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万历中兴 >

第131部分

万历中兴-第131部分

小说: 万历中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论是五峰船主汪直还是现在的‘海贼王’林凤,都是民间走私集团的代表人物,原本他们的失败死亡实际上大明民间资本的失败。

和官僚资本不同的民间资本,即使现在林凤已经是官身,但是所代表的利益圈却没有变化,他们的出身和曾经的冲突,注定他们和官僚资本不是一路人。

“朕记得林凤已经许多次传递过希望回国的奏疏了吧?”万历抬起头看了看一边的张鲸,疑问中夹杂着确定地说道。

“皇上,你上个月驳回的已经是林凤总督第十七次请掉回国的请求了。”张鲸老老实实地回答到。

“那就不用等他下一封奏疏了,朕准许他调回国内了。”

比起欧罗巴那些没有乡土情结的殖民者,大明的水手们无疑依恋故乡,以后世的眼光来看,像林凤这样的人物最好的选择应该是海外割据,但是至少对于林凤和他的手下来说,无疑能够回家更重要。

第235章 草原上的智者

“先生!先生!”

不等马彻底停下来,青年翻身下马,匆匆忙忙地跑到蒙古包面前。

“彻臣?”疑惑地从掀开毡门,看到是自己蒙古学生彻臣大口喘气地站在门口,顾宪成显然愣了一下,随后让他进了帐篷。

“先生,你要的邸报。”从怀里掏出一大团被包住的纸张,彻臣喘气地说道。

“哦?”顾宪成疑惑地接过彻臣手中的邸报,虽然说邸报,但是实际上现在无论是大明官方的声音还是民间私人报纸的声音都这么称呼而已,万历已经对于给大明新出现的事物命名的乐趣,因为他的命名方式总会受到后世的影响,让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大明人士觉得不习惯,所以报纸依旧被人称为邸报,朝廷发的最多加个朝廷而已。

“学生这次到归化呆的有些久,没有来得及回来,凡是能够买到的邸报都在这,没有缺一期。”

“就为了特地给我送邸报?”看着依旧在喘的彻臣,顾宪成疑惑地问道。

“先生不是绝对不能错过一期邸报吗?”彻臣说道:“我这次在归化耽误的有些久,生怕先生得不到朝廷最新的消息,所以一回来就赶紧给你送来了。”

“哦。”点了点头,顾宪成欣慰地看了自己的这个学生一眼,在草原上教过的学生不少,但是他最满意地大概就是这一个了。

很聪明的学生,把自己的所教授的所有知识都牢牢地掌握,尊师重道,并且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对大明忠诚。

至于为什么会对大明忠诚,这当然也和顾宪成本人有关系,从空谈地书生到切身实地地流放到草原上,他已经切身实地感受到了真正做起正确的事情起来,到底有多么的困难,也为了证明自己并非只是个夸夸其谈的废物,他才会更加努力地开始他的教化大业。

我没有错,是世界错了!

没错,二甲第二的顾宪成身为一名读书人,怎么可以因为一时地失利就失去了自信心,先贤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现在所受的那么多的苦,都是为了将来天降大任的时候做准备的!

不得不说,这是一种良性心态,一般人顶多拿这种东西安慰一下自己而已,但是顾宪成却把这当真了。

发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即使在草原上,顾宪成也没有放弃关注大明现状……

皇帝不可能是错的!

朝廷上了年纪的诸公可能不会在意皇帝身上的那层外衣,但是那是因为离的近,接触的到皇帝,知道穿着龙袍的人也只不过是个人而已,可是离得远的人确不会这么想。

底层相信什么?皇帝是圣明的,所有的错误永远都是遭到佞臣蒙蔽的结果。即使军户经过了义务教育,但教育的目的更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士兵,所以自然不会有说皇帝坏话的内容。

顾宪成不算年轻了,但他现在需要教化蒙古儿童,皇帝圣明的话说的多了,皇帝就真的圣明了,这大概叫谎话说的多了,自己也就信了。

皇帝不能错,是朝中佞臣的错,只要皇帝任用贤臣,他还有机会回到朝廷上去;倘若是皇帝不喜欢他,那他这辈子就真的无望了……

自我催眠法。

一个原本历史上没有做实事经验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如同乌托邦一样轻轻一戳就破,但是现在可不一样了,甚至许多的大明士子都不一样了。

