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异能农场主 >

第97部分

异能农场主-第97部分

小说: 异能农场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卫靖泽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都是半个月以后的事情了。女老师跟村支书儿子闹的事儿,大家不是不知道,只是每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但是据说这次是动真格了,人家都上法院了。

说起来,大家也忍不住提起了陈年八卦。那个女老师,其实也不是什么文化人,家庭背景也不怎么样,就是长得挺不错的,白白净净的,看着就让人觉得舒服,也许是人们口中所说的气质好吧?总之呢,就是被村长的儿子给看上了,而且两个人发展十分迅速,据说要结婚的时候,两个人才认识两个月而已。大家当初都很震惊两个人的速度,当然如果是相亲的,大家并不会觉得什么,可是两个人是在外面认识的。

尽管村支书家里有意隐瞒,可是还是有小道消息说,女老师是在ktv里上班的,村支书儿子去唱歌的时候,两个人一来二去就认识了,然后就好上了。大家对ktv那种地方没好印象,一说起就觉得里面的人都不是正经去唱歌的,是找乐子的。所以听说女老师是这种出身,大家自然想象力十分丰富了。

还有猥琐的男人直接说,要不是女老师的床上功夫好,哪里会让村支书的儿子神魂颠倒?要拿下一个男人,最简单的就是在床上嘛!

这话粗鄙,但是很多时候还很有道理。

现在,也不知道是那女老师吃错药了还是脑筋搭错了,竟然死活要离婚!还说这日子过不下去了。

其实好像也没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吧?村支书儿子花的很,也不是最近的事情,据说村里的寡妇不玩了,玩腻了,现在跟镇上的几个女人关系挺近的,连家都不回了,想闹也没什么可以闹的吧?

不过大虽然觉得很意外,却很有看热闹的心思,因为这件事怎么看都透着古怪。

据村里上一年级的孩子说,他们老师已经不去上课了,遇到这女老师的课,其他的老师就来让他们读课文。

虽然桃色新闻让人很感兴趣,但是卫靖泽也是听听就过去了,大家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在一起聊嘛,卫靖泽也不大搭腔就是了。

倒是有些人的关注重点不太一样,比如说潘秋阳。

潘秋阳闺女如今都四岁了,很快就要到上学的年纪了,潘秋阳也正在为这事儿犯愁呢,出了这事儿,估计他也不想把自己的闺女往那个学校里送了,送去了岂不是不学好?

潘秋阳跟卫靖泽倒苦水:“在外面吧,虽然教育好,但是竞争压力也大,吃得喝的都不放心,回到家里来,这教育又脱了节,真是糟心。”

卫靖泽也不知道从哪里安慰起,村里这教育环境确实是让负责人的家长都很忧心。

“那城里上学的事儿,你打听的怎么样了?”

“说起这个更郁闷。”潘秋阳说,“我放弃了外面的事业,不就是想让闺女媳妇过得好一点么,吃得放心一些,住的放心一些,呼吸也健康一些。如果去了城里,那我为什么还要回来?还不如当初直接在外面不回来了。”

确实是,城里上学对户口等有诸多要求,还划分学区,别说好点的小学,就是好点的幼儿园,家长们都要去连夜排队报名,给孩子争取到这个机会,不然就没法进去了。

当然通过地区划分学区之类的,也是对教育资源的调节,可是,这种办法还是存在着诸多的不公平,不说明面上的,就是孩子们平时的老师、课外活动、接触的事物,都有着很大的不同。

认真的家长自然要考虑这些问题。

潘秋阳不由得抱怨:“咱们村这儿怎么就没有一个质量好点的学校呢?”

卫靖泽心有戚戚焉,虽然他自己没有孩子,可是看着那些孩子受的教育,确实是挺忧心的。孩子们现在不觉得,甚至觉得挺好的,但是这长大了又是什么光景呢?会不会抱怨,会不会惋惜呢?

潘秋阳说:“小泽,这个事儿你可真要帮我想想办法,我现在是没法子了。”

女儿一天比一天长大,潘秋阳也就越心急,总不能临到头随便弄进一个学校吧?

卫靖泽无奈地说:“我试试,只是这种事儿我也没有很多办法,你不要抱太大的希望。”

异能能够促进植物动物生长,帮人缓解疲劳,延缓甚至治愈疾病,但是教育的事情,还真是没有一点办法。

看到潘秋阳发愁,卫靖泽也忍不住发愁了,这事儿可如何是好?

