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细说清朝 >

第43部分

细说清朝-第43部分

小说: 细说清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布告出后,过了五天,英商的若干烟船依然停在黄埔没有走。义律于是顾不得英国外务大臣帕麦斯顿(不许他向两广总督上禀帖)的训令,又向总督递起禀帖来。总督叫广州知府与协台谕告他,对他的协助甚为嘉许,并且说将要以更严厉的方法对付贩烟的洋商。

消息传开来,所有的烟船溜得干干净净。邓廷桢在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十六日(1839年1月1日)下令开舱。

道光皇帝在京城发表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查办广东海口事件”,是在十一月十五日,比邓廷桢下令开舱早一天。那时候,京城、广州之间没有电报,道光无法知道所谓“广东海口事件”事实上已快结束。

林则徐于次年阴历正月二十六日(3月11日)才到达广州。海口事件已不存在。

然而,各国的商馆内部仍旧存有大量烟土。烟船虽则已完全离开黄埔,驶出虎门,却逗留在伶仃岛的洋面,随时准备再来,或开到南澳一类地方继续走私。

况且,英国的东印度舰队司令马他伦,曾经在道光十八年阳历8月间率舰闯进虎门一次,虽则前倨后恭,与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杯酒交欢,却难保以后不来。道光皇帝授给林则徐“节制该省水师”,用意在此。

道光的禁烟决心,是很显然的。可惜的是,当时的问题不仅是一个鸦片问题。与鸦片问题连接往一起的,有英国政府对中国要求对等外交关系的问题,有英国商人反对十三行(公行)包办中国对外贸易的问题,以及所谓“商欠”(华商对洋商欠款)的问题。至于中国这一边不愿意白银流去,英国那一边更不愿意白银流走,也是颇难解决的一大争端。 

 《细说清朝》七四、鸦片战争

 林则徐到达广州后,有七天毫无行动。他在暗中积极准备,调查烟贩的姓名、住址,与鸦片黑市的一般情况。

第八天,阴历二月初四日(3月18日),他传见公行行商,责备他们掩耳盗铃,帮助洋商私贩鸦片。叫他们转告洋商,限三天以内把趸船上的鸦片全部缴出销毁,同时出具甘结,声明以后如被查出私运鸦片,“人即正法,货尽入官”。

三天期满,洋商所缴出的鸦片仅有一千零三十七箱,显然是敷衍敷衍而已。

林则徐这时候已经封锁了商馆地区,不让任何洋商离开,而且下令捉拿最著名的一个英国鸦片贩子查顿。

义律在澳门,通知外海的英国兵船向香港开行,准备作战。他写信报告帕麦斯顿,说将来难免一战。

他在阳历3月24日赶到广州。他本想把查顿弄走,逃避林则徐的捕捉,结果他本人也陷在商馆地区,成了事实上的俘虏。

连他在内,被封锁在商馆地区的洋人共有二百七十六名。在他到达以后,封锁已经加紧,华人雇员完全撤走,菜蔬、水果、牛肉等日用品断绝供应。

义律开头很硬。他向总督邓廷桢要求,于三天内给予所有英国臣民及英国船只以出口护照。总督叫人告诉他:根据钦差大臣的命令,必须把鸦片缴清,护照才能够发。总督又责问他,禀帖之中提及“两国之间的和平”,所谓两国是那两国?英国怎能与天朝并称?莫非是指的英国与美国?

林则徐叫人在义律的住所(中和洋行)墙上贴告示,就天理、国法、人情、事势四点,劝洋商速把鸦片缴出。同时,又吩咐人警告义律,说以后缴土具结的事,惟义律一人是问。

义律软了下来,一面道歉,说无意干犯天朝,请求将上次的禀帖退还;一面通告商馆地区的所有英商,将烟土全部或其清单于阳历3月27日下午六点钟以前缴山,交他转送中国政府,烟价当由英国政府斟酌偿付。

多数的烟土此时不在广州,而在伶仃岛的趸船之上。义律在次日禀告林则徐,说已查出英商的烟土共有两万零二百八十三箱,准备缴送。同时,派次监姜司吞去伶仃岛,把烟土点收,运来。

林则徐很讲道理,叫人告诉义律,在缴足四分之一之时,便准许华人雇员复工,准许供应日用品;缴足二分之一之时,准许舢舨往来;缴足四分之三,准许贸易;缴足全数,一切恢复常态。

