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时代1958 >

第140部分

大时代1958-第140部分

小说: 大时代195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纳赛尔确实让苏丹独立成为一个国家,但独立之后的苏丹掌权者尝到了权利的滋味,很快心中就有了一个问题,万一被自古以来了怎么办?苏丹的掌权者也不会因为大家都是阿拉伯人就愿意重新回到埃及的怀抱,能做老大谁愿意去做小弟呢?

新独立的国家就是如此。往往通过宣传被统治的屈辱来表明自己的合法性。更何况这几年克格勃驻苏丹的特工,每天都在给苏丹的军方灌输心灵鸡汤。非洲领土第一,什么都不缺。只要平定南方的黑人发展一马平川,国家潜力无穷等等。这种捧卵子过河的举动收到了相当大的效果,再加上金钱开路,现在的苏丹军方也有一种本来就是如此的感觉。

“我们苏联今年的粮食问题解决了。相信阿布德将军应该会很快和我们进行沟通!”谢洛夫看完电报畅快的说道,援助工业设备扶持其他国家,这个地球上除了苏联别无分号。指望资本家扶持你工业让你和他们自己竞争?那是不可能的,再说苏丹军政府你们有人权没有?为什么对南方的黑人开战?

这些条件随便提出来一条苏丹军政府都不能答应,反过来资本家又不是红十字会的,没有利益的事情,他们宁可看着你去死也不会帮忙,所以需要援助工业只能找苏联。

这是一个大好事,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苏联内部最大的问题就是粮食问题。这个问题比任何问题都重大,远远超过重工业比例过大,军备竞赛这类的问题,事实上军备竞赛也不是苏联花销最大的部分,苏联的开支最大的部分是形形色色花样百出的福利,从克格勃的统计上来看,目前福利开支已经有了军费的一半多,这还是在赫鲁晓夫时期,而苏联福利大发展时期可不是现在,而是之后的勃列日涅夫时代。

稍晚时候一份更加详细的电报送了过来,这是克格勃的特工发回来的电报,里面详细的说明了苏丹军官的想法,当然还有另外的分析,比如哪个将军比较亲社会主义,多大机会把苏丹变红等等。欧洲方面是别想了,想要输出革命只能从美苏对抗不激烈的边缘地带入手,南美太远苏联的国力暂时够不到,十年之后在考虑,非洲和东南亚就是最合适的地方。

“今年的留学生应该邀请苏丹的一些学生来我们苏联上学,等会我让谢尔久科中将和各大院校打好招呼。”点燃了手中的电报,看着它一点一点的燃烧殆尽,我们的特务头子脸上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他算是把苏丹的粮食骗到了手。

把克格勃特工的电报烧毁,把苏卡切夫院士的电报留下,在稍晚的时候谢洛夫还要去克里姆林宫对赫鲁晓夫进行汇报。虽然这件事情很难让他再次升职,但经常在第一书记面前露露脸总是没错的,谢洛夫可不会忘了自己升职的快车道是从厨房辩论开始的。

大克里姆林宫赫鲁晓夫的办公室外面,距离很远就能听到第一书记的训斥声,显然第一天的八十一国*和工人党大会并不顺利,何止是并不顺利,从阿厉克赛中将那里得到的监控录音来讲,这次的大会用唇枪舌剑来表达都不为过,就连不善言辞的勃列日涅夫都上阵对某些党派进行了不点名的批评,可想而知大会是多么的热闹,或者是激烈。

来之前谢洛夫就做好了心里准备,不用想也知道是哪两个国家打着友好交流的名义,当着几十个国家和党派的代表,进行了这么一场辩论(看本书封面!)。就在科兹洛夫、勃列日涅夫和谢列平都在接受指责的时候,谢洛夫被第一书记办事处的干部引领进来,就连好脾气从来不大声说话的勃列日涅夫都快忍受不了的时候,克格勃最年轻的特务头子出现了。

“第一书记,好消息!苏卡切夫院士来电,苏丹军政府准备和我们苏联进行谈判,用今年大丰收的玉米,换取我们一批工业援助,涉及到副食品、轻工业和部分军工业项目,代表团很快就会抵达莫斯科,在此之前我们是否应该研究一下?”谢洛夫进来二话不说直接拿出电报,把这个好消息通知给赫鲁晓夫,同时顺手解救了一批党和国家领导人。

