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食王传 >

第525部分

食王传-第525部分

小说: 食王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理的吃着自己的。偶尔会有人说一两句话,然后其他人听的附和一句,嗯嗯啊啊的,接着又是埋头吃自己的,王况就喜欢这样。

然而王况显然是打错算盘了,原本他是想静静的坐下来好好的享受一下家里的味道,却没想,他才做了下来,就有人开始问话了:

“二郎,某等合计了一下,想去邻近的村里将他们的田买下来,您看可否使得?”

“买田?买田作甚?”王况循声看去,问这话的就是那前两年迁回王村的王姓族人,叫王绪实的。算起来,他这一支和王况还是没出五服的,属于是王家的嫡系,且因他的辈份在如今的王村里是最高的,论起来王况得管他叫叔公,虽然他的年龄也不过是四十来岁,但辈份就比王况高过两辈去,是以这两年,王村里的大情小事,都推他来出面主持,既然是他问话,而且同桌的其他人听到这话都不由得停下了吃饭的进度,由此可见,这就是全村人的意思了。

“某听得从县衙门里传来的消息说,江南一带的富商都已经开始大肆的收买田地,准备种百叠子,养羊等等,某等寻思着,如今王村虽然是富裕,种的辣椒也够多,加上其他的产业,吃穿是不虞了,但某等也不能坐吃老本啊,总得找点事情干干才行,不然再过个十几二十年,某等还好,都是经历过困苦的,但娃子们却是从小长在蜜缸里,没经历过磨练,是以想说就用新买的田地,让娃子们自己去琢磨,自己去闯荡,吃些个苦头,不至于忘了二郎三郎你们当年的困难而沦落为纨绔子弟去。”

“是啊是啊,趁着某等还年纪不大,还有一把子力气,可以帮着娃子们矫正一二,若是再过个十年二十年,某等都老了,怕是力不从心了哦。”边上一个王家细郎插话道,王况回身一看,却道是谁?原来竟然是当年那个唯唯喏喏,听父母之言虐待王家女儿的,没想到他竟然也迁到了王村来,而且听起来,已经一扫了原来的脾性,有了自己的主见了,要是以前,他是绝对说不出这话来的。

买地,那其实就是圈地,这让王况想起了资*本主*义刚开始的苗头,也是圈地运动挑起的,英伦的圈地运动是为羊毛,而现在在江南刚起的由头则是为了棉花和羊毛,目标是一样的,难道,资*本主*义这么快就到来了么?

百叠子在王况让人摸透了其习性之后,就传了出去,现如今的大唐天下,到处都有人种百叠子的。羊毛则是遏跃根的族人举家迁移到建安来后,将纺羊毛毡的技术也带了过来,后来在民间发展起来,竟然有人用羊毛纺出了线,虽然比用葛麻纺的线要粗了许多,但在保暖方面却是得天独厚,且手感非常的舒服,因此,现在每到冬天,就有富贵人家不惜用高价买那纺得精细的羊毛线来雇人纺成厚布做成袍子,这样的袍子比起裘皮袍子来保暖性能是差不少,但却比麻布料要好过许多,正好填补了从麻布袍到裘皮袍之间的过渡,使得秋末初冬也有了合适的衣服可穿。不至于在这段时间里,穿裘皮,又太热,不穿裘皮,又有些冷。

江南的富商们显然是在这其中看到了商机,作为消耗品的羊毛,每年基本都会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消费量。也就是说,销量是可预见的,那么根据销量来制定生产计划。也就有了实际可行的可能。而且,随着以后大唐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富足,能穿得起羊毛纺的厚袍子人家也会越来越多。这绝对是一桩至少有七成把握的大买卖。

从封*建主*义进化到资*本*主*义,这是一个趋势,但在王况的认知里,这并不是必然,别人怎么看王况不会去管,但他自己是觉得,所谓的几个阶段的制度,不过是人为硬要划分出来的鸿沟而已,就如同一棵树,你非要将其不到一米高的定义为树苗。胸径不到十公分的定义为小树,超过二十公分的定义为大树,但是本质上,这树的生长进程却是连续的,对树自己而言。任何成长时期都没有也永远不会有一个质的飞跃过程,树还是树,只要它活着,就永远是一棵树,甚至你愿意,都可以将胸径超过五十的定义为小树苗。但这并不会改变这是一棵树的本质,它也不会因为你对他的定义改变而有什么改变。

但并非说封*建一定落后于资*本,资*本一定落后于社*会。在王况看来,只有适合这个社*会阶段的制度,才是好的制度,一个小孩子,明明心智和身体还没长成,却硬要按一个成年人的要求来规范他,这不啻于拔苗助长,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只能是一个怪胎,无法融入到其他孩子的阵营中去,基本注定是个夭折的命运!后世的瑞典,明明有国王,有王室,但却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社*会主*义国家,多次的金融危机基本都没波及到它,而且它还是属于西方阵营的一员,这要怎么解释?

