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盗宋 >

第219部分

盗宋-第219部分

小说: 盗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昊最终同意了高怀远的安排,他也知道,高怀远这次到京中日子定不会太好过了,而这里是高怀远的根本所在,不容出一点差池,眼下也只有他才最合适留下替高怀远看家,所以不再有任何怨言,接下了这个安排。
连续几天时间,高怀远又巡视了他在大冶县一带的所有产业一番,一一将他所考虑的事情,都交代给了周昊等人,特别是有关私兵一事,全权委托给了周昊、周俊等人,令他们万不可有半点大意,定要藏住这个秘密,有朝一日一旦用时,要随时可以动用。
另外就是铜铁作坊那边,高怀远也一再交代,不能泄露了他的秘密,各种武器的打造要持续进行下去,储备在绝密之地,交托给周昊安排看管。
周伯通等工匠受足了高怀远的恩惠,自然一一答应下来,加上有薛严这样的人为他看管这些事情,高怀远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事情了。
自此高怀远才将大冶县的事情彻底安排妥当,开始准备启程前往临安城赴任的事情了。
这次到临安赴任,高怀远本意不想带太多人手前往,但是和众人说了他的意见之后,众人都不答应,以周昊、贾奇为首的这些铁杆,一致认为这次高怀远到京城为官,前途将会坎坷难行,假如身边人手不足,一旦用时,恐怕会让他为难,所以力劝高怀远多带一些人手,前往临安。
何况他的产业虽然在大冶最重,但是这两年来,不少产业重心也开始朝临海的两浙一带转移,加上他这次到临安,整个产业的中枢也要随之转到临安才行,所以像贾奇这样的关键人物,也应该移至临安,在那里给高怀远提供各种帮助。
高怀远仔细想了一下之后,觉得他们的话说的也有理,他的管理层的中枢,确实是应该随他移动,这样也有利于他在临安城中管理他的产业,否则的话,即便他有信鸽这种比较便捷的通讯网络,但是一旦事情紧急的话,调配人手恐怕来不及。
所以高怀远深思了一番之后,最终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将贾奇等人选出,也随他一起前往临安,但是为了不招摇过市,贾奇等人和他分批前往临安,省的带着一大帮人,吓到了史弥远一党。
做完这些事情之后,高怀远就准备动身了,但是动身之前,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柳儿的去留问题,高怀远本意是这次先不带柳儿一起前去临安,待到他在临安稳定住之后,再让柳儿前去,但是立即遭到了柳儿的强烈抗议,非要同高怀远一同前往。
为此柳儿连续几天都闹情绪,坚决不让高怀远近身,而且一次使性子不给高怀远好脸看,甚至威胁要闹绝食。
高怀远想了一下之后,觉得自己还真是有些离不开柳儿,这次到临安去,他大小也是个从七品的官,又不是没钱,身边带上柳儿这么一个丫头的话,也算不得什么张扬,何况柳儿本身就是他自小的贴身丫鬟,没人会留意这个事情的,放柳儿自己在大冶县,高怀远还真是有些舍不得她,现在两个人跟小两口没有什么区别,日常生活中少了柳儿的悉心照料,他还真是有些不习惯了!
于是高怀远最终还是投降,同意柳儿跟在他的身边,这才让柳儿转悲为喜,又恢复成了快乐的小鸽子一般。
眼看离他赴任时间已近,高怀远于是轻装简从,只带着柳儿和李若虎等几个侍从,告别了周昊等一众弟兄,启程朝鄂州而去。
高怀远按照纪先成的吩咐,故意不修边幅,搞得跟个粗人一般,大大咧咧的骑在他的黄骠马上,几个人颇有点招摇的架势,拉着一车礼物上路。
在途径鄂州的时候,高怀远还没忘了给鄂州知府等以前的老上司,各自送了一份礼物,算是对他们这两年的照顾的一种答谢,让这帮人颇为高兴,觉得高怀远这个人,很会做人,到京中为官的时候,还没忘了他们,所以在鄂州,知府等人专门还在醉仙楼设宴,为高怀远送行,席间好是一番恭维。
临了鄂州知府还专门给高怀远调拨了一条官船,送高怀远到临安赴任,这么一来,又给高怀远路上省了不少麻烦,连雇船的钱都给省了。
坐在二十几丈长的大型官船上,高怀远望着滔滔江水,心绪也随着这长江之水起伏不定,这一次他深知自己将会投身于一场巨大的是非之中,但是他却没有选择的余地,既然来了,他只能勇敢面对,本来他没想过会在历史长河之中,现在就去改变历史的进程,但是命运将他推到了这个浪尖上,他自己也不知道会给这个历史的发展,带来一个什么变化。
官船这次是顺流而下,一路上行的颇为轻松,连纤夫都不用,轻舟之下,很快便驶出了他奋斗了几年时间的京西路,朝东面大海方向而去。
第十章 扬州
坐在船舱之中,高怀远再一次打开了临走之前,父亲从绍兴发给他的那封亲笔信,高建的欣喜之情在信中字里行间溢于言表。
高建这次接到了高怀远升迁到京城为官的消息之后,还以为是他的努力起到了作用,心中颇有点洋洋自得,觉得他这个当爹的,终于算是给这个愧对的儿子,做了几分当父亲的义务,使高怀远这个傻小子终于可以继承他的衣钵,有朝一日定会超越他,成为高家族中身份显赫的一个人了!
