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时代1958 >

第21部分

大时代1958-第21部分

小说: 大时代195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像是置身在一座巨大的监狱当中。

铁丝网的周边,到处站立着民主德国人民军的士兵,人们想要询问却又不敢,询问也没有用,这些人民军的士兵只是奉命调过来巡逻的,建立封锁线是内务部队的工作。

“喂,科洛姆纳电气工厂?巴达耶夫同志么?嗯!是我,我是谢洛夫!”谢洛夫拿着电话道,“我要的大功率探照灯应该完成了吧,好的,麻烦你了。没有耽误你们的生产任务吧,那种通电之后发红光的灯具也弄出来了?至少和我给你们的图纸外形差不多就行了,其他不用考虑,巴达耶夫同志再见……”

五十年代的电话线路还是有些问题,从接线员接通电话到真正通话,足足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而通话的过程仅仅是两分钟。

放下电话的谢洛夫傻笑两声,大功率探照灯在战争时期经常能见到,尤其是面对敌国夜间空袭的时候,起到了引导防空部队的作用,事实上现在还在生产大功率探照灯的工厂已经不多了,毕竟战斗机越来越快越来越高,这种探照灯已经跟不上节奏了。至于发红光的灯具则是晚上震慑用的,黑夜中红色最为醒目,也代表着危险!外形则是按照红外监视器制造,制造真的红外监视器成本太大,所以拿个相像的灯具凑合一下就行了。

在造假这方面,黑心资本家只能排第二,排第一的部门是各国的情报部门,不过黑心资本家造假是为了追求利润,而情报部门造假则是为了战略欺骗。

封锁带的建立引起轩然大波,从西柏林传出的消息让美英法三国都感到十分愤怒,对于突然出现的封锁带,各国之间开始商讨对策,准备好统一口径对苏联施压。

那我能给你们机会么!谢洛夫穿着好久不见的中将军服,在东柏林的市政府出现,立刻引起众多记者的骚动,这些记者是从封锁带的通道经过申请才过来的。

“谢洛夫将军,苏联这种明显敌对的行为是不是经过了苏联总书记的受益?”这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英国记者。

“谢洛夫将军,苏联是想通过建立封锁带迫使美国就范么?你认为有用么?”这是当今世界嘴强王者美国的记者的。

对于这些带着明显敌意咄咄逼人的问题,谢洛夫连眼皮都没有动一下,这都在哥的预料之中,“封锁带的建立是民主德国自己的行动!”这种事情谢洛夫绝对不会承认是自己干的,事实上也没有错,民主德国本来就准备自己行动,“我们苏联已经将所有一个国家应该有的权利,包括西柏林的地位问题全部移交给了民主德国。在我个人看来,这一点问题都没有,两个国家的的边界线有铁丝网防备一下,并不算非常罕见的事情!”

把自己责任推卸的一干二净,谢洛夫神清气爽的说道,“你们可以向自己的报社申请,在增加一个首都柏林的办事处,以后可能在过来就没这么容易了!”

这仅仅是个开始,再过几个月,你们就知道西柏林到底会变成什么德行了……

【我的更新速度,向来非常稳定的,一万二的更新票,我只能这么说,我从来没有过一天超过一万字以上的,哪怕只有一天】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四十二章 对峙

“也许你们并不相信,封锁线的建立和苏联并没有关系!”其实我也不相信,不过这句话谢洛夫没有说出来,“西柏林的地位归属问题,苏联有一定的责任,是我们苏联没有和美英法三国的代表沟通好,毕竟我们无法答应两德合并加入北约,明眼人都知道北约是个什么东西,今天柏林事件发展到了现在我们谁都不想见到的场面,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难辞其咎,但就个人来讲,我对大柏林的市民有着些许的同情,因为他们成了牺牲品,对不起……”

说到这里的时候,谢洛夫低下了头抹了一把湿润的双眼。有时候这种情况就非常讨厌,太过投入感情连自己都打动了,这番话感动没感动别人他不知道,至少在说这些话的时候,谢洛夫真的忘记了自己的目的,以为自己是千里迢迢赶来为德国人谋求福祉的国际主义战士,忘记了他本来只想单纯的打美国人的脸……

这一切都被在场记者手中的照相机记录了下来,不出意外将会成为这次报纸版面的最佳镜头,“谢洛夫先生,可是这样整个西柏林就相当于处在封锁之中,难道苏联就不能让步么?”

