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穿越晨光里 >

第224部分

穿越晨光里-第224部分

小说: 穿越晨光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字就能好看的事情,想到那一大缸被他故意磨墨黑掉的水,不由得好笑起来。

“那我以后好好写字。”小七下定了决心。

邹晨便欣慰的笑笑,用手mo了mo他的头。

过了一会丁贤之的福字便写完了,他只需要帮着邹家写上十几幅贴到房间里,写完了之后就去看二郎他们的字。

看到二郎他们几个的字体各有千秋,便来了兴致,认真的指点起他们起笔落笔之间的腕力章法来,二郎他们几个连连点头,一笔一划地按照他的指点去写。邹晨一时看的心痒,可惜她是女子,若是被人知道自己家的福字是一个小娘子写的,肯定要把邹家的脊梁骨捣烂。

于是便过去帮他们磨墨。

写了约半个时辰,便把几百张福字写完,二郎他们几个伸伸懒腰,满意地看着自己的作品。

丁贤之便一张张的将福字从地上拾起来,仔细地说他们写字上面出现的问题。

邹晨看到他们一时半会没个完,便擦了擦手指,汇合了在另一个房间里等着的杜昭等人,出院去了。

去了黄丽娘的院子,却看到黄丽娘正和李锦绣头挨着头在看绣品,看到邹晨进来了,连忙招呼她道:“好闺女,快来帮我看看,是你母亲我绣的好看,还是你四嫂绣的好看?”言语之间竟是跟个小孩子似的。

邹晨看到黄丽娘欢喜,也跟过去凑趣,接了两人的绣品,左右端详了一番,装出一副为难的样子:“这明明是一个人绣的,阿娘却让我分出来好坏来?这可难为我了。”

黄丽娘听了之后笑道:“瞎说!尽会糊弄我!”轻轻打了邹晨一下,将她揽到身边,和李锦绣一左一右。

“小妹从哪来?”李锦绣看到邹晨穿着一身会客的衣裳,便开口问道。

“哦,我去了先生那里一趟,四哥他们也在那里,正在写福字,刚刚才写完。”注意力却全在李锦绣手里的绣品上,“四嫂,这蝴蝶竟然就象是活了过来似的,你是怎么绣的?”

“跟着阿娘学的呗。”李锦绣用手指轻轻在绣品下面弹了一下,只见布纹荡漾之间,那蝴蝶展翅yu飞,竟似飘飘而去。

“真漂亮啊!”邹晨立刻把绣品塞到自己袖子里,“归我了,四嫂再绣个吧。”说完笑嘻嘻的看着李锦绣。

李锦绣笑了笑,想和邹晨说些什么,却突然闻到邹晨身上那股似有似无的腊梅香味,一阵恶心,便捂住嘴干呕了一下。

“怎么了?”邹晨吓得跳了起来,别是感冒了吧?冬天的时候人最易感冒。可是再一看黄丽娘不急不慌的,一脸的笑意,突然之间明白过来,李锦绣有喜了。

她装做不明白的样子,关切的问道,“四嫂,你没事吧?”

黄丽娘爱怜的瞧着李锦绣,等到她呕完,替她倒了一碗滚烫的清水,让她慢慢的喝下去。

“小娘子家家的,你懂个甚?你四嫂没事,……哎呀,你别毛手毛腰胳肢你四嫂,……臭丫头,一边去,当我白说了啊?”屋子里响起了邹晨欢快的笑声和黄丽娘无奈的呵斥声。

正文 第二百九十二章 刘妈妈来了

知道李锦绣有身孕后,黄丽娘偷偷告诉她,咱家例来就没有重男轻女的规矩,你这一胎不拘是男是女,我都欢喜,当然若是女孩子那就更好了。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

邹晨不由得失笑,黄丽娘虽然做母亲不太称职,可是由于她做儿妇时颇受了十几年委屈,便一心一意的待儿妇好,李锦绣嫁到邹家来真是有福了。

何思麻和徐小宛如今已经有些显怀了,俩人预产期就在明年的六月和七月,显见得大郎和三郎是不能回来陪着妻子待产,所以邹家人对她们俩人更为精心,一人给她们请了一个产科婆子日常照顾着,而且又把平常服侍柳氏和黄丽娘的庞妈妈、牛妈妈调给了她们使唤。

腊月时,金小乙和他浑家还有儿子没有回来,只是派人来捎封信,说是找到人了,可是那人认得的根本就不是金小乙浑家的父亲,失望之下便想再找找其他人,也许说不定真是从江东路逃荒过来的。柳氏和黄丽娘看完金大力浑家周氏送来的信,不由得叹息一声,便劝慰了周氏一番,让她在家里尽心照顾儿子,蘑菇大棚里的事情自然有她两个弟妹照管着呢。

