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晋霸天下 >

第563部分

晋霸天下-第563部分

小说: 晋霸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洛阳城方向,备战与建设同时进行,可谓到处一片热火朝天,新招募的五万士兵,战力在一天天的增强,洛阳城的建设也是一天一个样,破损的房屋越来越少,新建的城墙也渐渐高了起来。

洛阳城的建设能取得如此卓有成效的成绩,华安自然非常的高兴,并对有功人员进行了必要的奖赏,以鼓励他们再接再厉。

长安城的各种物资和钱财在源源不断的运来,这让华安的心里有了底,在强大物资和钱财的支撑下,洛阳城的建设一定会越来越好,并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到当年大晋建都时的标准。

此时,长安城方向的各种人才,都已经进入了洛阳城,为了更好的建设洛阳城,华安召集众多人才在中军大帐内商议,并根据众人的提议,调整了一些部署,直到深夜,各路人才,方才先后散去。

华安揉了揉惺忪的双眼,正准备进入后帐休息,张育走了过来,轻声说道:“将军,洛阳城曾经是大晋的国都,如今,既然将军发了这么大的力气,对洛阳城进行整修,是否有迎接大晋皇室进入洛阳城的打算啊!”说完看向华安,想从华安的眼中寻找答案。

华安闻言,不自觉的愣了一下,这个问题,他还真的没有想过,在华安的潜意识里,大晋的国都是江南的建康城,而洛阳城只是大晋曾经的国都,让皇室从建康城迁往洛阳,这个问题,对于华安来说,是个做梦都没有想过的问题,毕竟,大晋朝廷已经偏安江南几十年,就算自己上书请求,皇室成员和朝廷的众大臣也多半会极力发对的,同意迁都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而且,此时洛阳城的皇宫还没有整修完毕,看上去仍旧破败和萧条,若要完全修缮完毕,还需要很长一段时日,让大晋皇室前往破败的皇宫之中,显然很不合适。

当然,华安最担心的是安全的问题,此时河北的大片土地还没有收复,洛阳城并不能保证绝对的安全,让天子置于危险之地,不是臣子应该做的。

还有一个隐秘的问题,那便是,皇室一旦迁往洛阳城,很有可能对华安的作战行动造成影响,毕竟,此时,华安可以随时率领主力大军渡河北上,但若是洛阳城有皇帝和一干大臣在,且不说,会不会给华安使绊子,仅仅要留下来护驾的兵力,都不是一个小数目,这对前线的兵力是一个很大的牵制,将很有可能造成渡河北伐的失败。

不过,此时,既然已经收复洛阳城,而洛阳城又是大晋曾经的国都,华安觉得若不请求皇室迁都,似乎有些不妥,毕竟,只有要求皇室迁都洛阳,才能表现自己为了大晋朝廷北伐中原的愿望,才能体现自己的忠诚。

“皇宫正在修缮,还是等修缮完毕,再上书朝廷,要求迁都吧!”华安看向张育,小声说道。

张育闻言一惊,抱拳道:“将军真的打算上书朝廷,要求皇室迁都洛阳城?”

华安闻言,正色道:“洛阳城原本就是大晋朝廷的都城,只不过被胡人暂时占据罢了,此时,本将收复洛阳城,自然要上书朝廷,要求迁都。”

正文第六百四十六章魏将降晋

张育闻言,拱手道:“将军,此事万万不可,朝廷一旦迁都洛阳,我军的行动将会受到极大的掣肘,渡河北伐的计划,很有可能被全面打乱啊!”

“哦,有这么严重,本将想听听你的高见。”华安故作惊讶,连忙问道。

张育进言道:“将军,此刻,我军以洛阳为大本营,集结和训练大军,随时可以放开手脚的渡河北上,收复河北失地,而一旦朝廷迁往洛阳城,我军就必须留下数万大军负责守卫洛阳,各种粮草物资,也要优先供给朝廷,这对我军来说,相当于增加了一个巨大的包袱,让我军不能随心所欲的行动,而且,朝廷之中,众世族大臣贪图土地,他们进入洛阳之后,还指不定要将洛阳城周围搞成什么样子呢?所以,在下以为,在收复河北和辽东之前,还是让朝廷呆在建康城毕竟稳妥。”

华安闻言,点了点头,轻声道:“你说的这些,本将早就想到了,此时,让朝廷前往洛阳城,的确有诸多的不便,但你想过没有,洛阳毕竟是大晋建国的国都,此刻,本将收复洛阳,并修缮皇宫,若是不上书请求朝廷迁都,朝廷会怎么想,他们会不会怀疑本将,觉得本将有异心呢?”

