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清末英雄 >

第686部分

清末英雄-第686部分

小说: 清末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是我说的圣诞节之前就知道德国能不能胜利的原因。如果不能消灭英国海军,那么德国就无法取得战争的胜利,中国纵然能打到乌拉尔山又如何?俄国陆军本来就是不堪一击的。所以我说的勇气比朋友重要就是这个道理。贵国皇帝陛下应该下决心了,是彻底打垮英国取得胜利,还是在不得罪英国的情况下勉强期待和平,还是最终失败,就在他一念之间。”

“那道明年年底,就知道能不能和谈,这句该如何解释?”吕特听完记下,而后再问道。

“能不能和谈就看潜艇战是不是能有效封锁英法海运。这又涉及到捕获法案,但这个方案是英国人定的,是利于他自己而不利于德国。真要遵守,那么潜艇部队只会自缚手脚。另外潜艇作战还在于是不是能不顾别国的抗议,假如潜艇击沉了美国商船,死了不少美国人就要停止,那最后怕连和谈的机会都没有。”杨锐预言道。“无限制潜艇战只是针对一小片海域,如果有人硬闯,追求高利润而不顾生命安危,那是他自己的问题,要知道这是战争,如果输了,一切惨剧都只会落在本国人头上。

吕特先生,任何执政者首先要考虑的是他的人民而不是自己的道德和亲情。要么就定下决心想尽一切办法击败敌人,最终在旁人的指责诋毁下获得胜利;要么就极力避免战争。”

杨锐说完就沉默了,吕特细细思索间,旁边的参赞辛慈问道:“总理大人,您的话是不是可以认为,只要帝国海军和皇家海军在今年决战并取得胜利,中国就加入同盟国?”

“真是这样的话,中国还有必要加入吗?”杨锐笑问道。“中德两国一个在大陆的最东端,一个在大陆的最西端,隔得太远了。即便进攻俄国,俄国也可能撤至伊尔库兹克以西地区,同时拆毁西伯利亚铁路,我很难想象复兴军能在冰原上走到鄂木斯克。而中亚方向又没有铁路,所以我说打败日本之后,没有几年功夫,中国难以进攻俄国。如果你们的上帝能把中国换到奥斯曼那个位置,那我们两国的结盟又有不一样的意义了。”

吕特听完杨锐的话不语。但那位叫辛慈的参赞则是多次套话,却被杨锐挡回去了,等杨锐端茶送客的时候,他有些悻悻。唯在临走的时候,杨锐约吕特十五那日来家赴宴,他又重新燃起些希望。

吕特前脚走,谢缵泰后脚就来了,他一见杨锐就叫道:“听说你见了德国代表。英法两国公使饭都没吃就来了,这次是非要见不可了。”

杨锐本想吃饭,闻言只好苦笑道:“那就请进来吧。”

杨锐在关键的时刻休假,等他休假完毕英国已经加入欧洲战局,对德国宣战了。虽然知道谢缵泰对法国人的承诺,但猛一听就杨锐接见了德国代表,朱尔典还是放下刀叉,带着法国公使康德急忙赶往总理府。

京城的绿化树才栽下不久,夏日的午间即便是在马车里朱尔典也觉得燥热。东亚战争和欧洲战争间,白厅毫无疑问的选择了欧洲。这让他在远东的身份很尴尬,中国人警惕他,日本人也不喜欢他,特别他前几天发出的那份停战和谈的劝告,更是被日本人无礼的漠视。这一切,都让他感觉自己在远东的日子将越来越短,从三年前开始,他就一直误判局势,而银安殿里的那个男人,一次又一次的正确。特别是这次,眼看北京就要拿下,局势却神奇般的逆转,他真的是神么?想到外面的那些谣传。朱尔典忽然有些信了。

顺着柏油马路,朱尔典很快到了银安殿,在谢缵泰的带领下来到了后院。他急切的来,但看着杨锐笑盈盈的看着自己时,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这边没开口,法国公使康德却道:“总理阁下。难道贵国真的要和德国人结盟吗?这完全是不顾国际公法。”

他这么说,谢缵泰马上附耳几句,杨锐顿时明白了原委,他笑道:“康德先生,不是从我嘴里说出来的话,不应该相信,即使是我说的也没用,只有政府出具的公文才是真实的。”

“总理阁下,为了和平期间,我们希望您能驱逐德奥租界以及在青岛的德奥军队,不让协约国以及日本将在某个时候进攻这些地方。这对于贵国来说将是不幸的,所以我希望能避免这种情况。”康德说道。

