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启大明 >

第605部分

重启大明-第605部分

小说: 重启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丁某人在七八年的连续工作之后,终于迎来了一个假期。

英宗并不太愿意丁一在这个时候离京的,他召丁一入宫之后,就向后者说道:“乌思藏未平,官绅一体纳粮出役未成,海外诸事未定,如晋安可轻离?朝中有事如何是好?依我看,你便依李老夫人之言,在府里好好用功便是!哈哈哈哈!”

“我得走开一阵看看。”丁一入了宫,却就没有在金鱼胡同里的气急败坏了,“得给他们一个机会,这样才好看清一些人,一些事。”

多少杀手没能弄死丁一;

草原上,千军万马没能挡下丁一;

朝廷大佬几番黑手,景帝、太后步步进逼,都没能让丁一退后半步;

如果说这世间唯一能教丁某人胆寒的,那就是阿拉伯海的那次海难,大自然的伟力。

十几个女人,她们绝对不能与大自然的伟力相提并论;

同样,也不会就真的让丁一方寸大乱。

“有人希望我乱,希望我沈醉于其中,希望销磨去我的棱角。”丁一说着,一边卷着手上的烟卷,这回不再是茶叶充数的玩意,杨善除了白薯以外,也找到了烟草。

英宗对于抢夺丁一手上的东西,很有种恶趣味的喜好,当丁一卷好了烟时,他开口道:“等等,你这么弄不对,我来看看。”然后他从丁一手上拿过烟卷,全无仪态沾了唾沫,叼上以后麻利打着火柴点着。

“你有什么毛病?你是皇帝,你这么干,真的好么?”丁一不满地抱怨着,却不见得有什么对于皇帝的尊重,自顾又取了烟叶,另卷起烟来,“这说着正事,你身为一国之君,来抖小机灵抢我根烟?”

英宗笑着吐出一口烟雾,不慌不忙地说道:“这不是看着你要沾口水了么?朋友归朋友,我可没有吃男人口水的喜好。”所以他自然是不能让丁一把烟卷完,那样岂不是就不好抢了?

丁一真的哭笑不得:“多出息?”

“你不乱,你不沉迷于其中,有人就不安心了。”英宗把话岔开说起正事,还真是切换自如没半点拖滞。这人就有这么一个物极必反的心思,所谓奴隶要是当上了奴隶主,那就会比家传的奴隶主对奴隶更狠就是这个理。这大明皇帝真是普天之下找不着一个能放开说话的人,见着丁一这唯有的朋友,他就是一点也不讲究了。

丁一是拿英宗没辄了,只好自己点上烟跟着说正事:“便是如此,而且你我都在京师,那些人会极为小心,一旦发作,恐怕到时候就是狂风暴浪。我不喜欢这样,我不爱弄这种绝处逢生,力挽狂澜的勾当,又不是评书,我宁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把他们引出来,咱们才好应对。”

“善!引蛇出洞,消弥祸端于无形,确是正理。不然朝局动荡,只怕也是累得百姓不安。”

丁一听着受不了了,当下起身长揖及地,直起腰来开口道:“臣一,有事禀奏。”

这乾清宫里侍候人等照例是被叫出宫外去候着的,英宗一时没回过神,还笑道:“坐、坐!”

“圣上把内侍、宫人、起居注舍人都传唤进来吧。”丁一苦笑着这么说道。

这真没法说下去啊,英宗就从头到尾没个正形,感觉两人再聊下去,可以去茶馆里说相声,一个逗哏一个捧哏都齐活了。军事大国哪能这么整?这定计下去,一动的话,那就是整个世家要连根拔起,不知多少乌纱要摘下,搞不好还得许多六阳魁首落地的勾当,能这么聊吗?

英宗这时也回过来神了,跟着丁一把烟熄了,坐正了对丁一说道:“是我不好,如晋,坐下说。”

“乌思藏那边的战况可能会有些起伏,梧州的弹药供给有点困难,因为原料紧缺,不过一个旅的需求应还能支应,我看是不是别通过六部,先用皇室赏赐有功将士的由头,把弹药运送过去?”丁一是真的不放心诸部院了,因为并不是人人都是于谦,实在很难估计,朝廷大佬会干出什么事。

于谦是好权,但涉及国事,他还是有点底线;可士大夫阶层并不是都这样,明末“水太凉”所以不肯殉国那种类型就不必说了,这年头大明还没弱到那地步,但不见得朝廷那些大佬,对于瘸狼的子孙有多重视。

