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衣杀明 >

第245部分

锦衣杀明-第245部分

小说: 锦衣杀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ㄒ┌耆梢宰璧瞕a子骑兵的进攻,根本不需要担心da子骑兵会真的闯进来。因此,对于近距离肉搏战,他并没有太多的考虑。在如何封堵突破口方面,也没有十分严密的计划。

事实上,骑兵大部队的进攻,攻击力远远出徐兴夏的预料之外。镇远关的战斗,又一次证明,单纯的火枪队伍,是绝对不可能阻挡骑兵大部队的冲锋的。幸好,他准备了数量足够的投石机,配备有数量足够的炸药包,才堪堪的完成任务。如果没有投石机,没有炸药包,估计他现在已经是da子骑兵的俘虏了。

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徐兴夏果断做出决定,立刻重修镇远关。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da子骑兵的人海战术,再也没有挥的余地。只要将镇远关修建起来,da子骑兵再想撞进来,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无论多么凶悍的战马,也无撞开坚固的城墙吧?不需要城墙多高,只要有十米高,就足够da子自残了。

如果有十五米高,所有的da子骑兵,都要望而却步了。徐兴夏设计的镇远关城墙,足足有五丈高(大约16。7米左右)。对于绝大部分的da子骑兵来说,这是一个难以越的高度。拿自己的脑袋,往坚固的城墙上撞,估计da子领的脑袋,还没有脑残到这样的地步。除非是某个地点的守军,的确是太残废了,可以一撞就碎。不过,以白衣军的战斗力,绝对不会堕落到这样的地步。

现在的徐兴夏,是典型的吃一堑长一智。每次战斗结束以后,他都会认真的总结经验教训。吸收好的经验,改进自己的不足。他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尽可能的将自己的缺陷弥补起来。他还不断的将自己在后世学到的各种知识,和这个时代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试图从中找到更快捷更有效的办,让白衣军的崛起,少走弯路。

当然,要做到十全十美,很不容易。后世的经验,也不是万能的。其实,大部分的后世学识,在这个时代,根本用不上。比如说,他最擅长的电脑、网络、打字什么的,在这个年代,根本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他现在能做的,只能是尽自己的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强,更好的在这个世界上站稳脚跟而已。

白衣军这次春季整训的重点,主要还是士兵的基本素质。部队的反应度,从什么地方来?当然是从士兵的基本素质上来。如果士兵的基本素质,达不到一定的程度,部队的整天素质就上不去。没有一定程度的整体素质,部队的迅反应,就无从说起。

士兵的基本素质,是怎么提升的?当然是通过反复的单调的训练得来的。天上不可能有战斗力掉下来。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科学而刻苦的训练,都是让士兵获得战斗力的最根本途径。一支连训练都不够严格的部队,根本不可能有战斗力。

在未来的三个月,大规模的战事,应该是暂时没有了。这三个月的时间里,白衣军的唯一任务,就是训练,训练,再训练,一直训练到有战斗任务为止。

……

从额日敦的手里,得到十万两的白银,又有大量的奴隶生力军,徐兴夏要做的事情,当然是招兵买马,再次扩大白衣军的规模了。枪杆子里出政权嘛!没有足够数量的军队,放个屁都没有效果。有海勒金部落送来的三万多匹战马,买马的钱都不需要了,只需要贴出告示,大量招收兵员就行了。

和之前回来的那些奴隶一样,这次被释放回来的汉人奴隶,对于参军,也是相当积极的。他们对da子的仇恨,是根本不能用任何的语言来描述的。加入白衣军,就有亲自杀死da子,为自己,为家人,为亲人报仇的机会。这样的机会,谁能错过?结果,招兵告示刚刚贴出去,就有大量的奴隶们踊跃报名参军。

最后,白衣军总共接收到八千多名的报名请求。其中,九成以上,都是被释放回来的奴隶。徐兴夏最后决定,只从奴隶中筛选兵员。其他的报名人选,都被排除在外了。经过一番严格的筛选以后,有大约三千多名的奴隶,成的参加了白衣军。

这次的扩军规模,比上次大得多。除了雕骑军、战车营、炮兵营之外,白衣军属下的其他九个军,都全部扩建为五个小队,管辖25o名士兵。加上军官的话,每个军,都有三百人左右。九个军加起来,就有接近三千人。如果加上雕骑军、战车营和炮兵营的话,白衣军的总兵力过五千人,基本上接近一个卫的全部兵力了。