这时,邹晨坐在东院正和二伯父亲在听丁贤之讲着明年的乡射之礼。

所谓乡射礼便是一州之牧在正月时,邀请本州的乡绅、乡老、豪门大户们聚集在一个非常庄重的场合中进行射礼,一般是学校中。

能够参加乡射之礼的人非富即贵,或是有功名在身,或是豪门世家,或是有善名流传于世的寒门子弟。一般情况下,能够参加乡射礼的都是本州的头面人物。

乡射礼邀请人非常少,每年只邀请百来个。往年从来没有邀请过邹家,今年由于邹家的两个侄子推恩当了县尉,邹家也勉强挂得上官宦之家。所以知州衙门前几天便下了两张贴子,邀请两位司农知事于明年的二月参加由知州举行的乡射大礼。

其实乡射之礼,故名思义便是射箭,可是现在射箭变成了表演,而射箭之后开始的诗词比试慢慢变成了正题。知州邀请的人,都是可以带本家子侄前去的,慢慢的乡射之礼就变成了年轻人相互比试诗词文章的场合。场中会备有笔墨纸砚,年轻人们即兴做诗词,或是写一篇文章,由教喻和助教们先阅,再呈给知州等人,若是得了头彩,立刻就可以出名了。

这个时候,家里有一个西席的好处就显现出来了。如果让刘成和公孙季去办什么事情,肯定是非常快的,邹家一向是外事找公孙季,内事找刘成。可是遇到这种以诗词当道的聚会,他们就傻了眼,只能站在一旁认真的听着丁贤之讲话。

丁贤之便把乡射之礼中需要注意的事情给说了一遍,同时又教会他们如何向别人行礼,别人行礼时你应该怎么还。这一整套礼仪,根本就和普通人见面时行的礼仪不同,甚至就连站的方位也是有讲究的。

比如你和知州站在一起说话,既不能远,又不能太近。太远则疏,太近则佞。尤其是你还得注意一下自己的身份,司农知事的身份是非常低的,就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官,所以和知州说话的时候,只能站在知州右手处三步之远的地方。

而这一套礼仪,其实就是官场上所要遵守的礼仪,如果家中没有长辈教的话,你只能自己去mo索,别人根本不可能也不愿意去教你。

“丁先生,这礼要学多久啊?”邹晨听到丁贤之说完后,随口问道。

“要做的流畅须得三四月的功夫,所以每年乡射礼的贴子都是腊月发出,便是为了让不懂礼的人先把礼仪学好,以免到时被人耻笑。”丁贤之想了想后说道。

两位司农知事一听需要三四月的功夫,脸色齐齐变了变。邹晨当年跟着以前的礼仪妈妈学习的时候,他们都是看到过的,那就是打出来的,做不好直接一个戒尺敲在身上,直到做好为止。后来杜昭来了,杜昭倒是不打,可就是时时规范着,以至于有一段时间邹晨就跟一个木偶似的,强迫着她去改掉坏习惯。

脑子里不由得浮现出,小七没好好学习被丁贤之打手板的事情。难道自己一大把年纪了,还得挨先生的打?

丁贤之看到这俩人变了色,很快就明白了他们是为何变色,遂笑了笑,“两位东翁每日跟着我学习既可,便是几位小郎君学了之后也是好的,这个礼仪乃是为官者必须学习的。”

两位司农知事听到是为官者必须要学的,便无可奈何的点头同意了。于是,邹正达邹正业忙完了事情之后,便跑到小七的院里由丁贤之辅导着练习礼仪,二郎四郎六郎他们则在后面跟着,小七的院子里每天都是“进、退、转、揖、再揖、三揖”之类的声音。

院子里是禁止家里其他人进的,邹晨不由得恶趣味的想着二伯和父亲被丁先生拿着戒尺在院子里追着打的场景。

到了腊月二十,便由二郎亲自驾着车将他送回了洛阳,又给文彥博送去了年礼,然后把五郎接了回来。

那些乡绅们知道五郎回来的消息,立刻前来邀请五郎过去饮宴,虽然文彥博现在已经不在相位上了,然而到底还是河南府的知府,必要的巴结还是需要,五郎便挑挑拣拣的选了一些没办法拒绝的领着几个兄弟去赴了宴。

宛丘的官媒刘妈妈听到五郎回来的消息,也以替文太师拜年的借口来了邹家,话里话外的向黄丽娘打听五郎准备何时成亲,还有六郎的事情。

五郎比邹晨大两岁,六郎比她大一岁,他们不成亲,邹晨是不能成亲的。

黄丽娘便知道这刘妈妈肯定是替陈家来打听事情的。

遂笑着说:“刘妈妈,我也不瞒你,这五郎何时成亲,我们还真说不了……不过,总不会太早就是了。”