从这一点上,高怀远在信中也体会到了高建这个老爹的浓浓父爱,以前对高建的那份怨愤彻底消弭无踪了,但是他也知道,自己今日能得到高建这样的器重,其实关键还是在于他自己的努力和选择,所以才获得了以前不能得到的这份亲情,但是过去的都已经过去了,起码高建现在已经为他这个儿子做的够多了,高怀远还是在心中颇为感激的!
之所以他会再次翻出高建的这封信,原因是高怀远要从高建那里,学到一些官场的东西,这也是他所欠缺的。
毕竟这些年来,虽然高怀远也悟出了一些为官之道,但是比起老爹这个混迹于官场一二十年的老油条来说,他还是显得稚嫩了一些,毕竟高建对于官场的潜规则要比他熟络许多,即便是纪先成,在这一点上,也比不上高建。
高建除了在信中恭喜高怀远之外,还详细的告诉了他,初到临安要攀交之人,以及他行事的作风问题。
高建在信中说的明白,京中官员现在大部分都要仰史弥远的鼻息过日子,让他千万不要将在大冶县为官的那一套作风给拿出来,做一切事情都要谨慎言行,万不可触犯了史弥远一党,否则的话,他们捏死像高怀远这样一个芝麻小官,跟捏死一个蚂蚁一般的简单,所以让他到了临安之后,不要吝啬花钱,大量给他能接触到的史弥远身边之人送些厚礼,有这些人给他说话,即便不能让他飞黄腾达,起码也落个保身没有问题。
至于在沂王府之中,别看沂王早已过世,但是沂王府的地位却并不低,毕竟沂王曾经差点就当了皇帝,当今圣上就是受了他的恩惠,才得以当上了皇帝,所以让他进了沂王府之后,一定要对王府中的那些王妃特别恭敬。
除此之外,沂王府之中还有一人,他必须要好好的攀交,那就是当今贵诚的老师郑清之,此人在朝中有不少学子,而且素有大儒的名声,虽然官不大只是个国子监学录,但是却是连史弥远都尊重之人,在朝中颇有影响力,让高怀远务必要小心伺候,不能冒犯了他。
再有高建还关照高怀远,现在贵诚已经不是当年在绍兴的那个无权无势的赵于莒了,而是响当当的沂王之子,万不可再拿以前对待赵于莒的那种态度去对待现在的贵诚了,这一点上,是高建最为担心的事情,一再叮嘱高怀远不要犯傻,还当贵诚是他少时的玩伴,一定要恭恭敬敬,把他当作主子一般伺候。
看罢这一点,高怀远有些想笑的感觉,如何对待贵诚,他早已想清楚了,而且纪先成在走之前,已经替他分析过了贵诚的心理,在这一点上,高建显然就有些失算了。
因为纪先成在看人方面,比高建更为透彻,以纪先成所说,高怀远这次被调到临安为官,定是贵诚一手推动,而贵诚之所以这么做,定是因为在京中举目无亲,更没有什么可以交心的朋友,所以才会想起来高怀远的。
所以高怀远在对待贵诚的态度上,大可不必谨小慎微,把自己当成个下人看待,而是要把贵诚当作一个可以交心的朋友对待,只有这样,才是贵诚所要的,只要把握好分寸,不居高临下的给他说话就可以了,反倒不用在贵诚面前太过小心,反倒驳了贵诚的一番心意了。
高怀远收起了高建的这封信,将高建信中所交代的事情一一记下,有用的留着,没用的也权当一种建议,先保留起来。
他从鄂州出来之后,因为坐的是鄂州官府的官船,所以一路上畅通无阻,即便现在宋金两国局势依旧紧张,但是却从不会被军船拦截查问,而且每次停靠宿泊,他的坐船都能先行靠岸,优先安排停靠码头。
而且沿途都有官府的人为船上补充各种给养,加上船上的差人们受到知府的吩咐,要好好关照高怀远一行人的生活,故此高怀远等几人,在船上的生活十分惬意,好吃好喝好招待,让他们几个美的有些乐不思蜀的感觉了。
特别是高怀远和柳儿,自从揭开了他们之间的那层关系之后,二人趁着这个难得的独处的机会,整天腻在一起,不说日夜笙歌,起码高怀远这几天行船期间,享尽了人间美事,柳儿在他的滋润下,也越发出落得像个美妙少*妇了!