会叫的狗是孬狗,只会虚张声势的冲你狂吠两声,而当你一弯下腰去装作捡石头的时候,它就会两腿一夹尾巴,悻悻的可怜兮兮的跑了,而那些不叫的狗,往往是一往无前,管你三七二十一,先咬你一口再说,不让你得个狂犬病也要吓你个半死。这是王况所能想得出的最贴切的比喻,越是宣称自己是正义的,其实就越有可能是邪恶的。(不知道这一章会不会被和*谐,汗个先。)

猛然的想到白天黄端瑞的话来,王况估摸着,兴许扬州出现的怪事就和圈地有关。

正常的买卖田地没什么,除了永业田外,其他的私人田地都可以自*由买卖,但问题的关键是,整个天下间,不管是哪家的田地,就算是永业田,也不都是在一处的,就更别谈那些自己开垦出来的荒地和从他人手中买得的田地或者是从长辈那里继承下来的田产,几乎每一家,都是这里几亩永业田,那里几亩自家的私地,私地和永业田往往都是交织着混杂在一起。

如果是要圈地,就势必要面对一个问题,你买不了永业田,只能买私地,这就造成一个局面,你拥有的田产虽多,但却是零星分布,这在唐兴的慎家就得到很好的体现,慎家如今是唐兴最大的地主,但他们家的地,最大的一块也不超过一倾,全都是零星的分布在各户人家的用业田中间,若是传统农耕倒还好办,可要是种起百叠子,需要抢在下雨前全收下来,这就麻烦大了,上午跑东边,下午跑西边,累都要累个半死。

“那么那些个夹杂在其中的永业田呢?”王况问了一句,敏感的他直觉的感觉到,重头戏并不在买不买地这上面,要仅仅是买私地,范不着来找王况,王村人自己相商着就可以决定。

“据说他们都是采用置换的办法,用自家的田地去换永业田,只要县里能将文档案改过来就成,如此一来,就可以将田地连成片,某等寻思着也想用这办法,将外围的永业田和夹在私地里的永业田用置换的办法,不过某等觉着,这么换也不能让人吃亏,因此拟定了用一亩上田换一亩中田,或者是一亩中田换一亩下田的办法,要是对方那永业田是养熟了的上好肥田,就是用两亩田换来一亩也是值当的,但使君说这事得二郎你来弄个章程出来他才肯松口。”王绪实小心翼翼的回答,他并不会因为王况小了自己两辈而端起长辈的架子,要是没有王况的强势崛起,他可能如今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户人家呢。(未完待续。。)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第六三零章精肉

更新时间:2012…11…312:16:01本章字数:6176

听着王村人并没有在买卖田地上让卖主吃亏的意思,王况这才松了一口气,有一就有二,如果这一次自己没回来,如果这一次他们私下决定打着王况的旗号去干那欺压百姓之事,如果这一次黄良什么都不管不顾的答应了下来,那么对王家来说,就是埋下了一个日后没落的定时炸*弹,这会成为一个癌症的病灶,天长日久的积累,肿瘤越来越大,大到后来,谁也救不了王家,这才是王况真正担心的问题所在。

“养羊和种百叠子就不必了,江南并不太适合这两样的发展,百叠子还是要在北边才能长得更好,羊也还是要在寒冷地带的才有又长有暖和的羊毛。买地是可以,不过,你们也别盯着人家的永业田了,去买那昼暖夜寒的向阳坡地吧,明年,大家一起种卡法。”王况想了想,给出了一个答案。