根据安全局衙门收集的情报,有不少人认为,只要把守蜀地咽喉,就算瘸狼的帖木儿汗国入侵了乌思藏也不见得就和华夏有多大干系;也有人认为,乌思藏的都司、千户所,都是委给当地的头人、领主的,就是被灭了,也不见得对大明就有什么损伤。

而如果可以把丁一的老本,大明第一师,弄死弄残在乌思藏,不见得这些大佬会手软。

“而且一旦乌思藏被入侵,蜀地又成先前宣、大的边镇了。”丁一很郑重地对英宗说道,“不能再这样了,长城、天险是不会带来任何实质上的安全,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才是关键,只是让他痛了、怕了,他才不敢乱伸手。”

英宗点了点头道:“就这么办,不必交由部议了,现时内库也有钱,这批弹药,就按如晋说的,以赏赐的名义来运过去。不过,最好咱们南边的那些陆战旅,能抽调出一些队伍,驻到新编成的六个师里面去。”

“不行。”丁一很坚决的拒绝了,对英宗说道,“建立军事学院,你出任山长,军中宿将聘来授课,我可以整理份教学的大纲给你,这事你得自己来办。”

英宗有些不耐:“我信得过你。”

“这和信任没有关系。”丁一已经在曹吉祥、杨守随、魏文成身上,看到了黄袍加身的影子,这绝对不是他所想要的,他要建立的是能让华夏长盛不衰的体制,而不仅仅是自己坐上那张椅子。

ps:回乡过年真是元气大伤,到家几天都没缓过气来,维持更新都很勉强,今天实在是没办法按惯例爆发了,等精神好点,多积点存稿再爆,谢谢各位的支持。

月初了,如果觉得书还行,就甩张保底月票吧。

第九章风*流*眼(十一)

浙江严州府淳安县城里,近日里来了位贵人,不知道用着什么手段,把县城首富的大宅子兑了去,知县和县丞轮番上门去拜,这贵人连中门都没开,从小门引进去,不一阵便出了来,无论是知县还是县丞,都是一脸的恭敬,看着那送出来的人物,似乎只是那宅里的管事。

这对于淳安人来说,却就看出了许多东西,茶馆里闲坐着的客人,都讨论起这户大人物:“当是京师里下来的大老爷,不然的话,哪有这般奢遮?”又有人说道,“这架子也未必太大了些,那些商贾不见倒也罢了,士林去访,也是称病拒客的。当我淳安没人在朝里为官么?”

淳安文风是极盛的,说起来商辂也是淳安人,这商六元之名,又是做到阁臣,的确也是乡里的骄傲,所以那茶客不爽之余,难免就会这般提起。

边上的人听着失笑:“商学士难不成还要老兄来张目么?”

又有人压低着声音说道:“诸位还是慎言为好,这位贵人,料来是有根脚,不然哪里会是这般的作派?你没见那把宅子兑给他的王大户,不论如何打听,都不敢透出半点风声?便是去访被拒的士林,事后也不见有什么发作啊!”

士林中人,这年代是有狂狷之名的,什么话他们都敢扯,连皇帝吃多了春药不敢上朝之类的,都敢说出来,正常来讲,士林投帖被拒。往往都会或多或少说出一些话,不外乎就是抨击对方端着架子,或是解释主人着实是身体不好。总是要说话,要缓解自己求见不得的尴尬。

但这次没有,没有人说一句话,不论是平时最为张狂的某位举人,或是极为贪杯、与友朋聚饮之后无所不谈某位致仕六品官,都是锯嘴的葫芦一般,一点风声也没透露出来。

“难道是宫里出来的人物?”便有人这么猜测着。如是中官太监,事涉皇家,那么京师的士林敢扯。这淳安的士林,就不一定敢扯了。

这时就有人在外面高声喊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整齐的脚步声就从茶馆外面的街道响起来,不用看大伙都知道。肯定又是城南那位丁夫子带着他那五六个学生在疯跑了。这位据说以前也给京师里的大人物做过幕僚,上个月请辞了,落户到淳安来定居。

那些茶客又听着丁夫子跟那卖油条的阿伯打招呼:“老人家,生意可好么?”

