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清末英雄 >

第685部分

清末英雄-第685部分

小说: 清末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还想去赚这种钱?”杨锐奇道,他好像今天才认识徐华封一般。

“既然有船队,为什么不能赚这些钱?”徐华封反问道:“特别是英国,几个部门推演下来断定每吨的运价会超过三十英镑,一万吨不管是什么,只要运到英国就是三十万英镑。潜艇攻击只要船上装的不是炸药,那人就死不了,备上救生艇便是。一百万吨物资运到英国,就是三千万英镑。换做华元就是三亿元,这生意难道做不得?一年跑三趟就是九亿元,也不能算四年,就算两年吧,这里就有十八亿了。这还是只是一万百万吨商船,要是两百万吨呢?”

徐华封好像掉到钱眼去了,满眼睛放光,就想着怎么能靠造出来的商船挣一把大钱。特别是那种标准战渣船太过便宜,即便被德国潜艇击沉,又有什么好可惜的呢?

己卷第八十三章自知之明

以实际看来,徐华封的建议是完全可行的,日本在一战时凭借其开战前的一百五十万吨商船,以及战时造的八十万吨,四年时间足足挣了二十二亿运、租费'注:大阪商船株式会社五十年史,1934年版,P82',若不是开战前两年日本犹犹豫豫没有大规模造船,后两年又刚好美国宣战,宣布钢铁禁运,最后日本不得不含泪同意米畜的商船换钢铁计划,这个钱估计还要涨上不少。

同时,各部门对运价的判断也太过保守,即使是按照历史,1917年沪上至伦敦的运费也将超过三十英镑每吨,1918年将达到五十英镑每吨,比1913年翻了二十五倍。更何况现在德国开战潜艇就比原先增加了五十艘,而不是历史上的二十艘,再配合杨锐灌输的狼群战术,运费会不会涨到一百英镑每吨,完全是可以预期的。只是,把德国潜艇部队加强到二战时那般生猛,自己该怎么破?没有雷达的时代,似乎狼群是无敌的吧。虽然上面这些历史情况杨锐都不知道,可海运比造船挣钱他是知道的,造船比卖军火挣钱他也是明白的,但是为了拉动国内工业、培养制造人才,他还是希望能靠卖货挣钱。

他想这些的时候,休会时间已经到了,看着坐下的各部官员,他只得问向盛宣怀,“盛大人,刚从徐大人说船是不愁的,可是船员够吗?要是这些船我们不卖出去,就自己组建船队行吗?”

盛宣怀已经老了,他上位其实就是为了将前清那些对外条约与新朝做一个交接,再有就是利用他的关系人脉给新朝繁荣稳定做一些贡献,复兴会坐稳江山之后,他这个运部尚书也就是是个牌位,实际的事情都是下面的人负责。现在杨锐通知开会并忽然相询,他好一会才捻着胡子道:“总理大人,三百万吨商船若全是大船。也不会少于一两千艘吧。一艘船总是要几十个人的,这么算最少要五六万人,多者估计超过十万人。轮船招商局、还有天通公司,再加上各地的轮船公司。怕最多也就是三万人了吧。”

盛宣怀说到这就完了,他虽然不知道是谁提出的建议,却没有否认。杨锐闻言才醒悟道:“那运部这边要马上统计船员,统筹安排之后再办一些船员速成培训班,这样才能多些人;再有就是造船厂。船要往大里造,最好全是六千吨级的,两千吨以下就不能造了,另外四个受政府扶持的私人船厂,也要这么通知下去;还有那些小船厂,也要在吨位上做限制。大家看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总理,扩大船坞也很要紧,还有民间的那些木船也应该利用起来,很多地方的还能造三百吨的沙船,这些沙船如果装上柴油机、螺旋桨。就完全能当作轮船用,国内的航运就可以交给它们。”见其他人都没有意见,坐在最外侧的陈石英站起来道,他的想法只让诸人眼前一亮。

“有多少沙船船坞,一年能造多少万吨?”杨锐追问道。“还有,柴油机和沙船的船型匹配吗?怎么把这些造船手艺人造船作坊管理起来?”

