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爱国军阀 >

第516部分

爱国军阀-第516部分

小说: 爱国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那以后,一支秘密的手资助赵金城前往欧洲德国、法国访问,拜访犹太教区。看着这个体貌与传统犹太人不同的同族,一些人感到新鲜,问赵金城中国犹太人如何?
  赵金城简单讲述了在中国犹太人发展历程,介绍中国的社会环境。由于中国犹太人援助会,以及政府资助,赵金城已经成为这方面专家了。
  听到大多数中国人已经不能认识希伯来文的时候,一些犹太人唏嘘不已,有的人竟然指责赵金城等人。
  不过,有一位年轻人问道:赵先生,请问中国对犹太人迫害吗?
  赵金城摇摇头道:先生,在中国,我们没有受到迫害。
  在中国,我姓赵,认为祖先像汉人那样参加科举考试,并且当了大官,被当时皇帝赐姓为赵,以示尊荣。
  听到这里,那些犹太人不禁再次唏嘘不已,要知道,目前德国,欧洲纳粹运动正在盛行,看样子再一次排犹运动即将到来。
  想到历史上,欧洲人对犹太人屠杀,一些有身家的,多逃往美国,而大多数经商或者技术人才,怎么有钱逃往美国呢?
  当即几个犹太社区组织一合计,询问赵金城,犹太人是否可以到中国避难。
  一听这个,赵金城大喜,要知道在来的时候,军情处的人就告诉赵金城,赞扬犹太人在哲学、在音乐、在科学研究、技术等方面天才,希望这次访问,能够帮忙多引进一些犹太技术人员。
  当即告诉大家,在中国,目前正在开始经济建设,急需经济技术科研人才,在中国各地,充斥着数千德国人,若是大家能够到中国,以犹太人的聪明才智,以犹太人的勤劳,绝对能够逐步代替德国人的角色。
  不过,几个社区领导人还是有所疑惑,那就是犹太教堂,这让他们一直生心疑惑,要知道,河南开封犹太人,一度将教堂废弃了,这让他们感到万分疑惑。
  当即赵金城同意,与中国驻德国大使商议。三天后,赵金城与一位中国模样的绅士来到犹太社区,与社区领袖们见面。
  听到大家提出疑惑后,这位绅士非常开明的说道:先生们,在我们国内宪法,明文规定保证宗教信仰自由,若是大家愿意的话,可分批到我国主要城市,如广州、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开封、西安、平津等地,我们可以允许你们建立教堂,但条件只有一点,那就是到我们国家开办的各工厂提供技术指导。
  一听条件仅仅是需要提供技术指导,这些犹太社区领袖当即乐了。考虑到在德国,希特勒已经掌握了政权,大规模排犹运动即将展开,几个社区领袖一商议,决定跟随赵金城一起到中国进行考察,以在纳粹排犹运动,找一个避难之所。
  坐船经过数月跋涉,大家来到上海、武汉,看着赵金城神通广大,竟然通过河南省参议员,约见了中国外务总长,大家商讨犹太人到中国避难有关事宜,到中国工厂提供技术指导事宜后,看到中国外务总长平易近人,对自己提出一些看起来难以适应的要求,表示理解后,这些犹太领袖表示非常赞赏。
  但更让人惊讶的是,这时一个秘书走进来,在顾维钧耳际低语数声,顾维钧看着大家说道:先生们,我们院长出于对产生爱因斯坦的民族,产生马克思的民族的尊敬,决定在今天下午在院长府接见各位,以商议双方合作事宜。这让大家颇为兴奋,当即纷纷准备,准备参加当天下午的接见。
  
  


