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晋霸天下 >

第564部分

晋霸天下-第564部分

小说: 晋霸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后,冉闵登基之日,在邺城内外,以屠胡为名,斩杀二十万无辜百姓,此等恶贼应当全力剿灭,岂能招降。”一名大臣激动的说道。

褚蒜子闻言,也是浑身一震,冉闵屠杀邺城周边二十万百姓的事情,她也是有所耳闻的,虽然冉闵屠杀的都是胡族百姓,但即便如此,一口气杀掉二十万平民百姓,也足以显示冉闵的心狠手辣。她是一个妇道人家,而且长年生活在鸟语花香的江南城市,自然体会不到北方各族之间尖锐的矛盾,更无法理解冉闵屠胡的深刻原因。

“既然各位卿家认为冉闵不可招降,而应该剿灭,那我大晋应该派遣多少大军,方可剿灭冉闵呢?”褚蒜子看着众臣,正色问道。

一听褚蒜子有派兵讨伐冉闵的打算,朝廷上的众大臣又不乐意了,虽然。他们敌视冉闵。但若是讨伐冉闵,必须调动大批军队,粮草等物质都需江南调拨,这样一来。必然又会损害他们世族的利益。为此。皆全力反对。

一名大臣抱拳道:“启禀太后,剿灭冉闵,无需我大晋王师亲自动手。目前,燕王已经率领主力大军南下,冉闵连年征战,粮草极度缺乏,已经是强弩之末,绝非燕国大军敌手,我大晋只需谨守边关,不让冉闵得到粮草,不出一年,冉闵必然败亡,如此一来,天下就全属我大晋了。”

这名大臣说的倒也是实情,若无粮草支援,冉闵的魏国的确已经快要支撑不住了,而且,当今天下,称帝的只有冉闵和大晋的皇帝司马聃,只要冉闵败亡,天下就只有司马聃一个皇帝了,燕国、凉国等势力都是大晋的属国而已。

“太后,燕国大军与冉闵互相争斗,结果必然是一死一伤,而这样一来,我大晋便可以坐收渔翁之利,目前,魏国多位大将上表请降,便是最好的证明,我军的当务之急,便是立即派遣兵马,接收兖、青数州,将黄河以南全部收归我大晋所有。”又一名大臣说道。

褚蒜子闻言,点了点头,正色道:“既然各位卿家意见一致,哀家也没有什么意见,对于接收兖、青、豫、徐四州土地,各位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太后,魏国诸将一同投靠,我大晋需要接收的土地太多,当派遣多位将领一同前去接收,以免出现意外情况。”一名大臣谨慎的说道。

这名大臣所说的意外情况,自然包括多方面的,既要防备魏国将领的诈降,同时,也要防止魏国主力大军会突然从黄河以北渡河攻击。

“太后,华将军、桓将军、殷将军,各有十万以上的兵马,足以胜任接收失地的任务,不如就让三位将军一同前去接收失地,如此,一定万无一失。”一名大臣抱拳建议道。

褚蒜子闻言,点了点头,认可道:“哀家觉得可行,就让这三位将军前去接收黄河以南的失地好了。”

“太后,接收四州失地让桓将军与殷将军所部兵马就可以了,华将军的兵马就不必参与了。”突然一名大臣反对道。

“为何要单独撇开华将军?”褚蒜子连忙问道。

这名大臣抱拳解释道:“启禀太后,如今,我大晋的各位将军,就以华将军所管辖的土地最多,梁州、益州、雍州、秦州的全部,司州和并州的大部都在他的控制之下,若是再让其进军兖州,则与国不利啊!所以,臣下以为,让桓将军负责接收豫州和兖州、殷将军负责接收徐州和青州,如此,三位将军所管辖的土地相近,可以互相制衡,如此,方为大晋之福啊!”

褚蒜子闻言,觉得很有道理,虽然他对华安很是信任,但毕竟多年没有见面了,让大晋的几位将军分别管辖土地,有利于大晋朝廷政权的稳定。

“传哀家旨意,让桓将军立即出兵,接收豫州北部与兖州全部,并驻守许昌,让殷将军立即率军接受徐州北部与青州全部,并驻守琅琊。”褚蒜子当庭下达了命令。

褚蒜子的命令,很快被传达到了荆州军团和扬州军团的大本营,桓温与殷浩接到命令之后,立即率领麾下主力大军一路北上,接收魏国将领投降的区域。

此刻,在邺城的皇宫之中,冉闵接到了部将送来的信件,这些部将已经投靠了大晋朝廷,为了让冉闵了解这一情况,便分别写了一封信件派遣心腹送给冉闵。

在信中,诸位部将将河北一带的形势,以及大魏国缺少粮草难以久持的事实全都诉说了一遍,并表示自己投靠大晋朝廷是迫不得已,甚至在信中劝说冉闵也一同投靠大晋,以免落得兵败身死的命运。