大家都去羊养种棉花,在如今交通还不发达的时候,势必会在短时间内在局部地区造成供大于求的后果,王家是不怕亏本,但其他人怕,要是王村人发起狠来,绝对会是整个大唐最大的种植养殖户,如此的冲击,不是那些个小富小贵的家族能承受得起的,对王况来说,想要创业的路子多的是,没必要去跟其他人家抢食吃。卡法的种植已经可以说是成功了,虽然产量不高,但是可以和桂花一样,做成高端的产业,既然高端,那么在高利润的加成下,产量的多寡并不能决定产业的赢利与否。

卡法是个好东西,其能使人精力集中,绝对会成为各级官吏和学子们的最爱,对这些人来说,能有一杯暖烘烘又能提神的饮品摆在案头,时不时的饮一口,这对他们处理案牍上如山的文书或者说冥思苦想的咬文嚼字是一大臂助。王况绝对有这个把握,卡法只要一大量的种植,绝对会供不应求。

卡法不同于茶,茶是要心境平和。什么也不想,什么也抛弃到身外的时候才能品到其美妙,相对于茶这一特性来说,卡法更适合摆在埋在书山文海中的文人们,适合埋头于如山的帐目中的商人们,实在是个不分时间,不分地点都能饮用的好饮品。若真要分出个高低,在王况看来,茶就是那阳春白雪,卡法就是带着点阳春的下里巴人,这里的划分是没有任何贬低的意思,而是从其心境,从其文化中去分。(就灰雀个人而言,喝茶是神圣的。茶从其诞生之初,就站在了文化的颠峰,而咖啡。不过是日常的饮品,灰雀只将其当做提神的东西,想喝就喝,而要喝茶时候,必定要平心静气,置身物外。嗯,很明确,灰雀真的看不起那些动辄以自己喝什么咖啡来标榜自己的品位的人,在灰雀看来,这些人是完全的在泰山面前冲着一块石头高喊:看哪。这块石头多大呀!)

“中,那某等就再等几个月,等二郎和使君商量出个章程来,某等就去买山。”王绪实没有追问王况种卡法赚不赚钱,既然是王况说的,那就做就是。绝对亏不了,而且买山的价钱可比买地的价钱要便宜了许多,丢给那些个家族子弟去运作,就是真的亏了,也亏不到几个钱去。

昼暖夜寒的向阳坡地,不光可以种卡法,而且也非常适宜桂花的生长,退一步来说,就算种卡法失败了,那坡地还可以用来种桂花。同样的,绵羊那是别想养了,但是山羊却是可以散养在坡地里的,羊肉在建州之外,一直都是富贵人家最为中意的肉食。这就是王况让买山地的初衷。

看来,还真得和黄良好好商量下怎么运作了,王况担心的就是这刚兴起的圈地运动会给才开始恢复元气的百姓们兜头泼一盆凉水下去,让王况这十来年的努力付诸东流。还有,为未雨绸缪计,许多原本不急着要做的事情也就必须提前的去做了,不能等到事情发生了再来解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在后世已经被证明行不通了,许多地方都是在问题发生了才去想解决办法,并没有在事前就考虑周详好可能会发生的问题,所以就造成了路越修越宽,越修越高级,结果呢,还是越来越堵,而再要想大刀阔斧的动土,已经是不大可能。

曾经有个例子,当初汕*头修路的时候,许多的砖家批驳说修那么宽是浪费,这事甚至引来了华夏第一大媒体的批评说是劳民伤财,结果几年过去之后,事实的发展给了那些砖家和某媒体一记响亮的耳光,也证明了当年的决策层并没有头脑发热。而要按那些个砖家说的去做,等到修好的路边上高楼大厦林立了再想去拓宽或者说修个立交桥之类的,那就是难上加难了。

所以,有必要在货物流通大爆发前,做好交通引导规范,不光是道路要上去,交通工具也要来一场变革才行,还有许多与此相配套的东西,比如货物集散地,仓库,码头,等等一系列本应该在几百年后才会出现的事物,如今都有必要提前登场了。这让以前很是害怕还有另一个穿越者的王况此时恨不得能一下多来几个穿越者,一人计短,两人计长,集多人之力,或许在短时间之内,就可以将许多本应该还要一千多年后才会出现的东西搞了出来也不一定。

王况是边吃边想,一忽儿工夫就已经有了个大致的轮廓,这里面的许多,本来都是在王况的计划之内,所不同的是时间提前些罢了。

事情有了结论,这一桌子人又恢复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