赫鲁晓夫立刻接过了电报,快速的浏览一遍高兴的说道,“很好,这次克格勃的行动非常成功,今天一天总算出现了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尤里,你说的没错,我们的东方同志确实把矛头指向了我们,说我们是老子党,说我们背离了*……”

“其实就是害怕我们把他们当做是民主德国,从安全领域来讲这种担心倒是不难令人理解,再者东方同志还处在理想主义的阶段,有种要解放世界的思想!”谢洛夫干脆的说道,“好事,他们做了我们不容易出面的事情,比如输出革命……”(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九章 虚惊一场

“继续说!”早在八十一国*大会开始之前,谢洛夫就已经提到东方同志会利用这次大会对苏联进行抨击,虽然这种预测没有什么大作用,但提前给赫鲁晓夫分析的后果,可以影响到赫鲁晓夫的心里,这是谢洛夫的心理老师教的。有了谢洛夫打预防针,赫鲁晓夫对即将到来的抨击已经有了心理准备,骤然被抨击就不会这么令人难以接受。

“如果从情报方面比较,在争夺世界其他革命力量的支持上面,我们的力量远超他们,就算是以东南亚那种距离中国非常近的地方,我们和东方同志同时动手,最终当地的革命党也会选择我们,这就是国力的差距!”谢洛夫冷漠的对整个地区的局势进行分析道,“既然东方同志认为我们过于保守,那就让我们看看他们准备怎么干吧,反正我们有没什么损失,失败了我们可以在后期表明我们早就说过不能这么干,但在此之前不表态、不谴责、不理会,放手让东方同志们去做……”

不表态、不谴责、不理会?听到这个原则,赫鲁晓夫和科兹洛夫都认为太过于软弱了,认为可以通过辩论压制住反对的声音,谢列平显然也倾向于第一书记的意见,只有没有被注意到的勃列日涅夫眼睛一亮,但在这种场合中没有表态。

赫鲁晓夫是个很喜欢辩论的人,这种坚持着真理越辩越明思路的人,都比较容易钻牛角尖,如果现在是勃列日涅夫执政,估计勃列日涅夫都懒得回应中国,认为这种辩论毫无意义。有这个功夫可能新式装备都出来了。

当然很快众人就不在讨论这个问题了,苏联的粮食问题也是个大问题。而现在则有了解决的曙光,这比什么都重要。很快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柯西金来到了克里姆林宫,柯西金是赫鲁晓夫主要的助手。在勃列日涅夫时期实际开始操刀改革,早期的成绩很好。但随着勃列日涅夫开始收紧权利,柯西金的处境越来越艰难,最终改革失败。

柯西金在对于工业援助上面比任何都有发言权,作为日丹诺夫手下柯西金也是比较了解计划经济的运行和缺点,可惜苏联的部长会议主席自从赫鲁晓夫开始就比较弱势,柯西金的威望仍不足离开勃列日涅夫的阻挡把改革推行下去。

赫鲁晓夫、科兹洛夫和柯西金对如何把苏丹的粮食换过来进行了讨论。而勃列日涅夫和谢列平则在一边闲聊,见到这种情况谢洛夫心中比较警惕,勃列日涅夫的履历太完整了。目前苏联比他更加适合做领导人的只有两个,一个是现在的领导人赫鲁晓夫,另外一个则是第二书记科兹洛夫,而科兹洛夫的病情是一个定时炸弹,谁都不知道会什么时候引爆,再考虑到科兹洛夫的火爆脾气,几乎是完全不可预防的。

他是真的害怕勃列日涅夫对谢列平进行拉拢,谢列平的性格远没有勃列日涅夫中庸,失去了赫鲁晓夫的支持,除非发动政变。不然肯定不是勃列日涅夫的对手。

谢洛夫现在正在收集勃列日涅夫的资料,还有第聂伯黑帮的一些干部资料,勃列日涅夫的性格只能自己面对面的摸索。远没有下面的契尔年科等人好对付。就在苏联的第一和第二号人物和苏联经济的操盘手讨论粮食问题的时候,作为共青团的首领谢列平却在和第聂伯黑帮的老大勃列日涅夫进行攀谈,这种景象让谢洛夫有种如坠梦中的感觉。

“尤里,伊里奇刚刚还说到你!”谢列平和勃列日涅夫把赫鲁晓夫的办公室空了出来,留给里面的几个大人物商量,两人边走边聊已经到了外面的走廊中,透过窗户可以看见外面一片银装素裹,已经十一月份,莫斯科时不时的会飘落雪花。但和往年相比今年的天气还算不错。