“德奥两国将会在这个月内交还租界和青岛港。”杨锐说着让他们震惊的消息,很是高兴,“德国东亚舰队也会在此之前就离开青岛,而他们在这里的陆军,都会放下武器,变成一个正常的外侨,他们也许会离开中国,也许不会。”

“总理阁下,这是真的吗?”一直旁观的朱尔典说道,他高兴之余又担心那支舰队会进行袭扰战,破坏不列颠的海运。

“当然是真的。这是今天下午总理府就要公诸于众的消息。”杨锐说道。“另外,还有一个消息我想两位都知道了,那就是复兴军总参谋长雷奥。威廉公爵因为身体原因将于本月辞职。先生们,这些东西已经足够说明我的立场了。”

虽然早就知道德国人辞职的消息,但亲耳听杨锐说,法国公使康德还是有些激动,这完全是他交涉的功劳,不可磨灭。

看着两人喜意,杨锐再道:“还有一件事情也希望两位先生知道,那就是我们虽然和俄国签订了协议,但是俄军现在还在中国的领土上,不肯撤退。所以,我将会给他们下达最后通牒,希望他们二十四小时之内开始撤退,并最终离开……”

“这不可能!总理阁下。”杨锐话没说完就被法国人打断,他胡子翘立,气愤道:“当初贵国谈判的时候是同意外蒙独立的,可现在不对俄国做任何补偿就要求其撤退,这是在故意挑起战争。”

“公使先生,侵略者是俄国,挑起战争的也是俄国,我真不明白要为什么要对他们进行补偿?”杨锐感觉到之前两件事情让法国人得寸进尺,懊悔自己说话没注意顺序。“我不得不提醒阁下,中俄两国现在处于战争状态,本来我没必要给他们二十四个小时用于撤退,但本着和平原则,我还是给他们一整天的时间,希望他们有自知之明。”

己卷第八十四章怒吼

在8月5日的上午,中美两国对于欧洲战争的表态都传到了波斯坦皇宫,当外交大臣戈特理布。冯。贾高闯把中美两国政府的声明汇报过来的时候,声厉内荏的皇帝没顾美国人的中立,而是恼怒复兴军总参谋长威廉。雷奥的辞职,他大声道:“中国人难道想违背当初的约定吗?为什么总参谋长会辞职,而且还在这个月?”

“陛下,这件事情几天前中国人就已经提起过。他们的解释是总参谋长是哪国人并不重要,关键是部队的作战目标不会改变。现在他们已向俄国军队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俄军二十四小时之内撤退,如果拒绝,那么中国就要再次发动攻击。”看着恼怒的皇帝,宰相贝特曼赶忙解释,最后又强调道:“他们承诺将先歼灭俄国人然后再对付日本人,和以前的承诺对比,杨竟成已经让步了。中国人对俄军的进攻,将会使彼得堡不能专注于西线,即便中国不占领符拉迪沃斯托克,俄国也要担心他们夺取他,这会在某种程度上牵制俄国人。”

“陛下,如果俄国西伯利亚军团真的被围歼,这不光能打击俄军士气,我们的士兵也会备受鼓舞,他们会认为中国人也加入了同盟,这将会抵消意大利带来的不幸。”总参谋长小毛奇也道,他一直关注着其他几个盟友的情况,中国的立场比原想象的好。

小毛奇不提意大利还好,一提意大利皇帝的胡子又翘了起来。开战第二天意大利就宣布中立,由此他不由再次记恨把这一切弄砸的宰相俾斯麦——这几天皇帝回首往事,又想起祖父临终时‘联俄不可忽略’的遗言,发现正是由于俾斯麦主导的德奥结盟,才使得德俄关系变得极为糟糕,而又是因为他颁布的‘伦巴第法令’,最终将俄国赶出柏林逼向了法国,在最后产生今日的俄法协约。

为了奥匈而失去俄国,真是一件无比愚蠢的行为。同样的,意大利和奥匈的关系也极不友善,所以在8月2日意大利才会宣布自己将保持中立,可以说。同盟之间一点同盟的意思都没有。反观协约三国,就连向来都不直接介入欧洲事务的英国,这一次也都毫不犹豫的宣战。

御前会议在皇帝回忆里停顿,大臣们并不知道皇帝又开始委过于人了,只是静静的站立着。等待皇帝再次询问。

过了好一会儿,皇帝才再次问道:“似乎中国人还给了我们一些忠告,我想知道你们对于杨锐阁下的那些话有什么看法?帝国海军是不是一定要出港和皇家海军决战?”

