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相国 >

第269部分

相国-第269部分

小说: 相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极,是极,南地不过是蛮夷之地,教化未开,官家能允许尔等参加恩科便是莫大的恩德,怎能还死皮赖脸的与我北地相提并论!”

“不错,我朝开国至此,朝中能人哪个不是北人,赵太保,祁老国公,卢尚书,皆是我北人。即便官家器重的文武侯,那也是代州人氏,你等蛮夷,又怎能懂得其中道理!”

听到这里,杨璟脸色一变,士子之间,南北之争,早就存在,赵匡胤与赵光义在位时,便有意为之,乃至纵容万分。

当初他参加科试时,也曾亲历过,只是并没有像眼下这般的严重。

皇榜不过六十余人,竟只取了南方人两成。

而这消息他权然不知,赵德昭虽然让他与赵德芳一道主持恩科,那赵德芳先前也有请杨璟多多费心。

可待枢密副使之职被罢免后,杨璟便潜心研制火器,而赵德芳亦未唤他商讨恩科,所以,眼下这情况,他是毫不知情。

前方,争吵越发的激烈,北地的士子大抵是因为中了进士,意气风发,说起来也是伶牙俐齿,更是搬出了太祖与朝中位极人臣之人来做驳论,遂使得南人一时气短,竟有些不知如何开口。

“禽兽无争!”

脸色涨的通红之下,刚才率先开口的墨绿长衫的读书人猛地道出了这么一句来。

听得这句,南人似乎抓住了反击的理由,“为人者,为仁者,禽兽不争也!侯爷圣明,乃是我读书人楷模,又怎会有门户之见,你且莫羞辱侯爷!”

“哼,侯爷德才兼备,我等又怎会所有不敬,休要污蔑于我们。难不成你们这些南蛮四书五经学不会,倒是将栽赃嫁祸给学得个炉火纯青!”

“含血喷人!”

那墨绿长衫的读书人伸手指着说话人,气急的说不出话来,好一会才一甩衣袖,“且让你这禽兽嚣张,我这就去告御状去!”

“你说谁是禽兽!”

“就是尔等得寸进尺,目中无人的鼠辈!”

话语越发的激烈,转眼间,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竟是在一起厮打了起来,场面顿时变得混乱不堪。

“兄长……”

何钰想来是被这斯文人打架给惊住了,错愕之下,忙转首望向了杨璟,张谦等人也是这般,这等情况举世罕见,他们自然是没有解决之法。

“正是荒谬。”

杨璟道了一句,忙疾步上前,他今日在此,必定会有人瞧见,若是不上前劝阻,免不了会被人所不齿。

更何况世人皆知恩科由他与惠王赵德昭负责,若是不出面,这等蹊跷的皇榜岂不是要毁他声誉于一旦?

“住手!”

气沉丹田,杨璟吼了一句,可是厮打正酣的双方哪里能听得进去,别无他法,杨璟与萧慕春点了点头,后者当即会意的冲进人群之中。

蛮横的冲撞加手中未出鞘的长剑,很快,就将读书人给分了开,毕竟他们身体柔弱,哪吃得起这些痛楚。

分不清缘由的人,嘴里不禁骂声连连,哪里还有半个读书人知书达理的模样,听得这声音,萧慕春虎目怒睁,杀气外放,手中长剑当啷出鞘,“放肆,侯爷在此!”

惊吓之余,众人才发现杨璟在一旁,忙胡乱的整了整衣冠,齐齐朝他行礼,“见过侯爷。”

未说话,杨璟往前走了几步,目中带怒,在他们身上扫过,“现在知道礼仪二字了?”

随即,语中一重,杨璟又是道,“你们让本侯很是失望!”

“侯爷,是他们先动手的……”

出乎意料,南北双方皆是言对方先出手,顿时,情绪再度愤怒起来,若不是杨璟在场,怕是又要大打出手。

“哼!”

杨璟怒哼了一声,双方这才收了声,但仍是怒眼相向,大有扑上前,再度厮打的架势。

见无人开口,杨璟这才继续道,“圣人有云,君子者,内秀于身,外和于人,无小人之为,无贼匪之行,而你们,就是这般去读的圣贤书!”

话音落下,一部分闹事的读书人低下了头。

“今官家开恩科,乃是我读书人之幸,取的是温润如玉的君子,是通晓礼数的读书人,不是骂街的泼妇!”

