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最美味by沫魇儿 >

第8部分

最美味by沫魇儿-第8部分

小说: 最美味by沫魇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聊了这么隐秘的话题,柳翠跟素香关系近了许多。

“在摘辣椒呢。你在割猪草么?”素香回应道。

“我家的母猪昨天下崽了,下了整整十二只,娘说,这是月月红。好事情。今天多割些猪草回去给母猪吃。我先走了”柳翠回答道,朝河边走去。那里水分足,长得草茂盛,还有猪最喜欢吃的“胖儿草”。

素香也摘好了辣椒,这一忙下来,头上也出了细细的汗,用衣袖抹了一下汗。

这提着竹篮子回家去。

自家地就在自己的院落前,面朝东方,背靠南方。

这算不上好地,因为下午的日照最充足,但是那阳光都被院里的树木遮住了下午的阳光。得不到阳光的充足的能量。

这样的地都称之为“荫山田”。

事物都是俩面性的,有好的也有坏的。

如果种稻谷的话,产量肯定不高,这稻谷需要日照充足,水量足,两者都不能少。

但是如果种喜阴的作物,比如红萝卜,芹菜,还有绿豆,红豆都适合栽种在这里。

素香插秧苗的时候,也想到了这点。

稻谷是主食,肯定是不能少的。素香就将家里另一块“阳山田”种成了稻谷。这块“阴山田“就拿了种上了这些菜,还搭了个丝瓜架。

哪里有人这样省得这样拿这么大一块田做菜地。要知道,祖祖辈辈传下来,都是统一种大作物,就是主食。

这菜什么的,都是次要的,要不就是在门前寻一块地,或者是栽剩的地做点菜。

有多余的才拿到城里卖,换点针线钱。

有好心的邻人劝素香,这样得不偿失。素香笑了笑,仍然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做。

素香想,这种法,按照现代解释就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素香走到院落,狗蛋儿已经醒了。

小桌子上盛米饭的簸箕里,放着热气腾腾的“豆馍馍”。原来狗蛋儿一起床,就将昨天莫大娘送的“豆馍馍”给热了一道。

这刚想走出去喊阿姐回来吃饭,就见素香回来了。

洗了把脸,素香剥开豆馍馍外面裹着的叶子,里面是绿色的豆子馍。咬上一口,热气袭来。

很是暖胃。

吃完早饭,素香不敢耽误这时间,将摘来的辣椒用清水洗一遍,然后晾晒在用竹子编制成的晒垫上。

等辣椒晒软后,素香将辣椒一根根放在泡菜坛子里。又将坛沿边的水换上清水。

趁鲜泡上,足以留住这辣椒的原始昧道。或求推荐炒菜求收藏炖汤

 第015章 蒜泥白切肉

泡好了泡椒。

素香刚洗完手,就听见外面一阵悠长地吆喝声:“割肉了!割肉了!”

一听这声音,就是是卖肉的贺大叔下乡卖肉了。

素香用布擦拭了一下双手,走到柴门前道:“贺大叔。我的肉可送来了。”

贺大叔看见素香,笑着放下肉担,用着那吆喝声说道:“素香,你要的五花肉早给你准备好了!”

只见贺大叔麻利地拿出刀,往挂在肉担上的挂着的肉轻轻一划,一块完整的五花肉就掂在手里,然后拿出衡器秤重量。

这个其实就是杆秤。

秤下来,算价格,一斤为十一文,这二斤的肉也值得到二十二文钱。

《盐铁论·散不足》中称,“夫一豕之肉,得中年之收”。可见这肉跟现在的价格也差不多。

换算成人民币,也是十几块一斤。

不过按照分量来算得话,当然这时最划算了。因为这个时候的一斤有大概五百八十多克,足足比现在多了八十多克呢。

付了钱,拿着用荷叶包好的五花肉回到厨房。

素香接下来有得忙了。

因为素香不认识人,所以一早就托了莫大叔请匠人来帮忙修葺屋顶,最好是把屋顶有漏雨的地方都修葺一道。

莫大叔抽着旱烟,踱步来到素香家,看了看这房顶,又拿了把梯子爬上去查看后,说道:“素香,这漏雨的地方也不多,请匠人的话工钱贵得很,你挣点钱也不容易,狗蛋儿也该上学堂识字了。这样吧,我来帮你修。”

素香这一听,觉得可不好,老麻烦莫大叔一家。可是如果真的是莫大叔帮忙修葺的话,这可以省下一笔钱呢。

素香张了张嘴唇,不知道该怎么样回答。琢磨了半天道:“这……怎么……好?”

