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铸剑天下 >

第135部分

铸剑天下-第135部分

小说: 铸剑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在和共产党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已经一败涂地,没有了任何回旋余地,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从三五年冬天,那一场发生在皖南山区的小小战斗开始。
自从三五年冬天,王耀武的补充旅被皖南方志敏部全歼后,似乎这个世界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一个天才横空出世,在这个人面前,似乎任何抵抗都变得不堪一击,短短两年多时间内,近两百万国民党军队,似乎就败在这一个人的手中。
这让蒋介石在不甘心之余,又陷入深深的无奈,难道这就是天意吗。为什么老天会生出寻淮洲这么个年轻人,居然拥有可以扭转乾坤的能力呢。
为什么这样的人才,不是属于自己这边,而是属于毛那边的呢。想着这些就让蒋介石几乎要发狂。
可是,在发狂又怎么样呢,事实是没有办法改变的。自己有得如何来面对这样一种几乎无法让人承受的事实呢?
十二月一日上午,这些天一直闷在南京东郊官邸几乎没有见任何人的蒋介石终于面色惨白地出现在南京城总统府。
而这些天来,国民党内部大多数人已经达成了共识,准备全面接受共产党提出的主张,以保证国民党在中华大地上的合法存在,通过积极改革,为中华民族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十二月一日,蒋介石在南京总统府以国民党三军总司令的身份发表对国民党军队发表训令。
命令所有的国民党军队从今天开始,有秩序的放弃一切对解放军的抵抗,全面接受解放军改编,同时电请共产党派遣人员前来南京会商对国民党军队的改编事宜,和改组国民党的具体事宜。
蒋介石同时还电令在淞沪地区正在和日军作战的国民党军一定要站好最后一班岗,直到阵地顺利移交给解放军,然后根据和共产党协商的结果,部队后撤到指定地点,接受共产党的改编。
蒋介石在历史转折的最后时刻,还是表现出了一代历史伟人审时度势,顺应历史潮流的风范。为中华民族的强盛,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蒋介石的此番表白,将原本已经紧张到极点的大战气氛,迅速地缓解了下来。
当前,国民党在南京地区还有六万多正规军,在淞沪地区还有三十万正规军。
若是坚决抵抗,虽然解放军能够迅速彻底的坚决这部分顽军,可是,毕竟这都是中华儿女,若是自相残杀,是谁都不希望见到的,因此,蒋介石的这番表态,受到了全国各方势力的一致欢迎。
同一天,共产党安排周恩来代表中央和中华抗日民主政府前往南京和国民党进行改编国民党军队和改组国民党的具体会商。
周总理在重庆机场上发表了总要讲话,总理在讲话中盛赞了蒋介石先生和国民党进步人士在历史关键时刻,作出了正确和英明的决策。
同时盛赞了国民党从辛亥革命以来,对为中华进步作出的积极贡献。
总理同时还表示,国民党在蒋介石先生的领导下,在顺利完成改组和改革以后,一定能够成为一支中华民族的进步力量,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作出应有的贡献。
总理的讲话,再次引起了各方人士的一支好评,各方认为,共产党表现出了一个大国执政党应有的风范和气度。
同时对共产党能够包容和原谅国民党在特定历史时期犯下的错误,表示欣慰。
最后也为共产党能够肯定和接纳蒋介石先生继续作为国民党的领袖领导国民党的改革而表示钦佩。
就这样,几十年来,中华大地上两种政治力量的碰撞,在这一刻以独特的方式,做了一个了结。
中华民族从此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纪元。翻开了历史新篇章。就此走向了真正统一、强大、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分隔线--------------
《逐渐天下》到了今天已经上传了六十万字了,感谢各位读者的一路支持,诚如九霄方舟大大所言,本书是一本重新架构历史的蓝图类架构小说,小说的作重点放在了如何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走出一条重新架构历史,开创一个中华民族的全新纪元的新蓝图。
因此小说的着眼点放在了宏观构架上,而没有放在人物的细节刻画和具体情节上,若是这本书是一本起点签约的上架小说,那么可以通过添加点突发事件,将小说拉长到两、三百万字,想来也可以让一些主要人物变得丰满起来,可是,这本小说,因为主角是历史人物原因,是永远也没法签约的,因此,要青山,洋洋洒洒的写个两、三百万字,似乎也勉为其难,而且若是过分强调细节,也会减少本书宏观架构的史书感。
因此青山还是坚持用史书般的简略笔墨,将本书写完。
而且按照原先的大纲,本书全文大约也只有一百万字就会结束。若是喜欢细节描述的,敬请期待青山下一步天下系列作品,将会是回到历史时代,重新构筑天下,那部作品因为没有本书的许多禁忌,所以可以好好发挥了。呵呵。
从现在开始,本书已经进入最精彩的统一中国、谋划天下的篇章,请各位大大继续支持青山的小说,多投推荐,让青山也小小的满足一下。