前面是技术问题,后面则是管理问题,商部杜亚泉道:“只要开国后还在造船的作坊,商部都有登记,可那些改行了的人那就只能慢慢探访找出来了。”

他答完杨锐又看越过几个人的头顶看向陈石英。他见此道:“总理,和轮船一样,沙船一样可以标准化,柴油机匹配问题前两年就已经解决了。之前就有不少船老大来装柴油机改机帆船,只是柴油机比较贵,装的人少罢了,真要将沙船也早起来,那钱是一个大问题。”

技术上可行就只差钱,还没等杨锐看过来。户部虞辉祖就道:“只要能保证这些人拿了钱是真的去造船,钱不是问题。”

见素来都说没钱的虞辉祖终于大开口说‘钱不是问题’,在座的几个部长都大笑,不过他到没理会,继续说道:“还有事情很要紧,国内的铜元自废两改元以来更换了不少,但是民众使铜钱使惯了,有些地方还在用铜元。既然欧洲打仗,铜是不可或缺的,价格必定高涨。这洋人一定会忍不住到各地去收铜元的,这事情民部和农会要管起来,不能听之任之。”

“民部绝无问题!”张承樾承诺道。“今天就会通知下去,禁止底下的商贩收铜元铜钱。”

“农会也无问题。”徐贯田也承诺道,他现在是中华农会全国总会会长,虽然被秋瑾挤出了常委,但坐到这个位置也算进了复兴会权力核心。

“那就记下来,马上制定方案细节,扩大船坞也好、造标准沙船也好,培训船员也好,都要抓紧时间。”杨锐见一圈下来都没人反对,便把这件事情定下来。不过他想到除了船员,商船去英国还要对付德国狼群,又自己在记事本上写了一段,好记着把这个问题送到总参去。

船的事情的事情安排完了,再下来是另外一个议题,杜亚泉说道:“神武前两年,南京是办过一场劝业会的。现在欧战伊始,我们有什么好东西各国都不知道,所以商部联合工部准备在南京再办一次劝业会。和前一次相比,这次的规模只会更大,也不再分什么南北洋了,就叫大中华劝业会吧,参展的除了传统的农矿产品,还有各种自产的工业品以及军工产品。诸位请先看简报,看完再商议一下这会要怎么开,有什么要补充的。”

劝业会就是博览会,去年沪上商会就提了这个问题,因为知道军工产品不好参展,所以杨锐一直没同意,现在欧洲开打,这博览会是要马上办了。

诸人把发来的简报看完,最不了解情况的农部陶成章道:“定在重阳前后开,北面的战事什么时候能结束啊?”

战争的进程在座的只有少数一两个人知道,不过他们知道也不敢说,所以最后只有杨锐答道,“能结束,放心吧。最少京畿这边的战事会结束。南京那边有潜艇在。日本舰队是不敢进长江的。秋帆,你这次邀请了日本的商家吗?”

“这…还要邀请日本人?”杜亚泉再怎么开明也不会邀请敌国前来开会的,一时愣住了。

“为什么不邀请,一起邀请啊。”杨锐笑道。“打仗归打仗,生意归生意,现在日本人的大炮可都是马鞍山铁厂的铁铸的呢。就像刚才说的,此仗除了抵抗侵略,更多是为了建设实业。日本人只是我们的磨刀石罢了。现在已经不用顾忌了,你还是邀请日本人把。

还有展会地点就不要办在南京了,办在南京日本人也不敢来,再说南京也不是外贸中心,我们这次的客户是洋人,所以地点还是选在沪上最好。还有名称,叫大中华是比叫南洋好,可格局还是小,应该叫亚洲国际贸易商品博览会什么的,日本可以叫来、朝鲜也叫来、泰国、伊朗。也就这么几个独立国家,都可以邀请他们参加。伊朗不是已经建交了吗,邀请他们来,不来就我们出钱请他们来。至于其他殖民地,那就看洋人自己的意思了。”

杨锐嘴快一时把朝鲜给说了出来,也幸好大家没细想,杜亚泉听杨锐如此说,觉得有道理,只是他不明白为何杨锐对伊朗有好感。“南京开会那是有现成地方的,要是放在沪上。可没地方啊?再说现在已经是六月,即便放到中秋开,三个月也搭建不起会场吧。”他问道。

“用钢架棚赶工是能搭得出来的。”杨锐没说话,徐华封倒是说了。“钢架为柱。洋灰做地、新造出来的钢化玻璃做墙、薄钢板做顶,三到四个月是可以完工的,日夜赶工三个月勉强可以。但是选的地方地基一定要好,要稍微平整就能直接铺地,再就是要临江,这样物资输送才方便。不然线下工程一耽误,三个月怎么赶也赶不及。”