 第657章 引进人才

  在下午,大家一个个戴着礼貌赶到院长府,看到一名四十约岁的年轻人穿戴整齐,在门口迎接各位。
  最初还不以为意,但听赵金城介绍,这就是中国院长的时候,让大家颇为惊讶,纷纷摘下礼貌表示敬意。
  杨兴一一询问大家姓名,一问这位是医生,那位是工程师,另外一位是科学家,颇为满意,当即将大家迎进客厅。
  作为这次访问公推的团长奥尔布赖特,在德国本来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医生,向大家介绍了欧洲局势,讲述德国纳粹可能发动的屠杀,讲述了犹太人的遭遇,以及这次与顾维钧总长会见结果,并且他们初步拟定的避难计划。
  杨兴仔细听着,不时点点头。
  看奥尔布赖特基本上交待完成后,当即说道:对犹太人在欧洲的遭遇,我表示深深的同情,犹太民族是一个伟大民族,我简单翻阅了下资料,可能与实际有点差异。
  在所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犹太人占17%,在哲学上诞生了马克思,在物理学方面,诞生了爱因斯坦,在金融方面,诞生了所谓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第六帝国。
  历史也会证明,今天犹太人所遭受的苦难,将是上帝对犹太人的考验,在这之后,犹太人民族必然再次焕发出属于自己的光彩。奥尔布赖特一听,大喜,当即表示感谢。
  杨兴表示同意,当即问道:各位,在犹太人遭受苦难的时候,我们当然张开双臂欢迎大家来到中国,支持我们发展经济,帮助我们教育,医疗卫生,中国对外来各民族,向来是张开双臂的,对这点,赵金城先生等人有切身体会。
  但是,犹太人这样一个伟大民族,也需要建立自己国家啊。因此,我个人认为,犹太人复国运动会成功,也一定会成功。
  在未来力士上,犹太人也将为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奥尔布赖特一听,当即点点头道:院长先生,自从离开耶路撒冷,我们犹太人无时不渴望建立自己的国家,如今已经复国组织,准备在耶路撒冷再次建立以色列。
  但是,院长,你知道,建国艰难啊。杨兴点点头,表示同意,随之说道:对犹太复国运动,我们是非常支持的,并且会永远支持下去。
  若是在复国过程中有什么困难,你们可以找我们的公使馆,你知道,中国目前实力非常弱小,但是我们会做出力所能及的支持。
  当复国成功后,我们将会率先给予外交承认的。但是奥尔布赖特等人还是担心犹太人到中国避难可能产生的歧视,杨兴笑道:奥尔布赖特先生,对歧视方面,我应该没有多大印象,这要问赵金城先生,他应该体会更深刻点。中国人习惯性起外号,比如,看到大家戴这个蓝色帽子,好像有叫“蓝色回回”吧,这大概就是比较诙谐而已。
  另一方面,在应酬方面,可能由于在饮食习惯方面,汉民族喜欢吃猪肉,但是好像你们忌讳吃猪肉吧。
  赵金城见状,当即接过话题道:奥尔布赖特先生,在中国主要城市里面,基本上都有一些**餐厅,是不允许带猪肉的,多数人还是比较尊重这种习惯,当听到你忌讳吃猪肉的时候,会带大家到这种饭店里面。
  头上戴帽子,这应该在中国算不上什么大的问题,我们国家参谋次长白崇禧先生,听说就是阿拉伯后裔,没事的时候就带上这种帽子。
  奥尔布赖特大惊道:院长先生,赵,你们参谋次长是一位伊斯兰教徒?这也太奇怪了,难道你们国家不想限制他们吗?
  众人哈哈大笑,赵金城笑道:奥尔布赖特先生,这就是你不相信吧。在中国,我的祖先竟然中过进士,在朝廷当过大官。
  另外一位叫郝尔的工程师问道:院长,为何你们国家不像西方那样对异教徒进行迫害?
  杨兴笑道:郝尔先生,在这点我们与西方不一样。我们汉人讲究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让我给你讲述一个孟母三迁的故事吧。在古代,中国有一个亚圣孟子,在中国地位比耶稣在犹太人中地位稍稍低点,其母为了培养他,三次搬家,就是为了为孟子觅得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所以,在中国,贤人、智者不分民族、信仰,只要是贤者,都被人尊重。郝尔听后大奇,不过嘴角有点翘起,其意思好像是说,你们中国既然这样,为何现在落后于世界民族之列。
  旁边王正廷补充道:可怕大家会认为,既然中国如此尊重贤者,那为何中国还如此落后。
  各位可能知道,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人发明创造,占世界30%以上,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30%以上但由于清朝闭关锁国,漠视对社会教育,施行愚民政策,如此中国才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
  在院长统一全国后,国家制度日趋完善,在全国范围正在普及5年义务教育,在前6年,我们年均经济增长率超过12%以上,如今我们正在赶超世界强国。
  奥尔布赖特等人一听,连连表示祝贺。这几年在德国,也常常看到一些中国报道,特别是去年杨兴出访欧美,更是印象深刻。
  这几天一路从上海到武汉,沿途也看到富裕的城镇,欣欣向荣的建筑工地,认为在战胜日本这个横加在中国头上的强敌后,中国文化、政治、经济、社会必然获得快速发展。
  且希望中国声明,对犹太复国主义的道义支持。双方商定,初期向中国派遣3万难民,分散在中国主要城市,协助发展地方经济,传授科学知识。
  而中国,则保证这些犹太人在中国居住期间,宗教自由与安全。想不到这么轻易的就搞定了犹太复国主义,为中国引进上万的科学技术人才,如此必然减缓因为经济快速发展,而在熟练工人,技术专家,学者方面短缺。
  34年11月,第一批1000名犹太人乘船来到中国上海,随之根据其个人特点,被安排到中国厂矿、学校、建筑工地,作为专家顾问,以此来培养熟练设计人员、技术人员、科学人才。
  在此后十年多,共有8万犹太人来到中国(远比历史上2。5万人多,且在历史上,那2。5万人根本没有融入中国社会;而由于特意安排,对这8万犹太人,则根据其学历、教育、工作经验、个人专长,分配到不同行业中,以影响与带动一大批国人),为中国培养了大量设计人才、技术人才,科学人才。因为利用德国日耳曼人、犹太人、美国等海外华侨等智力,如此方稍稍减缓在经济起飞阶段人才不足的压力。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批犹太人很多是逃出纳粹的魔掌,千辛万苦跑到中国来避难,本来以为是在难民营中苦难的难民生活,但谁知道,大多数居然成为大学教授、教师、工程师、技术专家,从而为人民所尊敬。而在这期间,由于中国大学教育逐渐建立与发展,逐步培养出自己的技术人才,从而保证了中国经济持续发展。
  在以色列人建国后,大多数犹太人离开了中国,回到以色列,参与建国大业,不过也有上千人感念中国生活环境之宽松,人民之友善,继续留在中国,继续生殖繁衍。在离开中国的犹太人中,奥尔布赖特的长子,居然在21世纪成为以色列总理,在其任总理期间,曾经多次访问上海、平津等地,以缅怀那段苦难岁月。
  