刘妈妈听了也跟着笑,心里在思忖,官宦之家的女子嫁得都晚,一般都是十九岁才论嫁,怕是五郎要二十岁才可以成亲了。

邹晨又不能和哥哥同一年的成亲,估计要拖到她十九岁左右了。

一想到陈家知道这件事后的表情,便觉得一阵好笑。

娶个儿妇,居然一娶便是七八年,这年年送的礼都能娶好几个儿妇了。

不过一想到邹晨的嫁妆,她又替陈家叫好,这得多有眼光啊,几年前邹家还未发迹时,便定了亲事,这一嫁过去立刻就能把窟窿给填上了。

若是邹晨未定亲,仅凭着五郎是文太师未来孙女婿的缘故,怕是也能嫁到朝中的某个大臣家中当次媳吧。

陈家好盘算啊,怪不得人人都说陈老宗长是属狐狸的。

说完了五郎的婚事,又和黄丽娘闲聊起刘成和杜昭。一提起刘成,黄丽娘满脸的满意。

“刘妈妈,有件事情,不知当讲不当讲,将来呀,这刘成和杜昭我准备将他们当做陪房跟着小晨一起到陈家去。”黄丽娘笑眯眯地说道。

刘妈妈听了一愣,她未曾想到邹家竟是这样安排的。当初她是为了保护刘成不受族人的欺负,所以才托到了邹家,没想到刘成和邹家处的相当好。

陪嫁到陈家么?

陈家是大户,邹晨据说又是一个有手腕的,想必应该不会被人欺负,遂笑着点点头,“老身这个做姑的只是想他过得好,他在邹家也好,陈家也好,只要过得好就行,老身没啥要求。”

“所以呀,还得托着刘妈妈帮我们另找个管家才行,我们先慢慢的养着,等过了几年刘成走了再用他。”黄丽娘又说道。

刘妈妈抚掌道:“这却使得,既是不急,就先慢慢的帮你们瞅着,待有了合适的老身就帮你们介绍来。”黄丽娘听了笑吟吟的点头。

俩人就开始说起了闲话。

“听说陈家的六郎这一段身体大好了,也能出来走动走动……”刘妈妈说着便仔细看了看黄丽娘的表情,却只见她一脸的欢喜。

“阿弥陀佛,这可太好了。夏天的时候听到他病重的消息,我还想着,这人什么都不怕,就怕有病,我还问了亲家有没有请时医士过去诊断……”说了一大堆欣慰的话,把刘妈妈听的眼皮子直跳。

这样的娘居然能教养出邹晨那样的女儿,这得多出人意料啊。难道这个黄丽娘是装的不成?或者她?深藏不露,大智若愚?

便跟着讪笑。

过了一会柳氏把来看她的人送走,来了西院这里,见到刘妈妈就未语先笑。

“妈妈万安,这小半年不见,妈**神采是越来越好了。”柳氏笑呵呵的先给刘妈妈请安,刘妈妈连忙站起身侧过不敢受她的礼。

刘妈妈见到柳氏来了,先恭维了她一番,便旁敲侧击的问六郎的亲事。

柳氏正巴不得刘妈妈问她,两下一拍既合,忙问刘妈妈手里可有什么好媒没有。

刘妈妈便为难的说了一番话,话里话外的意思,你长媳乃是农家妇,好一点的不愿意做你家的次媳,歹一些的你又看不上,六郎的亲事怕是有些bo折。

柳氏看了一眼黄丽娘,刘妈妈立刻明白她的意思,便说道:“你家五郎的情况特殊,是女方挑上他的……”

柳氏便沉默了下来……

正文 第二百九十三章 柳氏的小心思

刘妈妈走后,柳氏很是沉默,坐下来一动不动,也不说话,黄丽娘问她几句,她也不愿意说,便叹口气随她去了。请使用访问本站。

吃完了晚饭之后,她便拉着邹晨去了东院,长吁短叹的把事情说完,邹晨却笑了。

“二婶,你怎么就不和刘妈妈说,咱家的家产不是只分长子,而是几个儿子均分,你把这话放出去,还怕没人做你的儿妇?”

柳氏听了这话一激灵,是啊,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件事呢?看向邹晨的目光便更加的亲切。

“我六哥的亲事,您愁甚?等到他参加贡举中了以后,说不定别人还要榜下捉婿呢。”邹晨又打趣道。

柳氏听完了之后大笑:“还是我乖闺女会说话,你这一说我心里就亮亮敞敞的。对呀,我怕甚?只要六郎有出息,将来她们准踩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