莫大叔顺着梯子爬下来,重新点燃旱烟,吸了几口,笑呵呵道:“怎么?素香,害怕你大叔的手艺不精。”

素香的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道:“不是,主要觉得太麻烦莫大叔你了,上次你给我们家编制了那么多的用具,也没有付工钱给你。”

“你不是给我做了那么多的筒子饭么。既然你不好意思,这样,你给莫大叔我做一顿好吃的饭就成了。这样,也不欠谁的人情哩。而且我可要吃肉的哦。”莫大叔看着素香那认真劲儿,心底赞着素香这般的懂事。

素香一听,心中也释然不少,笑着道:“那麻烦莫大叔了。”

这下午刚阴凉的时候,莫大叔就带着一个人过来准备修葺房顶。

“这是我堂侄,叫做林贵。我叫他过来搭一下手。”莫大叔指着站在他旁边的一个年轻人道。

那叫林贵的人,偷偷瞄了一眼素香。这眼神一下子就被素香敏感的捕捉到。

他有点尬尴的说道:“阿叔,现在开始学修了么?

莫大叔没有注意到这细微,点了点头,就招呼林贵去架梯子,然后爬上去,这林贵就在下面帮忙递这早已经梳理好的草。

狗蛋儿跳上跳下的不知道在瞎忙些什么。

草屋,草屋,就是房顶使用草盖着的,整齐有序,厚厚一层。

素香见他们忙起来,也不敢耽误今天晚上的伙食。

莫大娘也过来帮忙洗菜,烧火。

素香将淘米剩下的水拿来洗肉,这样容易去除肉里面的脏味道。如果菜里面有农药的话,还可以去除农药味。

素香留下点淘米水,用来洗脸用。

长期坚持下去,可以使皮肤滋润光滑。每天照镜子,看着之前黑干的肤色,变得有些水润后。素香心里有了几分雀跃。这是素香的一个小秘密。

做饭用的是一个叫做“甑子”的厨具,就是蒸米饭等的用具,略像木桶,有屉子而无底。在现代,偶尔去那些有特色的饭店,都可以看到。

如果去农村,摆酒席的时候,必然会看到。

好东西就是经得起时间的推敲。

或许饭桶也是这样由来的,不过这是素香的一个小八卦。

素香将米放到大铁锅里煮,等熟得七分的样子,将大米多余的水沥干。然后舀到这木桶中,在上面木盖上,再盖了一块湿布。防止里面的蒸汽跑出。

饭才熟得快。

这木桶放在大铁锅里蒸,在空隙间,掺了些清水做锅底水。

待饭蒸熟后。

然后将清洗干净的五花肉切成几块,放到这浮水中。又倒了点酒加姜片进去,去掉猪肉的腥臭味。

莫大娘在灶台下,烧着火,火光映照着她满是沧桑的脸。她拨弄了一下火道:“素香,这莫大叔跟你开玩笑哩,你就买了这么大一块肉,做白肉吃。”

“劳累吃,吃这些可以增加体力呢。再说,莫大叔还不要我的工钱呢。”素香剁着蒜说道。

没有多大一会儿,蒜剁成了蒜泥。

之前素香以为这唐朝是没有酱油的,自己见书《齐民要术》内所指的“豆酱清”,可能是酱油的前身。

管他叫什么名字,总之吃起来也有酱油略带的大豆香味。

最好的酱油怕是产自于四川江油,据史书记载,川北中坝,自古为酿酱之乡,其品味之冠以北门清香园为属。

莫非这豆江清也是产自江油。

素香将蒜泥混合着酱油盛放在碗里后,又将一根新摘下的黄瓜,切成一片片,码在碗底。

莫大娘看着素香那认真劲,很是欢心。不由得多看了几眼素香。这孩子,变得越来不认识一样。

她还是以前那个素香吗?

这时候水已经翻滚了很久,看样子肉熟了,素香用筷子叉了一下肉,不见血水。

不见血水就代表肉熟了,素香将肉捞起,切成薄薄的一片,摆放在黄瓜片上。

最后将调制好的酱蒜泥浇在上面。

这就是清中求鲜,淡中求美,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的蒜泥白肉。

五花肉看起来肥,但是放到口中一嚼,上面的肥肉入口小化,下面的瘦肉却是嫩滑的感觉。

随后蒜香就从口中散发开来。

如果喜辣,可以剁些新鲜的绿辣椒,过油炒后,放入其中。或不过先前素香去问了,这莫大叔偏爱口淡的。所以没有放这辣椒。++++++++++++++++++++++++++求推荐与收藏,混合搭配好火辣爆炒。冲冲新书榜