第一八五章 淞沪大会战十四
更新时间20101028 22:00:55  字数:3129

 周总理不愧是外交大师,十二月三日,周总理来到南京后,在和国民党人士交往和会谈的过程中,既没有表现盛气凌人的胜利者姿态,也没有可以的低调和做着的同情。
而是非常坦诚地和国民党各高层人员认真地探讨国民党这些年的得与失,并且带来了我党、我军非常合理详尽的整编方案,同时也带来了对国民党改革的真诚建议。
到了这个时候,蒋介石也彻底放低了姿态,亲自接待并且主持了和周总理的会谈。
经过了连续七天,三轮商谈,终于初步确定了关于国民党军队的整编方案,同时也大致商定了经过改革改组后的国民党在新的国家中如何行使参政议政的职能。
首先是确定了整军方案,从十二月十日开始,国民党在淞沪前线的军队开始有秩序的撤退到苏州、无锡、常州等苏南一线,接受共产党解放军的整编。
具体撤退事宜和阵地交接事宜,有解放军副总司令兼总参谋长寻淮洲全权负责。
从一九三八年一月一日开始,驻扎在南京及其周边的国民党正规军六万多人开始陆续撤往安徽皖南地区,开始接受解放军的全面整编。
一九三八年一月一日起,国民党将不在拥有和统治军队,开始改组成一个纯政治性的进步政党,开始和共产党以及中国其他进步党派以及无党派进步人士一起,共同聚首重庆,会商筹备中华政治协商会议事宜。为组建全新的民主国家贡献力量。
十二月十日,中央正式批准了周总理和蒋介石在南京协商达成的国共两党谅解备忘录。
同一日,寻淮洲代表解放军正式发布了上海地区国民党军队改编训令。
根据寻淮洲发布的训令,当前在上海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开始逐步将自己的防线阵地交由牢牢包围在上海周边地区的第三野战军部队接手,同时,部队开始有秩序地撤退到苏南一线,接受解放军的统一整编。
从十一月十日到十二月十日这一个月的时间内,盘踞在上海地区的日军近近十五万人,已经变得惶惶不可终日了,在此期间,日军海军曾经组成一个编队,希望增援上海日军,并且准备将上海地区的日军撤离上海地区,可是,在解放军强大的空军力量面前,日本舰队还没靠近我国黄海内海,就被一番攻击吓得掉头就走,鼠窜回日本了。
从此,日军上海部队就真正成了孤军一支,再也失去了任何依靠。
在此同时,解放军强大的空军,对日军每天都实行轮番轰炸,解放军特战部队,这些日子真正成了上海地区日军的噩梦。
三个大队,一千多名特战队员,加上第三野战军师以上部队配属的特务、侦察部队近万人。
再加上后来配属第一野战军的第四特战大队,和配属第二野战军的第五特战大队等两个大队的特战队员们纷纷进入上海,后来为了锻炼队伍,第一野战军和第二野战军下属的师以上特务和侦察部队也被调配到上海地区。
到了十一月底,上海地区已经聚集了解放军各级特战部队人员近两万人,这支极其恐怖的力量,在上海地区展开了如同互相竞赛般的杀鬼子、除汉奸运动。
使得小鬼子,不要说进攻了,就算是每天龟缩在据点阵地里,也难以抵挡解放军特战队员们各种千奇百怪的特战方式的突袭。
而且从十一月十一日开始,第三野战军装甲集团的二十多辆中华一型坦克有开始在日军的主要阵地上肆虐。
原本还非常坚固的日军防御阵地,在逆天的中华一型坦克面前如同豆腐渣一般,变得不堪一击。
而从十一月中旬开始,部分国民党军队已经自觉地接受起了解放军的指挥和调派,为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对日军的局部进攻让开了通道。
