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汉宫秋 落花逐水流 >

第8部分

汉宫秋 落花逐水流-第8部分

小说: 汉宫秋 落花逐水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后自然无从揣度君意,那些朝堂之上的弯弯绕绕,她一介女流又岂能盘磨的清?更不知武帝所指,另有含义,因道:“外祖母待我极好,阿娇不懂事,谁待我好,我便也待谁好。”

谁知这一句话正犯武帝大忌,皇帝登时变了脸色,冷笑道:“谁待你好,你便也待谁好?陈阿娇,初时朕是怎样待你的?朕十六岁践祚,一路走来,知你陈氏护位有功,朕感恩图报,保你陈氏满门荣华。——你呢?你怎样待朕?信那些腌臜巫术,魇咒朕?!”


第11章 纱窗日落渐黄昏(11)


前番皇帝收回皇后玺绶,黜阿娇于长门,皆因巫蛊事起,宫中老人凡有所耳闻的,都怨憎皇后心肠歹毒,大逆不道,竟用巫蛊之术魇咒皇帝,当今圣上仁心仁德,并无过分追究,甚至连“废后”的旨意都未颁下,只宣口谕,迁陈后于长门,于陈氏一门,仍是善待。

此番皇帝旧事重提,不免让她难堪。

陈阿娇并不知皇帝心事,朝堂繁冗,本就让皇帝抽身无暇,她母亲馆陶大长公主又是个不省事的,堂邑侯府最近的动向不单叫皇帝心惊,连长乐宫老太后都觉不占理儿,首先要拔手收拾的,便是私结朝臣的堂邑侯陈午。再者,另有妆奁藏书一事,让武帝心里好觉没趣,想起来,仍是深恨。帝王心沉,那几番心思,陈阿娇又如何能辨明?

她眼中有泪,却强忍着,抬起头,直视皇帝道:“阿娇被黜长门,是因‘巫蛊’一事,陛下听信谗言,陷臣妾不义……妾无言可对,但——”她停了一下,忽然眼中浅浅的光晕似烛焰偃了下去,她嘴角微微扬起,竟是在笑:“但——我陈阿娇行事敢做岂有不敢认的?那些腌臜东西,我并不知是如何跑我枕下的——魇咒皇帝,其罪殊大,我没有做过的事,绝不会认下!”她倒无惧,居然不再自称“妾”,与皇帝一派应对,皆是凛凛气概。

皇帝“哦”了一声,忽然笑道:“你的意思是——朕冤了你?”没等她回答,皇帝情状忽转,冷笑道:“你当朕会信你?”

陈阿娇似也不在意,因说:“陛下自然不信,若信,本宫今时岂会矮居长门,‘长乐奉母后’,都是要偷偷摸摸的?”她似在自嘲,倒引的武帝颇为有意地去瞧她。

帝后长久沉默,在这一方窄门下。再远处,宫灯连片,映的尚未化开的雪地皆是萤萤之色。杨得意御前服侍许久,尚揣圣意,因退一步,道:“陛下,天色不早啦,这北风啸的紧,咱们……尽早返长乐宫罢?太皇太后该叫晚膳啦。”

皇帝这才敛声:“摆驾。”

御驾行起,皇帝居前,两摆宫人随侍。杨得意见陈阿娇仍愣着,便俯身让礼道:“娘娘,请吧。”

阿娇心性不拙,顿时领会杨得意的意思,因道:“杨长侍,本宫谢过。”便随御驾直入长乐宫,一路人,浩浩而去。

甫行过玉阶,司礼太监已唱起:“陛下御行——幸长乐!”

那尖细的声音,一层一层盖过去,在空明大殿里回转,绕过重重帷帐。巍巍汉宫,在一场初雪过后,俱被这声音覆盖了。

宫人迎驾,齐齐拜下:“陛下长乐无极!”

武帝居然侧身觑她,那暖融的眼神直如初雪落进,又被这体温融化。他的瞳仁是漆黑明亮的,含着隐隐的笑意。她仓皇避开,忽听皇帝道:“皇后在御,尔等不见礼?”很轻的声音,絮絮如雪,他倒极少用这样的声音与宫人说话,尽难得的,是这一回,那话中还夹着三分打趣的意思,要教她难堪,却温软的仿佛只剩下宠溺。

当年,她宠贯六宫,确是事实。这汉宫掖庭,唯只偏爱年轻貌美的女子。

为首下拜的那位嬷嬷只觉好奇,不禁想随侍御驾的,是哪宫娘娘?怎不见司礼公公通传?况这苦天苦地的,太皇太后并不教养尊处优的后妃们大寒天来行谒,谁会随御前来长乐宫探视?

想来是君恩深重的新贵后妃吧?那嬷嬷不及多想,也不敢盯着宠恩在身的后妃细看,只觑见那名女子挂一身毛色极好的大红氅子,紧随君王身侧,便伏谒道:“婢子拜见夫人,愿夫人千岁永泰!”

身后众宫人也随嬷嬷下谒:“夫人千岁永泰!”