到了阳历5月21日(四月初九),义律居然把全数缴足。其中有五百二十三箱,是他算错的,他也特地从印度买来新货,补足此数。

第二天,一切恢复常态,义律却通令所有英商撤离广州。

林则徐准备把收缴的烟土,运到京城去销毁,道光叫他在广州就地销毁。于是,林则徐就选了虎门附近的海滩,用盐卤、生石灰,把两万零二百八十三箱,计有二百三十七万六千二百五十四斤的“洋土”,当众销毁净尽,一共销毁了二十三天才销毁完(从四月二十二日到五月十五日)。

义律率领英商及附和英商的别国商人,除了二十五名美国人以外,去了澳门,不肯恢复贸易,更不肯出具以后如再贩烟,“人即正法,货尽入官”的甘结,而且下令禁止任何英国商船开进虎门。他发出宣言,表示不信林则徐能够公正而温和。

他向林则徐与邓廷桢要求,改在澳门卸货、装货。林、邓二人加以批驳,说广州才是通商口岸,澳门只是准许洋人暂住的地方。

五月初七(7月7日),在香港对岸九龙尖沙咀地方,发生了“林维喜事件”。有一群英国水手想买酒买不到,却发起“酒疯”来,乱打当地的中国老百姓,不分男女老少。有一个姓林,名叫维喜的,被打得受了重伤,在第二天断气。

又过了两天,义律送一千五百元墨币给苦主,一百元给其他老百姓,叫他们写一个字据,说林维喜是“死于意外”。同时,他自相矛盾,悬赏二百元征求有关谁是凶手的密告,悬赏一百元征求有关谁是暴动祸首的密告。

林则徐、邓延桢会同巡抚怡良,住六月二十三日发出布告,说义律不该出钱贿买村民,企图掩饰,说犯人是英国水手,与别国洋人无关,说洋人在中国境内犯罪,应由中国官吏审判,有乾隆十九年的前例可援(一个英国水手被一个法国水手杀了,凶手被中国官吏处死)。

义律却认为他自己有权审判在中国境内以及沿岸一百英里以内的中国领海中所有的英国臣民。

义律通知林则徐,请他派员于阳历8月l2日(七月初四)到英国船上“观审”。林则徐当然置之不理。

到了8月12日这天,义律故意不审凶手,只审所谓暴动祸首五人,判三人以六个月的徒刑与二十英镑的罚金;二人以二个月的徒刑与十五英镑的罚金。罚金在兵船上缴纳,徒刑等回到英国之后执行。

林则徐叫义律交出凶手,所得到的答复却是如此公然无忌地侵犯中国主权,因而忍无可忍,就在七月初七下令在澳门的中国地方官,断绝英商及其眷属的日用品供应,撤走华人雇员、仆役。

六天以后,义律离开澳门,移到英国船上居住。十一天以后,所有的英国人都离开澳门,到船上去住。据说,在澳门的葡萄牙当局曾经给他们通知,说无法保证他们的安全。

又过了五天,七月二十三日,有一艘英国兵船伏来机二十八号(H。M。S。Volage 28)到达澳门海面。义律向葡萄牙澳门当局表示,有意思保护澳门。如果澳门让英国人去居住。葡萄牙澳门当局向他婉辞谢绝。

全体在华英人,因义律的狂妄举动而移居在船上度漂泊的生活,徘徊于香港、九龙之间(尖沙咀洋面),不能做生意,而且买不到粮食;买不到可饮的淡水。其中有愿意遵守中国当局的法令,具结不再贩卖鸦片以便从事贸易的,义律一概加以阻止。 到了十月初六,却有一个英国人湾刺,对义律不再屈服,自动向中国当局具结,中国当局立刻准他带船进口。义律无可如何。

十八天以后;又有一个英国商人当郎自愿具结,被中国当局准许进口。义律这时有了准备,就调动兵船,在穿鼻岛附近挡住当郎的船。这时候,英国兵船来到中国领海的,已经有了好几艘了。

中国的水师提督关天培,为了职责所在,也率领兵船来制止义律对于当郎的干涉。

双方于是发生炮战。日期是道光十九年九月二十八日(1839年ll月3日)。鸦片战争便是这样子开始的。

第二天、第六天、第七天、第九天、第十一天,中、英双方的兵船又互相开炮。每次,均是中国兵船打胜,英国兵船打败。义律替英国丢了脸,却厚着脸皮说“损失不大”。指挥英国兵船作战的,是伏来机二十八号的舰长士密。中国水师的指挥官,是提督关天培。

