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清坑你没商量 >

第245部分

大清坑你没商量-第245部分

小说: 大清坑你没商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得激动人心的复社,却是晚明病老躯体上一块触目惊心的疮,看似艳若桃李,实乃流毒集聚之地呀!

他们在历史风口浪尖上的拙劣表演,正是是大明灭亡的真正关键所在!

为什么自从这个社团诞生第一天起,各路的名流学子,就像着了魔搬趋之若鹜,不惜千山万水的跑来加入?更有诸多老牌文社,狠心砸碎自家招牌哭着喊着求复社接纳?

为什么那些普通成员们,打了海洛因一般发狂?各种集会活动里人头攒动,组织者振臂一呼,立刻就是山呼海啸般的人浪?

在今天看来,即便当世最臭名昭著的恶性传销,跟复社相比,也没有疯狂到如此地步。

按照复社精英们的说法,如此热火朝天,是因为有伟大理想的感召。

那么,这个所谓的理想是什么呢?升官发财!

这就是被注入的狂热的兴奋剂!

张溥自己亲自说过:兴复古学,将使异日者务为有用。意思就是说,他的复社,能够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学子们的实际能力,让他们将来为官可以大展宏图。

古代文化人功底深厚,大多都能完全明白张溥背后的潜台词:

加入我们组织,保你金榜题名,管你官运亨通。

事实也确实如此。凡是加入了复社的,从名门子弟到穷草根,不出几年就金榜题名,大摇大摆光宗耀祖。

有如此重量级的金字招牌,还愁没人加入?这特么比当世老鼠会只知宣扬发财的洗脑宣传厉害多了!

第544章 广告造神不亚现代 真才实学堪比傻瓜

不止咱们上文说的那些,复社更能吸引莘莘学子的,还有社团里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

名义上说是研究学问,组织学习,其实却每天吃喝玩乐,雅集诗会不断,且全有豪气金主大把买单。

有时候还跨省出游,一路风光招摇,走一路白吃白喝一路,包接包送。

这正是历代学子们梦寐以求的理想生活啊!

虽然在晚明士林界,玩乐并不稀奇,但玩出复社这档次的,也是前无来者了。

不但吃喝玩乐样样讲究精美,喝茶品酒,跳舞狎妓全升华成高大上了,个别品味独特的主,连娈童断背都能玩出文艺范儿。

至于游走青楼,万花丛中享受人生,那都是小case。

关键是,就这么轻轻松松耍乐,到科举考试的时候,人家还不耽误轻松登榜!

这比起那些寒窗苦读多年还是一场空的真正正人君子,那真叫一个随随便便就能成功啊!

您想,如此重量级的招生效应,能不引得学子趋之若鹜嘛!

等着学子们真正加入进来,更知道这入社的好处,绝对是富贵逼人呀!

复社不但有档次够规格,更有强硬背景。

创始人张溥,那是晚明有名的士林领袖,随便在官方场合招摇一下,立刻就会有官员恭恭敬敬上来认老师。

撑起复社大厦的那些骨干们,更是名流云集,既有江南当地的各类世家大族,更有声名显赫的名臣子弟。

隆庆年间名臣徐阶的孙子徐孚远,过去东林大佬们的子弟,侯方域、方以智,等等,都是复社的核心成员。

有这样一批核心人物,要钱有人争着给砸,要人脉随手一抓一把,所有成功条件全占尽,这复社想不成功都难了。

您只要成了复社羽翼下的一份子,未来宦海生涯,横着走都没人挡!

成员里即便是大多入不了核心组织的寒门子弟,你只要老实听话,科举自然有人关照,还能免费给你出书,帮你考试的时候刷够声望。

升官发财的每一步,攀攀关系就能找人给你关照。

就连慈善活动,他们也办得热闹。经常拉来金主闹募捐,专业收买人心做的像模像样。

您听听,这宣传手段,这广告效应,这人脉关系,绝不亚于现代的“好声音”选秀吧?

甭管怎么样,只要您跟复社沾边,单行善积德的功劳,就管保您名声刷刷涨!

言而总之,学子们入了复社,那就学习有人教,考试有人保,声望有人捧,用钱有人送。

不仅如此,还外加觥筹交错,宴会不断,名利场上五彩缤纷,喝酒混事都保证涨名望,涨收藏,涨人气,涨订阅,哈哈!轻轻松松就落个风流名士雅号。

如此组织,堪称天下读书人的幸福乐园呢。

话说回来,那些江南土豪,土地大户和富商们,为什么会这么心甘情愿的大把撒钱,供着复社的这一帮人造呢?

