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时代1958 >

第141部分

大时代1958-第141部分

小说: 大时代195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门,晚上时分,准备下班的谢洛夫接到了中亚边防军军区司令库德里亚什的电报,上面说对方的军服已经赶制完毕,同时空军对中印边界的侦查和空投地点已经完成。

把这封电报从头到尾看完之后,谢洛夫回电必须封锁消息,并且中亚边防军以及阿拉木图、塔什干的内卫军视情况加强空降训练。(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章 身负重任

分担风险,在一件事情风险过大的时候,不能保证取得预期战果的时候。同时做另外一件事情,如果成功可以保证不好不坏的成绩,也更加容易让人接受。当然也必须承担两件事情同时失败的风险,不过鉴于谢洛夫面对的对手印度来讲,这个风险完全值得。

目前中苏心中都有一定芥蒂,一方忍让是不可能的,中国方面的第一代的领导人都是宁折不弯的个性,反之苏联这边实力强大也没有让步的理由。那就需要祸水南引了,如果古巴导弹危机如其爆发,中国方面立定会利用千载难逢的机会解决西南的问题。如果古巴导弹危机苏联处在劣势,谢洛夫就会利用这件事情冲淡苏联所遭受的失败影响,当然后果也是比较严重的,毕竟苏联现在维持着和中国的同盟,同时在印度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而是到时候就必须面临着选边站的选择。

以谢洛夫的采取客观中立的看法,那自然是谁赢了谁就是苏联的盟友,这件事情没什么可说的,不过作为领导人需要考虑的事情过多,比如********以及如何和自己不太安分的盟友打交道,等等的后续工作都需要做出临场发挥一般的判断,如果判断失误,谁都不知道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目前克格勃方面,谢洛夫所做的是一些先期准备,既然后勤不行,苏联就先期把需要的物资准备好,中国没有办法对山岭崎岖的地方进行补给,没关系,苏联的空中力量对付几万人进行支援还是不太难的,哪怕只有一个士兵进入争议的地区,谢洛夫也会命令向导把他领到该占领的地方。

在这种重大抉择的时刻,谢洛夫必须以自己的能力阻止苏联不犯错误,如果非要牺牲一个国家,从个人感情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方面考虑,那就让印度去死吧。

当然现在在事情还没有发酵的时刻。必须对这方面的准备工作进行严格的保密,内卫军和边防军作为苏联武装力量的一个组成部分,和红军享受同样的待遇进行常规的空降训练应该没有问题,不过就是一件正常不能在正常的事情。

做一个合格的搅屎棍。谢洛夫自认为还需要有一段非常漫长的路要走,如果可以让他进行自由选择的话,他本人倒是很想去英国学成毕业再回到克格勃履行自己的职责。

从未雨绸缪的方面考虑,自从担任克格勃第一副主席之后,好处倒是没有多少。坏处就是自己操心的事情越来越多了,每时每秒他都会接到在全世界各地的情报,在分析这些情报之前只有天知道那些特工提供的信息到底有用还是没用,不过鉴于海外特工的自主性过大的可能性,谢洛夫已经很在一个月之前刚刚接任克格勃第一副主席的时候,就发表了措辞严厉的报告,让克格勃在海外的特工不要往国内报告无意义的东西。

“不要以为在海外就可以随意糊弄组织,行动执行部的同志每个人都在海外有合法的身份,他们可能就在你们的身边!”这份威胁有没有用谢洛夫不知道,但其中的意思相信稍有常识的人都会明白。欺骗组织是要付出代价的。

就像中东司的一份报告中,伊拉克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冲突报告中写到,冲突双方互相发射了多枚火箭弹及榴弹并开枪射击,导致四名什叶派民兵和两名库尔德武装人员死亡。一名事发时在附近玩耍的当地儿童在双方交火中丧生。

冲突爆发后,图兹胡尔马图市政府宣布该市进入戒严状态。图兹胡尔马图市是阿拉伯人、库尔德人和土库曼人等多民族混居区。当地民族与教派冲突较为严重,恐怖袭击和小规模武装冲突时有发生。

一共才死了七个人,按照苏联红军的标准连一场战斗都算不上,这份报告竟然也好意思交上来,当然这份报告只是谢洛夫在无聊的时候看到的,通常情况下这种情报也不会送到他的手上。但谢洛夫仍然拿着这份报告对中东司的司长进行了询问,“这种情报的价值体现在什么方面,你的意思是让我们苏联组织红十字字会去救援么?”

