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崛起 >

第242部分

北宋崛起-第242部分

小说: 北宋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嚣张跋扈的权臣还是专横泼辣的太后,都没能奈何得了他,笑到最后的还是他李乾顺。

不过由于梁乞逋高调对宋作战多年,后来又有童贯远征党项,搞得宋夏两败俱伤,双双国力大损。

尤其对于荒僻的西夏国来说,处境更为恶劣,若非是西域必经商道,加上矿盐和兵器马匹作为生财之道,可能早就被黄沙掩埋了。

此次面对燕国的精锐机械化部队,更加难以招架,千里国土势如破竹,沙、瓜、肃、甘、凉、威、灵统统被燕军碾压了一遍。

当兴庆府坦露在燕国西路军团面前时,西夏国已无兵可战,李乾顺敏锐地感觉到自己的皇位保不住了。于是自戴枷锁,带着文武百官开门献城。

李庆当特务脑多年,自然把场面做足,亲自解开李乾顺的枷锁,携手言欢。

当着西夏各位大臣的面,李庆信誓旦旦给予西夏加盟共和国的地位。

同时声明保留西夏皇室以及各大官员的待遇,唯一需要的是李乾顺需要在燕京居住上一段时间,以便增进和陛下的感情。

西夏文武百官都面露难色,但是李乾顺却满口答应下来。

“元帅所言甚是,能得到陛下的召见朕也深感荣幸,明日就赶赴燕京。兴庆府这边的事务,就全权交给元帅了。”

李庆收下李乾顺的兵符和印信,更是笑脸盈盈。这下抓住了西夏的财权兵权,基本上就代表西夏的主权已经被燕国掌控了。

李乾顺走了以后,西夏政坛立即分成两派,本土派和知燕派。两派力量几乎旗鼓相当,经常明里暗里针锋相对。

知燕派大多是商贸、边军、外交等部门人员,他们对燕国实力最为清晰,打心眼里不愿意在起战火。就这么跟着燕国混也挺好的,至少官位还在,银子更多,何乐而不为?。

但是本土派迂腐顽固,尤其是一些倔老头子,看见李乾顺被当做人质押走了,就非常不痛快。死亡事小,节气骨气不可少,你想扣留夏皇当人质,我就要拼这老命不要也要请命。

于是动百姓请愿,联络一些西夏军官、豪强,并不时结交一些燕国的将佐都头之类打探消息。

李庆的眉头拧成了疙瘩,这些老家伙真是不开眼。当初兵临城下的时候,一个个吓得屁滚尿流,如今好了伤疤忘了疼,居然在私底下搞串连。

当真以为我十年特工白干的啊,没说的,收拾掉,免得耽搁我去西藏旅游。

找来知燕派的兴庆府捕头,告知他具体地点,具体人物,并且约定好细节。那名捕头点点头,退出去不找人布置去了。

第二天一早,西关大街的僻静宅院生了命案,当朝太傅、祭酒、御史、兴庆府大财主、大商人,还有几名掌握兵权的年青一代,九个人全部死于非命。

依据两位幸存歌姬的说法,昨天奉命前来歌舞助兴,谁知道中途来了伙强盗,把这些人的钱财统统抢走。临走时有位官人因为舍不得钱财,威胁盗贼们要报官,所以激怒贼人,返回身把他们全部杀掉了。

尽管漏洞百出,但是没有一个人质疑,因为本土派的精英已经基本上丧命贼手。过了七天,终于将杀害本土派的那一伙盗贼几部归案。

砍了几个死刑犯,暂时解决了本土派的麻烦实在是时间紧迫,不然还能玩的更嗨一点。

对于经常这样操作的李庆来说,只要掌控局势就好,目前扶持知燕派,彻底打压本土派。然后再找两个本土派后裔干掉知燕派的老大,让他们自相残杀,很快就会把兴庆府搞得怨声载道。

那时候再由燕国出面协调解决,各打五十大板,利用金钱攻势推行民意代表,再将改良版的高丽模式复制一遍,西夏就妥妥的良民。

经过一个月的休整,西征军团重新补齐病原和装备,同时武装了西夏两万步军。李庆率先派出小股西夏军骚扰吐蕃和西夏边境的藏民,抢夺人口、粮食和牲畜,一见到部落头人的部队就逃之夭夭。

几次下来,这种无赖战术把十几个部落的头人气得牙痒痒,于是他们暗中聚集了三千骑兵,终于趁着西夏军袭扰的当口深入西夏境内,准备彻底铲除这股流氓军队。

结果,李庆自然围歼了大部,留下小部分作为证据,开始大规模南下进入多康地区。

沿途所过之处,摧城破寨,宣扬燕国的科技和文明,同时给藏民放粮食、土地和种子,更免费为藏民诊治疾病。

对于少部分暗中袭击燕军的倔强藏民,李庆没有耐心给他们讲道理,悄悄通过特种部队统统将其抓获,秘密处决。

一个民族的血性是有弹性的,除了大棒够狠够准之外。如果胡萝卜够大,诱惑的人更多,几茬新人换过以后,也就不知不觉的同化了。

何况,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分左中右,以夷制夷历来是就是征服者的不二法门。再说了,如今的吐蕃已经是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如何能集中全力和燕国一战?