这正应了一句老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给复社这样不计成本的投入,目标也只有一件事:为他们服务。

复社的主营业务,既不是文学更不是宗教,却是实打实的政治。

有了权力,土豪大户们就可以收回比投资复社大的多的利润。

这群出身豪门富贵,心比天高的复社青年士子们,看世界总觉得轻松,满以为天下尽在自己手中。

看那个正在艰难困苦中奋斗挣扎的大明王朝,更像是洪水猛兽。

在这群高贵古代“愤青”眼里,皇帝就是是非不分的昏君,掌权的大臣全是庸碌不堪的废物点心。想要振兴大明,就得让东林党掌权,你得听我们招呼。

这群“愤青”们最怀念的岁月,自然是天启皇帝刚登基时,老前辈东林党们把持朝廷的日子,也就是史书上津津乐道的“众正盈朝”。

让老余看,就是“满朝混蛋”!

关于这段历史,当事人天启皇帝在自家诏书里已经下了定义。

他很委屈很委婉的抱怨说,一群所谓道德君子,啥正事不干,国家朝政都水深火热了,还只知道自己互掐。

这定义,太特么准确了!

您看,天启帝一点都不糊涂吧?用魏忠贤绝对是有道理的!

但在张溥、张彩、侯方域、方以智、冒襄之流眼中,那“众正盈朝”的过往云烟,却正是值得他们用生命去奋斗的光辉岁月!

所以哪怕老东林被灭,这些东林二代与土豪二代,小东林们,仍然一拍即合,从此以改变世界改变未来自居,组成这个新团体,并为此不计血本的奉献。

真特么臭不要脸!

后世学者一直在争论,说这复社的政治宗旨到底是啥?

乍一看,他们说东道西,百家争鸣,各种言论都五花八门,而且好多还自相矛盾,根本就没啥统一主张嘛。

那是您没看明白。在他们那里,学术就是幌子。

他们只是靠学术来提高知名度,争取更大的朝堂发言权。

也就是说,在言论上可以百家争鸣,但在目的上必须同气连枝,攫取权力,恢复那个“众正盈朝”的光辉岁月!

所谓的科举研究,就是官场盘根错节的黑箱操作;所谓的雅集诗会,就是拉小团体的手段;所谓的千人大会,就是造势涨声望。

一群精英吃着玩着闹着嫖着,屁股对着的,始终没有离开政治权力的方向。

而在这整个过程里,他们从头到尾始终在干的,也只有一件事:骂祖国,也就是大明王朝。

具体说来,就是自从有了复社后,大明王朝干点啥,就全入不了他们的法眼。

不但私下里骂,更要抓住一切公开场合,伟大光明正确的骂,比如诗会雅集,本用来娱乐的场所,就变成了大明王朝的批判会。

各类名流人物花样百出,纵酒嫖妓写诗唱词,五花八门的编排大明的不是,由此衍生出一批“名家经典”。

所谓复社四公子的名号,就是这么骂出来的。

侯方域、冒襄、方以智、陈贞慧合称复社四公子,为世人推崇。

其实,复社人数近万,繁杂如过江之鲫,文章做得比四人好的不乏其人,何以就他们成了“四公子”呢?

就因为他们最狂妄,最能骂大明,自恃才高,经常在桃叶渡置酒狂欢,干别人不敢干的最不着调的事!

他们还把“六君子”遗孤请来,以示对大明的不满。

关于“六君子”,老余称他们“六地痞”,具体情况各位自己电脑补吧,要不然啰嗦不完了。

这遗孤的大旗一扯起,必是名士咸集,酒酣耳热之后,便指点江山,抨击朝政,动辄发狂悲歌,引人侧目。

他们为什么要这么起劲的骂大明呀?就是因为大明还不完全是他们的,什么时候大明从上到下都是复社弟子了,估计他们就不骂了。

那大明真成了你们的,你们就能把大明搞好了?

咱就看满清打过来,这帮活宝们的表现吧。他们大部分人都跑到满清那里做奴才去了!您说,这都一帮神马玩艺儿?