许久却未见主位叫“免”,众人心下些微有丝儿着慌,为首那嬷嬷壮着胆抬头觑了一眼,那着红氅的女子,在宫灯掩映下,极明艳。一双眼睛透着一股子妩媚灵气,睫毛轻轻翕动,圈进眼睑下一方光晕,嬷嬷只觉这位“夫人”好生眼熟,却一时想不起来眼前端庄的美人姓甚名谁,只待细忖时,却听见皇帝对身旁美妇人笑道:“你瞧,她们错称你封位,若然在从前,……陈阿娇,你大概要把这宫殿都掀个底儿朝天吧?”

是帝王的玩笑话,这话怎么忖着,都有些要挑事儿瞧热闹的意思。

那嬷嬷被皇帝口中“陈阿娇”三字唬得一吓,怯怯觑那美人,这才惊觉眼前那人,的确是陈后的摸样,只不过比印象中略微清瘦些罢了。

阿娇笑道:“若是此刻身处宣室殿,陈阿娇的确要把殿室琉璃顶都给掀了!但……身在长乐宫,臣妾万事皆以阿祖为重,断不会生起小性儿来,扰了阿祖清静。”

皇帝竟一时语塞。见陈后那一副张扬的模样,倒尽生俏丽,颇有几分少年时候的样子。他一时心软,倒放了她过去。

皇帝因问:“皇祖母睡下了?皇后随朕前来,想着拜望皇祖母,一同进晚膳。阿祖若是已进过晚膳,朕便起驾回宣室殿。”

那嬷嬷忙行谒,回答君上:“陛下来的正是,太皇太后正要进膳,”言毕,又转向阿娇,神色里藏着一丝掩盖不住的欣喜,“娘娘请上座,前头太皇太后还时常念叨娘娘呢,这会子怕是喜不自禁呢——婢子这会儿便去禀。”

这长乐宫主奴一条心,自然偏倾陈后,毋论掖庭后宫是怎么个“雨露均沾”法儿,这太皇太后心尖上的宝贝外孙女儿,自然是阖宫仆妇一意维护的。陈后迁居偏殿长门已有些时日,累月来不透一丝儿风声,这次煌煌出现在长乐宫,竟是随行御驾,这里头有些怎样的弯弯曲曲,一时尽叫人捉摸不透。但总是个不坏的开始,皇帝既肯领陈后前来尽孝道,想来事情尚有徐缓的余地。太皇太后既会高兴,这长乐宫阖宫上下宫妇,自然是连心随着高兴的。

老太后被伺候的妥帖,帷幔重重,这一道儿望过去,只见线香袅袅,暖炉一个挨着一个摆开来,内室锦绣,好生的气派。有妥帖伺候炭火的宫女子,正俯身仔细捡炭、撩拨火星子,明炉烧得正旺,长乐宫内室,连片的火热。暖融融的,即便脱了外氅,也寻不见四九寒天的影子。

她刚被领入内室,早有伺候的伶俐宫女子接过湿漉的大红外氅,放在炭火前烘烤起来。又有一名小宫女儿递了黄铜手炉来,教她握着取暖。

这长乐宫拨来伺候太皇太后的宫女子儿,皆是经过严格训练千挑万选来的,每年掖庭初选最伶俐的宫女子,必是先送长乐宫,再拨猗兰殿'1'王太后处。太后王氏尽孝心,有时亦会将自己宫里使惯儿的、最伶俐最恤主位的年轻宫女子送与长乐宫,着命好生伺候太皇太后。因此,阖宫这一干人,做事极细、极好,伺候太皇太后,更是出不得半点儿差错。

太皇太后身边伺候的贴身嬷嬷因见阿娇这一身风雨里赶来的狼狈模样,打紧了“嗳哟”一声,忙道:“叫太皇太后瞧见了,莫要招人伤心!我的小主儿哟,怎地这样一身雪水?”因吩咐宫人搬了大椅来,自个儿索性亲上阵,连剥带扯地将阿娇大衣给脱了来:“小主儿,莫挨了冻,好生烤着火吧。教陛下在外面好等,老奴这会子就伺候太皇太后起床,咱们马上开膳,可怜见儿的,饿坏了罢?”

阿娇坐在黄袱垫上,晃着脚丫咯咯地笑,这满宫侍候有些年纪的嬷嬷们,都是看着她长大的,因此大多不拘礼,可疼她。很小的时候,她随母亲归宁,也是在撂了霜的冬夜,撒了欢地跑出去疯闹,地里积着雪,脚丫子踩上面,松松软软的,好似踩着软袄,她那劲儿上来了,闹的没完,一脚一个凹陷,不多时,化了的雪水沁入棉靴,湿哒哒的,她仍不在意,疯也似的在雪地里来回跑,后面串儿蚂蚱似的跟了一串宫娥太监,个个扯开嗓子喊她,提着的宫灯映得整片雪地萤萤生辉。直到她母亲发了话,差点出动羽林军将她捉回去,她才泄了气似的躲回长乐宫,因怕她母亲重话,她一溜儿便蹿进外祖母怀里,再不肯出来。窦太后抚她背,笑道:“我的娇娇哟,这样的性儿,天不怕地不怕的实皮子,竟也怵馆陶!”外祖母最疼她,见她湿了半截身子,紧叫宫人为她换新衣裳,那几个老嬷嬷也疼她,抱着又哄又喂姜汤,她的小脚丫子踩隔空的火炭煨暖,火星子在脚下哔啵有声,不一会儿便暖了,自脚底生起的那股子暖意涌遍全身,她歪在老嬷嬷怀里,不知觉的,竟打起了瞌睡……

