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清坑你没商量 >

第225部分

大清坑你没商量-第225部分

小说: 大清坑你没商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定国说对啊,我们也有骑兵。你是不是不相信我们,怕我调过兵来打你吧?

王烁说那哪儿能呢?既然你们派骑兵,那就按你们的主意来,说到这儿,他忽然打住不说了。

两个人就一起看着他。

王烁忽然就有了一个主意,嘿嘿笑道,这下满清要遭殃了!

那俩人不明白,王烁说道:“兵可以来,你晋王选十万骑兵精锐,现在就过来,我找军事干部教他们使我们的马刀,那个钢口好,挥击速度快。

我再派军政人员过去,给他们讲我们的纪律。”

李定国就不高兴了,别什么晋王,你们、我们的,咱现在不是一家了吗?

王烁道:“现在为不引起其他不必要的麻烦,咱们合并的事先保密。你只对部下们说是合力消灭满清,但必须遵守我们这边政府的纪律,所以我们才派干部过去讲军纪,教战术,也是为了统一行动。”

李定国想想道:“那就按你的主意来,反正能让我打满清就成!”

郑成功在一边不干了,你们说这么热闹,感情没我什么事儿!那我呢,我怎么办?”

王烁诡异地一笑道:“你用处最大了!”

李定国和郑成功第二天立刻就动身回南京了。

一个月之后,布置好家里的一切,两人各带着十万精兵过江。

兵都带到西北政府指定的地点集结,由西北军派出的军官训练。而他们的军官,自千总游击将军以上,都跟着他们去西安,集中到一起,跟着他们学现代战争模式和军事、政治。

这是李定国想到的。

既然离和满清开战还早,不如让这帮人先跟着他们学习,早一天和他们一样,能理解新政府的好处,成为具有新思想的合格军人。

至于军事编制,也要按照新政府的军制进行整编,先由王烁派的军官带着训练,培养出一批新军队来再说。

两个人都跟部队交代了,别特么以为自己了不起,咱们的战法已经落后了!在这儿好好学,敢给老子闹事,格杀勿论!

有他们两个王爷的命令,军队主将又都抽出去学习去了,剩下的士卒和低级军官老实听话多了,安安稳稳在划定的军营里学习训练了。

那些千总、游击以上的军官,由两位王爷亲自带头学习,更不敢不听招呼了。

为此,新政府还是给他们另外专门成立了教师队伍,从各科基础知识到军事理论,争取都有所涉猎。

然后重点讲解新政府的现代战法,什么分割包围,快速突击,战壕运用,骑步配合,步炮协同,等等一大堆他们从没听说过的理论。

这些军官都经历过战场,其实好多战法他们都在战场上运用过,只是缺乏总结。

有了实践经验,再学理论就快了许多。

到后来,包括李定国郑成功在内,军事理论是一说就明白,还能举一反三,就跟李过在军校学游击战一般了。

基本知识,新政府的律法,经济模式,体制模式他们倒学的慢,学的仔细了,问问题也多。到最后,这方面反而成学习重点了。

第503章 政府管理不掺合 王烁死催电报机  

对李定国郑成功和他们的这班军官的教学方法,王烁还是采取学习加参观的办法。

先让他们有直观印象,再讲解理论,这就加快了学习理解的步伐,也让这些人真正体会到了新政府的先进和好处。

从这方面看,当初伟人让大学走出去,办成工农兵大学,边实践边学习研究,不一味死学理论,还是有道理的。

要不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出来什么也干不了呢?死记理论,没直观印象。

理论前脚记后脚忘,等到毕业,也就都忘差不多了,等于什么没学,白上好几年大学,误人子弟呀!