更多的人低下头来,不敢瞧杨璟一眼。

“侯爷,学生不服。”

一道声音响起,杨璟望过去,是刚才那墨绿长衫的读书人,年纪与他相仿,身形修长,方脸浓眉,此时眼中的挣扎之色还未褪去,想来这句开口让他鼓足了所有的勇气。

“侯爷,学生马亮,乃是庐州人氏,恩科已及第。不服乃是为了我南方士子,他们之中,有着诸多人才华满腹,却名落孙山。所以学生暗自以为是有人从中作梗,这般,可是寒了我南地儿郎的心啊,求侯爷做主!”

说着,马亮双膝朝地跪了下去,见他这般,身后的南人无不是下跪并齐声喊道,“求侯爷做主!”

第三百八十五章 进谏

紫宸殿外,彭雁小心翼翼的候着,以待殿中官家的传召,正竖耳倾听,怕错过殿中的声响,误了官家的传唤。

却是听不到丝豪的动静。

想来官家又是在为国家大事操劳了。

彭雁暗自道了句,余光瞥过前方的白玉石阶时,见得一道熟悉的身影疾步而来,再定睛望去,这才瞧出了来人。

抬起脚,彭雁碎步匆匆的迎了上去,“侯爷,有几日未瞧见您了,听说侯爷身体欠佳,咱家一直想出宫去侯府看望,奈何诸事缠身,难以脱身,今日见到侯爷,知晓侯爷身体已经安康,这心也能放下来了。”

有些人越是热情,却越是虚情假意。

自然,杨璟也不会点破,如今彭雁可是官家身边的红人,得罪了岂不是自找不痛快?

“杨璟不过感染了些风寒,谢过彭公公挂念。”

彭雁一甩手中拂尘,伸出拈花指,很是熟络的拉着杨璟衣袖,“无事就好,见不着侯爷,官家心里亦是极为不适,每日早朝前都要吩咐咱家去偏殿瞧一瞧侯爷来了与否,只是朝事繁忙,不然官家定会摆驾侯府,探望侯爷一番。”

望着那脸上贴了花一般的彭雁,再听得这些漂亮的话儿,杨璟不禁有些厌恶,若是官家真的心有念叨,怎么连个御医都未曾派遣?

但有时候,有些假话,听着了,也得当做真心话。

温和的笑了笑,杨璟轻声道,“官家恩情,杨璟感恩戴德,不知官家眼下可是繁忙,倘若有闲暇,能否劳烦彭公公同传一声?”

“这个理所应当,官家要是得知侯爷来了,必定是欢喜万分。”

说着,彭雁躬身蹑脚往殿中行去,少许,退了出来,与杨璟挤了挤眼,“侯爷,官家宣你进殿。”

“有劳彭公公了。”

进入紫宸殿,杨璟抬首望去,高殿上,赵德昭一身玄黑金丝飞龙袍,正在那里,执笔写着不知何物,聚精会神间,宛然不知他已经走了进来。

“臣杨璟见过官家。”

杨璟低首行了一礼,那赵德昭闻声这才回过神来,大笑着放下笔,仿若为他的突然出现感到欣喜。

“免礼,延风,你身子好了?这些天没见着延风,可是让朕颇为念想,本打算去你府邸瞧一瞧,奈何诸多事情需要朕来定夺,便一直耽搁下来了。如今见你无事,也就放心了。”

虚假的说辞总是这般大同小异,当然,因出自不同人之口,这意思也就变了样。

彭雁说这些话,是为了护住;而赵德昭如此,则是为了显示他的虚假情谊,两人之言,都是信不得。

心中与明镜一般,杨璟谢过赵德昭之后,便将谈话朝着所行目的上引去,“官家,臣方才进宫时,见到市集上颇为热闹,待细细望去,却是恩科已经放榜了,臣在此贺喜官家喜得良才,我大宋江山又多了社稷之臣。”

闻言,赵德昭笑了,似乎在为他作出恩科这个决定而高兴,又或许是想到有了新登科及第的天子门生,可以一洗赵光义的旧臣,从而将朝堂牢牢抓在手中。

总之,他是眉开眼笑。

“延风你身子不适,朕便让惠王不要去打扰你,朕也是刚刚瞧见礼部送来的名册,延风可是要看一看?”