拿下多康,李庆更是马不停蹄直奔朵思麻,拿下了朵思麻,基本上就从战略上抄了大宋的后路,说不定就连大理也能一并解决。

有了西夏军的协助,李庆的推进度很快,一个月就杀到朵思麻腹地。

朵思麻地形复杂,久经战乱,民风彪悍,而且十里八乡各自为政,一旦深陷其中,非常头痛。

好在有云门禅寺坐镇,所以佛家、医术、粮食三管齐下,把朵思麻的头人搅得昏头涨脑。虽然其间也暴过两次大规模反抗,但是在藏奸的帮助下,仅有的一点抵抗力量被消耗的所剩无几。

至于高原上的卫臧地区,因为地势和高原反应,韩望指示李庆暂时放一放,先集中精力处理好大宋的问题再说。

于是,赵佶又一次收到了韩望的国书。

四七六章 中华原本是一家(上)

“宋国官家见信如晤,鄙国南方面军标下,有军指挥使常悍、关玄机,年前因贪赃枉法被律政司通缉,相应文书亦已照会贵国刑部。不料,近日获悉二贼已潜逃至贵国大名,竟为梁府尹奉为座上之宾,吾国数千万臣民大惑不解。”

“二贼恶名昭彰,触犯刑律一十二条,受害百姓多达二百三十八人,件件桩桩天怒人怨,铁证如山不容抵赖!一则贵我双方约定,不得窝藏彼此罪囚。二则君子不饮盗泉,贵国府尹乃封疆大吏,如何做出此等藏污纳垢的不智之举乎?”

“倘若贵国不知情,或为二贼蒙蔽,或未能通传缉捕文告,皆情有可原。然,此二贼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故此,有请贵国府尹于旬月之期监斩二贼,以示清白!”

最后的落款是“大燕国皇帝,韩望”。

措辞强硬、责难与讽刺并重,赵构看了之后,瞬间就明白与其说这是书信,不如说是最后通牒更恰当,若是十五天之内不把常关两人的首级交给燕国,只怕自己就要步女真、高丽、党项的后尘,去燕京度假了。

赵佶的心开始抖起来,这是故意找茬啊!梁中书,你个混蛋,坑死我了!别管赵佶是如何的委屈,他这个人的健忘可是相当出名。

当初梁中书收到常悍、关玄机的投诚,是专程请示并得到枢密院的同意。

童贯去职以后,几经波折,蔡京长子蔡攸终于坐上西府之首的位置。蔡攸仗着赵佶的宠信,收了常关二人三千贯好处,就没脑子的同意了梁中书的请求。事后仅仅轻描淡写的和赵佶随口带了一句,就算是糊弄过去了。

当时御史当家人陈东特别在早朝上,深刻剖析收留常关二人,可能引发的风险和危害。其中有一条就是,恐燕国以此为借口燃起边衅寻机南下,建议通报燕国尽快引二人北返。

如今一语成籖,赵佶骂完一遍之后,发觉这事比较麻烦,干脆找一个人来顶包。

于是便让蔡攸火速赶往大名,务必搞定梁中书和常关二人,无论如何都要满足燕国条件,不要让对方有机可乘。

蔡攸一见又闯祸了,马上连滚带爬赶往大名。见到梁中书之后赶紧把燕国通牒的事告诉了他。

梁中书大惊失色,这常关二人携带燕国机密投奔过来,如今已经化名加入大名的常备军,担任统制一职。如何能够说杀就杀?那样的话,以后谁还敢投靠宋国?投靠自己?

蔡攸满不在乎地说“不过一草莽统制耳,何所惧哉?原本就四白梃兵,后降了燕军,如今降而复叛,实属无信无义。砍了他们首级,多给些补偿家人就是,算他为国捐躯了吧。”

梁中书可不像他这般没脑子,忙说可否缓一缓,待此间事务忙完在徐徐图之。

蔡攸把眼睛一瞪,嘴巴撇到一边,“梁大人,官家亲口交代,务必尽快处决二人,将首级即刻送到燕京,迟恐生变。否则若是燕国追究起来,官家震怒,你我担待不起啊!”

