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史记 >

第23部分

史记-第23部分

小说: 史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献公之后常雄诸侯。论秦之德义不如鲁卫之暴戾者,量秦之兵不如三晋之彊也,

然卒并天下,非必险固便形埶利也,盖若天所助焉。

或曰“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孰”。夫作事者必於东南,收功实者常於

西北。故禹兴於西羌,汤起於亳,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秦之帝用雍州兴,汉之

兴自蜀汉。

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复见者,

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惜哉,惜哉!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其

文略不具。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何必上古。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

成功大。传曰“法后王”,何也?以其近己而俗变相类,议卑而易行也。学者牵

於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

悲夫!

余於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起周元王,表六国时事,讫二世,凡二百七十

年,著诸所闻兴坏之端。后有君子,以览观焉。

(表略)

卷十六  秦楚之际月表第四

卷十六  秦楚之际月表第四

书名:史记    作者:司马迁

太史公读秦楚之际,曰:初作难,发於陈涉;虐戾灭秦,自项氏;拨乱诛暴,

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於汉家。五年之间,号令三嬗。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

命若斯之亟也。

昔虞、夏之兴,积善累功数十年,德洽百姓,摄行政事,考之于天,然后在

位。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脩仁行义十馀世,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犹以

为未可,其后乃放弑。秦起襄公,章於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

有馀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以德若彼,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也。

秦既称帝,患兵革不休,以有诸侯也,於是无尺土之封,堕坏名城,销锋镝,

鉏豪桀,维万世之安。然王迹之兴,起於闾巷,合从讨伐,轶於三代,乡秦之禁,

適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故愤发其所为天下雄,安在无土不王。此乃传之所谓

大圣乎?岂非天哉,岂非天哉!非大圣孰能当此受命而帝者乎?

(表略)

卷十七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第五

卷十七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第五

书名:史记    作者:司马迁

太史公曰:殷以前尚矣。周封五等:公,侯,伯,子,男。然封伯禽、康叔

於鲁、卫,地各四百里,亲亲之义,襃有德也;太公於齐,兼五侯地,尊勤劳也。

武王、成、康所封数百,而同姓五十五,地上不过百里,下三十里,以辅卫王室。

管、蔡、康叔、曹、郑,或过或损。厉、幽之后,王室缺,侯伯彊国兴焉,天子

微,弗能正。非德不纯,形势弱也。

汉兴,序二等。高祖末年,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

诛之。高祖子弟同姓为王者九国,唯独长沙异姓,而功臣侯者百有馀人。自雁门、

太原以东至辽阳,为燕、代国;常山以南,大行左转,度河、济,阿、甄以东薄

海,为齐、赵国;自陈以西,南至九疑,东带江、淮、穀、泗,薄会稽,为梁、

楚、淮南、长沙国:皆外接於胡、越。而内地北距山以东尽诸侯地,大者或五六

郡,连城数十,置百官宫观,僣於天子。汉独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自江

陵以西至蜀,北自云中至陇西,与内史凡十五郡,而公主列侯颇食邑其中。何者?

天下初定,骨肉同姓少,故广彊庶孽,以镇抚四海,用承卫天子也。

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忕邪臣计谋为淫乱,大者叛逆,

小者不轨于法,以危其命,殒身亡国。天子观於上古,然后加惠,使诸侯得推恩

分子弟国邑,故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三,及天子支庶子为王,

王子支庶为侯,百有馀焉。吴楚时,前后诸侯或以適削地,是以燕、代无北边郡,

吴、淮南、长沙无南边郡,齐、赵、梁、楚支郡名山陂海咸纳於汉。诸侯稍微,

大国不过十馀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贡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

师。而汉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临,秉其阸塞地利,彊本幹,弱枝叶

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

臣迁谨记高祖以来至太初诸侯,谱其下益损之时,令后世得览。形势虽彊,

要之以仁义为本。

(表略)

卷十八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卷十八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书名:史记    作者:司马迁