说着,赵德昭扬起案前的红色宣纸,那候在一旁的彭雁则是双手小心接过,下了石阶,送到杨璟手中。

与彭雁颔首致谢,杨璟打开横幅般的宣纸,这进士名册,杨璟也是第一次看,上面字迹端正的写着中榜之人的姓氏籍贯,扫了一眼,约莫有三十多人,与他在市集听来相同。

仔细看去,果然,莫说前十甲,就连二十名之内,也无一个南人,直到二十一名,才出现了马亮的名字。

至于杨璟有些关心的寇准,也在三甲之外,位居第七。而前三甲,竟是他闻所未闻。

要知道,凭借着杨璟在士林的威望,倘若他都没有听闻过夺魁之人,要么是这些人委实过于低调,不喜出风头;要么就正如马亮所说,恩科有人在暗箱操作。

这名册果然有些问题。

眉头慢慢拧紧,杨璟暗地里想着该怎番与赵德昭开口,要说着名册赵德昭不知情,他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

历年来,科举前十甲都是有帝王钦点,而这恩科是赵德昭登为了彰显仁义与培植心腹所用,必定是亲力亲为,否则也不会录取这番多的进士。

要知道,唐朝盛世之时,一科进士也不过上二十人左右,赵匡胤与赵光义在位,一科只有十余人。

看来赵德昭是用人心切,怕是这三十多人中多数人是由他所定。

在杨璟思量之间,赵德昭发现了他的异常之举,收了笑意,开口出声问道,“延风,可是有何不妥?”

“臣不敢,臣只是见恩科取士三十余人,说明我大宋人才济济,臣是为官家高兴。”

“哦?”

赵德昭再度嘴角带笑,很显然,杨璟这句奉承让他很是舒坦。

“只是……”

听得这句转折,赵德昭下意识的开口接道,“只是什么,延风你有话但说无妨。”

“臣觉得不知是不是巧合,这进士之中,大抵是北方人氏,因而臣心里有些疑惑。”

“哈哈,原来延风是在为这个不解,这大可不必,北地受我中原影响较早,所以民智已开,教化也蔚然成风,而南人地处偏野,蛮夷之多,民愚不堪,二者自然是不可相提并论,就连先帝也曾说过,南人不得坐吾此堂。”

赵德昭还是继承了赵匡胤的观点。如此下去,南北之争愈演愈烈,可是大宋所悲哀之事。

“先帝之言,臣也曾耳闻,南蛮之地,人性多糟,先帝以此言诫示官家,实乃是怕南人入朝,以坏我大宋社稷,这份良苦用心,委实不易。”

见赵德昭点头,杨璟明白至少他这句话没有让对方抵触,于是又接着道,“如今官家登基,欲开我大宋盛世,理当更应取贤士而清朝政,开恩科,乃是我朝幸事,亦是读书人之幸事,可是臣眼下却有一担忧之事。”

杨璟正说到了赵德昭的心坎里去了,可突然这话锋陡转,顿时让后者心中一惊,“有何担忧,延风你快快道来。”

“官家勤朝政,纳贤才,皆是为民,可是一代明君之所为。清明盛世,君无不是广爱天下人,视百姓为己出,既是如此,又怎能分南北,宠一方之人,而寒一处之心?”

此时,赵德昭自然是听出了杨璟所指何意,“延风,你是说朕不该偏袒北人?”

“臣不敢。”

杨璟行了一礼,“官家,南人无知,也有能人胸怀旷世之才,圣人曾有言,授业当有教无类,此言,可谓是不朽之真言,受万人景仰,得千年流传。臣以为,官家取士亦当如此,有取无类,但凡有真才学识者,皆为我大宋所用,如此,我朝必定长盛不衰,千秋万代。”

道完这些,杨璟不再开口,他虽然答应了南方的那些士子,可是能做得,也都做了,毕竟,这江山姓赵,最后的定夺还在赵德昭之处。

此刻,赵德昭脸上阴晴不定,那立在一边的彭雁更是脸色吓得惨白,他怎么也没想到,杨璟进宫是为了让官家打破先帝立下的规矩。

许久,赵德昭开口道,“若是那番,朕眼下当如何为之?”

皇榜一出,自然是不好改动,所以,赵德昭即便想要改变,也不知该如何为之。

“官家圣明,皇榜只是道出一个进士名册,而状元等头衔还是得殿试才能确定,还望官家能宣这些中榜之人全都上殿,待殿试时,一视同仁待之,如此,定能得可用之才。清查礼部,若是有徇私舞弊,便予以惩罚,若是没有,也算是给读书人一个交代。”

清查礼部,乃是给赵德昭寻一个待罪羔羊。

听得这些话,赵德昭又是沉默不言,最终,深吸了口,“善,便依了延风。”

第三百八十六章 殿前试

“官家,为何要彻查礼部?”

眼下虽是灯火通明之时,紫宸殿内,却是灯火通明,立在石阶上的彭雁战战兢兢,低下头不去看脸色焦急的赵德芳,也不敢开口发出些许的动向。

白日里,就是在这殿中,文武侯与官家进言,以除恩科不公之事,而此刻,惠王赵德芳亦是来为了这件事。

只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