梁中书肚子都快气炸了,龟孙的,劳资之前再三请示,你都怕心口保证绝无问题。结果燕国一封书信,你他娘的就翻脸不认,你们中央大员嘴巴一抹就是黑白颠倒。

不管梁中书如何腹诽,对蔡攸再有怒火万丈,皇命还是必须执行。当天夜里就派人以进京见驾为名,将常悍关玄机骗到梁府,安排了数十个刀斧手将不知内情的二人擒获。

常悍不服道,目眦欲裂“梁大人,我兄弟二人自问没有做错,今日如此,何故?!”

梁中书呐呐不能言,以手捂面,不敢正视。

蔡攸一边喝酒,一边笑道,“和梁大人无关,是燕国皇帝想要你们的项上人头,官家托某问问二位英雄,借是不借?”

关玄机惨笑道“好一个官家,好一个蔡大人!小的本是贱命,死不足惜。只是不知道朝廷如何向天下交代?”

蔡攸下得堂来,弯下腰,凑近关玄机的耳边说“朝廷用得着向任何人交代吗?若是觉得冤屈,当初你们何必复来叛去?”

常悍点点头,说“蔡大人,我们兄弟二人今日算是栽了。不过临死前,送您一句话。”

蔡攸潇洒的起身,做了个请的手势,“在下洗耳恭听!”

“今日大人拿我们脑袋去讨好燕国,祝愿明年拿大人的脑袋去填燕国越来越的胃口,后年就轮到那个东京的狗皇帝!”

蔡攸气急败坏,恋上丑蹙着,说“砍了,砍了他们的脑袋!”

关玄机哈哈哈的大笑,说“哥哥,都怪我们贪心了,不该背叛陛下,至少他比这些龌龊人干净得多。”

常悍刚想点头,就觉得脖子一凉,眼前的世界旋转起来,随后一片黑暗。

随着常关二人被捕杀,这两人带来的八百私兵亦被缴械,统统斩鼻削耳,押送往邢州。一路之上辱骂,殴打、极尽虐待之能事,八百人到了邢州几乎奄奄一息。

杨再兴如今也已成熟,不再先过去一样,即使火气勃发,也不会一头撞上去。一脚踢开宋军指挥,一刀就把白梃兵身上的枷锁看开了。

杨再兴的亲卫队长怒喝道,“狗日的混账,把兄弟们都欺负成啥样了!,还不把枷锁打开,找死呢?!”

那名宋军指挥连屁股都不敢揉,一脸陪着笑,“爷,小的这就去开,马上开!”说完便吩咐一声,将十人连的枷锁全部打开。

等八百名瘦骨嶙峋,遍体鳞伤的白梃老兵全部站在杨再兴面前时,杨再兴大喝一声“兄弟们,欢迎回家,干嘛一个个垂头丧气的?我们燕军从成军那天起,就没有低过头!”

有个老兵噗通一声跪倒,“陛下,还肯收留我们?”

“陛下说啦,不怪你们,都是常悍、关玄机带的头,做到了军指挥使,还骄横跋扈,强买强卖,强抢民女,简直坏事做尽。”

杨再兴将老兵扶起接着说,“不过既然人已经死了,就一笔勾销。你们只要肯回来,依旧还是好兄弟!”

“誓死效忠陛下!”

四七七章 中华原本是一家(中)

当百十个鬼一样锁着连枷的白梃老兵,出现在燕京广场上的时候,数以万计燕京市民愤怒了。

这么有这么狠心的帝王?怎么有这么残暴的军队?那可都是自己的同胞,更别说现在大宋百姓们流离失所,哀鸿遍野!

我们要找赵宋官家讨一个说法,凭什么虐待我们的士兵,杀戮我们的将领?凭什么欺负我们的手足同胞?

讨回公义,惩办凶手!

打倒赵佶!打倒宋军!

出兵!出兵!向南出兵!

当最后数万个声音汇成一股出兵的强音时,恢复战时统帅部最高指挥身份的韩望,签发了总动员令,号召全军将士开展统一中华的最后一战!

燕军三大主力军团立即响应统帅部的命令,从东、北、西三面同时越过边界,如同旋风一般席卷着路上遇到的每一处村寨城市。

偌大的皇宫,赵佶失神的望着面前巨大的沙盘,那上面每个时辰都会有变化。

黄色旗子代表宋军,蓝色旗子代表燕军,战场态势一目了然。眼看着一颗颗黄旗被蓝旗代替,三天时间对方就兵临檀州,加上对方水军强大,檀州的失守已成定局。

王黼和梁师成都建议赵佶移驾临安府,那是前两年秘密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