其实,冉闵的部将之所以投降大晋朝廷,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因为大魏国的粮草已经严重不足了,驻守邺城的精锐部队都食不果腹,自然更没有多余的粮草供给黄河以南的部队。

这些驻守黄河以南的部队,在没有粮草供给的情况下,自然忍受不了多久,民以食为天,士兵也是一样,在忍受了数月之后,这些官兵为了能够活命,便投降了大晋朝廷,因为,江南朝廷有足够的粮草,可以供给他们,让他们可以吃得饱喝的足。

读完部将们送来的信件,冉闵大为震怒,这些昔日的爱将,不但背叛了自己,而且,还要奚落自己,让自己屈膝投降,作为一名帝王,这是难以忍受的,虽然,冉闵也知道自己目前的险恶处境,但他相信自己的武力,相信麾下乞活勇士的强大战斗力,他相信,只要他还活着,大魏国就不会亡国,敌军的阴谋就永远不可能得逞。

“皇上,这些软骨头实在是可恨,我军当立即集结主力兵马,渡河南征,将这些投降的软骨头斩首示众。”一名乞活军将领,大声吼道。

“皇上,万万不可,燕国二十万主力大军已经南下,坚守鲁口方向的王将军已经多次告急,在这种时候,我军绝不可以渡河南征,以免腹背受敌啊!”冉闵还未表态,另一名乞活军将领,便反对了起来。

冉闵考虑了片刻,正色道:“算了,周成、张遇等人,之所以投靠晋国,都是因为我军粮草不足,这也不能全怪他们,现在,慕容俊的燕国大军,才是我大魏国的死敌。”

“皇上,目前,我大魏国粮草极度缺乏,将士们都只能吃个半饱,如此情况可谓万分危急,若不能尽快得到足够的粮草,无需敌军进攻,我军当不攻自溃啊!”一名将领,担忧的说道。

冉闵闻言,眉头蹙成了一个大疙瘩,顿了顿,问道:“邺城有足够的金银财宝,为何不去多购买一些粮草?”

部将无奈道:“皇上有所不知,晋军已经对边境进行了封锁,我军有再多的钱财,也买不到多少粮草了,况且,缺粮问题,仅靠购买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啊!金银钱财总用用完的一天。”

“皇上,据斥候探查,晋军在洛阳城囤积了十万旦军粮,不如我军主力突袭黄河以南的洛阳,从晋军的手中抢夺粮草,如此,方可暂时解决我军缺粮的问题。”一名乞活军部将,大声说道。

“皇上,不可啊!洛阳附近,晋军兵力足有十五万之多,我军贸然南下,只怕很难取胜。”另一名将领立马反对道。

“若不如此,我军缺粮问题,当如何解决?总不能让我军将士全都活活饿死吧!”一名乞活军将领无奈的说道。

冉闵仰天叹了口气,在战场上,他是所向无敌的猛将,没有任何敌人可以阻挡他的脚步,但如今缺乏粮草的问题,却着实将他难倒了,在河北无月不战的环境中,老百姓根本无心种粮,而这种情况,就必将导致大魏国极度缺粮,这是个无法解决的问题,任何人都无可奈何。

正文第六百四十八章邺城严重缺粮

冉闵看向众将领,大声问道:“邺城还有多少军粮?”

“皇上,邺城军粮已经不足五千旦,半个月后,我邺城数万大军就要断粮了。”一名部将无奈的说道。

冉闵闻言,吁了口气,大声道:“立即传令,让城内的三万主力大军,立即增援鲁口,八千乞活近卫随朕前往中山郡征粮,剩余人马守城。”

部将们闻言大惊,忙劝道:“皇上,主力倾巢而出,倘若有敌军进攻邺城,可如何是好呢?”

“邺城缺乏粮草,主力大军呆在成内也会被饿死,如今,燕国主力日夜攻打鲁口,鲁口已经告急,让主力大军前往鲁口,一来可以抵挡燕国大军,二来,鲁口附近还有余粮,可以填不饱主力大军的肚子。”冉闵大声说道。

部将又问:“既然如此,皇上为何不亲自前往鲁口抵御燕军,而要前往中山征粮呢?”