最后当然是没有任何结果,作为克格勃的第一副主席谢洛夫下达了一项命令。扩大下属部门在鉴别情报时候的权利,无意义的情报就不用交到克格勃主席团的手上了,下属部门完全可以自己进行酌情处理。

按照谢洛夫的谋划,伊拉克方面的形势应该是处在敌不动我不动的状态中,只要美国一天不往一个名叫越南的坑里跳,苏联这边宁可赔本卖武器也要支持伊拉克内战的双方继续死磕。当然这并不全由苏联自己干,叙利亚支持的是什叶派武装,至于埃及支持的则是逊尼派武装,比较尴尬的是在一九六零年这个时候,叙利亚和埃及其实是一个国家,都是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的一部分。

这种令人无语的情况,如果是别人告诉谢洛夫的话,可能他都不会相信,但在事实如此的情况下他只能感叹,现实往往比小说更加玄幻。谁能想到一个国家的不同部分竟然在一场战争中的立场迥然不同,看来埃及和叙利亚的分裂是迟早的事情。

至于伊拉克国内会因为这场内战死多少人,作为一个旁观者谢洛夫是不会有心里负担的,作为一个从血海中站起来的国家一员,他很是善解人意的为伊拉克人民选择了一条比选票更加有含金量的道路,谁到底会得到拥护,谁才是真正能领导伊拉克奔向未来的势力,很简单,谁赢了谁就是这个选择,没有任何一张选票比一场全面的战争更加能让人民知道,他们内心深处最为真实的选择,到底是谁。

目前除了自成一派的库尔德人之外,伊拉克内部有淡化教派的阿拉伯社会复兴党和军方,以及两大教派的势力,再加上伊拉克**的势力,平心而论伊拉克**实力最小,在经过比较之后,谢洛夫认为伊拉克的形势比较适合中国,而不适合苏联。所以收集了苏联、中国、朝鲜和越南甚至西班牙内战的资料之后,定下了韬光养晦的策略,让**名义上不参加战争,而是为阿拉伯社会复兴党摇旗呐喊。

此时的谢洛夫正在收拾东西准备出国,不过和上次不同的是,这次他准备懈怠夫人去一趟苏丹,根据苏联中央主席团的命令,身为和阿布德将军私交不错的他,这次将以非常正式的身份携带苏联部长会议下属的几个部门对苏丹进行访问,在稍早的时候苏联已经回应苏丹方面的请求,对苏丹方面的援助请求进行评估,这次谢洛夫即是考察也是评估。

观察苏丹方面几年来的发展情况,当然在内心中同时接触其他将军看看谁比较适合成为苏联的代理人,最好是实行社会主义这个目的是不能说的。

阔别莫斯科,把监控八十一国**和工人党大会的工作交给了国内防谍总局,并且把对外情报总局的萨哈托夫斯基中将拉进来,谢洛夫便匆匆的离开了莫斯科,在寒冬中带着瓦莉娅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履行,躲避苏联这个季节比较严重的低温。

前往苏丹的途中,谢洛夫还在阿斯旺军事基地逗留片刻,了解一下苏丹的具体情况。

青尼罗河和白尼罗河交回的喀土穆,地理位置十分像中国的武汉,气候也有国之而无不及,这个国家的发展要是不错的话,绝对是一个卖空调的好地方。易卜拉欣阿布德将军的家住在青尼罗河边上,让谢洛夫比较意外的是阿布德将军竟然没有选择前任总理的总理府,这就是英属苏丹的总督府作为官邸,而是在自己家的旧址上建立了一座新的官邸。

现在是苏丹的雨季,当谢洛夫夫妇带着苏丹代表团进入喀土穆的时候,这座苏丹的首都正在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水分子。此时谢洛夫颇想要吟诗一首,啊,又到了草原上交配的季节……

“这里湿度真大!”瓦莉娅无法理解易卜拉欣阿布德将军的苦心,避暑是一点都没有感受到,因为距离河边比较近,在呼吸的时候都感觉到自己的鼻腔像是在水里面泡着一样,十分的不舒服。习惯了寒带气候的瓦莉娅,就像是自己的丈夫第一次来苏丹一样,表现出来了严重的水土不服。