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

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

爰及苗裔。”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而枝叶稍陵夷衰微也。

余读高祖侯功臣,察其首封,所以失之者,曰:异哉所闻!书曰“协和万国”,

迁于夏商,或数千岁。盖周封八百,幽厉之后,见於春秋。尚书有唐虞之侯伯,

历三代千有馀载,自全以蕃卫天子,岂非笃於仁义,奉上法哉?汉兴,功臣受封

者百有馀人。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是以大侯不

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后数世,民咸归乡里,户益息,萧、曹、绛、灌之属或

至四万,小侯自倍,富厚如之。子孙骄溢,忘其先,淫嬖。至太初百年之间,见

侯五,馀皆坐法陨命亡国,秏矣。罔亦少密焉,然皆身无兢兢於当世之禁云。

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帝王者各殊礼而异务,要以

成功为统纪,岂可绲乎?观所以得尊宠及所以废辱,亦当世得失之林也,何必旧

闻?於是谨其终始,表其文,颇有所不尽本末;著其明,疑者阙之。后有君子,

欲推而列之,得以览焉。

(表略)

卷十九  惠景间侯者年表第七

卷十九  惠景间侯者年表第七

书名:史记    作者:司马迁

太史公读列封至便侯曰:有以也夫!长沙王者,著令甲,称其忠焉。昔高祖

定天下,功臣非同姓疆土而王者八国。至孝惠帝时,唯独长沙全,禅五世,以无

嗣绝,竟无过,为藩守职,信矣。故其泽流枝庶,毋功而侯者数人。及孝惠讫孝

景间五十载,追修高祖时遗功臣,及从代来,吴楚之劳,诸侯子若肺腑,外国归

义,封者九十有馀。咸表始终,当世仁义成功之著者也。

(表略)

卷二十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

卷二十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

书名:史记    作者:司马迁

太史公曰:匈奴绝和亲,攻当路塞;闽越擅伐,东瓯请降。二夷交侵,当盛

汉之隆,以此知功臣受封侔於祖考矣。何者?自《诗》、《书》称三代“戎狄是

膺,荆荼是征”,齐桓越燕伐山戎,武灵王以区区赵服单于,秦缪用百里霸西戎,


吴楚之君以诸侯役百越。况乃以中国一统,明天子在上,兼文武,席卷四海,内

辑亿万之众,岂以晏然不为边境征伐哉!自是后,遂出师北讨强胡,南诛劲越,

将卒以次封矣。

(表略)


卷二十一  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卷二十一  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书名:史记    作者:司马迁

制诏御史:“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

太史公曰:盛哉,天子之德!一人有庆,天下赖之。

(表略)

卷二十二  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

卷二十二  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

书名:史记    作者:司马迁

(表略)

卷二十三  礼书第一

卷二十三  礼书第一

书名:史记    作者:司马迁

太史公曰:洋洋美德乎!宰制万物,役使群众,岂人力也哉?余至大行礼官,

观三代损益,乃知缘人情而制礼,依人性而作仪,其所由来尚矣。

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诱进以仁义,束缚以刑罚,故德厚者位尊,

禄重者宠荣,所以总一海内而整齐万民也。人体安驾乘,为之金舆错衡以繁其饰;

目好五色,为之黼黻文章以表其能;耳乐钟磬,为之调谐八音以荡其心;口甘五

味,为之庶羞酸咸以致其美;情好珍善,为之琢磨圭璧以通其意。故大路越席,

皮弁布裳,朱弦洞越,大羹玄酒,所以防其淫侈,救其彫敝。是以君臣朝廷尊卑

贵贱之序,下及黎庶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之分,事有宜適,物有节文。仲

尼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周衰,礼废乐坏,大小相逾,管仲之家,兼备三归。循法守正者见侮於世,

奢溢僣差者谓之显荣。自子夏,门人之高弟也,犹云“出见纷华盛丽而说,入闻

夫子之道而乐,二者心战,未能自决”,而况中庸以下,渐渍於失教,被服於成

俗乎?孔子曰“必也正名”,於卫所居不合。仲尼没后,受业之徒沈湮而不举,

或適齐、楚,或入河海,岂不痛哉!