这些情况落在旁人眼中,少不得让那些船夫还有差人们把高怀远看成一个好色之徒,这也正好满足了高怀远伪装自己的目的。
这一路上,高怀远只和李若虎等人谈一些习武或者是打仗之事,再者就是谈一些吃喝玩乐的事情,从来不谈及他的产业,甚至不谈及任何朝政时局之类的事情,省的隔墙有耳,被人听去了他的秘密,这一点上,在他出发之前,便给身边的这些人特意吩咐过了。
这次出行,高怀远之所以要选择走水路赴任,一是因为水路快捷,而且舒适一些,从鄂州到临安,长江上航道一路通行,一直可以走到扬州,而且在到了扬州之后,向南便可转入大运河,一直南下到苏州,然后进入苏杭运河,直接到临安,不用他走一点旱路,便轻松可以到达临安。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这次要路过扬州一趟,在扬州停留一下,到那里看一下他在扬州的产业,其实主要是听一下有关付大全的行动进展情况。
前段时间,他派付大全前往京东一带做事,已经有两个多月时间了,当时他还没有料到自己会到临安,计划赶不上变化,所以他要将这个消息传递给付大全一行人,让他们一旦有事,可以通过扬州的自己人,将消息传递到临安,也可以使他更好的把握住付大全在京东一带活动的情况。
这个付大全果真不负高怀远的重托,带着一帮弟兄,以很快的速度到了扬州,然后在那里接受了补充之后,便立即出扬州,沿着楚州一路渡过了淮河北上,又进入到了海州,在楚州和海州两个地方,留下了人设置了据点。
在他抵达海州之后,这里已经基本上都算是红袄军的所控制的地盘了,但是和宋境不同的是,京东一带各种军阀势力交错割据,乱的跟马蜂窝一般,于是付大全在详细打听过了经东路的情况之后,立即出海州,购置了一批战马,日夜兼程走小路朝密州方向前进,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到了密州西南一带的日照县停了下来。
后来他感觉到日照县一代不好发展,这里的军阀势力实在太强,他很容易被人吞并,所以又南下,到了莒县以南的山区之中,很快以他所带的财物,在当地招兵买马,拉起了一支由当地汉人组成的义军。
而这里正好处于红袄军各军阀之间的三不管之地,而金朝又控制不住当地局势,让付大全钻了一个大空子,很快便发展了起来。
而且付大全还吸收了一些被金军打散的红袄军旧部入伙,在这一带展开了和金朝地方官府的争夺。
付大全跟着高怀远、周昊等人,学了不少的控兵以及阵战之学,可以说是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比起一般的红袄军的头领,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比起一般的红袄军头领来说,他更懂得如何控制手下,如何练兵、如何打仗,而且更懂得用兵之道。
故此他在莒南一带,很快就站住了脚跟,现在才两个多月的时间,他的手下队伍便发展到了将近两千人,还给前来围剿他们的金兵打了一仗,歼灭了金军数百人,获得了一批武器装备,而他带去的那二十来个手下弟兄,立即被他安插进队伍,各自都成为了都头一类的军官,牢牢掌控住了这支兵马,虽然目前实力不算大,但是却已经基本上控制了莒南一带的山区。
这一点比起高怀远以前的设计,还要快上一些,大大超出了高怀远最初的估计,让高怀远颇为兴奋,两千人的兵马,其实已经算是他的麾下了,只不过现在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