就像今天这番的光景。宫女子弯腰拨火星子,手里的铜炉快冷下时,已有一名宫女子接了过去:“娘娘,婢子给您换过一盏罢。”她松手,很快接过新添上炭的又一盏铜炉,身旁的矮榻上摆着香茶,一盏线香袅袅吐烟。

帐幕叠叠,那一头似有了动静,那重帷帐渐渐矮了下去,似波纹涌动。老嬷嬷们已经撩起了帘子,那一头,太皇太后苍老喑哑的声音响起:“娇娇,心头肉肉哟,你可总算来瞧外祖母啦!”


第12章 纱窗日落渐黄昏(12)


陈阿娇因从垫了黄袱垫的小榻上站起来,有些生怯地立在那儿。想要喊外祖母,那称谓到了嘴边儿,却生生咽下。她有些发怵,只觉头晕脑胀,眼前的一景一物,竟似都陌生了。连外祖母的声音都苍老许多,喊她小名儿的时候,颤颤巍巍的,好像风一吹,那声音也要化了开去似的。

外祖母老了。

她和这汉宫,也见生了。

两边候立的嬷嬷打起帷幔,老太后在宫女子赵清蓉的搀扶下,徐徐行出。阿娇迎上去,才趋前两步,膝一软,便跪了下去:“阿祖……娇娇给外祖母请安。”

“嗳,乖囡囡,起吧。”老太后叹了口气:“娇娇果然又瘦了。”

她跪在那里,又伏首,实实磕了个头,才欲起身。窦太后身侧伺候的两位嬷嬷已领命来扶她:“娘娘起身吧,地凉的紧。”

“不打紧,”她娇娇俏俏略一笑,“长乐宫的地板子,都似火炉烫的,可热的紧,阿祖这里,可是阖宫最好的地儿,一点不凉。阿娇可愿跪,祝阿祖长乐无极。”

老太后笑了,满额的皱纹都舒展开来:“娇娇这张甜嘴儿,尽哄老太婆。——怎么,我听她们说,你这一趟,是跟皇帝一道儿来的?”太皇太后上了年纪,衣着华缕,尽管保养得宜,却仍盖不住那一分儿龙钟老态的颓颓之色。一双苍老的手自金绣线的笼袖里伸出来,青筋毕现,瘦骨嶙峋,就这么搭在赵清蓉腕儿上,像枯树枝似的。

阿娇因闻得太皇太后提及皇帝,她面上自然尴尬,便说:“是娇娇擅作主张,带了两名宫女子,走偏门来长乐宫请安。不想在角门那边儿,巧是遇上了陛下銮驾,这冬日里寒气浸透,北风啸的张狂,杨长侍因怕陛下受凉,便在角门里歇停了銮驾,避避风头;阿娇正遇上,陛下便与我一同入殿,想上您这儿讨点吃食,暖暖身呢。”

窦太后笑道:“好不成样儿的,一个是九五之尊的皇帝,一个是凤仪天下的皇后,怪馋嘴儿,像小时候似的,尽赖哀家这处缠闹,哀家若说不给么,两边儿都是心尖上的肉肉,饿坏了孙儿,成个什么样子!哀家若给,你们烦闹的没法子,三天两头儿跑哀家这边,叫长乐宫管膳食,哀家这老婆子,喜好清清淡淡,哪像你们,年轻轻的孩子,尽爱山珍海味!”窦太后笑眯了眼,言语中明是“嫌烦”,实则句句露着高兴,天家伦常,与寻常百姓家无异,祖母自然爱儿孙绕膝的场面,其乐融融,一派祥和。

“阿祖好生小气,娇娇讨点儿吃食,也怪扣扣索索的!”阿娇笑着,起了身连忙去扶窦太后,把身侧的嬷嬷都赶了边儿去,玩笑道:“饿坏了娇娇不打紧,外头等着的九五之尊若是冻着饿着啦,明儿个满朝文武可不要上个万把字儿的奏折么,‘愿陛下保重圣躬’,可烦呢,折子递了长乐宫来,莫要教阿祖把眼睛也熬坏了!”

窦太后笑着轻轻拍她手背:“长门冷清寂寞,可没把咱们娇娇熬坏,见你这么伶俐乖巧,阿祖便放心了;再挨阵儿吧,阿祖活着,定要教你重归椒房,凤仪天下。”因说:“娇娇说的是,外头还等着个‘九五之尊’呢,皇帝该笑咱们婆娘家家的,话头儿恁多,”便转身吩咐赵清蓉,“传膳吧。”

“喏。”赵清蓉拜下。

“传——膳——”

司礼太监尖细的嗓音唱起来,似入清水的墨,一层一层漾开,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