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极品闲人 >

第745部分

大唐极品闲人-第745部分

小说: 大唐极品闲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睿看着杜耀祖,笑道:“好了!别说什么失礼不失礼的!耀祖!这位可还记得!?”

杜耀祖看向了薛仁贵,好半天才试探着问了一句:“可是姑老爷到了!?”

薛仁贵当初也曾见过杜耀祖,只不过那时候杜耀祖不过是宋国公府内的一名小厮罢了,谁想到经年不见,如今的杜耀祖已经成了大唐禁军内的一旅之帅。

当初薛仁贵和杜云希成亲之后,时常到杜睿的府上,还曾指点过宋国公府上的几个小辈习武,杜耀祖就是其中之一。

杜睿笑道:“仁贵!你也没想到吧!耀祖如今也算是出人头地,前些年为兄率军西征吐蕃,大食之时,耀祖可是立过大功的!后来组建千牛卫,为兄便将他从席君买的手上要了过来,做了这一军主帅!耀祖!火枪队训练的如何了?”

杜耀祖闻言,脸上颇有些自得,道:“大帅放心!按照大帅教给的法子,练得很是不错,只是工部那边的火枪送来的少了些,不然的话,今天倒也能让大帅和姑老爷观看一番!”

杜睿点点头,又问道:“如今火枪的装备有多少人马了!?”

杜耀祖回道:“目前还只有三千人,不过也已经初具规模。”

杜睿闻言,心中也是大感欣喜,道:“好!这便去看看,你这小子,莫要偷懒奸猾,若是练得不好,此番西征,我便将你的名字拿下来,换旁人去!”

杜耀祖一听就急了,他和他的叔叔杜平生一样,都是真正狂人,当初杜睿要把他从安西军要过来的时候,他还老大的不愿意,三天两头的往宋国公府上跑,吵吵着要去边疆和蛮人作战,如今好不容易捞到了仗打,哪能白白的错过了。

“大帅若是不信,便请入营内观看火枪队演武,末将要是练得不好时,大帅再换将也不迟!”

杜睿笑道:“好!便依着你!”

对杜耀祖,杜睿一向都是极为极爱,看似莽撞,其实是粗中有细,而且时常都能有些创造性的思维,虽然名义上不是杜睿的弟子,但是在杜睿门下,军事方面,无疑是杜睿最为器重的一个。

三人入了营,跟随杜耀祖到了演武场,此时火枪队还在操练着,巨大的演武场上,三千火枪手分成三列,没列千人,手中拿着燧发枪,正在每一队的队官指挥下,操演着阵法。

薛仁贵见了,不禁暗暗皱眉,对杜睿言道:“兄长!这阵势,正面防御是否太单薄了些,若是地方重兵突击正面的话,怕是一触即溃啊!”

杜睿还没说话,杜耀祖就替杜睿解释了:“姑老爷可不要小看这阵法,这可是大帅亲自指点过的,姑老爷不要看着军士们这样一字排开,正面防御薄弱,可要是对方敢以重兵正面突击的话,保证要他有来无回!”

杜耀祖所说的阵法其实倒也没什么玄妙的,不过就是三段击战术而已,这种战术在历史上是十六世纪所出现的一种火绳枪战术,在当时火枪无法连续射击的情况下,这种战术弥补了火枪射击速度慢的缺点。在明朝和日本战国年间都出现过三段击的记载,这种射击方法在连发火器未发明时是一种快速持续有效的射击方法。

根据《明史》记载,明朝初期平定南方的将领沐英首先在使用火器对付叛军大象等野兽兵种时,有感于火药装填速度太慢,而改进的一种战术射击方式。

具体是由三人为一个小组,先由最前面的火枪手射击,然后退至队伍后方专心装填弹药,由第二名士兵上前开火。三人交替装弹、开火,使原本射击一次需要一分钟甚至更久的火绳枪效率提升三倍,近似于欧洲的半回旋战术。

日本战国时期,长篠合战中,织田信长的铁炮队以三段击的方法,击败了武田胜赖的骑兵也是其中一例。他首先安排三千名火枪手在阵前安置防马栅,然后安排士兵三个人一组,让其中射击精度最高的士兵充当射手,其余两个则负责枪弹和火绳的装配工作。

在射手射击之后,由第二名士兵接过火枪并从前端装入火药,捣实之后装入枪弹。第三名士兵同时从后方调整火绳的位置,将扳机移至原位,然后把火枪递给射手,从而实现不间断射击。

