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汉宫秋 落花逐水流 >

第54部分

汉宫秋 落花逐水流-第54部分

小说: 汉宫秋 落花逐水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谐粤Α

是桂宫的方向。

他终于耐不住了。

平阳轻叹一声,弯腰将皇帝扔下的冕冠十二旒、盘丝冕服样样小心收好,卷在臂弯里,也一路小跑着跟了上去。

此时天边已初现微光,晨曦清晨,便这么紧赶着来了。

耳边有风啸过,恍如流过的时光擦着耳鬓轻声唱。是他的童年、是他的少年,皇帝抹了抹眼睛,一切好像都呈在眼前,就在昨日,就在今朝,那样近,近的他一抓便要破啦。

自然有她。

她贯穿了他整个的童年与少年。

娇娇。娇娇。

梦竟这样近。这样贴近现实。

他一路小跑,迎在风中,连汗都要蒸干了。只顾不断地、不停地往前跑……再停下时,这一场梦,便如置身其间。那一年薄雪初冬,阿娇便也是这样小跑在雪地里,追他的身影……她着一件红色大氅,映着莹白的雪色,似一朵妖冶张扬的红莲,极好看。

那是皇帝终生不敢忘的记忆。

这一生,能这样掏心待他的人并不多,阿娇算一个,她待他的好,是无计代价的,不若这后宫诸人,皆畏惧他、皆有求于他。

若然要数算这样掏心待他的第二人来,着实要费一番脑筋。

他……那样爱阿娇。

正如……阿娇也曾那样深爱过他。

皇帝忽然停下了脚步。

平阳追了上来,正疑惑,抬头一瞧,原来,他们已到了桂宫。

第一次,这般浩大地迎接桂宫的黎明。

皇帝也在。

桂宫沉寂已久,正如住在宫里的人,从长门迁至桂宫,亦是浮沉已久。

作者有话要说:陈阿娇马上要出场了…这个……略难写…  明儿不更,歇一天,后天奉上6000字更新…


第78章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7)


天边一际翻起了鱼肚白,曙色撕破昊天穹庐,水似的倾泻下来。天光微亮,长安汉宫迎来鸟鸣啁啾的晨曦。

皇帝俯身,大口地喘着粗气,一仰头,巍巍桂宫笼在晨曦曙色中,如同立着的仁者般与他对视。

他此刻像个孩子般。就像是从那一年薄雪初冬的下午走来,直落进了这一刻的未央,他好似从不曾坐揽皇权,仍是多年前与陈阿娇嬉闹的那个孩童,他的眉眼,只刻着稚嫩与生涩。

“娇娇姐。”他喃喃。在晨雾中,君王呵出了一个模糊的唇形。

暖雾在他唇边逡回。

平阳臂弯里圈着皇帝的冕服,立在皇帝身侧。跑的好急,才追上了他,她也微微喘息着,额前渗出细密的汗,她一撩袖,抹了去。

皇帝突然立直了身,此刻解下一身的累赘,只觉轻松。君王全不顾仪度,仍像轻狂的少年,只怔着瞅了两眼桂宫前青阶玉石,眉色略一收紧,居然便不管不顾地向前跑了去……

直要撞上桂宫守值内差了,他连一点停下的意思都没有。唬得那几个内差腿肚子筛糠似的抖,脸色铁青,“扑通”一声腿膝盖一打弯,利利落落全跪了下来。

皇帝忽一怔。

是平阳。

平阳已跪在他身前,使狠抱紧了皇帝的腿肚子:“陛下三思!”

皇帝低头,湖水色的瞳仁里写满讶异:“阿姊?”

平阳只觉鼻子一酸,眼泪利落地滚了出来。很涩的感觉,在两颊拉着,好似有刺儿这么钉着,滚也滚不走。

——“陛下请三思,您是要为娇娇好呢,还是……?建章宫承恩,加封晋位,远瑾夫人已是千万人妒,今儿长乐宫又来这么一出,若不是我赶的及,从母后手边儿上抢了人,远瑾夫人这回还不知要怎样呢!便是这样,她还是加了笞刑,此刻疼的不知怎样翻覆——这些个苦,陛下要她再承一遭儿么?”

皇帝偃下眉色。

平阳说的不无道理。

在这宫里,煌煌真理便是,受宠即遭人妒,外加一个踩低捧高,若要活的好,不抠着心计思量,天天琢磨着怎般害人自保,还能如何办呢?