至秦有天下,悉内六国礼仪,采择其善,虽不合圣制,其尊君抑臣,朝廷济

济,依古以来。至于高祖,光有四海,叔孙通颇有所增益减损,大抵皆袭秦故。

自天子称号下至佐僚及宫室官名,少所变改。孝文即位,有司议欲定仪礼,孝文

好道家之学,以为繁礼饰貌,无益於治,躬化谓何耳,故罢去之。孝景时,御史

大夫晁错明於世务刑名,数干谏孝景曰:“诸侯藩辅,臣子一例,古今之制也。

今大国专治异政,不禀京师,恐不可传后。”孝景用其计,而六国畔逆,以错首

名,天子诛错以解难。事在袁盎语中。是后官者养交安禄而已,莫敢复议。

今上即位,招致儒术之士,令共定仪,十馀年不就。或言古者太平,万民和

喜,瑞应辨至,乃采风俗,定制作。上闻之,制诏御史曰:“盖受命而王,各有

所由兴,殊路而同归,谓因民而作,追俗为制也。议者咸称太古,百姓何望?汉

亦一家之事,典法不传,谓子孙何?化隆者闳博,治浅者褊狭,可不勉与!”乃

以太初之元改正朔,易服色,封太山,定宗庙百官之仪,以为典常,垂之於后云。

礼由人起。人生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忿,忿而无度量则争,争则乱。先

王恶其乱,故制礼义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不穷於物,物不屈於欲,二者

相待而长,是礼之所起也。故礼者养也。稻粱五味,所以养口也;椒兰芬茝,所

以养鼻也;钟鼓管弦,所以养耳也;刻镂文章,所以养目也;疏房床笫几席,所

以养体也:故礼者养也。

君子既得其养,又好其辨也。所谓辨者,贵贱有等,长少有差,贫富轻重皆

有称也。故天子大路越席,所以养体也;侧载臭茝,所以养鼻也;前有错衡,所

以养目也;和鸾之声,步中武象,骤中韶濩,所以养耳也;龙旂九斿,所以养信

也;寝兕持虎,鲛怼至匝病9蚀舐分恚匦胖两趟常缓蟪酥

所以养安也。孰知夫出死要节之所以养生也。孰知夫轻费用之所以养财也,孰知

夫恭敬辞让之所以养安也,孰知夫礼义文理之所以养情也。

人苟生之为见,若者必死;苟利之为见,若者必害;怠惰之为安,若者必危;

情胜之为安,若者必灭。故圣人一之於礼义,则两得之矣;一之於情性,则两失

之矣。故儒者将使人两得之者也,墨者将使人两失之者也。是儒墨之分。

治辨之极也,彊固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王公由之,所以一天

下,臣诸侯也;弗由之,所以捐社稷也。故坚革利兵不足以为胜,高城深池不足

以为固,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由其道则行,不由其道则废。楚人鲛革犀兕,所

以为甲,坚如金石;宛之钜铁施,钻如蜂虿,轻利剽遬,卒如熛风。然而兵殆於

垂涉,唐昧死焉;庄蹻起,楚分而为四参。是岂无坚革利兵哉?其所以统之者

非其道故也。汝颍以为险,江汉以为池,阻之以邓林,缘之以方城。然而秦师至

鄢郢,举若振槁。是岂无固塞险阻哉?其所以统之者非其道故也。纣剖比干,囚

箕子,为炮格,刑杀无辜,时臣下懔然,莫必其命。然而周师至,而令不行乎下,

不能用其民。是岂令不严,刑不辏眨科渌酝持叻瞧涞拦室病

古者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然而敌国不待试而诎。城郭不集,沟池不掘,固

塞不树,机变不张,然而国晏然不畏外而固者,无他故焉,明道而均分之,时使

而诚爱之,则下应之如景响。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