这一次学习,就如当年党守素投降,王烁在兰州创办军校,培养他的军官们一样。

这些人,成了新政府的又一批拥蹙,为将来走向新的战场和其他江南未整编军队的转化,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李定国郑成功带着他们的军官们在西安学习的同时,新政府也在加紧准备对满清的最后一击。

新的工业基地已经在河南、山东和江苏建立起来,私营企业如雨后春笋,在根据地的所有土地上快速成长。

好多以民用为主的企业,政府已经全面撤出,成为以民间资本为主的股份制企业,如纺织、钢铁、水泥、建筑材料制造,日用品生产,等等。

这更加快了这些行业的生产效率和速度,同时加快了技术革新和进步。

政府的职责,是管理所有行业健康发展,保证资金合理利用,规定合理的健康发展模式,不让大家出圈,产生特权,不是直接利用权力,去参与企业管理和竞争,公开捣乱。

王烁在现代见识过企业、行业的发展,心里完全知道什么是对错,什么方式可以让行业、企业间快速发展而不产生混乱和恶意竞争。

现代的时候,他是明知道不对也不敢多言,还得执行上级命令。

到他自己有权力来布局这一切的时候,他自然就会扬长避短,及时制止不对的管理方法,少走许多弯路。

所以,他的根据地发展迅速。在通过强大的军事力量保持相对和平的时刻,由农业化向工业化转化,就是他重点要做的事情。

他的步兵已经全部配备火枪,强大的军工生产能力,保障弹药供给已经不成问题。

骑军配备冷兵器的同时,配备改进了的,射程更远的大号左轮手枪来代替马弓。

以现在军工基地的生产能力,半自动步枪完全可以生产,但费用太高了,根据地的经济还承担不起。

他不换装现代步枪,省下钱来,给每一个军都配备一百门50灭夷炮,让炮弹供给充足。

在这个时代,这样的配备,也足够满清喝一壶的了,还是省下钱来干点别的吧。

五艘铁甲战舰已经建造完毕,进入长江开始训练。

下一步,他不再造这种古今结合的东西了,随着蒸汽锅炉技术的成熟,渐开线齿轮,滚动轴承在逐步投入实用,还有铁水焊接技术的运用,造真正的钢铁战舰的技术,已经基本具备了。

鄱阳湖造船基地太小,必须向海边迁移。山东胶奥地区已经在扩建新的深水码头,他要把造船基地迁移到山东沿海,成立更大的造船基地。

等哪天江南接受过来,崇明附近的上海,海南、广州,都将建造军港。

占领辽东之后,旅顺口,大连湾,也将成为军港和造船基地,不仅要有强大的军舰,还要有强大的海上运输民用船队。

到那个时候,中国,这条东方巨龙,将让全世界为之颤抖!

在积极筹备一战解决满清的这个时刻,西北政府的根据地内,一片紧张繁忙。

在王烁不断的催促下,各个领域都在鼓足干劲,加紧生产军需物资,吴朗西的科学研究院也不例外。

王烁布置,在开战之前,电报机必须要搞出来,应用到军队里去。

他一句话算完了,吴朗西可就要了命了。

这电报机听着简单,里边配件可就复杂了。

电源你得有吧?长距离传输信号,一般电源功率达不到,最好就是手摇发电机。

转子线圈,永磁定子,铸铁壳体需精车,滚珠轴承,外连接机构,这些都是才刚刚发明,刚刚开始运用的东西。

就仅仅是这个手摇发电机电源,吴朗西就得调一台锅炉做动力,另外弄一部精度好的车床,加上水平高的钳工,烧锅炉的司炉,等等十几个专业技术人员,专门小批量生产。

这还仅仅是个电源。

另外,电报机需要的电子三极管、二极管,稳压器、电阻、电容、互感器,扬声器的碳精膜等等这一大堆零件,许多还在试制,根本就没有造出合格的产品来。

王烁不管这些困难和乱七八糟,造军舰多困难?那么个庞然大物人家都造出来了,让你造这么个小玩艺儿,你看你推三阻四,这条件那困难的。

有什么困难,你要什么我给你弄什么,理论上不明白我亲自指导,你还有什么困难?

我看不是你有困难,是你思想有问题!你还想不想天下太平了,还想不想以后传你的教了,嗯?

吴朗西说就您这个死命催法,不等天下太平我就让你治垮了,小命都保不住了,我还传什么教?不传了!

你不传教也得把电报机给我弄出来!电报机投入运用之前,死也不允许!实在不行我让阿依古丽把咱们最好的大夫给你调俩过来,天天跟着你!

吴朗西是欲哭无泪呀,您就别折腾我啦,我这不天天给你加紧弄吗?一个元件我都弄俩专家小组研究了,你还要我怎么样?