当然,也有少部分人拿起武器抗清了,这些抗清的活宝们勇气可嘉,精神也值得弘扬。

可惜的是,他们真才实学实在差劲,所有的反抗几乎是见光死,没有一个能组织起象样的抵抗来的。

这和他们当日意气风发指点江山,舍我其谁,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威风样子,根本不成正比。

您就自己琢磨吧,这到底都是些有用之才呢,还是一群废物,害群之马?

第545章 道貌岸然实无赖 复社坑死社稷臣

复社通过前文咱说的这些手段,加上他们里面也确实有些文化功底高深之徒。

比如咱们说的复社四公子,也确实写得几篇不错的文章,这名气自然是象吃了大粪的狗尾草,蹭蹭往上长。

而这名气,又给四公子傍名妓提供了便利,而傍名妓,又反过来给了他们更大的声望。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许多名妓也被他们的所谓声望所迷惑,争送秋波。譬如冒襄与陈圆圆、董小宛。

幸亏陈圆圆被田弘遇给弄北京去了,后来让王烁抢了去,要不然死的会很惨,就跟董小宛一般,非死冒襄手里不可!

那个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爱上了另一位“公子”侯方域,二人如冒襄、陈圆圆一般,确立了恋爱关系。

李香君亦如陈圆圆一般,一直等着那位侯公子帮她赎身,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白白搭上了性命!

而这位侯大公子,凭着文人的三寸不烂之舌,凭着复社强大的舆论系统,竟然把这事生生赖在了阮大钺身上,自己摆脱了个一干二净!

真是无赖中的极品,地痞中的地痞啊!

正义满满的面孔下面,是一肚子不讲诚信,连妓女都不如的下三滥道行!

而到了各类集会上,这些个人却是精神抖擞,把自己的祖国,大明,骂了个狗血喷头。

他们最主要的活动,就是“社集”,也就是全体成员的大型集会。

这时候就彰显出人数多的优势来了,有金主给砸钱,摆开盛大豪华的阵仗,然后邀请名号响亮的精英,外加好几千普通会员到场捧场,精英在上面卖命骂,热心观众齐心协力鼓掌捧场。

从崇祯二年到南明初年,一共二十三次社集,每次都闹得天下震动。

这高超的运作水平,足可以技压老谋子好几头,轻松导演奥运开幕式!

崇祯正是看透了这帮家伙,才宁可死在北京,也绝不去江南!

其实,明朝中后期,政治风气是相当宽松的,颇有要民主立宪的意思。这样的政治团体,原本也不稀奇,骂朝廷的方式,也很没新意。

但复社却有两条,远远超过前辈。

第一就是严密的组织,从创办第一天起,就有了详细的家规。

凡是入了社的,既不能乱说话,更不能目无尊长,一切行动听指挥,复社让干啥就干啥。

犯错了不但有惩罚,还有规模化管理,每个地区都有负责人,谁犯了错就要连负责人一起罚。

而就内部关系说,复社的成员关系,更鱼龙混杂,既有名门子弟,也有寒门子弟,前者基本是领导,后者大多是走狗。

而且相互之间的关系,还有父子师生等各种情况。

当然这师徒关系,是其中最注水的。最早收的还是实打实的师徒,后来陆续收进的,基本都有个师徒的名分。

以同时期文学家归庄的说法,后来复社新收的徒弟,求的就是一个师徒名分,以拿出去撑门面炫耀。

至于说到学问,基本是狗屁不通,一问三不知了。

发展到后来,《复社纪略》里自己都说,阿猫阿狗,只要能给够赞助,装够孙子,就能顺利加入。

有了复社的招牌,就能在地方上胡作非为,抢男霸女,干什么官府都不敢过问。

复社的核心成员,则借着复社壮大了的势力和遍布每一个角落的关系网大搞腐败。

每到科举的时候,却暗地里暗箱操作谋私利。“嗜名躁进,逐臭慕膻之徒,亦多蹿于其中矣。”

张溥这些家伙,最终要达到的效果,正是这个!

他们苦心经营,一步步在朝堂上渗透亲信,在党争中不断的蹚浑水,逐步掌握了大明朝廷的发言权。

崇祯登基,在经过了早期一次次失败的瞎折腾后,终于选定了能干的温体仁作为首辅。

而这位温体仁大人,被后世史书,普遍划为奸臣。因为他不仅勤奋,而且清廉,最要命的,是这人足智多谋,坏主意多的不亚于张溥,甚至为达目的,比他更加不择手段。

他容不得东林党人祸乱国家,坑惨了政敌钱谦益,捎带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