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清坑你没商量 >

第196部分

大清坑你没商量-第196部分

小说: 大清坑你没商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唰”一声响,警卫连士卒齐齐端枪,枪口指向街对面的百余清军。

警卫连长腰胯马刀出列,大声向对面喊道:“所有人,放下武器,列队过来投降!否则,火枪之下,没有侥幸!”

对面沉默一阵,接着喊道:“我们是洪督抚亲军。洪督抚有话要对你们统领讲!汝等若以武力相逼,我等并不怕死!”

嚇,看来这洪承畴还是带军有方,都这样了,还有这么多人愿为他赔上性命。

洪雪让那连长告诉对方,自己就是战役总指挥,让洪承畴自己出来讲话,保证不伤害他性命就是。

接着她就想到,这宋献策真是讨厌,让他给取个名字,他怎么让自己和洪承畴一个姓了?

洪雪,这听着倒像是洪承畴的闺女了!

可“洪雪”这名字已经叫开了,现在要改也晚了。

好你个宋献策,我们两口子平时拿你当大哥供着,关键时候你就坑我,看我回去怎么收拾你!

是你自己放着好好的“红娘子”不叫,偏要改名玩,怨的着人家宋献策什么事啊?

看来这位让李岩惯的,也不知道什么叫讲理了。

过了许久,清军后队中,走出一个中等个头的瘦干吧老头,穿清朝一品官服,戴红顶子。

他站到队伍前方,对对面林立的火枪视而不见,声音有些沙哑,但很温和。

只听他喊道:“洪承畴在此,请贵军统领答话!”

洪雪从警卫连后方走出来,站在洪承畴对面三尺开外,大马金刀一站,朗声道:“我就是这里的总指挥,上将洪雪。你要说什么,现在可以说了。”

洪雪?洪承畴听了不禁皱眉,没听说过。看对方穿高筒马靴,腰悬佩剑,皮带上还挂个牛皮包包,不知道是装什么东西的。

他不知道,那是西北军将领配备的左轮手枪。

现在这种近身防御的短枪,已经配备到连一级了。

看对方架势,虽然是个中年女子,但神采焕发,透着威严。洪承畴知道,对方没有骗他。

他倒是听说王烁四位夫人,除了从吴三桂手里抢的那个陈圆圆,其余都武艺非凡,能征惯战。

难道眼前这位,也是王烁的一位夫人?

不对啊,据说王烁也就三十出头,这位少说也四十了呀。

难道,王烁喜欢娶大婆娘?

正胡思乱想,洪雪就不耐烦了,呵斥道:“有话快讲,我没那么多闲工夫!”

总算“有屁快放”没说出来。

洪承畴知道自己走神了,连忙正色说道:“洪某死不足惜,然跟随我的这些弟兄,他们都是汉人。洪某以性命担保,他们没做过一件对不起汉人的坏事,也没杀戮过一个汉人。

想当年,松锦会战失利,他们也是被迫降清。请,哦,那个洪将军答应饶过他们性命,让他们回家做个普通人吧?

只要洪将军答应饶过他们,洪某任凭将军处置。”

洪雪就纳闷,你都到这份上了,你倒想不任凭我处置,你办的到吗?没事干你鼓捣这么个花活干什么,有意思吗?

洪雪当然猜不到,这种一肚子蝼蛄的家伙,最喜欢玩心眼了。

洪承畴这么干,无非就是想试探一下西北政府对他的态度。

他自以为才高八斗,到哪里都会是香饽饽。

如果王烁重视他,认为他是个人才,临发动进攻之前,一定会刻意嘱咐带军将领,注意保护他的性命。

他提出刚才的所谓条件,对方也会痛快答应。

如果不是这样,对方就会对他毫无尊重。那他也别自取其辱,落个三姓家奴的骂名,瞅机会死在这儿得了。

洪雪性格粗放,在北京时连个小鬼头鲁小钰都看不住,哪里能够理会的了洪承畴这暗藏玄机的试探?