半年以后,道光二十年五月二十九日(1840年6月28日),英国的印度舰队司令伯麦上校率领兵舰来到,开始封锁珠江海口。

不久,英国政府所派的远征军海陆军统帅懿律上将也来了。懿律与义律同姓、同族,但不是兄弟。

在懿律的统率之下,有英国与印度的兵士共四千人,包括布利耳所带的陆军两团。兵舰有十六艘,武装汽船有四艘,运兵船有一艘,运输船有二十七艘,大小火炮共五百四十门。

英国政府赋予懿律以“第一全权使臣”的名义,叫义律当第二全权使臣。

他们的任务是:除了封锁珠江以外,到中国北方的口岸,设法与清廷直接交涉。

他们留下了四艘兵舰与一艘汽船在珠江口,率领其余的船只向北开到厦门。这时候邓廷桢已经调任福建总督(两广总督由林则徐兼任)。

英军在厦门海面派了一条小炮艇,护送一条张有白旗的小船,送信给中国官吏。中国的福建水师不懂得“白旗”是什么意思,便开炮迎头痛击,英国的小炮艇也就还击,双方互有死伤。

英军于是又留下一艘兵舰封锁厦门,继续向北开行,到了舟山群岛,在六月初七日占领定海县县城。定海县的县知事姚怀祥自杀。

英军留下很多兵在定海,又丢下一艘在定海搁浅的兵舰。然后,分出两艘兵舰封锁宁波,再继续向北开行。

英军到达吴淞海口,又留下两艘兵舰封锁扬子江。

最后,英军只剩下五艘兵舰、一艘汽船,于七月十八日(8月15日)到达大沽口。清廷大为震动。

大学士兼直隶总督琦善奉命派人接了懿律带来的英国首相写给“中国首相”的信,答应于九天或十天以后,和懿律义律见面商谈,把请示皇上所获得的结果告诉他们。

英国舰队藉此机会,在渤海巡逻了一番。

八月初四,义律以“第二全权使臣”的身份,被迎接上岸,与琦善见面,谈了六个小时,琦善说仍须再向皇上请示。

于是,英国舰队在渤海作第二番的巡逻。

八月十七日,琦善再度与义律会面,说“一切都可以商量,希望你们回广东去,皇上将另派钦差大臣来与你们淡判,林则徐措置失当,必当重治其罪”。

道光果然派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办”,琦善办了很丰富的筵席,欢宴懿律、义律等二十几个英国官员。懿律等人在宴会上舞枪耍刀,十分得意。

他们在八月二十日,率领舰队离开大洁口,于九月初三到达定海。在定海的英军这时已经病倒了一大部分,病死了四百四十八人,被清军俘虏了一名上尉、一个妇人(中尉舵手之妻)。此外,英国兵与印度兵在半夜被华人偷去脑袋的也不步。

懿律留在定海,与两江总督伊里布办交涉,在十月十三日达成“浙江停战”的协议。九天以后,懿律等人启程继续南下,又过五天抵达澳门。

再过九天,义律通知在澳门的英商,说懿律因病辞职,统帅的职位由伯麦接充。(有人说,懿律与义律意见不合,愤而辞职,也有人说,懿律病得很重。)于是,义律成了唯一的全权使臣。

林则徐此时已被“交部严议,饬即回京”,在回京的途中奉旨“革职,仍回广东,备查问差委”。琦善不仅当了钦差大臣,而且兼了两广总督。

琦善一到广东.就把林则徐所调集的兵船裁减三分之二,又撤去防守珠江的木排、铁链,然后才与义律会谈。义律向他要求割让香港,他不敢答应,想用空话敷衍。义律便在道光二十年十二月十五日(1841年1月7日)使用武力击毁虎门两旁穿鼻岛与大沙角的炮台。

琦善吓软了,慌忙下令停战,继续谈判。

双方在十三天以后(阳历l月20 日,阴历十二月二十八日),谈妥了“初步安排”(《穿鼻草约》)四条:(一)香港让给英国,仍向中国缴纳一切正当税捐;(二)中国付赔款六百万元墨币,立即付一百万元,其余分五年偿还,每年付一百万元;(三)今后两国交涉采对等直接方式;(四)广州港口在阴历元旦以后十日内开放,贸易在黄埔进行,至香港港口设备完成之时为止。

事实上,义律与琦善两人均是白忙一顿。英国政府认为所获太少,中国政府认为所失太多,两者均不肯批准这四点“初步安排”。

道光皇帝在接到琦善有关割让香港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