另外,也有大久保忠世率领小队火枪兵,在滨松围城战中骚扰武田军的说法。将军队分为四支,每喊一次口令,其中一队就一齐开火,然后装弹,从而造成己方有大量火枪兵的假象。

当时火绳枪虽然比弓弩威力大,但是火枪射击完后要经过放入火药,放入铅丸,从枪管下抽出通条,捣实铅丸和火药,在点燃火绳瞄准敌人,射击完后偶尔要清理枪孔,所以放一枪大约要一分钟,而射击完后的间隔近距离作战的敌人就会冲锋,尤其是骑兵,而火枪队会受到很大的损失。

所以西方国家就想出了一种战法,火枪队先分三排,第一排。射击完后第二排。射击,第二排。射击时则第排和第三排交换位置,到后方装添火药等,第二射击完后再第三排。射击,第二排同开始的第一排交换位置,补充弹药,第三排。射击完后再由第一排。射击这样来会循环间隔的时间大大的缩短了。

前期的火绳枪兵用此战法可以连续不断的打击敌人的士气,并且可以惊吓敌人骑兵的马匹,在中世纪时被封建骑士们所畏惧。而到了燧发枪的问世时,由于对各种天气的适应性,以及装填的迅速和便捷,燧发枪搭配三段击战法,可以有效地打乱敌人的阵型,并且给敌人造成大量的伤亡,因此火枪也逐渐在军事舞台上成为主角,加速了西欧封建势力的灭亡。

现在大唐的火器直接从火绳枪,跳跃式的发展到了燧发枪,再配合上三段击战法,无疑将会极大的提高火枪在战争当中的威力。

杜耀祖给薛仁贵解说了一番,见薛仁贵还是有些不信,便看向了杜睿,道:“大帅!不如再让军士们实弹操练一把,给姑老爷看看如何!?”

杜睿自到杜耀祖有心显摆,这次西征,薛仁贵可是主帅,杜耀祖要在薛仁贵的帐下为将,若是不趁着现在好好展示一下,左千牛卫军的战斗力,将来在战场上少不得要做一阵子冷板凳了。

“好!你主持操练!”

杜耀祖答应了一声,便挥动令旗,台下的将士们得令,立刻开始装填弹药,他们都操练了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早已经熟练了。

“轰!”

“轰!”

“轰!”

火枪击发之时的轰鸣声顿时响了起来,而且还是不间断的,前面的一排完成射击之后,立刻退到后面,继续装填弹药,第二排接着开火,连续反复了三轮,台上的薛仁贵都看傻了眼,只见远处的一堵土墙此刻都被弹丸轰的摇摇欲坠,上面更是千疮百孔。

杜耀祖有些得意的看着薛仁贵,道:“姑老爷!如何?”

“神兵利器!果真是神兵利器啊!”

杜耀祖闻言,更是得意非常,道:“大帅!姑老爷!末将觉得要是当下我大唐军队都能用的上这燧发枪的话,天下间只怕是再也没有唐军的对手了!”

杜睿闻言,不禁一皱眉,看着杜耀祖和薛仁贵的表情,分明已经对燧发枪完全痴迷了,甚至觉得燧发枪在手,天下我有的地步。

可是杜睿却很清楚,就以目前大唐的制造能力来说,还没到让热兵器完全取代冷兵器的时候,现在的燧发枪虽然威力不小,但是要是当真完全抛弃冷兵器,使用热兵器,怕是也做不到。

就像后世的鸦片战争一样,在一般人的心目中,鸦片战争的失败最大的原因就是满清的弓箭,长矛不敌英国的洋枪,洋炮。

但是实际上的差距是多少呢?

在鸦片战争中,英军使用的火枪型号为两种:brownbess前膛燧发火枪和baker前装滑膛燧发火枪。

brownbess前膛燧发火枪。枪长1。42米,枪管口径0。76英寸,子弹口径0。71英寸。该型枪曾经在拿破伦战争,美国**战争等战争中被大量使用,英国装备过大约300万支该种火枪。

baker前装线膛燧发火枪。1。16米长,0。75英寸口径,使用和brownbes相同口径的子弹。

拿中国宋代就出现的神臂弓与之进行比较,神臂弓这是宋代大量使用的一种弩弓,式样是从西夏流入的。弩身长三尺二寸,弩弓长四尺五寸八分,两弭各长九寸二分,弝长四寸,两闪各长一尺一寸一分,弦长二尺五寸,箭长数寸。