“你为什么不让美国让步呢?”谢洛夫面色平静的指着提问的记者说道,“我们希望德国成为一个中立国,美国希望德国加入北约,谁的提议更合理一些呢?如果你智商能达到六十,相信你自己可以得出正确的判断,不过鉴于你已经提出了问题,我对你的智商现在持保留态度,如果你肯听从我的建议,我希望你可以去测试一下……”

“其实我完全没有必要和你们说这些,如果美英法苏四国都撤军离开德国,我相信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非常容易就能解决现在的问题,但是从五年前贝利亚的提议到现在赫鲁晓夫总书记的善意,美英法三国统统视而不见!只会一而再的让苏联后退后退在后退,现在已经没有谈判的必要了,因为这个问题已经超出了我的能力!以后的事情,不要在来找我了,我这个谈判代表团的团长,没有起不到作用了!”谢洛夫说到最后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摆出了一副我很累的样子,似乎将这方面的问题交给民主德国,就是摆脱一个**烦一样。

“从今天开始,柏林的问题是由我们负责!”旁边的马库斯·沃尔夫开口将所有人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徐徐说道,“民主德国、联邦德国、都是德国人!挑起世界大战的沉重包袱仍然让现在的德国背负着,目前德国境内的所有问题都是起源在那个时候。现在我非常不愿意的承认,重新成为一个国家短时间内可能无法实现,命运不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停顿了马库斯·沃尔夫好像下定了很大的决心一样,艰难的说道,“民主德国身为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一份子,无法在现在的世界环境中置身于世外,我并不愿意提起太沉重的话题,但又不能不说,联邦德国境内的同胞们,我们分属两个阵营已经成为定局!想不要谈以后了,像个男人一样战斗!虽然是同一个民族,但我们从此各为其主……”

“马库斯·沃尔夫将军,你的意思我们已经是敌人了么?”一个带着哽咽的女声响起,这名女记者说的是德语,应该是联邦德国的一名记者。此时她最不愿意听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马库斯·沃尔夫的意思无疑是宣布,目前的情况已经无以挽回。

“我们不是敌人,但既然已经在这种环境中,就要全力去应对,以后的对抗中,民主德国这边是不会留手的,这样是对联邦德国的不尊重,我们没有错,是这个大环境错了!”马库斯·沃尔夫连续咳嗽了好几声,才把整句话说出来。

所有人都看得出来,这是一幅令人心酸的画面,一时间没有记者再提问,人们都为了一个民族间好像决裂一般的表态所心酸。

这段讲话也是谢洛夫起草的,其实有时候光明正大的讲出来比模糊政策要好。要突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那种感觉,还要摆明自己的立场和全力以赴的态度。这种表态已经算是最完美的了,如果再重写一篇发言,谢洛夫也无法保证比现在更好。

就像一九五三年他在苏联醒来的时刻一样,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切入点,太晚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崩溃就无从拯救,因为他还需要时间自己发展。太早了也不行,他连自己都拯救不了,而一九五三年刚刚好。

这时候从旁边走上来一个克格勃中校,在谢洛夫的耳边耳语了一番,让平静的神态为之一变,让马库斯·沃尔夫留在这里,谢洛夫急急忙忙的离开了市政府。

“有美国士兵在封锁线的市内大街搞事?”上了轿车的谢洛夫十指交叉,坐在后排笑眯眯的说道,“真是一个好有胆量的动作,西柏林美国驻军一个旅、英国一个旅、法国两个不满装的团、人数充其量不过一万出头、坦克百十辆、竟然还敢过来跟我们示威?”

十几分钟之后,轿车停在对峙地点,一道铁丝网的两边美英士兵正在和民主德国内务部队的战士对峙,距离双方对峙的不远处,还能看见一些柏林民众。

“将军,美英士兵在破坏铁丝网,被我们的士兵发现!”谢洛夫刚刚下车就被告知这里的情况,“知道了,有喇叭么?”谢洛夫不为所动的来到了前沿,看着一道铁丝网之隔的对峙现场,拿着喇叭说道,“停止你们愚蠢的举动,如果你们再进一步,所造成的后果可能自己承担不起!”