当下洪雪呵呵一笑,即没对洪承畴有多尊重,也没有不尊重他的意思。

思索片刻,洪雪说出一番话来,把老奸巨猾的洪承畴给弄了个云里雾里,不知如何是好了。

第443章 洪督抚无奈做俘虏 大将军不用大汉奸

洪雪对洪承畴说道:“洪先生可能对我们不了解,我们大将军的政府,是讲究律法的。即便对敌军的普通一卒,也会详加甄别,依律法处置。

犯了罪的,我们绝不放过,当依律法伏其罪。没有罪过,即使是敌军,我们也不会加以任何律法之外之惩罚。

你的这些亲军,只要他们没有犯罪,想回家做普通人,当然可以。不过不能凭你一人之言,要经过我们的专门部门甄别,确认其无触犯律法之罪过之后。

只要他们确实像洪先生所言,没有干过坏事,没有杀戮汉人,洪先生大可不必担心。”

洪雪这番冠冕堂皇的话,当然是在西北政府里做官员学会的必备官话。

洪承畴对里面许多新词并不明白,听了个稀里糊涂。

但有一点他是很清楚的,只要他的亲军没干过坏事,回家是没有问题的。

他的这些个亲兵卫队,整日跟着他,倒确实没机会干坏事。

可是,这只是表面问题呀,王烁对他是什么态度,没有试探出来。

但刚才老家伙把话说绝了,只要保住他亲兵们的生命,让他们回家,他个人生死无所谓。

以他的身份,拉出来的屎怎么好意思再坐回去?

嘿,自己算计半天,倒让眼前这个女人给算计了!

无奈,他只得招呼亲军过来,放下武器投降,自己也只好跟着洪雪走了。

徐州会战,从西北军出兵开封开始,到攻破徐州结束,耗时三个月,终于圆满落下帷幕,清军主力被全歼,缴获的战略物资无数。

俘虏的满清最大的官,就是大清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右副督御史,内院佐理军机大臣洪承畴。

洪承畴这个人,机变聪敏,饱读诗书战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宋献策和李岩的意思,是善加笼络,让其为新政府效力。

在他们心里,王烁虽然毛病不少,但思贤若渴,待李岩和宋献策自然不必说,如自己家人一般,除了老婆不共享,其余不分彼此。

一个书呆子顾炎武,能让他率文武百官迎出十里地去。

洪承畴自然比顾炎武厉害多了,王烁定然不会拒绝。

熟料想,这次这二位大错特错,错到头又错回来了。

王烁根本就不打算用洪承畴。一个连民族气节都没有的家伙,就是再有能耐,老子也不用!

他让宋献策去问问洪承畴,听说蓟辽督师洪先生,深受前明崇祯帝隆恩,信任有加,并立志输死报国,兵败被俘,誓死不降满清。

不知这位洪承畴先生,是洪督师死而复生了,还是冒名顶替的?

他这句话,是学抗清少年夏完淳呢,不过这时候这件事还没发生,也再不可能发生了。夏完淳已经投靠了光武帝朱以海了。

宋献策听王烁如此讲,不由摇头道:“你这也太小心眼了,你这不是羞辱人家吗?”

王烁冷冷一笑道:“羞辱他就对了,谁让他没脸没皮,投靠满清呢?你投降也就罢了,被逼无奈,珍惜性命我也能勉强理解。

你跟祖大寿兄弟一样,投降可以,别替满清冒坏水呀?你看他给多尔衮这个卖命,出这些馊主意,得亏多尔衮笨蛋一个没听他的,要不然老子非叫他坑死不可!”

宋献策笑道:“你这还是小心眼儿。那叫各为其主,他跟着多尔衮混,当然就得替多尔衮出主意了。你好好笼络他,他跟着你混,自然也会替你出主意。”

王烁“哼”一声道:“老子用不着汉奸替老子出主意!”

李岩也劝说道:“昔日陈平弃项羽而投汉高祖,得高祖信任。有人簪于高祖曰,陈平人品不好,在家中和嫂子私通。高祖曰,”

“行了,行了,别曰了。”王烁直接打断他道,“陈平不是汉奸,这里头有个民族大义,懂吗?

一个连自己的国家、民族都不知珍惜的人,再有本事,老子就是不用!”

二人无奈,只得搬出决策常委会制度来,让五个常委集体表决。

结果却是,梁敏和王平这回支持王烁,三比二,王烁赢了。

王烁基本属于一个狭隘民族主义者,跟着他的这些人,梁敏、王平,跟他时间久了,受他思想熏陶,或多或少都受了他民族主义的影响。

从民族大义出发,新政府当然不能让一个汉奸加入进来,好说不好听啊。

王烁这回得意了,怎么样?你们俩呀,还得加强学习!

这回李岩和宋献策没有话讲了。

不用洪承畴就得处置他,怎么处置?总不能依照律法,判他死刑吧?这么一个人才,就这么给杀了,太可惜了!

