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时代1958 >

第258部分

大时代1958-第258部分

小说: 大时代195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七万名到哈萨克等地,以防被日本人“利用”。

现在这些朝鲜人具体有多少,谢洛夫并不是很清楚,但挑选出来几百个人作为间谍,应该是不困难的。再者启用朝鲜人还有一个显著的掩护,就是日韩之间的关系,如果谢洛夫的记忆没有发生混乱,后世在日韩国人的数量是很多的,说明有一段时间日本在这方面出现了了漏洞,这就是个好机会。

“扩大在亚洲情报网络的力量是一件大事,谢尔久科同志多费一下心,吸收一批朝鲜人充实亚洲的情报力量,契塔伊斯卡亚的特工还有别的用处,而且培养太艰难,我不敢放到东南亚和日韩去!”谢洛夫把这件事情安排给了国内防谍总局局长谢尔久科中将,“主要应对方向是日韩和东南亚地区,中国不要碰,要知道同为我们这样体制的国家,都不好渗透……”

这个时代的中国,不要说苏联培养的特工,就算是花生米派遣到大陆土生土长的中国人,都经常一上岸就被干掉了,苏联培养特工不容易,作为克格勃的第一副主席,谢洛夫绝对不能看着这些培养出来的特工去送死。

契塔伊斯卡亚是克格勃的内部称呼,和加茨拿一样是一座特工城,契塔伊斯卡亚的意思是契丹,顾名思义,这座城市大部分的力量是对应中国的,同时兼顾日韩这些国家。其实对于苏联耗费巨大的这种培养模式,谢洛夫不是很赞成,这种培养模式更加适合应对欧洲和北美那些富裕的地方,面对中东、东南亚、北非这些地方,耗费个十几二十年训练出来一批人,能不能收回成本还不一定。

“日韩么?还有东南亚,我明白了,朝鲜人可以伪装成华人,这件事情就交给我!”谢尔久科点点头,留下了桌子上的一摞文件,确切的说是档案。

档案这个东西并不单独属于苏联,但在苏联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克格勃可以调阅档案,这是一直以来都被允许的,三份重要的档案中,人事档案不归克格勃管,组织档案和安全档案经过克格勃的手,其中组织档案克格勃有权审阅,安全档案则是内务部当初一手建立被继承下来。

其中和克格勃关系最大的档案,是安全档案。克格勃将通过安全档案辨别一名干部会不会出现叛国的行为,对于后补中央委员以上级别的干部,克格勃要对付并不容易,但是一般地方的干部,对于起来也并不难。

尤其是处在准备要提拔阶段的干部,克格勃的安全档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说是一言定生死,但能对中层干部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

戈地图生于苏联南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红军区普里沃尔内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其父是村集体农庄的机修工。在上学前,他大部分时间都跟外公外婆住在一起。大清洗波及到**********一家,外公被逮捕,罪名是和托派勾结,破坏集体农庄经济实力。而**********的爷爷也因为没有种子,未完成播种计划而遭逮捕。

七年前以优异成绩从莫斯科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工作,先后任斯塔夫罗波尔市团委第一书记、苏联共产主义青年团边疆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边疆区团委第二、第一书记。

今年月任苏共斯塔夫罗波尔区域农庄一农场生产管理局边疆区党的组织员,半个月前任苏共斯塔夫罗波尔农业边疆区党机关局局长。

“大清洗真是失败,扩大化是比较大的失败,最大的失败是竟然没把这个人清洗掉。”谢洛夫看着戈地图的档案,他们家当初鉴定的成分是富农,这种成分竟然能成为苏联的一把手,克格勃竟然会漏了他,历史上谁是克格勃的老大?****了么?

想了一下,似乎谢米恰斯内和安德罗波夫的嫌疑比较大,谢米恰斯内可能性比较小一点,谢米恰斯内按照历史上的进程,很快就会被勃列日涅夫换掉,这样看来安德罗波夫选择助手的眼光不是一般的差劲。

“戈地图同志应该列入重点观察名单,从家庭成分上来讲,这位同志不适合担任州委书记以上的职位,观察人,尤里叶菲莫维奇谢洛夫!”谢洛夫刷刷在档案上下了批语,以戈地图现在的地位,他还需要专门想办法对付他?在档案上下了批语就足够让他一辈子对苏联没有影响,根本就不需要动手杀人。'未完待续。'