穿着中将军服的谢洛夫到场,让双方的对峙气息就是一滞,民主德国这边气势一下子就充足了很多,可就在这时候,一种让谢洛夫非常熟悉的声音在对面的大街响起,这是履带的声音,果然,两辆谢尔曼坦克从街尾缓缓驶来,这让谢洛夫眼睛一眯露出了危险的目光,但随后就是一笑道,“看看我见到了什么,两只美国原产的大型号打火机!”

两辆谢尔曼坦克的出现,让这里的气氛更加的紧张,双方的战士都紧紧地握住手中的枪,“去市政府把记者都叫过来!”谢洛夫把旁边的助手叫过来耳语一番道,“把近卫65坦克团叫过来,今天一定要在这里打消西柏林破坏封锁线的念头、不然事情就没完了……”

【感谢书友们的打赏、收藏和推荐,你们的支持是青山前进的动力】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四十三章 近卫65坦克团

驻德国西方集群部队是苏联最为精锐的部队,其中的任何一支部队都是在二战当中立下过赫赫功勋的明星部队,其实苏联在柏林周围的驻军并不多,这是因为柏林毕竟是民主德国的首都,苏联红军要做出不干涉内政的态度,所以西方集群的驻军都在民主德国的其他城市,甚至连司令部也准备搬离柏林,而且已经开始准备。∈,大柏林市周围只有一只苏联红军部队,就是近卫65坦克团。

咔啦啦……,坦克的履带声由远及近,履带伴随着路面水泥的摩擦声,用一种颇为壮观的方式表现着现代战争机器的独特美感,这是谢尔曼坦克,就是它在二战之中支撑了美国陆军在各条战线上从一个胜利走到另一个胜利。

和民主德国内务部队对峙的美英士兵也听到了熟悉的履带声,纷纷回头看了一眼,随后爆发出来巨大的欢呼声,两辆坦克的助力让他们被谢洛夫打压的气势又一次凝聚起来。

缓缓行驶插着美国国旗的谢尔曼坦克,在柏林市区这种闹市中心,带起一种别样的震撼力,坦克的出现让周围看热闹的柏林居民不由得后退两步,一些人带着紧张的神色看着对峙的美苏双方,少数想多了的人想起了关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种种可能。

最终两辆谢尔曼坦克停留在了距离铁丝网五米处的地方,这让谢洛夫放下了心。谢尔曼坦克的确是美国陆军一个时代的象征,它功勋卓著、身经百战!但只有一个问题,太老了!

让民主德国内务部队疏散这里东柏林的围观群众,谢洛夫对着冲着自己的炮管视而不见,用一种阴阳怪气的口吻大声嘲讽道,“看看我见到了什么?两辆带着岁月气息的谢尔曼坦克,别具一格的负重轮设计、秃脑壳一样的炮塔、牙签一样的主炮。这种老爷爷级别的坦克竟然还在西柏林驻军的服役行列中,对此我表达强烈的抗议,因为我无法找到苏联t34坦克赶过来对峙,这是不公平的……”

谢洛夫的话随着大喇叭传到了美英士兵那里,这让剑拔弩张的美英士兵神色一僵,有两辆谢尔曼坦克带来的喜悦也消失的无影无踪,这不是明摆着说他们装备落后么?美国大兵什么时候被别的国家说装备落后过?各大洋中巡弋的航空母舰可以证明……

好吧,那是海军!想了半天,对峙的美英士兵不得不承认,在陆军装备上他们好像是落后了一点,“怎么没有丘吉尔坦克呢?这种展示古董的场合,少了一个主角是不是不太好?如果你们能在找两辆丘吉尔坦克出来,我肯定去废旧武器仓库弄两辆t34出来……”谢洛夫令人讨厌的苏氏英语无时不刻在摧残美英士兵的心理防线,民主德国这边倒没什么,因为根本不知道谢洛夫在说什么。

“是谁教的那个苏联人英语!”厚重的钢板阻挡不了谢洛夫源源不断的对美国坦克的嘲讽,这让在坦克里面的装甲兵恨不得开炮,干掉这个喋喋不休的苏联将军,这种心态最重的就是在坦克里面的史蒂文森,他本来想要体现出来自己的强硬态度,谁知道谢洛夫对谢尔曼坦克的威胁视而不见。

终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