王烁也觉得就这么把洪承畴杀了不是好办法。

他倒不是心疼洪承畴是人才,他是觉得这么着就让他死了,太便宜他了。

得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罪行,让他为投满清后悔一辈子,活着比死了还难受!

这小子真是损到家了,他打算让人家洪承畴想死不能,活着活受罪!

说实话,这洪承畴也是自找。你身为汉人,无奈降清,你如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也好啊,可没见过这么死心塌地当汉奸的。

历史记载,满清开始的许多愚弄汉人为他们卖命的政策,都是洪承畴出的,他为稳定满清初入中原的稳定,永久奴役汉人,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满清能在中原坐稳江山,一个靠范文程,另一个就是靠洪承畴出谋划策了。

怎么对付这个大汉奸?王烁当然没有好办法,可他有伟人的办法借鉴啊。他就想到了伟人的战犯管理制度。

我把你关起来,好吃好喝招呼你,就是不给你自由。让你天天学习,用民族大义感化你,直到你充分认识到你干的那些事伤天害理,真正后悔了,愿意做一个新政府的公民了,然后我就放你出去,还你自由,让你在对政府的感恩戴德和深深自责里活完下半生。

嗯,以后向北京进军,俘获的战犯会越来越多,得立刻召集司法部,建立健全战犯法和战犯管理制度。

想到“战犯”这个字眼,他忽然又想到了一个绝好的办法。

伟人就是伟人,这些办法太绝,太妙了!我只要照抄过来,嘿嘿,多尔衮,有你小子受的!

第444章 西北要建战犯法 大炮吓傻江南兵

王烁想到的办法,就是伟人在解放战争末期,公布战犯罪行的办法。

把所有对方高级将领都列为战争罪犯,向全国人民公布他们的罪行,号召全国百姓行动起来,打倒战争罪犯,瓦解敌方的战斗意志。

宋献策仔细听完王烁的办法,不由连连点头,叫声“高明!”

忽而就看着王烁问道:“你这些损招都怎么琢磨出来的?这也忒损了,比我损多了!”

王烁嘿嘿直笑,他可不能说他这是照搬伟人的,让你这个假诸葛纳闷去吧!

说干就干,王烁立刻把司法部长和胡琏器叫来。

胡琏器负责整理战犯名单,提供战犯所犯罪行。司法部长则组织班子,草拟战犯法,然后报决策委员会讨论,最后形成正事法规,向全国颁布执行,要快!

就在他处心积虑搞这些损人不利己的招数的时候,西北军已经结束所有战事,转入休整。

新政府调集大量干部和物资,巩固新占领的地盘,建立基层政府,忙的不亦乐乎。

西北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解决了黄河以南清军,多尔衮也就没有和王烁谈交易的机会了。

他一边派出皇室成员,亲任使节,出使内外蒙古诸部和朝鲜,花钱募兵,一面另派大臣做使节,秘密出使日本和江南,贿赂其当权者,出兵骚扰西北政府后方,试图拖住西北军北渡黄河的步伐。

内外蒙古诸部和朝鲜都惧怕满清,多尔衮又送来大批金银,招二三十万士卒应该问题不大。

日本现在当家的是第三代幕府将军德川家光,由于他仿照前明政策,闭关锁国,对中原并不十分了解。

满清黄带子使者胡说八道一番,让他把王烁当成了和满清做对的一般盗匪。

但德川家光是一个很有智谋的人,也正是他奠定了日本近百年的江户繁荣。

他考虑到,强大的满清帝国,能不远千里,渡海来请求他出兵帮助,就已经说明王烁这股力量不容小觑,绝非满清使者说的那样不堪一击。

思虑再三,他决定先派一个“外样”大名(即刚投靠还不能参与中心事物的外番),联络周边日本和中国海盗,组成一支船队,探探情况再说。

如果真像满清使者说的那样,王烁不堪一击,他当然会派大军登陆中原。

能在中原拥有自己的属地,这可是历代日本统治者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就这么着,一个外样大名,组织了三千海盗,向中原出发了。

那时候帆船走的慢,还要等待合适的信风,估计没仨月到不了中原沿海,暂时还不会对王烁构成威胁。

江南金声桓和王得仁就不一样了,他们自己有战舰,和西北军只有一江之隔。

得了多尔衮的银子,两人也不知哪根筋不对,竟然不怕西北军了,奏明光武皇帝,要去江北收复江北四镇。

真是要钱不要命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