张育思索了片刻,轻声道:“将军可以向朝廷上书,说明洛阳城周边形势还未稳定,让朝廷暂缓迁都,待洛阳城稳定下来之后,再迁都不迟。”

华安笑了笑。大声道:“洛阳城周边的情况,本将会如实向朝廷汇报的,不过,是否立即迁都洛阳,还是让朝廷自己下决定吧!本将作为臣子,无权干涉朝廷的决定。”

张育闻言,无奈的点了点头,轻声道:“但愿朝廷不会立即迁都,否则,对我军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包袱啊!”

“哈哈!你也不用担心了。洛阳的皇宫仅仅是简单的打扫了一下而已,若是朝廷决定迁都,我们还要花大半年的时间,对洛阳城的皇宫进行彻底的修缮。没有个一年半载。朝廷是不会迁都洛阳的。而在这一年之内,我军必然可以收复河北失地,到时候。我军将大本营移到黄河北岸,而后继续向北进攻,朝廷便可以放心的迁都洛阳城了。”华安大声说道。

张育点了点头,轻松道:“原来将军早就胸有成竹了,害的属下白担心一场,哈哈!”

“将军,斥候回报,黄河以南的魏国将领,全都上表投降我大晋朝廷,如今,黄河以南,已经尽数我大晋了。”就在这时,一名小校大声汇报道。

华安闻言一怔,忙问道:“都是那些魏国将领,真的都投靠我大晋了吗?”

小校抱拳道:“回禀将军,投靠我大晋的有魏国徐州刺史周成、兖州刺史魏统、荆州刺史乐弘、豫州刺史张遇、平南将军高崇、征虏将军吕护,还有洛州刺史郑系,以及所部数万兵马。”

“将军,如果这是真的,那么,魏国在黄河以南的将领,就算是全部投靠我大晋了,被魏国占据的兖州、青州、豫州、徐州就算是全部收复了,而且是兵不血刃。”张育兴奋的说道。

华安闻言,除了兴奋之外,更多的是冷静,他从魏国众将投降大晋,可以看出,此时的魏国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也就是说,燕国大军已经完全占据了上风,并具备了灭魏的实力,魏国诸将知道,仅凭自己的力量,对抗燕国根本没有可能,而大晋朝廷因为冉闵称帝一事,也是完全不可能增援魏国,为此,魏国诸将为了保存自己,为了对抗燕国,只得选择投靠大晋朝廷,毕竟,大晋也是华夏正统,投靠大晋朝廷之后,与晋军主力一同对抗燕国大军,方有胜算。

“将军,这么好的事,你怎么还这么不高兴啊!”张育小声问道。

华安定了定神,轻声道:“魏国众将投降我大晋,这说明冉闵已经是强弩之末了,魏国也许支撑不了多久了,而一旦冉闵败亡,燕国大军就会兵临黄河北岸,现在燕国还是大晋的属国,与我们是友军,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燕国随时有可能背叛大晋,到时候,我大晋就要独自面对燕国的威胁了。”

张育闻言,点了点头,轻声道:“将军说的也是,燕国与魏国彼此厮杀,我大晋才能坐收渔翁之利,不过,魏国粮草不能自给,这么快的处于劣势,也是情理之中啊!。”

“魏国粮草不能自给,我关中粮草不是大批量的卖给魏国了吗?魏国此时还会缺粮吗?”华安惊讶的问道。

张育抱拳道:“将军,魏国有几十万将士和数百万百姓,每日对粮草的消耗都是极为巨大的,但他们却几乎不生产粮食,如此巨大的粮草需求,仅靠购买是很难维持的,况且,自从我军主力兵出潼关以来,关中方向运来的粮草就优先供给我军了,而且,最近将军又在洛阳一带募兵五万,关中方向调来的工匠等人才也有数万,近二十万人马都需要吃饭,我军对粮草的需求也是巨大的,因此,不能再将粮草卖给魏国了。

“原来如此,难怪魏国将领主动投靠大晋,原来,河北一带已经严重缺粮了,没有粮草作为后盾,就算冉闵与乞活军再怎么英勇,也不是燕国二十万精锐的敌手啊!”华安正色感慨道。

“将军,魏国即将崩溃,我军主力是不是该渡河北上了,若是慢了一步,河北大片土地,就都被燕国占去了。”张育轻声问道。

华安摇了摇头,开口问道:“我军还有多少粮草,足够二十万人马消耗多久?”说完看向张育。

张育连忙回道:“将军,关中粮草正在源源不断的运来,目前洛阳一带共囤积了十万旦军粮,足够大军消耗两个月。”

华安点了点头,轻声道:“这些粮草已经足够了,张育,你立即前去各军传令,让各军人马积极备战,随时准备渡河北上。”

“是,将军。”张育抱拳领命,转身离开中军大帐。

张育走后,华安连忙给大晋朝廷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华安将自己收复洛阳城,并准备整修洛阳皇宫的事情,向朝廷做了详细的汇报,并请求朝廷迁都洛阳,同时,以河北一带缺粮为由,向朝廷进言,准备招降冉闵,既然魏国的部将能够投降大晋朝廷,魏国的皇帝为何不可呢?