因此,从十一月十日到十二月十日这一段时间内,盘踞在上海地区的日军已经被解放军用各种手段,如同小刀割肉般地消灭了不下四万人,而且日军部队整天就在解放军各级特战部队的攻击和偷袭下不断地调整兵力,妄图抵抗我军最后的进攻。
在此期间,日本也多次希望派人和我军展开谈判,甚至请出西方列强来做中间人,希望我军能放盘踞在上海地区的日军一马,允许这部分日军撤离回国。
可是却被我党、我军严正拒绝了,我党的态度非常明确,上海地区的日军只有无条件投降或者被我军全部歼灭一途。
我国当前和日军处于全面宣战状态,至于日军想实现停火,就必须归还这些年来侵占的我东北、朝鲜、台湾、琉球等地区,同时承担这些年对我国战争和掠夺我国大量财产物资的经济损失赔偿。
若不能答应此先决条件,中华民族和日本军国主义只有死战到底一途,没有任何缓和余地。
我党、我军代表中华联合政府开出的这些条件,不但是日本帝国主义被吓了一跳,就连西方列强也大为震惊。
一个个都惊叹,中华民族这支东方雄师终于苏醒了。
当然,中华联合政府的这番举动,也引起了西方列强对中国更加深刻的猜忌和戒备。可是,到了这个时候,西方列强对于在这个世界上强势崛起的东方雄师,已经变得无可奈何了,应为即将爆发的欧洲大战,将会将西方列强全面拖进战争深渊。
在寻淮洲这一世,因为有了寻淮洲和周涛这两个逆天的人物存在,在有心人的多方推动下,西方国家,在更早的时候,爆发了更大规模,而且局面更加复杂的欧洲大战,加上东方中日、日苏、日美、和中美等国家之间先后爆发的一系列大战,组成了这个世界上最为诡谲多变的世界大战。
当然,此番世界大战之后,世界上也远非原先世界里,美苏两极强势崛起那样的局面了,这些都是后话。
到三七年年底,世界格局还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全世界的眼光都还在关注发生在上海地区的中日大战,和发生在中国外蒙地区和苏联远东西伯利亚地区的苏日大战。
在中国严正拒绝了日军的撤军要求后,日军在上海地区的部队几乎陷入了全面绝望的境地中,在彻底的绝望中,等待这最后末日的到来。
从十二月十日开始,解放军逐步接手国民党军队原先的阵地,到了十二月十八日,面对十万残余日军的已经全部变成了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精锐部队。
到十二月二十日开始,面对拒不放下武器的上海地区日军,解放军发起了猛力持续的进攻,在短短十天时间内,解放军已经将日军从上海市区等主要阵地压缩到了临近长江的上海宝山等一小片狭长地带,这时,日军也只剩下了不到六万人。在几十平凡公里的土地上,做着最后的徒劳抵抗。
十二月三十一日,最近一个多月来一下子变得老了十几岁的松井石根在上海宝山地区给日军军部发出了最后一份华东方面军军情简报后,切断了日军华中方面军和日军大本营的最后联系。
随即,松井石根以日军华中方面军总司的名义对上海地区六万多日军下达的无条件投降中国军队的训令。
在正式下达了无条件投降中国军队的训令后,松井石根在宝山镇日军临时指挥部内,选择了剖腹自杀来结束了自己可耻的侵略者性命。
在松井石根宣布了无条件投降后,部分日军选择了放下武器,向我军就地投降。
另部分日军却拒不投降,妄图做最后的抵抗,强大的第三野战军指战员们当然对拒不投降的日军毫不留情,用极其强悍的攻击力给予这部分日军发出了最后的一击。
到一九三八年月一月五日,盘踞在宝山的最后六万多日军被全部歼灭,其中三万多日军选择了无条件投降,三万做最后抵抗的日军,被我军全部就地击毙。
自此,从一九三七年九月八日开始,有国民党军队发起的淞沪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