三年来各地都抓紧时间建工厂,建筑队不少,现在倒是基本建完,建筑对都空着,所以徐华封说的还是很有把握的。杨锐听到他说钢化玻璃为墙,不由想到后世沪上国际展览中心来了,见诸人无异议,当下道:“那就按华封先生说的办吧。确定会场大小后马上找地方,注意要留有容余。”

博览会的事情简要过了一遍,接下来则是战时扶持实业贷款议题、金融管制议题、物价翻倍下公务员军人的补贴议题等等,临到结束,秋瑾又死活要加一个制衣厂、制鞋厂的振兴议题,如此只弄到中午吃饭,赚钱大计才算讨论结束。

出会议室之后,杨锐才知道上午各国公使都来了,但都被李子龙用总理大人正在讨论对外决策,需要下午才能会面给挡回去了。其他人走了,可唯独德国人还在,不过此人不是驻华公使夏礼辅,而是杨锐的老熟人,弗赖海尔。冯。吕特。

微笑着和吕特致意,杨锐笑道:“真是没想到……”

他如此说,吕特也是笑道:“真是想不到……”

大家说完都感觉这对话极为有趣,不由大笑起来。吕特笑毕介绍道:“这是随同我前来的辛慈先生,他现在是公使馆的参赞。”

吕特介绍的时候,旁边本来一脸严肃的德国人忽然笑的无比灿烂,他脱帽鞠躬,恭维道:“尊敬的总理大人,您的威名我一直景仰,在德国的时候,大叫都称呼您为俾斯麦。杨。今天能亲眼见到伟大的您,能站在您的身边,真是我的荣幸。”

一个神情冷峻严肃的人能忽然说出这么肉麻的话来,只让杨锐心中咋舌,他警惕道:“辛慈先生,和伟大的俾斯麦相比,我是不如的,我面对的是一个完整而衰弱的国家,而他面对却是一盘散沙。”

边说着话,边请着这两个人去到后院。进入后院的时候,他看向一直微笑着的吕特,笑道:“是贵国皇帝陛下要求你来的吗?”

“也是我自己想来的。”吕特神色凝重,“杨,就在刚才,英国人对我们宣战了,德意志需要朋友,不然他将会失败。”

“不,先生,你错了。德国现在需要不是朋友。而是勇气。”杨锐带着两人已经入了花厅,他已经知道吕特的来意了。

“勇气?”吕特有些惊讶道。“勇气德意志并不缺少,我们只是没有那么多兵力同时应付两个战场。”

“不需要担心俄国人,他们连步枪都备不起。而且战术极为陈旧。对了,下午我就会对俄国人下最后通牒,要求他们撤离中国领土。众所周知的,贪婪的沙皇是不会理会我们的,所以俄国的西伯利亚军团最终会被全歼在东北。”杨锐道。而后端起茶杯,浅钱的喝了一口。

一听说要歼灭俄国的西伯利亚军团,旁边倾听的辛慈便握着拳头道:“是的,总理大人,您太英明了,就应该全歼斯拉夫人,更应该占领海参崴,那里本就是中华帝国的一部分……”

辛慈怎么看都是一个挑事的人,他还想往下说的时候吕特重重咳嗽了一声,示意他这样很失礼。杨锐对此却笑道:“辛慈先生这么说,也是人之常情,只是我们和俄国有一个互不侵犯协定,真的占领海参崴是不可能的。我还是认为德国要想获得胜利关键不在朋友,而在于勇气。战争不管打多久,到今年圣诞节前,就能知道德国此战是不是会胜利;到明年年底前,就知道德国能不能和谈。”

“杨,请你细说。”吕特刚来,且不是军事系统的。是以对杨锐的话很不理解。

见他如此,辛慈也期望知道原委,杨锐只笑道:“今年是帝国海军和皇家海军实力相差最小的一年,按照我所了解的情况。英国军舰皮薄易爆,和同等级的德国军舰根本无法相提并论,他们的炮弹也有问题,引信不等穿透就会爆炸,还有炮术等等……,可以说。虽然两国海军在数量上有差距,但帝国海军获得海战胜利存在很大的可能。英国的霸权完全在于海军,等第一次决战之后,他们必定会有一段时间要避战,以等其他军舰下水再应对帝国海军,另外英国国内爱尔兰问题很大,即便德军不登陆英国,促使爱尔兰人暴动也足以让英国退出战争。

这就是我说的圣诞节之前就知道德国能不能胜利的原因。如果不能消灭英国海军,那么德国就无法取得战争的胜利,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