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清坑你没商量 >

第95部分

大清坑你没商量-第95部分

小说: 大清坑你没商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着他就联想到,仅这铺路巨石的珍贵和沉重,在这时代,不知要耗费多少百姓的血汗!

再看那庭台楼榭,那高立于石台之上的宫殿,又不知得多少百姓被逼的倾家荡产,卖儿卖女!

这个时候,他看到的不再是皇家的威严,他看到的,是这社会是多么的不公平!

要知道,就是此刻,皇城以外,赤地千里,穷苦百姓正在被成批的饿死啊!

必须推倒这不公平的社会,必须彻底铲平这吃人的皇帝制度!

不然,他王烁穿越一会,就算白来了!

他脸色突然变得异常难看,一声不吭,跟着引路太监向前走。

此刻,他心里在想,他有没有必要把崇祯救出去?

这块土地和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此刻正面临着由这皇帝制造的灭顶之灾,真真实实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个时候,当皇帝和想当皇帝的,都该杀!

他不需要什么“挟天子以令诸侯”,他需要坚决的站在大多数穷苦百姓一边,用他“天下平等”的思想,来彻底改造这个社会,让中华民族不再遭受这皇帝制度的耻辱,让跟着他的所有人,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平等!

他心里波涛翻涌,却没有注意到,那太监已经引领着他和杜勋,转过一条青砖小路,到了一个红漆大门跟前,两扇通红的大门上面遍布着黄色的大铜钉,大门上方匾额大书“武英门”三个大字。

还是从边门进去,只是这边门变得更加豪华,汉白玉栏杆,汉白玉巨石铺地。

进了武英门,仍是汉白玉铺就的大道,沿着右侧的辅道,进入武英殿。

大殿内光线昏暗,林立的,一抱多粗的红色支柱格外显眼。七八个身穿各色华丽官服的大臣立在大红支柱下。

正堂上,是一个铺着黄色厚缎子的,半人高的书案。

书案后面,一个身穿黄色绣金丝龙袍,戴黄色冠帽,帽上嵌满大粒珍珠的人坐在那里,上唇微须,脸色瘦削,苍白而阴郁。

杜勋进门紧走两步,接着就扑倒在地,冲黄色书案后面那人放声大哭道:“皇上啊,奴才罪该万死,辜负了皇上信赖,罪该万死啊!”

王烁心道,原来崇祯长的这个样子。

第236章 皇上如热锅蚂蚁 大臣似木雕泥塑

大殿里只闻杜勋公鸭嗓子的哭嚎,再无其他动静。

王烁站在杜勋身后不远处,冷冷地看着这死太监表演。

许久,待杜勋哭声渐小,只听那书案后面的人缓缓说道:“多说无益,完成汝使命吧。”

不用怀疑了,这人就是当今大明天子,崇祯皇帝无疑了。

听崇祯说话,杜勋从地上爬起来重新跪好,装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说道:“皇上,非是奴才贪生怕死,实是大顺军铺天盖地呀!来到京师的,只是其先锋,其后队至今才出太原呢!皇上,奴才留着性命苟活至今,实在是舍不得皇上,想瞅机会再来看皇上一眼,来给皇上报信,大顺军上百万不止,京师实不能与之抗衡,皇上须另图他计,方可渡此劫难啊!”

你奶奶的,王烁这个气,心说这死太监果然都不是人揍的东西。为保命,什么谎都能撒。从太原到北京都排满了顺军,那得多少人?

崇祯脸色更加阴郁,似乎也知道杜勋是胡说八道,抬高了一些声音命令道:“住嘴!完成汝使命!”

杜勋知道不能再多分辨了,“哎哎”答应着,将李自成的圣旨从怀中拿出来,颤声宣读。

无非是李自成跟李岩说的那些条件,又经李岩润色了一下,化为文言而已。

待杜勋念完,崇祯抬首问四周站的几个大臣道:“众卿,有何主张教朕?”

立柱边上那几个大臣竟个个如木雕泥塑,立在那里一动不动,无人出声,也无人回答崇祯。

嘿,王烁看着新鲜,这几个不是活人?怎么每一个出声的呢?他揉揉眼睛,再仔细看看,不对呀,是活人呀,至少衣服是真的。

难道,他又穿回现代了,到了十三陵的地宫展览馆?那儿倒都是木雕泥塑的假人儿,也穿着明代的朝服。

这时候,崇祯又发话问这些个大臣。王烁这才断定自己还在明末,因为书案后面那个皇帝他会说话,肯定是活的。

崇祯连问三遍,仍是无人出声。他微微叹口气,脸看向右边一个身材略高,稍显肥胖的大臣说道:“魏卿,汝乃首辅,素日得朕依赖,今时局至此,卿竟无一言可以教朕吗?”