平阳叹了口气:“来日方长啊,陛下,若急于一时,只怕毁了往后千般的恩爱呀!您御极这许多年,怎样的场面没见识过、怎般的忍耐没承过?偏此刻不能忍么?”她小了声儿,与皇帝也不再客气,只把他当作自己至亲至爱的弟弟,因劝道:“旁的人,自不必怕,既然当初‘磨镜’流言已不攻自破,你这心结怕是也解了,那便好,从此后,再若有人挑拨,彻儿心里有杆秤就行;但母后那边呢?母后若认准皇帝陛下新封的美人乃是魅惑君主的祸水,往后桂宫还能太平么?陛下总有走心的时候,母后若不喜欢远瑾夫人,咱们盯得住么?阿姊可以救她一回两回,防得住母后厌恶她,要一世与她为难么?”

“但——”皇帝皱眉道:“朕与阿姊心里都清楚,母后不会喜欢她!凭她长了这么张脸,母后便不会喜欢她!”

“彻儿糊涂啦,——话虽如此说,母后的喜欢与不喜欢,还不因着陛下?母后与阿姊是一样的!所做之事,皆是为陛下!来日方长,若有一日,母后知道,那位‘远瑾夫人’待彻儿之心尤明,一切切皆是为君上着想,母后还有理由厌恶她么?不说喜欢,从此不来揪茬儿,两厢里太太平平、客客气气过日子,便是君上的福了!”

“那便是朕所愿。”皇帝微叹。

“那么……陛下准备早朝吧。”平阳捧了冕服与十二旒来,恭敬托举手上,呈与皇帝。

他回身看了一眼桂宫,低声喃喃:“来日方长……”

说好的,来日方长,再等等朕,等等朕……

他们之间,还横梗着那样的误会,他尚未与她说一声抱歉,他尚未告诉她,堂邑侯一脉,他开恩留了后,馆陶大长公主之事,他也留了情面,并未拿她怎样。虽削了陈氏实权,但一概富贵荣华,他皆赐了去,只要皇帝在朝一日,堂邑侯府衣食俱无忧。

不知她会否因着……宽谅他?

他是皇帝,低头不容易。

桂宫灯烛皆熄,他转头,只见绡帐之内仍有微弱的烛影晃动,连眉都来不及抬一下时,已偃了下去……

暮去春来,大概便是这样一朝一朝的烛影偃下,又蹿起。

年华好过。

三月之后,魏其侯府年华正盛的小翁主北出朔漠,送行大军旌旗蔽天,皇帝居未央,未忍亲送再多瞧翁主一眼。

未几,送亲大军行至辽西郡,旌旗送回长安奏报:翁主窦沅偶染恶疾,不治,卒于辽西。

帝闻报拊掌大恸。

这一日,平阳公主谒未央,皇帝因数日水米未进,瘦脱了人形,本不欲宣召,数几日连列位臣工都被挡在宣室殿外,却闻听晋谒之人乃亲姊长公主平阳,连宣谒。

平阳因谒:“陛下长乐无极!”

皇帝笑了笑,脸上却全无血色,抬手道:“阿姊免礼。”又向从侍道:“赐座!”

平阳长公主在侍女的搀扶下,略欠身下了座:“谢陛下!”

皇帝笑的有些勉强:“阿姊不必拘礼,宣室殿只有自己人,不必——”因敛声:“朕尽以为,阿姊是来拿朕兴师问罪的!”

平阳面色有些尴尬,却仍不温不火道:“平阳不敢……”

“没甚不敢,在阿姊眼里,朕的确做错了一桩事……”

“陛下是指?”

“阿姊不必拐弯抹角,”皇帝伸出一根手指头,轻轻抚着座撑点了点,道,“幸我们心是往一处使的,你怨怪我,我心里才高兴——”

平阳正琢磨皇帝话中之意时,皇帝又道:“若像母后,连怨朕一下都不肯,”他苦苦笑了声,“母后当然不会怨朕,——为阿沅,与朕有了龃龉,值当?阿沅在母后心里,半点儿分量也没有!丢进湖里未必溅起个水点子……”

平阳明白了,皇帝原是这么个意思!

“你若为阿沅之事怨朕,朕高兴的很——”皇帝戚戚叹了一声:“阿沅这件事,是朕做错了!朕原不该下诏允阿沅北出匈奴,若不然,她亦不会——”

皇帝撑着额,极悲伤的模样。平阳一抬头,果见皇帝一双眼睛里攀满红丝,似熬了几个通宵,绝没休息好似的。

她心里微颤,甚觉心疼。因道:“陛下该好好珍重才是……”

皇帝凝眸看了她一眼,眼睛里泛着泪光,侧面的轮廓浸在宣室殿消沉的光色里,很黯淡,淡的几乎要晕了开来。像毛了边儿的帛画似的。

她当时真觉皇帝心伤不已。为阿沅。

许多年后再回忆这时光景,平阳只觉自己太浅薄,谋算远不及皇帝。更觉皇帝——她的彻儿,演技竟是这般好。

古来帝王,真要认真数算起来,哪个演技不好呢?

