队长师冈政宜少佐率领;山炮炮兵和工兵随在第三大队之左侧;步兵第二十三联队第一大队在左翼,由其大队长梅泽道治少佐率领。大寺安纯命令“各队散开,越山谷,攀高岭,从侧面向摩天岭前进。清军以巨炮从山上炮台齐射,炮弹如同雷电落地,在头顶和脚下一起爆炸”。注10北洋舰队从海上“相应,频开炮轰发;清兵守杨峰(枫)岭者,自侧亦射炮丸”。注11在清军交叉炮火的打击下,日军死伤累累。大寺亲自督战,采取齐头并进的战术,象撒网似的向摩天岭炮台围来,终于爬过了鹿砦。此时,日军开始进入清军的布雷区,踏响了连环排雷,突然雷轰不断,地动山摇,顷刻间有不少敌兵丧命。对此,日方记载说:“我军立即进逼垒下,敌发大炮防战,我亦乱发山炮应战。两军战正酣,山动谷鸣,地轴为倾。敌兵在垒下预设地雷,我兵误逾其上,爆然燃炸,黑烟冲天,我兵势稍沮。”注12“士兵因此皆有惧色,不敢大胆向前。”注13

日军进攻受挫后,便改变战术,先占领摩天岭西侧的山头,然后向摩天岭发起冲锋。周家恩指挥全营官兵连续打退了日军的几次冲锋。日军三次爬上炮台,守军与之展开肉搏战,全歼了爬上炮台的敌兵。据目击者说:“清军大旗倒了三回,硬是竖起了三回。”注14日军依仗兵多势众,又从“三面合围”,同时向摩天岭发起冲锋。此刻,巩军新右营土兵已经牺牲殆尽。周家恩连中数弹,身负重伤,但毫不退缩,带领仅存的少数官兵同冲上炮台的敌人拚战。

在激烈的搏斗中,周家恩与守台土兵全部英勇阵亡。在“垒内已无一兵一卒”注15的情况下,日军左翼支队才占领了摩天岭炮台。大寺安纯见摩天岭已被攻占,喜不自胜,“与部下共徒步登炮台,自观战状”。注16此时,停泊在港内的定远等舰齐向摩天岭发炮。大寺胸部被炮弹洞穿而亡,《二六新报》随军记者远藤飞云亦中弹毙命。大寺安纯是甲午战争中第一个被清军击毙的日本将军。他在日本国内被誉为“一代良将”。注17日人江间些亭有悼诗云:“威海垒壁摩天岭,架戟林林攒锐锋。石破天惊炮声震,阵云惨澹啼黄龙。宁测骥足忽屯蹶,将军马前铁弹裂(指大寺安纯)!将旗裂处笔折处,六尺之躯云变灭(指远藤飞云)。马革裹尸所曾期,只见沙场满腔血!”词意低沉,对大寺安纯等之死痛惜之至。可见,摩天岭战斗对日军的打击是极为沉重的。

日军左翼支队攻占摩天岭后,其步兵第二十三联队第三大队在大队长大室胜武少佐率领下,绕至邢家庄,在野战炮兵第六联队第三大队山炮的掩护下,开始向杨枫岭炮台进攻。与此同时,步兵第十三联队第二大队由其大队长镰田宜正少佐率领,工兵第六大队由其大队长川村益直中佐率领,也从摩天岭向杨枫岭发起攻击。

杨枫岭炮台的守军为巩军左营,在营官副将陈万清的指挥下,英勇抵抗。南岸皂埠嘴、鹿角嘴、龙庙嘴三座海岸炮台,皆掉转炮口指向陆地,向日军所到之处轰击。定远等舰及鱼雷艇,也都驶近南岸,支援南帮炮台守军。于是,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炮战。一个日本陆军记者写道:“我陆军虽称英勇,不惜生命,岂能抵挡住如斯之巨炮?我等只好袖手藏在炮垒里。”注18战至中午十一时五十分,杨枫岭炮台的弹药库中炮,忽然爆炸起火。此时,巩军左营伤亡逾半。陈万清见已不可守,遂率余部撤离炮台。