那人估计就是当今内阁首辅魏藻德了。只见他身体稍微晃动了一下,接着就又变成木雕泥塑了。

这情形太诡异了,王烁看的都心里直起鸡皮疙瘩。难道这几个大臣都让人给吃了哑巴药了,还是跟杜勋在车里怀疑自己那样,鬼混附体了,怎么不回答皇上的问话呢?

崇祯也有点着急了,“嚯”一下从龙椅上站起身,厉声道:“战、走、和,众卿任选其一。如此装聋作哑,汝等皆为国之重臣,不知有失体统吗?”

下面仍旧是毫无动静。

崇祯看看他的这几位大臣,连声冷笑,以手点指着他们道:“朕承统以来,宵衣旰食,无一日不勤奋,无一日不殚精竭虑。朕躬身自查,虽小有失察,并无大过。每遇祸患,必先内责,几下罪己之诏!朕于国家,问心无愧!时局至此,皆汝等害朕!

贼兵临城,遣使辱朕,竟图并列,狂妄至此!朕心辱至泣血,汝等皆为辅臣,得为有容呼?”

皇上都给气成这样了,还算不错,左边厢终于有一个木雕泥塑出班出声了。

但见他手捧玉珪,一步三摇的走出列班,缓缓走至书案中间,躬身道:“杜勋蒙陛下信任,守京畿要冲,不战而降,实罪大恶极!臣请陛下下旨,将此逆贼明正典刑。”

杜勋闻此言吓一跳,跪爬几步靠近书案喊道:“皇上,不可呀!奴才死不足惜,可奴才临来时,大顺陛下说啦,奴才如是到时辰不能活着回去,他就要四面攻城呀!而且,秦王和晋王都在大顺陛下手里,若是皇上杀了奴才,大顺陛下就要杀秦王和晋王报复呀!”

崇祯再也无法控制情绪,保留他皇上的体面了,他突然高声喝道:“够啦!都到什么时候了,你张晋彦还在为一个奴才请旨?汝是兵部尚书,不是刑部尚书!汝此时该告诉朕的,是咱们现在该怎么办!”

张晋彦弄个大窝脖,灰溜溜站回班里去了。

崇祯又看向另一个大臣问道:“国仗,你说,咱们该如何?”

国仗周奎不慌不忙,出班奏道:“陛下,老臣是个文官,这打仗之事,老臣不甚明了。陛下说如何,老臣遵旨就是。”说罢躬身施礼,然后又退回班中去了。

不仅崇祯看不下去,这边王烁也实在看不下去了。

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一帮什么玩艺这是?敌人眼看就打到眼前了,还分什么文臣武臣,还为杀不杀一个太监操心,真是没一个知道好歹死活的!

他突然开口道:“陛下,敌军已四面围城,陛下若欲突围,可即刻集结禁军。臣有万夫莫当之勇,可率禁军为陛下杀出一条血路,送陛下出城!”

他一说话,中气十足,跟刚才一班臣子死气沉沉完全两码事,形成了鲜明对比,把殿里所有人都吓一跳,这才想起殿里还有这么个人在。

杜勋更是吓一哆嗦,这和他一块来的武将,不是大顺陛下的人吗?怎么这会儿功夫变成明将,向崇祯称臣了?这下完了,只他一个叛徒了,甭想活命了。

刚才一直当哑巴,不发一言的魏藻德这回却说话了。只见他满脸威严,怒目瞪视,宛如庙堂的大罗金仙,厉声呵斥王烁道:“汝是何人,为何见吾皇不跪?”

王烁看着他冷笑道:“原来你是活的啊,我还以为你是个木头人呢!陛下刚才问你数次,你为何屁也不放?”

魏藻德大怒,高声叫道:“大胆!朝堂之上竟敢口出不逊。”接着就冲外面喊道,“锦衣卫,将这人拖出去!”

两个门外值守的金甲卫士闻言跑进来,一左一右来抓王烁肩膀,被王烁双臂一震,远远摔出去,半天爬不起来。

王烁可不是平民百姓,怎么着也算的一方诸侯,平日在自己的地盘上也是威风八面,如何肯受魏藻德的欺负。

他怒目看向魏藻德,喝道:“有陛下在此,尔焉敢肆意驱使内卫,汝要造反吗?”

魏藻德喊锦衣卫,确实是有藐视皇上的意思。可是大军围城,皇宫里早就乱七八糟了,侍卫都跑的差不多了,谁还在乎这些礼仪?