喀土穆还是有变化的,和上一次来到这里的时候相比,这座苏丹首都的治安明显好了很多,可能这就是军政府为数不多的优势所在吧。

“谢洛夫将军,几年不见了,看来将军在苏联的生活相当惬意,这位是你的夫人么?真是一位美丽的女士,哪怕是看到一眼就令人难忘!”双方刚刚见面,苏丹军政府的首脑阿布德将军就给了谢洛夫一个友好的拥抱,让别人看来就像是一副老朋友的样子。(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一章 谈判

“是的,我也是这么认为,我的妻子瓦莉娅!”谢洛夫对苏丹军政府的老大很是直白的说道,一般情况下被人夸奖自己的妻子本应该是一件高兴的事情,比较不幸的是阿布德将军面对错对象了,正好谢洛夫是一个心眼不比针头大多少的家伙。…≦頂點小說,x。

卢卡妮抿着嘴把谢洛夫的话翻译过去,阿布德将军是无法从一个说外语的家伙口气中辨认出来对方的想法,但卢卡妮却听出了另外的意思,虽然不是护着自己,可她本身也是谢洛夫的女人其中之一,不是嘛……

可能是苏丹去年和今年的大丰收让阿布德将军找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出路,此时的他一改当初上台时候的窘迫,显示出来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很有一种自负的风范,引领着谢洛夫夫妇进入自己的官邸,介绍着其中和原来不一样的地方。土耳其的地毯、印度的丝巾和埃及的文物,从阿布德将军口中显示出苏丹令人震惊的另一面。

一方面苏丹的底子还相当的薄弱,虽然迎来一场大丰收,却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善苏丹人民的生活,另外一个方面这批刚刚上台的军人首脑这么快就开始堕落了。当然这也不能怪这些军头。一帮子军人,这种情况才是最正常的体现,有不错的成绩才是少数中的少数。不能指望一个军政府有多大的成绩。

今天阿布德将军并没有接待苏联的代表团,而是显示出来一副叙旧的样子。更多的是让谢洛夫看到他统治下的苏丹和以前不一样的地方,不过这种夜郎自大的表现让谢洛夫夫妇二人十分嗤之以鼻,如果对方是一个美国人也就算了,其他国家的人有什么自信在苏联面前自夸?但就算是如此,谢洛夫仍然表现出来你说我听的样子。陪着着膨胀的阿布德将军。

戳破这个泡沫的不是他,而是他身边的妻子,在阿布德将军说今年苏丹无所事事的流浪者已经减少的时候,瓦莉娅突然问了一句,“什么叫流浪者?”

对于一般的苏联人来讲,失业、流浪这种词汇陌生到几乎没有听说过。作为克格勃的第一副主席谢洛夫,他自然是知道苏联其实也没有完全消灭失业,加上近几年放出来的几十万古拉格犯人,苏联的真实失业率应该是百分之零点六。至于流浪,在苏联只要有手有脚都不会饿死,除了精神病和残疾人之外,哪怕是一个年轻的单身母亲都有足够的能力抚养孩子同时继续上大学完成学业,毕竟生一个孩子的产假已经足够让女人有时间上学了,在此之间工厂将给女人全薪。这笔钱在苏联扭曲的食品价格之下,可以让人轻松的活下去。

至于上学,这根本不是问题,苏联上学又不要钱,能学到多少东西完全看自己的水平。这里多说一句,自从谢洛夫从中东大举往苏联送留学生后,人民教育部明确规定留学生是需要交学费的,不过可以根据困难程度申请免除学费。这点谢洛夫是举双手赞成的。毕竟整个苏联教育体系维持起来花销巨大,在不从国外留学生身上赚点。教育部就要吃土了。

鉴于这种情况,苏联开始专门招手外国各种二代学生填补教育缺口,同时仍然继续对第三世界的优良学生敞开大门,毕竟革命性还不能忘的。

“阿布德将军,时隔三年不见,按照我们的估计。你们应该已经平定了南方的叛乱?可我来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大使馆的同志竟然告诉我南方的战事还没有结束,这并不符合常理!”谢洛夫转移话题道。

阿布德将军的正式职务,也是一个很有革命性的名字,苏丹革命委员会主席。至于这个革命委员会的革命性到底体现在哪里,谢洛夫目前没有发现,可能还需要观察。可能就像战争之王里面说的那样,每一个在非洲的派系,喜欢给自己起一些高尚的名字,解放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