第133章 买果苗

本来可以说,孩子教育的事情跟卫靖泽关系不大,因为卫靖泽自己没有孩子。只是卫靖泽从自己的遭遇和看到的许多人来说,觉得孩提时代的教育和生活经历对于一个人来说十分重要,而且卫靖泽本身也挺喜欢孩子,所以难免会对这种事情上心一些。

另一方面,卫靖泽作为副村长,未解决村里的事情想办法,也是义不容辞的事情。

潘秋阳这也算是无意中拜对了庙门了,卫靖泽还真是在认真帮着他想办法。

不过卫靖泽眼下要忙活的是接收小牛的事儿。他的二十多头小牛犊在这个时候已经送来了。卫靖泽一头一头检查过后,发现牛还是很健康的,不过冬天对于任何一种动物来说都比较难熬,所以需要卫靖泽花更多的精力在小牛身上,以确保他们能够安然度过冬天。

因此,在牛的口粮上,卫靖泽是费劲了脑子,除了稻草秸秆之外,还从潘旺家买一些做豆腐剩下的豆渣、豆浆之类的给牛吃喝。

牛棚修的比较大,现在却只有二十头小牛,所以显得有些空旷,但是看着小牛们胃口旺盛的吃着稻草之类的失误的时候,心里充满着希望,以后他的牛群会壮大到几百头,几千头的!

卫靖泽忙着照顾小牛的事儿,希望小牛们能够早日适应新环境,就没有时间顾得上房子装修的事情了,江延宗主动把这个事情缆了过去,帮着卫靖泽跟装修工程队打交道,选购装修材料和家具等,确实是为卫靖泽分担了不少的压力。

装修倒是不用另外设计,当初的建筑师就承包了整体的设计,房子的排污、水电燃气等等一系列的生活必需,都是经过科学设计的,老汉对这个也很满意,好看不好看倒是次要的,就是要好用,比如说整栋房子那么多厕所,最后排污的管道全部连接到沼气池,就能够省事很多了。

卫靖泽忙的不可开交,连跟江延宗亲昵的时间都没有以前那么多了,于是他决定,等到一过完年,就对外招工,请看牛的人,现在他亲自照顾着,一个是快过年的时候招不到人,另一个是小牛们交给别人,卫靖泽自己也不放心,干脆自己照顾小牛度过这段时间,等小牛们适应了之后,再交给别人也放心一些。

在卫靖泽的精心照顾下,小牛们确实是很顺利地适应了新的环境和新的饲料,少有出现拉肚子之类的现象。只是卫靖泽每天最辛苦的事情就是铲牛粪。

牛粪也是很好的饲料,在化肥还没有到今天这个滥用的程度的时候,农村人很看重农肥,连在路上看到一块牛屎也会捡回家的,对于农村人来说,那就是宝贝啊。

这天,卫靖泽忙活了一天,给小牛们添足了草料和水,才回到家里。

等洗完澡,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的时候,江延宗拿着一些资料靠过来:“给!这是本月最重要的事情!”

卫靖泽伸头一看,原来是计划栽种的各种果树苗数量和年份以及价目表。

“你去联系这些商贩,谈谈价格,把果树买回来!反正要给我买我指定的品种,不能够随便乱买,知道吗?”

卫靖泽看了看,这果树有七八种,像本地生产的甜心橙、鬼丑柑不用说,另外还有诸如枇杷、葡萄、樱桃等之类的水果,种植的面积也不太一样,比如樱桃种的就比较少。

于是卫靖泽问:“你不是挺喜欢吃樱桃么?怎么只种这么点?”

江延宗说:“我跟单泽源那边打听过了,本地种植樱桃的话,樱桃的保存和运输是个很大的问题,樱桃保鲜期只有一天左右,如果一天之内不能卖掉,就会出现很多烂的,我想过之后,决定减少种植面积,难道十多亩还不够咱们自己吃不成?别人想要,也可以啊,自己来摘,咱们反正不对外销售就是了。”

这片地界种植的樱桃确实是跟美国车厘子、山东大樱桃之类的不太一样,小而且晶莹,几乎是半透明的,味道酸酸甜甜的,是初夏的时候很受欢迎的水果,但是价格也不便宜,所以很多果园都做农家乐的形式,也有做直销的,就是周围人订货多少,就摘多少,免得摘下来了没人要,就烂掉了浪费。