第三白九十章 安抚波兰

戈地图的罪孽,其实也不是那么令人无法释怀,无非就是无能了一些,白痴了一些,只要不让戈地图到了那个地位,倒不是完全不能补救的。可以说谢洛夫只要在这个人的安全档案上写下这段评语,基本上就能杜绝未来的隐患,杀人则是没有必要的。

至于同为苏联黄金二人组的叶利钦同志,此时刚刚加入苏联共产党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的时间当中,叶利钦同志做工人做的还是挺开心的,谢洛夫没有欲望去找一个普通工人的麻烦,等到这位同志升职了再说,现在还入不得他的眼中。

但其实还是有些无法释怀,苏联无法打赢冷战的源头可以有很多种说法,勃列日涅夫、赫鲁晓夫甚至斯大林,很多人都有不同的观点。但苏联解体的源头至少有一半多是这两位同志合作分工下的结果,没有戈地图的无能,就不会出现叶利钦无法被控制的局面。

“绕你们两个一条狗命,你们要不是苏联人,我早就把你们变成肥料了。”谢洛夫花了很长时间才说服自己,克格勃的权利确实很大,但他绝对不能利用克格勃胡来,不然容易被人抓到把柄,这不是没有先例的,历史上的先例就是现在的克格勃老大谢米恰斯内。

谢米恰斯内在担任克格勃主席的任期当中,不断的利用克格勃挑起事端,还总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绑架、暗杀这种事情他比谁做的都多。总是让克格勃去做私活,至少是被勃列日涅夫换掉的一个原因,不论谁是总书记,看见一个强力部门的头子没事总干绑架、暗杀的事情,心里也都会不舒服。而且谢米恰斯内在国内和国外的问题上,几乎没有区别,在面对美国人的时候是这样,在国内也是这样。

如果换做是谢洛夫面对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后的局面,肯定没有谢米恰斯内当面让两个勃列日涅夫安排的第一副主席滚蛋的勇气。但谢米恰斯内就是敢这么做,于是让勃列日涅夫直接撵到乌克兰去主持政府工作了。

这种态度,就算是谢米恰斯内本身和勃列日涅夫是同乡,也不会得到勃列日涅夫的信任。一个手脚不干净的强力部门掌门人,其中的危险性勃列日涅夫可一点不敢大意。就算是在克格勃装死装了十几年的安德罗波夫,也被勃列日涅夫看的死死地。更何况嚣张的谢米恰斯内呢。

为了防止自己以后遇到这种情况,谢洛夫已经开始提早进行准备,让自己的机要秘书伊塞莫特妮去调查勃列日涅娃的档案,准备让勃列日涅夫的女儿直接进入卢比杨卡广场十一号的克格勃总部工作,挑出来一个清闲不捣乱的部门让她去做,就近看守。

“希望勃列日涅夫非常爱护家人这个传言是真的!”苏联的教育环境中,和中国没有开放之前差不多,非常重视家庭。一对夫妻结婚之后几十年都恩爱是正常的。可能没有到谢洛夫那种怕老婆的地步,但互相尊重是绝对没有问题。

勃列日涅夫女儿能怎么样?她一个人在能吃喝又能花多少钱?这件事谢洛夫不担心,只要自己的总部内有勃列日涅夫的女儿存在,相信这位比较温和的总书记,是不会冒险非要把自己换掉的。

苏联安全大会之后,克格勃将和华约盟国的情报组织举行部门的见面会,这以后也将变成惯例,除了进行分工合作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分赃。在谢米恰斯内对波兰方面在阿尔及利亚问题上的失败做出批评,同时表示愿意帮助波兰要回被俘的同志之后,这件比较正能量的事情由谢洛夫提出。

这些情报部门为何跟着克格勃干?为了理想?为了战胜美国?有一部分的原因是这样,这些国家的情报部门都明白一点,甚至比他们国家的地方干部都明白,那就是只要苏联能赢,他们的日子才会有翻天覆地的改变,否则不过就是欧洲的二等公民,永远在英法德三国下面吃灰,但这不是全部。首先他们是羡慕克格勃已经在海外布局取得的成功,希望达到克格勃已经达到的标准。