但凡评价一样远程武器的优劣,不外呼考虑三点:射程,射速,杀伤力。如果从经济上说,还要考虑造价和制造周期,以及训练周期。

先说射程,按照记录,brownbess前膛燧发火枪的最大射程是300码左右,有效杀伤射程约80码,超出这个距离被打中的人可说是运气极背。

baker线膛枪的最大射程因为膛线的缘故射程有所下降,但是得益于膛线的稳定作用,其有效射程有200米以上。不过由于射速很低,英军并未大量装备线膛枪。

古代弓弩的普遍最大射程为300米左右,而神臂弓的最大射程更是达到了500余米,而且准确率很高,可以精确瞄准。

然后再来看射速,英国在18世纪已经采取纸包弹药以利装填,整个程序还是快不起来。按照官方训练手册的记录,brownbess前膛燧发火枪发射一次需要经过12个步骤,1834年时英国陆军测试使用雷管的前膛枪时的记录显示,即使是技术纯熟的士兵每分钟射速也不过三发,这还是在没有战斗压力下的成绩。

在实战时,由于种种因素影响,能够维持每分钟两发就算不错了。而且士兵在战场上慌乱之际非常容易出错。最常见的错误之一就是在装填后忘了将通条抽出枪管,一扣扳机,通条就不知道飞到那里去了,自然无法再装填。另外常见的错误是在忙乱之间误将弹头而非火药先塞入枪口,造成不发弹,士兵只能退出行列到后面慢慢把弹头挖出来。

不难想象用通条去挖装填了火药和子弹的枪管是多么愉快的一件事。就这还算是先知先觉,要知道当时火枪是队列齐发的,那么多枪一起发射的情况下许多士兵在战斗时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开枪,有没有哑火,往往多次装弹。

比较起滑膛枪,baker线膛枪就更麻烦了,由于使用线膛枪的时候弹头与膛线必须紧密咬合,无法像滑膛枪一样使用直径较枪管内径还小的弹丸,因此前膛来复枪的装弹十分困难而耗时。射速一分钟有一发就算不错了。为求维持大量火力,当时各国的正规部队仍然配备滑膛枪,只有少数前卫部队才配备线膛枪。

再来看神臂弓,这东西的射速大约是3到4发每分钟,而且操作十分简便,简单到大家很难想象竟会有人能装错。唯一的问题是神臂弓需要人手拉弦,发射次数太多容易疲劳,速度会减低。可是火枪连续发射以后一样会因枪管发热造成炸膛或者子弹威力减弱的情况。

最后说说破坏力,不论是brownbess还是baker火枪,用的子弹口径都一样,威力相当不错,因为铅弹体积小,力量集中,常常嵌入骨头里面无法取出。而且子弹在体内的弹道通常都不是直线,造成的伤害是普通冷兵器不及的。

神臂弓的穿透力甚至比火枪子弹更强,按照记录它发出的弩箭可以穿透两层铁甲,连普通火枪子弹都未必能做到。但是破坏力却不如枪弹,伤口也比较容易处理。但是弩箭也有优点,可以涂毒或者加装**。

再说造价,神臂弓的材料是山桑木做的弩身,檀木做的弩梢,铜制的扳机,麻绳做的弦。照说造价也还是神臂弓便宜,在中国不会找不到木匠做这个吧?

按照这样推断,如果当时满清以神臂弓作武器,使用同样的阵列和英军对抗,失败的很可能是英军。

可惜满清大辫子不但不重视火器,连弓弩都不重视。清朝的失败,首先是政府懦弱上的失败,然后才是技术上的失败。

热兵器的发展是一个远远比冷兵器发展更为复杂的过程,杜睿不是不想让唐军现在就拿着冲锋枪作战,而是依照着目前大唐的科技水平和制造能力,根本就做不到。

中国的早期火枪,在宋朝时就已经出现了,当时叫做“突火枪”,其基本形状为:前段是一根粗竹管;中段膨胀的部分是火药室,外壁上有一点火小孔;后段是手持的木棍。

其发射时以木棍拄地,左手扶住铁管,右手点火,发出一声巨响,射出石块或者弹丸,未燃尽的火药气体喷出枪口达两三米。

这种原始的火枪真正所能起到的,也只有心理威慑作用,首先,由于火药的原料配比问题,其推力相当有限,射程大概不到一百米,又因为射击方式很僵硬,根本不可能运用现代的“三点一线”式瞄准方式,再因为其枪管为竹管,在射击了大约四到五次之后,枪管末段的竹质就会因为火药爆炸时的灼烧而变得十分脆弱,摔在地上就会折断,更有甚者,射击的时候因为膛压过高干脆炸膛,竹子哪里撑的住那样的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