“这丁夫子是读书读傻了吧?”茶客里就有人轻声笑道,“行万里路,是每天早上在县城里胡跑么?只怕是京师里的大人物,见识了这位的呆劲,请他走路的吧?”边上茶客听着也都低声笑了起来。

又有好事者。当则跑出茶馆去,对着那丁夫子喊道:“夫子!夫子!这边请。对、对,喊您呢!”丁夫子的脾气很好,教着随他从京师下来的那个高大弟子,领了五六个在淳安收的徒弟继续疯跑,却就笑着往茶馆这边过来。

丁夫子看那模样,还不到三十,长得倒是俊俏,上个月底他刚来时,县城里大姑娘小媳妇,开始都爱去南城那书斋门口“路过”,哪怕他身边明明有位看着就是大户人家出身,贵气的娘子在一边,也不少没出阁的闺女,喜欢“无意”路过,来个秋波流转。

只是过了两日,大家都见识了丁夫子每天晨早疯跑的疯劲,方才教得那些女儿绝了念头,据说颇有几位还为这丁夫子落泪的,说这俊俏的人儿,好眉好貌,又是读书种子,怎地就读坏了脑壳?

“夫子,请茶。”茶馆里的掌柜倒是很客气,因为毕竟坏了脑壳的丁夫子,终归是读书人,为人又和气,开书斋收徒时,有人去跟县衙里打听——落户至此自然是有文书,问问这位丁夫子是什么功名?中了举没有?浙江的文气向来是极盛,浙江、江西等地进士的人数,于明一代,占整个华夏的比例是很大的,陈循就是江西人,于谦也是浙江人。普通的秀才在县城,算不上什么角色。

当时知县老爷听着,苦笑道:“丁先生能没中过举?汝犯了痰症在说胡话么?”

毕竟丁夫子是中过举的人,所以掌柜却不愿恶了他,见得他入内来,奉茶让座不敢待慢。

“夫子,你是京师来的,这皇城出来的人物,见识却是比我等乡野愚民强得多,你说说,这兑了王大户那宅子的贵人,是什么个来头?”看着丁夫子落了座,茶客里就有人这么开口问道。

丁夫子笑了起来,他的牙齿很白,笑起来看着亲切,教人虽知道他是读书读坏了脑壳,看着他的笑容,却也生出好感来,拈了两颗茴香豆嚼了,方才开口道:“能有什么来头?不也是一个嘴巴两个眼么?”

茶客听着就叹息,这真是读坏了脑壳的货啊,完全问非所答!

有好事者却是调侃道:“莫不成丁夫子在京师和那贵人打过照面?”

“嗯,那厮我是认得。”丁夫子居然这么笑嘻嘻地回应着,似乎一点也没有发现别人调侃,“说那人做什么?刘翁,今年收成如何?前天我到下面村子走了一趟,那些佃户日子过得苦,您这租子收得也太狠了。”

姓刘的地主听着就不乐意了,冷笑道:“怎地?丁夫子收了几个泥腿子的崽子当学生,便要替他们出头?夫子你收的弟子,可也有豪绅的子弟,他们家的租子,便比老夫收得低么?嫌租子高便不种好了,这地还愁没人耕啊?”

“刘翁说得也在理啊,不过我听着在严州府城,开了个工场,听说要雇上千人,刘翁就不怕那些佃户,不种地了,去做工么?”丁夫子一点也不介意别人看着他的怜悯眼色,他似乎也没觉得自己的言语,在他人眼里已是半疯,“听说,这工场来钱快,刘翁,不如咱们合伙也来淳安办上一个?”

茶客们听着就笑了起来,丁夫子虽是读坏了脑壳,但脾气极好,怎么说也不生气,不象那些读书人,要是寻常的举人被刘姓地主这么一撩拔,肯定就子曰诗云一大通地出来,说不好还要约上同年,来指责刘姓地主有辱斯文等等。

读了脑壳的丁夫子不会这样,要不刘姓地主也不敢这么直接地顶回去。

这时听着他的话,刘姓地主厌恶地摆了摆手:“丁夫子,你是想钱想疯了么?有钱当然是买地,田地才是根本!听说你也有举人的功名,你要着实没钱了,看看老夫帮你张罗一下,让些人把田地投到你名下……”

丁夫子还是和往常一样,摇头拒绝了,又聊了几句,便辞了去。

于是茶客里就人说道:“这读书人就是好,你看这明明脑壳坏掉的,来淳安落户,一样能收到弟子,一样有美娇娘相伴,他娘的,不论如何,今年也得让我家小子去再考一回!”

“对了,黄堂的大公子,后天要下来淳安,我等怎么也得张罗招呼一番才是。”黄堂就是指严州知府了,那人招呼着身边的茶客,“大公子是雅人,要请得大公子赴宴的话,县里那些个庸脂俗粉只怕是不济事的,不若我等去州府里请些高门名媛、子弟,才不致失了礼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