“先谈公事,就是关于印度方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我刚刚从印度回来,可能还会回去,首先我先把印度的事情介绍一下!”把最近在印度发现都说清楚,让这些同事有个基本概念,然后谢洛夫说道,“印度的人口规模导致他们必将有着庞大的需求,本着社会主义大家庭分工合作的原则,苏联不准备单独做这件事情,其中的意义相信你们都明白……”

这是当然的好消息,对于情报部门可能还不会这么有用,但是对于整个华约国家的领导人来讲,能够让自己的工业产品进入到一个几亿人规模的市场中,所有人都清清楚楚。

相信今天的会议之后,印度问题会成为很多东欧国家的讨论问题,讲完了这件事情之后,谢洛夫则把已经算好的收益拿了出来,这笔钱不多,总数加起来不到十个亿。但对于这些国家的情报部门来讲,已经不是一个小数目了,可以解决很大的问题。

有几个情报部门需要像是克格勃一样还需要养着几十万军人?没有,这个地球上没有一个像是苏联情报部门可以独立成这个样的情报部门存在,东欧国家所有内务部加在一起的军事力量也没有克格勃边防军的人数多。这笔钱已经不少了,足够这些部门拨款的五分之一。

“还有就是,在全球情报网的建立问题上,克格勃需要你们的合作!”分了钱之后,所有特务头子都收起了贪财的嘴脸,真正成为了国际主义战士。整个会谈都处在一个祥和的气氛中,只有一个人有些心事重重,波兰内务部部长科尔津斯基。

“科尔津斯基同志,阿尔及利亚的失败不单单是你们的责任,其实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进行下一个目标,比如说阿尔及利亚的邻国利比亚。”谢洛夫首先发现了这个状况,出声安慰道,“很多事情不是我们计划好了就一定能成功,就算是古巴导弹危机,我们也没有取得完全胜利,说实话今年取得完全胜利的其实是我们的东方同志们!”

“谢洛夫副主席,利比亚王国的统治似乎还很牢固,反对派似乎也不成气候。”科尔津斯基叹了一口气,波兰在这次选择对手的时候,似乎还是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力量,结果在最后的战役上被法国人揍了一个头破血流。

“有些情况下革命是非常突然的,我们情报部门其实就是去因势利导,主要的因素不是在我们手中,而是我们需要发现这种趋势,做出正确的判断让事情朝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谢洛夫循循善诱道,“我们不是中央情报局,可以随意的对着中美洲的小国下手,中央情报局之所以能够成功总是进行武装颠覆,实际上还是中美洲的国家太小,几千不过万的兵力就能控制住一个国家,而我们周围的国家基本上没有太小的,而且都很桀骜不驯……”

这点所有人都认可的点头,欧亚大陆是文明的中心,远没有美洲那边好控制,随便拎出来一个国家,都是人口过千万,像是中央情报局随便拉起来一直雇佣军就能搞定一个国家的情况基本不会出现。冷战期间其实只有两个大洲符合利用雇佣军作战能取得成果的条件,一个就是美国一家独大的南美洲,一个是各方面条件都非常落后的南部黑非洲,除了这两个大洲,其他地方一直雇佣军进去连个水花都掀不起来。

“在情报方面的准备要有着有备无患的态度,你们不要小看埃及,纳赛尔的阿拉伯主义目前是很有影响力的,叙利亚、伊拉克都有很多的支持者,利比亚人口不过几百万,统治基础其实并不牢固,说实话只要时机到了,一个团的兵力就能搞定这个国家。”谢洛夫对着科尔津斯基说道,“以埃及为中心,利比亚这个国家就交给波兰了,希望波兰同志不要让我们再次失望,这次一定要谨慎地行动。”

罪魁祸首站在道德制高点把科尔津斯基一顿教育,完全不顾及波兰的失败很大部分原因是他这个共谍造成的,毕竟也是自己阵营的一个国家,波兰总是碰壁也是不好的,一时心软的谢洛夫挑了一个看起来比较好搞定的国家交给波兰。

而且这次谢洛夫不准备卖波兰了,总是对波兰开刀,这个国家也是蛮可怜的。

“简单来说就是这样,在美洲的情报网络构建,需要你们的帮忙,你们国家在那里的移民希望能利用起来,这场对抗苏联胜利了,好处可不仅仅是我们一个国家的,这点相信同志们都明白!”谢米恰斯内接过了谢洛夫的话头说道。

第三百九十一章 中央委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