翻开一张一张邸报,顾宪成为了自己将来重回朝堂,细心地看起最近发生在大明的事情。

莫斯科大公国女大公即将进京?这是皇帝私人的事情……

大明正在和西班牙争夺着美洲的霸权。大明已经够打了,朝廷竟然还要扩张?穷兵黩武不是好事情,想了想,顾宪成又苦笑地摇了摇头,又被以前的思想影响了,大明朝从万历朝开始打仗到现在,就没有不获利的。

倭国整顿军备以助宗主,藩属忠心尽显?疑惑地看了看这条消息,什么时候大明的藩属国那么乖顺了?朝鲜这样的国家都没显露呢,倭国反而那么积极?而且在这之前还有倭国毛利家到大明来避难,皇帝命大都督府接待,平秀吉索要无果的信息。毛利家的石见银山不是被那帮死太监们抢过来给皇上了吗?顾宪成记得自己以前还为毛利家叫过不平,现在落魄跑到大明来了?

这些对于顾宪成来说没有什么帮助,他必须要看到或者他能理解的,朝中诸多大佬必然失势的消息,不待见他的人都下台了,他才有重新上台的机会。

尽管上面的一条倭国的消息实际上已经可以让一部分人下台,但是貌似邸报所提供的信息,还不足以让顾宪成想到事情的严重性。

但是,接下来一条,顾宪成觉得还是有些指望的。

皇帝打算扩大军户规模,必须保证全国有五千万甚至一半以上的军户。

这是个好消息,因为顾宪成看到,邸报上所说的是朝廷反对,民间同样争论不断的后文。

好消息,十足的好消息,反对的人要倒霉了。

这可不是历史上的顾宪成,历史上他肯定站着说话不腰疼地指着说穷兵黩武等等,但是现在的他,可是失去了原来的那份自傲,被‘朝廷大员’流放到草原上的顾宪成,看问题的出发点就不一样了。

大明的制度有问题!

无论是张居正改革前,还是改革后,都有很大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资源集中在了少数人手中,虽然不会达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地步,但也确实有这个趋势,即使大明扩张带来了许多的土地,但平民的移民积极性却低的很,相反军户却一直走在大明扩张的最前沿。

但是大明只有不到五百万户的军户,军户的总人数也不过千万余,不足两千万,这样的问题是极大的,庞大的国土,可只有两千万人在开发,而且两千万中还有许多人在中原。

不停的备军作战,扩大军户规模,转移社会矛盾才是应该的,在制度改革健全之前,这是防止矛盾扩大的最好方式。

顾宪成想不出更好的方式来促进大明内部的公平问题,自然深信现在的方式才是可取的。

让我们来回忆一下高中以及高中之前的课本,面对经济危机,法西斯国家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转移社会矛盾,当然是对内恐怖统治,对外殖民扩张了!

大明还是一个农业社会,但是同样会有任何一个封建王朝所要面临的危机,人口越来越多和土地有限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和应对经济危机的方式差不多,战争和新的土地资源才是出路。

当然肯定有顾宪成不知道的方式,促进社会改革,以及发展工业使得农业人口转变成工业力量,一点一点改变这个泛大陆国家人们的思想,最终形成一个良心的社会制度,但太慢了!

万历可以为了斗倒一帮大官僚地主和官僚等上两三年,但绝对不会去花有生之年的时间去看这个国家的人改变思想,现在这样,让自由的自耕农以及其他自由民全部编成军户,以朝廷命令的方式投放到世界各地才是最快的方法。

提高军户的地位,让民户羡慕,乐意想要加入当中,当全民都是军户的时候,那么整个大明完成初级的义务教育,并且也同时完成公民义务兵制度。

那些吃饱了大官僚们不乐意继续战争,现在就想要吃饱了睡觉?

做梦!

顾宪成冷笑一声,当朝堂上没有人为他求情的时候,当等了许久都没有正直的士大夫举荐他重回朝堂的时候,他就认定了,现在的朝廷是奸臣当道!而当他站在皇帝权益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他就越发觉得皇帝的明智。

好好的政策都被这帮人的私心给毁了!这帮只知道顾自己的大官僚,大豪门,统统应该为他这样明白皇帝政策,并且能够积极响应皇帝政策的人让道。

“挡人上进之路。”顾宪成冷哼一声,上面这帮人站着茅坑不拉屎,不仅碍他事,并且对于那些已经羡慕许久军户政策的民户而言,同样碍事,现在就看这帮人怎么收场!