“陛下,虽然中国目前在战略上取得了胜利,日本人已经掉入了杨锐阁下的圈套,中国潜艇一但封锁海港,他们只能面临围歼,但是这并不等于他们就有权对欧洲的战争指手画脚。陆军能在两个月内占领巴黎,不出意外的话,圣诞节我们就能体面的获得战争的胜利。”小毛奇一反那天皇帝质问下无言以对的尴尬。变得极为自信。他说话间,嘴唇上的胡子有节奏的抖动着,很是威严。“战争很快就会结束的。”他强调道。

“总参谋长阁下的发言正好印证了杨锐阁下判断的准确,如果圣诞节之前我们没有获得胜利,那么胜利将永远失去。”公海舰队总司令提尔皮兹元帅提醒道。“现在是帝国海军和皇家海军实力最为接近的时候,一旦过了圣诞节,那么……”

战前不希望和英国皇家海军交战的提尔皮兹现在居然极力要求出战,这不光出乎众人的意料,也出乎皇帝的意料。不过还没有等皇帝开口说话,海军内阁首脑穆勒上将和海军总参谋长波尔上将就开口反对。穆勒上将说道:“陛下,一旦公海舰队出海决战,失败之后不但德国海岸的安全无法保证,就连波罗的海的控制权也会易手。俄国将从海上获得大量的武器和物资,出海决战是将帝国的命运放在赌桌上作为筹码。”

“陛下,按照双方的实力对比,我们和英国人主力舰的对比是二比三点六,远没有达到元帅平常说的二比三,我们很难赢得决战的胜利。”海军总参谋长波尔上将紧接着提醒。“即使赢得了胜利。舰队也会伤亡惨重,俄国和法国以及英国的剩余舰队依然会封锁我们。保留舰队从而对英国、俄国保持威慑是我们最佳的选择。另外我很难想象一个连无畏舰都没有的国家,凭什么认为海军决战就能使德国获得胜利?”

海军内部有两个人反对决战,皇帝的心里终于松了口气,不说舰队是他的心爱之物,就是英国在某种程度上他也不想得罪太深。虽然英国人每一次都歪曲他的本意,但是在内心的最深处他还是爱英国的,毕竟从小他就被灌输了英国至上的观念,而英王乔治五世就是他的表弟,舰队决战只会让德英两国两败俱伤,最终使世界霸权旁落,这,是他所不愿意的。

皇帝如释重负的表情完全落在海军总司令提尔皮兹眼里,他对此只是重重叹了口气。德国有最好的军舰,有最勇敢的水兵和军官,但却没有最好的领袖,也许要大陆那边的那个中国人成为德国皇帝,才能彻底把德国从危机中救赎出来吧。

提尔皮兹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他连忙岔开思路,再次提议道:“陛下,即使不和皇家海军进行决战,海军的潜艇部队也应该对英国施行无限制潜艇战,这不但可以使英国军事物资得不到补充,英国人民也会挨饿,我想只要坚持潜艇封锁,英国最终将退出这场战争。”

舰队决战是最好的办法,无限制潜艇战士则是没办法的办法,对提尔皮兹的想法正要答应时,宰相贝特曼赶紧插言道:“陛下,一旦实行无限制潜艇战,不经警告和检查就击沉商船,只让会世界文明国家一起指责我们。潜艇本来就是战舰,它真正的作用应该是击沉英国皇家战舰而不是击沉毫无武力的商船。”

“阁下,那您如何解释皇家海军的那些战舰为何要封锁北海,即使是非军事物资粮食也不许运入我们的邻国丹麦等国?”提尔皮兹开始有些愤怒。他感觉在场的所有人都没有一丝战争的紧迫感,“陛下,如果海军在战争中无所作为,那么议会和国民再也不会给海军一个芬尼!”

“陛下。元帅说的很正确。但我认为我们还是要遵守国际公法,哪怕英国人不遵守。”海军总参谋长波尔上将建议道。“所以我们可以进行潜艇战,但不是无限制的。”

总参谋长的发言获得在场诸人以及皇帝的认可,提尔皮兹却反对道:“就像情报上所说的那样,如果英国人用诡计把战船伪装成商船怎么办?”

“我们可以让水兵们提高警惕。”波尔上将道:“而且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我们将会获得世界舆论的支持。”

“那你怎么能知道,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