当日军合攻杨枫岭炮台之际,梅泽道治少佐率领步兵第二十三联队第一大队,由摩天岭朝西北方向突进,直逼龙庙嘴。龙庙嘴炮台外无长墙地沟保护,很容易靠近,梅泽下令先占领其最南端的高地,然后从左右进击。巩军统领刘超佩左腿中弹,即丢下守台部队,乘小火轮逃往刘公岛。后刘超佩被押解天津,署理北洋大臣王文韶讯明后奏称:“是其受伤虽非谎,饰而逃避亦属实情。”注19刘超佩逃后,南岸水雷营管带李荣光并学生也随之逃散。惟有几十名守台清军,则坚守不退,与冲上炮台的敌人誓死搏战。据当时目击这一惊心动魄场面的村民况:“炮台上死了好几十官兵,尸首横七竖八,许多尸首上既有枪伤又有刀伤。”注20这几十名守台勇士全部壮烈牺牲。随后,日军便沿着海边小道向东,攻破了鹿角嘴炮台外面的长墙。鹿角嘴炮台既无小炮,又无步枪,“安置于坚垒中的巨炮,对于近距离之日军不起任何作用”。注21于是,日军很快地便占领了鹿角嘴炮台。时为午后十二时五十分。

此时,在清军手中的只有所前岭和皂埠嘴两座炮台了。所前岭在百尺崖所北面,皂埠嘴又在所前岭之北二里处,所以要从背后进攻这两座炮台,必须通过百尺崖所。百尺崖所是一座周围不过二里的小城,垒石而成,只有南北二门,乃明朝专为防御倭寇而设。守军为巩军后营,是不久前招募的新兵。营官何大勋见日军来攻,亲自登城指挥,士气极为旺盛,利用抬杆(亦称抬枪)射击敌人,东西城墙角上的两门旧炮也用来配合,打击了日军的多次冲锋。敌人在冲锋失利后,便转用大炮轰击,南城门终被轰塌,城上的大旗杆也被击毁。何大勋率部边战边退,在所城西北与巩军右营会合,共同抵御进攻的敌人,在激战中,何大勋和右营帮带张友志皆中弹阵亡。两营清军只剩八十余人,向西突围而去。

日军攻陷百尺崖所后,为扫清进攻皂埠嘴炮台的障碍,便猛力扑向所前岭炮台。所前岭炮台是南帮炮台群中最小的炮台,不仅炮台范围小,而且炮又少又小,仅有十二到十五公分口径的克虏伯炮三门,故当时习惯上称之为“小炮台”。炮台守兵仅一哨,由徐帮带指挥。他原为哨官,因帮带鲍义璧借故规避,才被提为帮带。在徐帮带的带领下,这一哨人打得十分顽强,杀伤多名敌人。最后,守军一哨人也伤亡殆尽,徐帮带被日兵围住,死在敌人刺刀之下。日军杀了这位爱国英雄,恨犹未解,又搜捕其家属。当时,徐帮带的妻子怀抱刚满周岁的儿子芸生,准备跳海自尽,被日兵追及。残酷的敌人夺过芸生,在岩石上摔死,又用刺刀挑死了孩子的母亲。注22日军惨无人性的暴行,激起了当地人民群众的强烈仇恨,也增强了皂埠嘴炮台守军与台共存亡的决心。

皂埠嘴是威海所有炮台中最大的炮台,因山上不长树木,群众皆称之为“秃子头”炮台。炮台上有炮五门,其中二十八公分口径克虏伯炮两门,二十四公分口径克虏伯炮三门。由于皂埠嘴炮台的炮火猛烈,日舰一般是不敢驶近的,在此之前日舰多次扰袭失败的事实即可为证。日军为了攻占南帮炮台群中仅有的这座炮台,一面从陆上进攻,一面从海上用舰炮轰击。在处境极端不利的情况下,炮台守军仍然沉着机智地对敌,终于在南沙滩击沉日舰一艘。注23但在战斗的紧要关头,炮台上管旗墩(信号台)的姓侯的大车贪生怕死,弃职潜逃。注24于是,皂埠嘴炮台便同外界、特别是海军和刘公岛失去了联系。但守军继续奋勇搏战,前仆后继,无一人后退。日军在炮火的掩护下,企图接近炮台,一直没有成功。日军又从几个方面发起猛攻,终于冲上炮台。守军全部战死。