也别说,王烁这种亲自坐镇,催命似的办法还真起作用了。

大家没白没黑的研究、工作,在对满清发起总攻之前,电报机总算有眉目了。

两台电报机,不断改进,不断加长通讯距离,最后一个在西安,一个在济南,终于可以实现短信号通讯了。

尽管滤波系统还很粗糙,信号失真比较严重,

但扬声器里,终于有了可以分辨的声音,可以确定是远处一千多里地以外那个电报机发出来的。

那个时代,除了老天爷打雷,空中还没有任何电磁波信号,滤波不好影响不大,只要能确定一个频段,互相能听到就行了。

王烁这个高兴,他终于可以坐镇西安,指挥整个战场了!

第504章 总攻击令下达 更损招在后面

公元1654年农历七月初一,西北政府常务委员会,向全军下达了向黄河以北的满清盘踞地发动总攻击的命令。

陕西兵团总司令李过,宁夏兵团总司令高一功,指挥两个兵团二十五万人,组成西线攻击兵团,总指挥李过,副总指挥高一功,总政委由接替梁安国的洪雪担任。

大军接到命令之后,从榆林、延水关一线强渡黄河,向山西全面攻击前进,自西向东,解放山西全境,争取将满清满达海集团,全部、彻底、干净的消灭在山西境内,不得任其流窜回逃。

白旺的襄阳兵团,李达的河南兵团,组成中路攻击兵团,白旺任总指挥,李达任副总指挥,总政委梁定国。

全军接到命令后自潼关、卫辉一线强渡黄河,向山西南部、中部,河北一路攻击前进,消灭敢于顽抗的一切敌人。

辛思忠的陇中兵团,王建国的江淮兵团组成东线攻击兵团,总指挥辛思忠,副总指挥兼总政委王建国。

全军接到总攻命令后,自馆陶、济南一线渡河,攻击前进。

西线攻击兵团当攻占太原、宁武、大同一线,解决山西之敌后,向宣府、居庸关前进,从西、北两侧威胁北京。

中路攻击兵团扫清山西南部残敌后,一部自固关、娘子关出山西,攻击河北真定。一部沿河北南部攻击前进,到达真定,与自西向东一部汇合于真定。

东线攻击兵团,渡河占领山东全境后,向河北攻击前进,与中路攻击兵团汇合于河北,直上北京,包围北京南面。

战役总指挥李岩,率指挥总部和机动兵团二十万人,在战役开始之后,跟随中路攻击兵团,自河南进入河北,相机策应各攻击兵团。

指挥总部总政委王烁,总指挥李岩,副总指挥李定国,总参谋长宋献策,政治部主任兼后勤部长王平。

李岩和李定国组织班子,组成前敌指挥总部,跟随机动兵团前进。王烁率宋献策、王平等组成决策指挥总部,在西安不动,建立指挥中枢,负责总体战役决策指挥,具体行动命令,由李岩的前敌指挥总部下达。

王烁又特别嘱咐李岩,无论从咱们的武器先进程度,还是从咱们前敌军事将领们的作战指挥能力讲,咱们对满清的这场战争,必胜无疑!

所以,你也用不着具体干预前敌各将领的临场指挥,让他们各自发挥去吧。你只需要利用才发明的电报机,控制好各集团军的前进速度,保证他们之间互相配合就行了。

李岩说这个我知道,不用你教。

王烁就坏笑道:“你还有一个更大的任务。”

李岩就糊涂了,迷惑的看着他问道:“我还有什么任务?”

王烁神神秘秘的悄声对他说道:“军校学的那些理论没有直观运用,是记不牢靠地。

你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教会李定国,咱们的军队是如何打仗,如何争取民心,如何建立地方政权的。

这些东西,就如我从漳县开始的时候一样,宛如缓水过旱土,一点点滋润,一点点渗透,直到把占领的地方,变成咱们牢不可破的坚实根据地。”

李岩想想道:“这些东西,你那位执政官夫人都总结成理论了,军校里有专门的科目,李定国都学了呀?”

王烁笑道:“学了就会运用了?你一开始也学了,你能运用自如?碰上各种想不到的困难怎么办,你一下子就有对策了?还不是你跟着我打仗,边打仗边实践,一点点运用自如的?”

这个李岩还真得服,毕竟这都是王烁亲手创造的东西,经过河南、江淮不断的战争获胜,李岩才渐渐明白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