“先生。”奇怪地看着自己老师,彻臣小心翼翼地说道:“学生在归化听人说起了些事情。”

“哦?什么事情?”顾宪成看着彻臣问道。

“内地的商人有人交谈的时候说,天可汗在东边海外倭国的什么银山,朝中大臣指责天可汗抢夺藩国的资源什么……”彻臣挠了挠头说道,顾先生说天可汗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帝王,是仁慈且无私的,为什么会像成吉思汗这样的野蛮人抢东西。

“哈哈哈哈!”要不是儒者的礼节,顾宪成简直想站起来跳舞,石见银山归了平秀吉,平秀吉整顿军备,朝中大臣替藩国讲道理,朝中重臣们阻碍军户规模扩大,事情已经越来越清晰了。

他有机会回到政坛的时日已经快要到了!

“当年倭国政变,倭国倭王足利义昭逃到西部毛利家处,倭国奉正朔者为毛利一人,我皇感其忠,开内帑援之,毛利家献银山答谢,今日银山落入伪王平秀吉之手,岂有说我皇不是的道理。”假话要有道理,假话要有根据,顾宪成说的话,抛却一些奇怪的因果顺序,大概还是正确的。

看着义正词严的顾宪成,彻臣点了点头,果然是这样,天可汗是给他子民带来希望的圣人,才不是那种不仁不义地野蛮蒙古王公呢。

第236章 洗地洗的干净

“诸君,报效皇国的时刻就要到了!”大友义统单手握住自己腰间的家传武士刀,振奋地对着自己手下的士兵和军官们说道:“让那些朝鲜娘娘腔们知道,谁才是皇国最优秀的追随者!”

“哟!”回应他的是一帮同样激动热血的手下。

皇国是什么啊?!

皇明帝国,自从皇明这个称呼渐渐流行起来之后,大友义统已经觉得这么称呼十分顺嘴了,不过,现在也就倭裔完全习惯这么称呼,大明帝国才是最为标准的说法。

不过除此之外,也有其他的说法,比如……

咬牙切齿地听到大友义统激励他手下的口号,李舜臣干脆了当地拔出自己的佩剑,举向天空,对着自己手下的士兵们喊道:“我等为上国亲藩二百年,代代为天朝所属,诸位,是时候证明我们才是天国第一藩的时候到了!”

天朝上国,而他们是天朝第一藩,这是朝鲜裔喜欢用的说法。

叹了口气,听着自己的手下激励士兵的话语,虽然按理来讲林阿四应该很激动,但是他一点都激动不起来,自己手下的这支外籍军团们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和睦相处,朱应桢交给他的任务,他完成的真是太失败了。

所幸地是这帮家伙对骂的虽然厉害,但到底还在良性竞争,乐观点来讲,这帮家伙们的交流方式就是这样了,把对方当战友,但又互相不服气,不停地向对方证明自己才是最优秀的。

但最优秀的肯定不是他们,林阿四想到自己的另一个手下,孙承宗的所有表现才是最优秀的军官,不过可惜,现在这个优秀的人才已经不在他的手下了,一个本该在美洲舰队手里的好苗子,被中央的那些可耻地家伙们给召回国内了。

那是个在海战和陆战上都表现的出色的军官,是海军的未来不是陆军的,林阿四气愤地想到,孙承宗被召回国内的时候传递消息的船队就给他消息,陆军里的那帮家伙对于这个三千陆战队拿下墨西哥的人才,已经饥渴难耐了。

恬不知耻地陆军大都督府!林阿四心里骂道。

“阿嚏!”还没有等到麻贵回来任职的李成梁打了个喷嚏,奇怪地看了看窗外,太阳照得这么高,又不是秋冬之时,他怎么会打喷嚏?身体变差了?

“那个孙承宗还在给军官们讲课?”李成梁突然向身后的下属问道。

“是的,在讲英西战争西班牙胜利的原因。”

点了点头,他知道孙承宗所讲的是英西海战西班牙获胜的缘由,但李成梁心里却冒出奇怪地念头,因为对方所讲的说法只能让他有一种吐血的冲动,那就是:这样都能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