 第016章 珍珠糯米丸子

院里的小木桌上摆放着三菜一躺:一盘蒜泥白切肉,一份清炒空心菜,外加一个清热解暑的丝瓜汤。

除去白肉,都是新鲜的时令菜。虽然样式少,但是分量足。

空心菜在这里又叫做藤藤菜,栽得时候只需埋上一节,很快就会发起长很多。极容易成活,所以这是栽得最多的菜。空心菜清炒的时候加点蒜粒,尝起来特别的爽口。

丝瓜是新摘搭在柴门旁的架子上的,长长瘦瘦的丝瓜吊了几根下来,嫩的丝瓜拿来做汤。老的丝瓜特意留下来,等秋天的时候,丝瓜肉干了,就只剩下丝瓜瓤,这丝瓜瓤可以用作锅台洗刷。

莫大叔跟林贵已经回家换衣服去了。忙了一下午,身上沾满了杂草,汗水也浸透了衣服。

“狗蛋儿,快去隔壁叫莫大叔过来吃饭。”素香摆放着碗筷朝正在准备爬梯子的狗蛋儿喊着。

“我看房子修好了没?”狗蛋儿不放心地答道。

“去不去!”素香有点生气,这半大孩子说话也不看看周围,莫大娘还在身边站着呢。

不过莫大娘好像也不在乎,笑呵呵地看着狗蛋儿道:“不碍事的,他们换好了自然会过来。”

这说着,莫大叔他们已经过来了。

狗蛋儿调皮地吐了一下舌头,情知自己错了,自觉地把梯子收到堂屋里放好,又搬来竹椅,让他们坐下。

因为菜得分量多,用的碗也是大碗。看样子,仿佛要把小木桌撑破。

闲聊了几句,也不推让。盛上米饭,夹起菜,吃了起来。

莫大叔早已经饥肠辘辘,刚才在房顶修房的时候,闻着厨房里飘出来的猪肉香味道,更是饿得遭不住。

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吃猪肉的次数可以屈指一算。

稍好点的是在这富饶溪水乡里,一周好的话也是一次。

有逃难的外乡人,说这溪水镇这一大片地方是天上人间,山清水秀,最主要是这里的人一周要吃一顿猪肉。他们那里,得遇到嫁娶,过年才可以吃这么好的。

一片汁水肥肉,油滑滑的,嫩嫩的,可以在嘴里怀念一年。

在这里,素香看过很多次,家中的主妇在案板上切肉的时候,自家的孩子就守着旁边,眼睛也不眨的看着那片片肉。遇到有骨头的时候,主妇就将骨头上的肉剔干净,然后将骨头拿给孩子。

这孩子拿着这骨头,欢喜的跑了出去。

也是,都是乡里人,哪里有那么多闲钱,去买猪肉吃。

偶尔卖菜所得的钱,都要置办家中细琐的东西,除了田里能找到的,山里能砍到的。湖里能捞的。其他的针线,衣物,很多还是需要买的。

积累下来,也是不小的开支。

猪肉是在明朝后,才大范围养起来。之前都是以牛羊为主。

素香想,这猪肉贵,大概是这古代的余粮本来就不多,猪又那么贪吃,所以喂得少,自然就贵起来。牛可帮人耕地;羊则提供毛、奶,都不需要杀死应能以之获。

不过环绕这富饶的溪水,养猪肉的农户还是挺多的。大多都是拿来过年斩杀的,也有极少部分用来卖钱。

原来这养猪还跟富裕程度挂钩的。

所以邻人吃猪肉的时候,不求精致,只要大快朵颐。这也是素香为何要做这白切肉的原因。

“素香,你这白切肉,吃起来不错。比你大娘的好多了。”莫大叔端着碗说道。

素香笑了笑,起身又给莫大叔添了一勺饭。

“死人,再好吃的菜也堵不住你的嘴。”

“我叔死了,莫大娘你可是要哭得。”狗蛋儿这句话,着实让大家在喉咙里的饭差点喷出来。

唯有狗蛋儿处事不惊,端起碗,刨着饭菜。

这说笑着,莫大娘夹了一块肉放到林贵的碗里,林贵却不吃,只舀了一木勺的丝瓜汤。

难道这饭菜不合他胃口,素香心里纳闷。

不对啊,其他三人都吃得挺欢畅的。

莫大娘看到了这眼前景,看着素香眼里的疑惑,突然拍脑袋,大声说道:“我还真忘记了,我这侄子是不能这蒜的。”

一解释,原来这林贵患有眼疾,大夫说尽量不吃大蒜,特别是身体差、气血虚弱的病人更应注意,而且遇到夏季,更不能吃。否则病情会更严重。

素香听了,咽了一下喉咙,没有想到这蒜也有不好。偷偷地看了一眼林贵,一直没有细看,

现在看去,脸色苍白,整体形象给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