信件写好之后,华安派遣心腹亲兵,快马加鞭送往江南的建康城。

在江南建康城的皇宫之中,大晋朝廷的众官员正沉浸在喜悦之中,魏国在黄河以南的众将领,全都投靠了大晋朝廷,这对于大晋朝廷来说,绝对算得上是天赐喜讯。

此时的大晋皇帝司马聃已经八、九岁了,但仍处于幼年,因此,还不能亲政,朝廷的政事仍由皇太后褚蒜子与当朝的众大臣做主。

在朝堂之上,皇太后褚蒜子与众大臣,聚在一起商议如何处理魏国降将的事宜,此刻,既然魏国众将领已经上表宣誓效忠,那么,大晋朝廷自然要派遣大军,前往兖、豫、青、徐数州接管这些州郡的城池,并给这些降将安排官职。

“报,太后,洛阳方向送来急报。”就在众人正在商议派遣哪支人马收取兖、青数州的时候,华安的信件送达了皇宫大殿之中。

“快呈上来。”见是洛阳急报,褚蒜子连忙下令道。

信件呈上来之后,褚蒜子打开信件看了一眼,眼角露出了满意的神色,并大声说道:“各位卿家,这真是双喜临门啊!华将军一路人马不仅收复了洛阳城,而且已经开始整修故都皇宫,并询问朝廷何时迁都,各位爱卿以为,朝廷何时迁都比较稳妥。”

大殿上的众臣闻言,皆露出了诧异的表情,一名大臣抱拳道:“太后,洛阳刚刚被我军收复,形势一定不是很稳定,安全问题尤其让人担忧,所以,臣以为迁都之事不急,还需从长计议。”

“是啊!太后,洛阳一带被胡虏占据了几十年,王气已经消散,而我大晋自渡江以来,定都建康城,已历经五位帝王,王气已经逐渐形成,所以,绝不可贸然迁都洛阳,以免影响国运。”另一名大臣,大声反对道。

其实,这些大臣之所以反对迁都洛阳,并不是为了朝廷的安全和大晋的国运,而是为了各自的私利,毕竟,洛阳一带几经战火,生产力遭到了致命的打击,若是大晋朝廷迁都洛阳,势必要花费巨大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对惨遭蹂躏的中原地带进行生产力的恢复,如此一来,江南的税收势必大大增加,而这必然将拖累江南的经济,并损害江南世族和普通百姓的利益。

在世族大臣的眼中,自身的利益大于一切,他们早就忘了北方大片土地是大晋的国土了,自然不会同意迁都,以增加他们自己的负担。

正文第六百四十七章接收失地

见大殿上的众臣皆反对迁都,皇太后褚蒜子便决定,将迁都一事先放下,待日后慢慢商议。

“各位卿家,华将军在信中还有一事,那便是招降冉闵,不知各位卿家以为是否可行?”褚蒜子看向众臣,轻声问道。

朝中众臣闻言,互相对视几眼,皆抿嘴摇头,在众大臣的心中,冉闵就是一个武功高强的匹夫,而且是一个心狠手辣的角色,根本不可以招降。

一名大臣抱拳道:“太后,冉闵自负英勇,自以为天下无敌,岂会向我大晋投降,况且,他在邺城称帝,妄图扫清**,实属大逆不道之举,对于他这样有狼子野心之人,我大晋若是将其收入麾下,是养虎为患啊!”

“是啊!太后,冉闵此人内心极其狠毒,他本是石虎养孙,石氏虽然残暴不仁,但对其有养育之恩,而冉闵不但不报答石氏的养育之恩,反而恩将仇报,杀尽石氏子孙,让石虎绝后,此等狠毒角色,我大晋岂能收入麾下。”又一名大臣说道。

“太后,冉闵登基之日,在邺城内外,以屠胡为名,斩杀二十万无辜百姓,此等恶贼应当全力剿灭,岂能招降。”一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