彻儿只不过做了一个帝王应做的事。

哪怕是阿沅,也不过是他案上整盘棋局中的一枚子儿。

平阳吸了一口气,小心翼翼地问皇帝:“陛下,这三个多月来,您未曾踏近桂宫一步?”

是试探,亦期待最诚恳的回答。

那当真是她极想要知道的答案。

皇帝点头。

平阳一时竟不知要接什么,皇帝却叹息道:“朕正为这个头疼。朕听阿姊的话,桂宫那边,半点不敢打扰,——想来她认为朕仍是个顽固,不肯接近她。那也罢了,这几月来,母后那边也无甚动静,对桂宫没有半点儿动作,这便够啦。朕不在乎她怎么看朕,只要朕的忍耐能够换回往后长久的安宁,原是值得。但……”他顿了一下,又道:“不想出塞之事,竟出了这么个乱——桂宫那位若知道阿沅命丧北行途中,还不知要怎样看朕呢!怕是这一生,都不会原谅朕了!”

原来是为这个。平阳心忖,皇帝所虑并非没有道理,桂宫那位心子倔的主儿若是知道阿沅已死,并且几乎可说是丧命于皇帝之手,还不知要怎样与皇帝闹腾呢!

不由道:“原是件棘手事儿。”

皇帝蹙眉:“阿姊这回来,便是为桂宫之事?”

“为桂宫那位,也为阿沅,更为陛下。”平阳的眼睛有些发红:“原是血脉相牵的手足,咱们……尽是闹到了这地步,怪难受的。”因问:“阿沅可发丧了么?”

“那是自然,”皇帝道,“朕已下诏,许翁主窦沅风光大葬,仪同公主制!都吩咐下去了,朕近日难受,这些事……不欲去管了。”

“这便好,苦了阿沅……”平阳心里极难过,皇帝面前却也只能按捺,毕竟不可再惹皇帝心伤,因说:“陛下好生珍重,身子若垮了,这天下万民,可都要忧惶……”

“朕明白。”

平阳再谒,又道:“桂宫那边,仍是瞒着吧,切莫叫任何一人在她面前提起阿沅,这等事,咱们好好儿的都受不住,她病歪歪这许久,更是经不住这般打击!”

“依你——”皇帝道:“还是阿姊料想周全。”

皇帝挥了挥袖,极乏累的手势,平阳心里体悟,便欲告退。这时却已有长侍捧了一沓奏折来,正伺候皇帝御批。

好厚的一沓,平阳瞧着都觉心累,皇帝却每日朝夕不改地批阅,当真操劳。

皇帝已端端坐案前,持了毫笔,低头仔仔细细地览阅起来……

平阳轻谒:“平阳拜别陛下,陛下珍重!日头好长,平阳也无甚事做,便去桂宫走一遭儿,瞧瞧她,陛下说呢?”

闻听“桂宫”两字,皇帝猛地抬头,软毫差点撇了弄脏奏折,他看似漫不经心,眉头却早已蹙了起来:“也好,你去走走,省得她以为是朕软禁她。”

桂宫。

长廊逶迤,沟渠流水,她自偏殿入,见后院那个荷花塘已凿的成了模样,心中不免有几番感慨,皇帝还算是将陈阿娇摆心口上的,因她爱荷花,便命人凿设这么一个荷花塘,花了好许心思。

是天意弄人,一错失,便是这许多年。平阳心中暗思量,不知往后,这两位,会修成个甚么模样?

工匠已经收了队,忙碌的只剩了修缮的匠人,她不欲张扬,与身后随行诸宫人绕着道走,一回头,那个塘子似漏缺的口儿,这么横躺着,她似乎已经能够想见,来年深夏时,开了满塘子明艳艳芙蕖的动人模样。

当真接天一片映绿,嫩嫩的盆叶间托着这么几点粉色,煞是好看。

只愿那时,宫闱风波已然平息了,只坐案前,赏这么一塘倾倒的月色与荷花,该多美。

却忽然侧身闪过了一个人。扑面而来是一股子莫名的熟悉感。

平阳不由仔细覷着。

那人却低着头,施了个礼,便急生生地闪过走人了。

原来只是修缮塘子的匠人。

她没有瞧清那人的长相,却只觉那人侧脸的轮廓、急走的姿态,竟是十分熟悉,像在哪里见过。却又似隔着太久的时光,难辨难捉摸了。

因赶着时间,平阳不欲再停留,携着几名随行宫女子便加紧了步伐。

心却兀自像失了一块似的。

多年以后回想才领悟,种因得果,这世间的劫数与磨难,谁都逃不过;注定的果,谁都得吞下,哪怕万般苦涩。

原是这一塘荷花,曾给过陈阿娇那么美的回忆。

这便够了。

至少她这一个表妹,余生且曾享用过这么丰盛美丽的心意,娇娇想必曾经是快乐过的。

这一点,至少比阿沅强。

宫女子挑起纱帐,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