冉闵笑了笑,大声道:“中山郡在鲁口西侧,朕率精兵前往中山郡,一来可以征集大军所需的粮草,二来可以从西部向燕国大军的侧翼发起进攻,从而与鲁口的王将军两面夹击,彻底击溃燕国兵马,并一路向北,进逼蓟城,斩杀慕容俊。”说完眼神之中,露出了自信的神色。

部将闻言,大半认可冉闵的战略,但对挥师北进,直逼蓟城,都持保留态度,并劝说冉闵要缓图燕国。

但冉闵已经没有更好的选择了,大魏国缺粮问题越发严重。这严重制约了国力,而冀州北部和幽州遭受战乱的幅度要小得多,尽快拿下幽州,可以有效的解决国内缺粮的危机,为此,冉闵必须孤注一掷,全力向北进攻。

其实,冉闵还有另外一条选择,那便是挥师南下,占领晋国的鱼米之乡。从而解决国内缺粮的危机。但这样一来,势必要与晋国大军发生大战,他并不认为晋国强大而燕国弱小,而是。一旦与晋国开战。燕国就坐收渔翁之利了。一旦魏晋战力衰竭,燕国极有可能挥师南下,占领整个天下。

而在冉闵的心中。燕国慕容氏是胡虏之辈,若让燕国占领整个天下,那么,华夏一族也就不存在了,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当然,若是全力向北进攻,江南的晋国也会坐收渔翁之利,并且,自己在黄河以南的部将,都已经投靠了晋国,但天下的格局就是如此无奈,他必须在攻打晋国还是攻打燕国之间,做出一个明确选择,而不论他如何选择,都会有一个敌国坐收渔翁之利。

为了华夏一族的血脉能够延续下去,他下定决定,放弃黄河以南的兖、豫各州,率领主力大军全力对抗燕国的南下大军,就算是同归于尽,他也无怨无悔。

进行简单的备战之后,邺城三万主力乞活军,向鲁口方向增援而去,而冉闵则亲率八千精锐乞活近卫,向常山郡进发。

在洛阳城之中,华安接到了朝廷的回复,与他之前预料的情况一样,朝廷果然没有同意迁都洛阳一事,并否决了对冉闵的招降,而且,下令严守边境,不得随意渡河北进,也不得给予魏国粮草的支持。

“朝廷这些大人们会如何决策,本将不用想都能知道。”华安调侃的噫吁了一句,并看向麾下的部将。

“将军,属下以为,朝廷的决策并无任何不妥之处,隔岸观火不是挺好的吗?”张育小声说道。

华安点了点头,轻声道:“本将也没说朝廷的决策不对,只是,冉闵若是迅速败亡,对我大晋也并非好事啊!”

“将军多虑了,冉闵骁勇善战,曾以数千乞活军,大破燕国的数万精锐,如此看来,乞活军的战力不可小觑,不会那么快败亡的。”张育说道。

华安看向众将,问道:“怎么,你们也这么认为。”

王三道:“大哥,冉闵凭借精锐的乞活军,已经在河北杀出了一片天下,两年多来,几乎从未打过败仗,燕国虽有二十万精锐,但鹿死谁手,真的很难预料。”

“是啊!将军,冉闵与慕容俊鹿死谁手都未可预料,怎么能说冉闵会迅速败亡呢?”诸葛雄大声说道。

“将军,朝廷大概是觉得冉闵胜算更大,所以,让我军谨守边境,让冉闵得不到粮草,从而削弱魏国大军的实力。”邓羌猜测道。

“冉闵与慕容俊最好是两败俱伤,这样一来,我大晋收复河北与辽东就轻而易举了。”一名将领更是假想了起来。

华安闻言,笑了笑,轻声道:“你们分析的都很有道理,不过,魏国缺乏粮草是最大的劣势,冉闵就算再怎么英勇,在没有粮草支撑的情况下,也是坚持不了多久的,也许要不了多久,魏国就会崩溃了。”

部将闻言,皆是一脸不信的表情,华安摆了摆手,让部将各自回去备战。

部将走后,华安与张育在大帐中,商议一旦渡河北进,该从何处下手,出动多少大军等事宜。

“报,将军,数年前派往邺城的几名斥候回来了。”就在这时,亲兵汇报了邺城斥候返回的消息。

华安闻言,怔了一下,犹豫了片刻,轻声道:“让他们进来。”

很快,几名斥候进入了中军大帐,并无力的跪拜行礼。

一见几名斥候的模样,华安与身旁的张育皆是大吃一惊,这些斥候,皆是面黄肌瘦的模样,看上去完全不像是自己派遣的斥候,而是逃难的难民。

华安连忙伸手让几名斥候起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