目前的徐兴夏,只是一个小小的代千户,按照规定,只能指挥112o人的军队。但是,他的麾下却有着足足5ooo人的兵力。这是严重的逾越。不过,包括徐兴夏在内,谁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或许在宁夏镇的其他地方,会有人觉得不妥,不过,他们谁也没有指出来。

现在的黑山营,真的成了一个庞大的军营。白衣军所有的主力部队,都驻扎在这里。因为完全是重新规划的,各部队都有宽阔的驻地,为以后的扩建,预留足够的空间。当初,在规划黑山营的时候,可是给白衣军预留了足足五万人的军营的。现在的白衣军,只有五千人左右,只有规划中的十分之一。

和别的军队不同,白衣军从上到下,都全部装备有战马。有少量的主力作战部队,每个士兵甚至配备有两匹战马,可以轮换使用,也可以帮助驼负大量的物资。白衣军的总兵力,只有五千人左右,但是拥有的各种战马,足足有一万匹以上。

马术,是白衣军士卒训练的基本科目,同时,也是最容易训练的科目。宁夏镇的军户,只要有条件的,都懂得骑马。那些被释放回来的汉人奴隶,大部分都有不错的马术基础。他们在进入白衣军以后,至少稍加训练,控马技术就能过关。

即使是骑马的步兵,行军的度,也要比纯粹的步兵快得多。这是白衣军的巨大优势。比如说从镇远关到威镇堡,步行的话,至少要一天一夜的时间。但是策马飞驰的话,最多两个时辰。如果战马的度足够快,一个时辰就能够赶到。

可是,这种优势,也是有致命伤的。这个致命伤是什么?就是通信。大队的步兵之间,还可以使用骑兵来通信。骑兵的度比步兵快得多,要追赶步兵,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大队的骑兵之间,也只能使用骑兵来通信。一旦骑兵全赶路,再使用骑兵通信,就要大大的落后了。

这样的通信方式,带来的后果,就是徐兴夏下达的命令,不能太死,以免束缚了部下的应变能力。同时,那些脑筋太死的人,也不能担当各部队的正职指挥官。否则,遇到突的情况,他们就不懂得如何应变。只有那些可以独当一面,又或者是能够独立作出判断的军官,才能担任正职。

由于受到这方面的影响,那些游侠儿出身的军官,普遍占据比较大的优势。他们在做游侠儿的时候,经常就是单独行动的。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突情况,都必须是他们自己独立做判断。现在,进入部队以后,这个根本的性质,并没有生变化。不同的乃是作出判断以后,影响到的人比较多而已。

相反的,一些部队出身的军官,就比较吃亏,因为他们独当一面的经验,的确是太少了。好像张全复、高猛等人,以前都是小旗军官,从来没有单独处理过事务。在职位提升以后,也没有单独处事的机会。和那些游侠儿出身的军官相比,他们的行动方针,绝对是偏向保守的。用八个字来形容,就是:不求有,但求无过。

当然,也不是说,那些游侠儿出身的军官,就一定会比军队中成长起来的军官优秀。两种不同的出身,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互补才是最重要的。徐兴夏开设的黑山营讲武堂,就是一个互补的大杂烩。不同的军官在这里学习,互相交流经验,正好可以弥补各自的不足。当他们的学习结束,基本上就能兼容并蓄了。

【今天第四更送到!五千字大章!求订阅!】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正文【第319章】豆腐掉灰里,打不得,拍不得(上)

更新时间:2012…3…302:12:22本章字数:5606

下午时分,宁夏镇,总兵官衙门。

总兵官李国臻脸色忧郁的坐在书房里,仰着头,眼神阴沉的盯着高高的屋顶。他保持这样的姿势,已经足足有半柱香的夫了。

在此期间,一动都没有动过,仿佛身体已经完全凝固了一样。在他前面的书桌土,放着徐兴夏送来的捷报。

下午的阳光,从书房的门**进来,斜斜的映照在书房的地面上。不知道为什么,今天的阳光,显得格外的灿烂。有阳光和没有阳光的地方,形成鲜明的对比。李国臻端坐的位置,正好是在书房最阴暗的角落里。如果有人从外面走进来,第一眼肯定看不到他的存在。而他,则像一条潜伏的毒蛇,盯着每一个进来的人。