“我和舒里克说,你对国际局势的分析令人眼前一亮。从大战略来讲,我们的政策应该盯紧两个地方。一个是波斯湾,一个就是南非。当然我知道克格勃需要时间完成我们的战略,现在还不能太急!”勃列日涅夫很是和善的说道,从表面上来看,他就是一个人畜无害的和事老,模板应该是米高扬才对,就连天天在克格勃研究人的谢洛夫也看不出来毛病。

但就是这个人,手中只有势力不大的第聂伯黑帮的干部,却连续击垮了谢列平的共青团、波德戈尔内的乌克兰支持者,苏斯洛夫的宣传部,柯西金的政府部门。这当然和谢列平自身的大意和轻敌有关系,但不得不佩服勃列日涅夫的高超手腕。勃列日涅夫的强势体现在内在,而不是在外表。现在看来应该是虚惊一场。

“我本人也是为了我们的全球战略服务,没什么可说的!”谢洛夫近距离的感知勃列日涅夫,没有察觉到明显的敌意,心中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目前谢列平和勃列日涅夫也没有联合的意思,和两位大人物呆了一会谢洛夫顿感无聊,时间不长就找个借口离开了克里姆林宫,该说的话说了,该做的事情做了。

看着渐渐远去的谢洛夫,勃列日涅夫呵呵一笑道,“舒里克,你的朋友总是这么令人羡慕,他们都是如此的年轻。总是有用不完的精力……”

第二天八十一国*大会如期举行,在包括谢列平再内的苏联领导人继续参加大会的同时,谢洛夫则和第一总局局长萨哈托夫斯基中将、第五总局局长阿厉克赛中将、第二总局的谢尔久科、第三总局的罗曼在卢比杨卡广场十一号的克格勃总部,听取第一天大会的录音和辩论,从中得知整个世界其他党派对中国和苏联分歧的倾向性。

“有问题!”第一总局局长萨哈托夫斯基中将忽然伸手按住了录音,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不错,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立场不同,威耳科克斯站在中国那一边,对我们苏联进行了攻击,这不和常理,据我所知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关系还不错,两者之间没什么矛盾!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立场不一致,这个问题太奇怪了。”罗曼原来也是第一总局的副局长,在格鲁乌也负责这方面的工作,这和他的掌握的消息不一致。

“新西兰的党员还不到三千人,是很容易被渗透的,也许这次的大会真的有不少名义上的*者混了进来!”萨哈托夫斯基中将点头认可了罗曼的判断,在这点上他这个第一总局的现任局长和罗曼这位前任副局长取得了共识。

“印尼*的立场略微倾向于中国,这很容易理解,印尼*目前的大部分成员是华人,我们的工作目标初级目标是,让印尼*在我们两国的分歧上不表态,尽量不要让苏联和中国的分歧影响到其他国家中,现在这么好的形势不能因为一点争辩就付之东流。”谢洛夫很是认真的总结道。

“同意……”萨哈托夫斯基中将、罗曼中将、谢尔久科中将、阿厉克赛中将接连表态。

谢洛夫他们从头到尾把第一天的大会录音听完,开始从第一总局各情报司调阅资料,开始评估那些党派是打着红旗反红旗的家伙。

从情感上他们这些肃反工作者当然愿意相信,这些参加大会的党派都是*战士。但谁让他们的职业就是不能相信情感的呢,职业习惯迫使谢洛夫他们这些人,必须首先把对方定义成叛徒,然后从中找到无辜者。

随后今天克格勃的工作都是调阅前一天的录音记录,从中渐渐把不可靠的政党扩大到十个,“真是奇怪了,荷兰、卢森堡和新西兰是三个最支持对方的政党,据我所知那边没什么革命的土壤,这几个党派都弱小的可怜,对了,把印尼的倾向性剔除,印尼*完全是因为民族感情作祟,而且我们和印尼内务部的关系很好,时间长了印尼内务部完全可以成为我们在印尼的代言人,但目前我们还是采取不干涉的态度。”想到印尼的情况,谢洛夫总是能联想到印尼*的覆灭,所以在大局未定之前他只能采取保守态度。

在会场激烈争论同时高声赞美国际主义的同时,莫斯科同样有另外一群人同样在进行反间谍的工作,针对这次大会的反映情况做出部署。制定完计划后,经过谢洛夫的同意下达到第一总局的各部门,晚上时分,准备下班的谢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