  


 第658章 青霉素

  早在1929年,杨兴在一堆过期的英文杂志,一则非常不起眼的论文引起杨兴注意,一个叫弗莱明的医生发现了一种药剂,该药剂敷在伤口上,能够杀菌。
  这可让杨兴欣喜若狂,前世在科学界好像有一个传说,好像有一个人在偶然机会发现了青霉素,从此人民对伤口的处理时就能够有效消菌了,而从这篇报道来看,这个叫弗莱明的人,应该就是科学界的一个传说。
  在偶然的机会,一个与空气意外接触过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皿中长出了一团青绿色霉菌。在用显微镜观察这只培养皿时弗莱明发现,霉菌周围的葡萄球菌菌落已被溶解。
  这意味着霉菌的某种分泌物能抑制葡萄球菌。此后的鉴定表明,上述霉菌为点青霉菌,因此弗莱明将其分泌的抑菌物质称为青霉素。
  在科学界,有几个偶然的发明改变了人类社会,一个是苹果砸在牛顿脑上,一个是青霉素,一个是元素周期表。自从上了战场,看了太多的生离死别,杨兴就对青霉素这个前世看来太简单不过的药剂发生了兴趣。由于不论有效杀菌,很多战士由于在训练中,在战斗中受伤,没有很好的消毒后,常常感染成破伤风,最后不幸离开人世。
  就是在前世,在80年代,东方一个表叔也是因为破伤风离开人世的。据家人描述,当时其砍竹子,碰伤了手,没有处理,最后就这样意外的离开了人世。看到这篇报道,杨兴欣喜若狂,依约记得,青霉素好像就是这样制造出来的。
  经过简单沉思后,让蔡元培召集20多名中国最富盛名的化学家、医生,组成一个专题研究小组,以看这种叫青霉素的东西是否能够杀菌,是否能够量产。
  很快,葡萄球菌在空气中放置较长时间后,也产生这种青绿色霉菌,将这种霉菌注入健康的老鼠与兔子体里面,没有任何不良反应。随后,将其涂抹在伤口处,看有没有发生不良反应,看伤口是否溃烂或者其他什么的。
  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