日军在付出重大的代价后,才登上了皂埠嘴炮台。如果这几门巨炮落入敌手,必将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皂埠嘴炮台是否为敌所用,是直接关系到刘公岛及北洋舰队能否坚守的问题。早在日军进攻南帮炮台前,丁汝昌即有见于此,曾和护军统领张文宣商定,“挑奋勇安插其中,暗备急时毁炮”。注25当时,戴宗骞为白马河战斗的“小胜”所鼓舞,产生了盲目乐观情绪,认为“我初战即利,土气倍增,探回报倭众不过三四千人”,因对丁汝昌之议极为不满,说:“若非事机紧迫,何至如此!”李鸿章也对丁严加申饬:“丁系戴罪图功之员,乃胆小张皇如是,无能已极!”注26及至一月五日傍晌,南岸各台相继失陷,皂埠嘴台也危在瞬间,丁汝昌恐怕巨炮真被敌人所夺,便派鱼雷艇队管带兼左一管带王平,率护军前营帮带洪占魁、定远炮手头李升及奋勇二十五名泊台下,专等事急时炸毁巨炮。

是日下午一点多钟,日军登上炮台,刚把日本旗竖起,“炮台突时坍塌,台上日兵飞入空中”。注27此时,仅有八名奋勇撤回到鱼雷艇上,“余尚未知下落”。注28“艇亟退,而巨石盘空下,当泊艇处坠水,激波入空际,退稍缓,人艇并碎矣”。注29当时在威海口外“观战”的英国海军官兵,目睹中国水师这一奇勇和壮烈场面,也无不感到“惊心动魄”。注30

日军虽然攻占了威海南岸所有炮台,但战斗并未停息,反而开始了最激烈的炮战。日军在进攻威海之前,即计划利用南岸海岸炮台以攻击清军,并准备了修配这些巨炮的零件。据英国政府派来观战的炮兵司司长蒲雷称:“东人(指日人)亦预思得炮以攻船,故先调舰内水师搀入陆军队中,以备一得炮台即用华炮以击华兵。又早虑及华兵如不得守台,必预将要件拆去一二,炮即无用,故从旅顺带炮前来,以备装用。而丁之所料,则可谓不幸而中矣。”注31日军刚攻陷鹿角嘴炮台时,海军陆战队长丰岛阳藏炮兵中佐即进入炮台,他指挥炮兵装配好了第一、第三及第四诸号炮,然后利用这三门二十四公分口径克虏伯炮,以榴弹射击清军目标。“清兵亦应之,定远、济远、来远三舰与刘公岛东方二炮台猛烈应射,声震山岳,硝烟蔽空。定远泊日岛西方,济远自日岛北方航行东西,来远在日岛炮台正面海中。定远渐次航向西,共来远以巨炮纵射。”注32

不久,第一号炮即被炮弹击伤,丰岛命将其炮栓移用于第二号炮。又一颗炮弹击中第二号炮;而此炮长八公尺有余;炮身两人合围,竟然“折断,飞去六、七间远”。注33至下午三点半钟,“战愈剧。清兵炮丸雨下,猛火轰然,弹皆坠地,爆裂四散,摧石壁树木,势颇惨烈。左翼墙破坏,墙下交叉小铳皆尽损伤。日兵仅有大炮两门,众寡不敌,遂停止。清兵亦休战。”注34

在激烈的炮战中,广丙舰帮带大副都司黄祖莲不幸牺牲。黄祖莲(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