卫靖泽想了想,觉得江延宗说的很有道理,十多亩确实是够家人和朋友们吃了。如果江延宗的朋友想吃,自己来也挺好,反正对于他们来说,不过是出趟门的事情。

“感觉你是想发展农家乐呢!”卫靖泽笑着说。

江延宗摇头:“咱们种水果,就认认真真卖水果,农家乐什么的,还是算了吧,许多人来一趟,跟蝗虫似得,买是买了,却也糟蹋不少,多浪费。”

确实是这样,因为不专业的农民在进行一些田间劳作和采摘,会糟蹋不少农作物,人家自己玩了一回走了,倒是没什么影响,苦的是农民还要去收拾休整,浪费了的东西也拿不回来了。

让卫靖泽比较惊讶的是,江延宗竟然说到了要节约,一个从未干过农活的人,并不是因为别人给他灌输了一个理念说要节约,而是自己的亲身感悟,这就十分难得了。

卫靖泽忍不住揽过江延宗亲了一下,江延宗真是一点都不娇气,很适应农村的生活。但是卫靖泽想要给他更好的,希望他能够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没有那么多需要担忧烦恼的事情。

除此之外,其他的水果大多是几十亩地,这座山的整体面积为几百亩,除了阴面以橘类水果为主,阳面种植了好几种水果,还有一些野生的果树也要占一些生长空间,所以每一种水果能分到几十亩的土地,已经很不错了。

对于果树的分布,是单泽源跟他的同事给出的建议,根据山的不同区域在不同的季节阳光的分布、雨水的获得,以及水源等因素,规划了果园的种植。就算是一座山的阳面,也分为上午获得阳光比较多和下午获得阳光比较多情况,科学合理地根据自然条件来安排种植,尽最大可能获得高产。

卫靖泽听着江延宗的解释,频频点头,有些事情,农民们知道要那么做,但是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可是这些专门搞研究的人就能够把道理说的通通透透的,聪明的人就能够在其他的情况下进行对相同的科学规律进行利用,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咱们又欠了人家一个人情了。”卫靖泽说。

江延宗一点不愁这个:“人情债总有办法还的,等以后咱们的果园弄好了,请人家带着家人来玩几天,这份人情不就轻轻松松还上了?”

单泽源对自己的专业颇为喜爱,来叉水村住着,应该也是他十分高兴的事情,因为叉水村有着许多让他研究不过来的东西。

卫靖泽点头,反正在这种人情世故上,江延宗可比他专业多了,“但是咱们可以先收拾点东西给人家送过去,正好快过年了,这鸡鸭之类的,正是送的时候。”

江延宗当然没意见。

于是卫靖泽每天除了照顾小牛,还多了一件事,就是订购各种果树苗,一月二月期间就要栽种下去了。

老汉也有一件事情正在忙活,那就是做腊肉。

帝都那边许多人都定了腊肉,要过年吃的,于是老汉就张罗起来了。

猪圈里的猪杀了好几头,被剁成一块一块的肉之后,老汉先将肉用盐腌制了一下,在外面吹风吹干了,然后在屋子里找了个角落悬挂起来,下面用锯木屑、糠、秕谷之类的堆成火堆,保持火堆不明不灭,一直保持在冒烟的状态,这样熏上一个多月,就能够熏成腊肉了。

老汉也知道帝都的那些人讲究,所以在制作腊肉的时候,比平时注意多了。

英奇师傅也在旁边帮着老汉忙活,从盐的多少,到熏肉用的东西,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不过老汉听不听就是自己的事情了。

而且,英奇师傅还给卫靖泽发展了新的市场——他以前的那些兄弟,现在都喜欢上叉水村的东西了,跟食材打了一辈子的交道,这些人是十分清楚什么事好东西的。可是卫靖泽却觉得心累,这消耗的速度赶不上生产的速度,每天被人催的心累啊!

于是,在第一批小鸡在育雏室内长到了一个月的时候,卫靖泽让梁聪把他们放出去,先在院子里围了一个拦网,让小鸡们适应一下户外的环境,然后再放宽了活动的面积。

梁聪已经明白了鸡舍是要干什么活了,梁聪越熟练的时候,卫靖泽也就越放心,越少操心。

第一批小鸡的成长是比较顺利的,卫靖泽准备孵育第二批小鸡,维持着几百只鸡的规模,有些满足不了大家的需求。如今又是快到过年的时候,帝都那边开口要的多,孕妇客户群在口耳相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