刚才崇祯召集群臣议事,就他们这老几位来了,剩下的一个也没来。气的崇祯亲自去鼓楼击鼓,仍旧是无人上朝。真是有树倒猢狲散的意思了。

但不管怎么说,崇祯这颗树还没倒下,魏藻德在崇祯面前命令侍卫,按制讲确实不对,竟让王烁一句话咽在那里,无言以对。

王烁趁机面向崇祯跪下。

按他的本心,他可以跪父母,跪长辈,却实在是不愿给这个昏君下跪。

但为了不辜负李岩苦心积虑把他送进宫来的一片苦心,为了将来的江山大计,他还得忍着跪下去。

此时王烁心中不知问候了崇祯祖宗八代多少遍,暗道,等哪一天老子用不着你了,老子给你跪了几次都记着,老子非让你十倍奉还,给老子跪回来!

第237章 表忠心欲救王驾 持异议大臣互殴

王烁心里在骂娘,嘴上却对崇祯说道:“陛下,臣乃陇中安定千户,云骑尉王烁。

去年,陇中遭闯贼进犯。臣父,陇中指挥副使王琰死于御敌阵前。臣孤军奋战,收复陇中,又出兵西宁卫,收复甘肃。

今臣拥兵四十万,夙夜以图助陛下剿灭贼寇。

近闻闯贼寇犯京师,臣心急如焚,极速赶来,欲尽忠于陛下也!

然臣到京师,为时已晚。贼兵甚众,四面围城。臣无奈,只得以白丁之身投入贼军,以求有所图谋。

天幸臣勇猛,深得贼将李岩信任,被安以副使之职,得见陛下。”

他将经过讲的详细,说自己是打入顺军内部,无非是怕哪天这些在此的大臣,在顺军破城之后有投降的,连累到李岩。

这样解释,也就把李岩摘出去了,即便哪天李自成知道这事,李岩也只是用人不查之过,并非是共谋,不至于立刻就遭李自成杀害。

说自己拥兵四十万,吹多了一半,是为了自抬身价,让崇祯更容易来依靠他。

崇祯盯着他,眼中闪过一丝光芒,接着黯淡下去,冷冷道:“王烁,朕已经听闻了,西北名将,锦马超。”

在崇祯的脑子里,全国就像摆在他面前的一盘棋,哪里有什么风吹草动他都洞若观火。

从这一点讲,他不谓不勤奋。可惜的是,他棋艺太差,是个臭棋篓子,光知道看,就是不会下。

他问王烁道:“卿说是王烁,可有凭据?”

王烁从容回道:“京师已陷入敌军重围,此时李自成已无必要与陛下设圈套。不是欲救陛下,臣无须冒险到此。

臣实无确切凭据令陛下相信,臣只有一片欲救陛下的赤胆忠心!”

这瞎话编的,估计王烁自己都脸红。但李岩教他这么说,他都把词儿背熟了,顺口也就说出来了。再说,他本来就脸皮厚,说瞎话也习以为常了。

一边跪着的杜勋心说,这下才是真完了!崇祯这儿他是讨不到好了,又出这么一王烁,李自成那他也回不去了。

想到小命不保,一泡尿自裤裆里出来,玷污好大一块地方。

大殿里众人注意力都在王烁身上,谁也没留意这位杜监军尿裤子了。

这时,只听王烁继续说道:“西宁卫参军胡琏器在臣哪里,臣有其写与周国仗的一封书信在此。”说罢,从怀中掏出书信,双手托起。

周奎过来将书信接过去,拆开牛皮信封,打开书信仔细观看。

崇祯待周奎看完书信问道:“胡琏器是谁?”

周奎回道:“此人是老臣亲戚,现在好像是在西宁做流官。老臣已多年未见着他了,只是每年他都会派人给老臣捎些西北土特产,是以老臣知道他在西宁卫。”

崇祯又问道:“信可是你这亲戚所写?”

周奎道:“应该是。”

胡琏器向来做事谨慎,写信时已经考虑到周奎会辨别真伪,故意说一些只有周奎和他才知道的隐私事情,所以真伪极容易分辨。

他知道王烁此番进京定会遇到许多困难,又不好明言王烁进京的目的,只笼统说王烁力图收复大明失地,实是大明难得将才,求周奎眷顾。

其实,在王烁的影响下,胡琏器心中早就没有什么大明了。

崇祯思考一阵问王烁道:“卿打算如何救朕?”

看来,他还是有求生的欲望,这就好办。

王烁答道:“率军硬杀出去,臣自讨可以办到,但如此伤亡必大,臣也不敢担保陛下无虞。臣设想了一计,可保陛下安然出京。”

就将和李岩商量的办法说出来,只是略去李岩,详细情节也不多说,以防泄密。

崇祯听罢良久无语,半天方道:“这京师有朕的太庙,有先帝安寝之地,朕一人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