徐兴夏送来的捷报,李国臻早就看过了。对于捷报的真实性,他没有任何的怀疑。这个徐兴夏,根本不需要虚报任何的战,那一个个真实的数字,已经足够令人震惊了。然而,就是因为没有任何的怀疑,李国臻的眼神,才会显得如此的阴郁。没办,这个徐兴夏,的确是太强大了。强大到让他有点手足无措的地步。这封捷报,只有短短的不足一百字,他却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理。

毫无疑问,只要他愿意,他肯定可以从这封报捷的文书中,得到某些好处。一场战斗,就歼灭了三四千的鞑龘子骑兵,这样的战,在最近二百年来,都没有出现过。有关的捷报,如果公布天下的话,必然会引起天下震动。他李国臻的名字,肯定会被人交口称赞的。或许,还有青史留名的可能。

但是,李闯臻对于这些好处,却不是十分的动心。根本的原因,还是获得的好处不够。现在的他,已经是正一品的左都督,正一品的总兵官,无论是实职还是虚衔,都已经达到顶点,是没有升官的可能了。就算朝廷有所奖赏,估计也不会太重。毕竟,这是徐兴夏个人创立的战,和他没有太大的关系。想要因为战封爵,乃是痴心妄想。唯一的可能,就是调换一个地方。

换一个地方做官,李国臻是真的不愿意。抛开某些秘密的事情不说,别的哪个地方,有宁夏镇这么好呢?宁夏镇地方虽小,只有巴掌大一块地方,兵力虽然不多,只有六七万人,还经常受到鞑龘子的洗掠。但是,宁夏镇起码能够管饱,起码还有一些不错的收入,起码还有大量的肥沃田地可以自由的支配。

对于当时的每个当官的人来说,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不是金钱,不是美人,而是田地。只有拥有大量的田地,才能获得稳定的丰厚的收入。其他什么的都是浮云,是不靠谱的。在他李国臻的名下,就有数万亩的田地,光是每年收取的田租,都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这份丰厚的收入,足可以让他在宁夏镇,活得十分的滋润。

看看旁边的延绥镇、固原镇、甘肃镇,哪个镇比得土宁夏镇?那些地方,都是鸟不拉屎的不毛之地,根本没有宁夏镇这样的千里沃土。就是山西镇、大同镇、宣府镇,都和宁夏镇无相比啊!至于辽东镇、蓟镇,就更加不用说了。那边的局势日趋紧张,估计不久以后,就有大战爆。他现在调过去,岂不是自己找死?

既然没有足够的好处,他李国臻又何必折腾呢?报捷的奏章土去以后,得到巨大好处的,只有徐兴夏一个人而已。他现在只是一个小小的代千户,就敢折腾出这么大的动静。如果继续升官的话,天知道会折腾出什么样的动静来?

“不能让他继续升官!”李国臻下定决,心。

宁夏镇,巡抚衙门。

巡抚李憋桧同样脸色忧郁的看着高高的屋顶。在他的面前,同样摆放着徐兴夏送来的捷报。对于这份捷报,他已经翻来覆去的看了又看,上面的每个字,都能轻松的背诵下来了。这是文官的强项,他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做到这一点。

和李国臻的决绝不同,李憋桧面对着桌面土的报捷奏章,有点犹豫不决。准确来说,是显得非常的纠结。他不希望徐兴夏继续坐大,尾大不掉,以后更加难以处理。但是,他又想从这份捷报里面,获得巨大的好处,让自己的仕途,继续提升一个台阶。毕竟,他是文官,而文官最稀罕的,估计就是战了。

徐兴夏的战,都是实打实的,没有半点、的虚假,只要他认真的做一番文章,起码可以将一半的劳分过去。他是宁夏巡抚,主管宁夏镇的全部军政,属下的战,当然有他的份。这一点,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可以光明正大的说出去的。外人又怎么会知道宁夏镇的具体情况呢?又怎么会知道他和徐兴夏之间的复杂关系呢?

但是,和李国臻的问题一样,李憋桧也是有顾忌的。这份捷报上去以后,他的仕途前进一步,是肯定没有问题的。问题是,仕途前进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