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清坑你没商量 >

第183部分

大清坑你没商量-第183部分

小说: 大清坑你没商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成,广西不是他的地盘,万一李定国为救永历打过来,他抵挡不住。

他得搬家,搬回贵州老窝里去。

这孙可望不愧是大老张的儿子,凡事内外不分,先后不分,大小不分,就只琢磨怎么保住自己,还不如大老张呢!

说搬就搬,孙可望立刻带上永历君臣,率军跑回了贵州。

琢磨琢磨还不安全,他又把在川南的刘文秀给叫来,哭着说李定国要杀他,求刘文秀帮他。

刘文秀并不知道这边到底怎么了,但无论老大孙可望怎么样,你老二也不能杀大哥呀?

刘文秀便在贵州留下来,驻军广西、贵州,看老二到底要干什么。

孙可望的农民军观念已经深入到骨髓里,就如刘宗敏一般,看着明朝官吏就有气,这时候他还要拿钱粮养着永历这帮君臣,就更不舒服,看到他们心里就别扭。

没几天,他就受不了,把永历这帮人给撵到安龙居住,派手下亲信部将白文选监视他们。永历朝廷基本和囚徒也差不到哪里去了。

这时候,李成栋从广东来信,告郑成功欺负他,抢他的地盘,要求朝廷给他个公道。

李成栋也是流寇出身,看永历那帮人尔虞我诈的也不顺眼。

刚刚反正的时候,他还觉得需要讨好朝廷,给粮给钱的,还派干儿子李元胤组成御林军保护永历。

后来一看,这帮人,皇帝惦记着享乐,大臣惦记着捞钱,特么连满清都不如,我保你有个逑用?

他干脆不管永历朝廷了,你爱干嘛干嘛吧,不愿意在肇庆呆,怕老子害你们,老子才没那闲工夫逗你玩呢!

有永历在肇庆,和广州离的不远,他得早请示晚汇报的,磕头行礼,即别扭又麻烦。

你搬南宁去更好,我省得啰嗦。

这李成栋缺乏政治头脑,没有要成为一代名臣的理想,更不想当皇帝。永历在他眼中,就变成了累赘。

直到在梅州和郑成功干起来,他才想起永历来。

怎么呢?他干不过郑成功。

原先跟着大清的时候,大家都想立功升官发财,而且打下城市来,可以肆意杀人放火,奸妈的淫抢掠,打着带劲啊。

这会儿不行了,李成栋这德性,就想着偏安一偶,得过且过,而且,在自己地盘上打仗,李成栋不让杀人放火了。

都是明军了,怎么着百姓也是同胞,你好意思吗?

关键是这是自己的地盘啊,你特么把人杀光了,把东西抢光了,谁来养咱们?

李成栋没混蛋到张献忠那水平,不许他的军队在自己地盘上抢劫。

这打仗的所有优惠条件都免了,官兵打仗就没劲了,在战斗力上,给李成栋来一折扣。

你不不优惠吗?不要紧,我给你优惠,咱来个二五八折。

结果,当然就是打不过郑成功的海盗集团军,让人家打的满地找牙了。

郑成功和李成栋有仇,本来攻占李成栋的梅州和潮州,就是没事找茬。

这会儿打大了,李成栋不禁打,让他看出来了,你再让他住手,和他谈判,他肯定不会答应。

照这么发展下去,李成栋连广州都守不住。

李成栋愁坏了,这可咋整?早知道郑芝龙还有这么一出息儿子,他攻占安平的时候,把人家府邸保护起来呀,一个四十多的徐娘半老娘们有什么好?

可这时候说这个,晚了,仇已经结下了。

这时候,手底下人告诉他,永历让孙可望给弄去了。

孙可望他认识,过去同行啊,小时候还一块打过仗呢!

说不定,他把孙可望哄好了,这小子能帮他。

他连忙准备了十万两黄金,让人再带上给孙可望的亲笔书信,去贵州找永历,当然也是找孙可望求救。

一下子拿出十万黄金,有点心疼,可到这节骨眼儿上,顾不上了。

反正这黄金也不是他的,是抢丁魁楚的。

第416章 孙可望狼子野心 李定国忠心耿耿

孙可望接到李成栋的求救信,看在过去兄弟的面子上,关键还是看在十万两黄金的面子上,他决心帮李成栋。

他找来刘文秀,让他带领本部十万人马,赶去广东,调节郑、李两军冲突。

同时,以永历帝的名义下旨,责备郑成功不该“窝里斗。”

都是大明臣子,不去打敌人,自己个儿在家里耗子扛枪窝里横,像话吗?

郑成功必须退出侵占李成栋的土地,向人家赔礼道歉,以后好好合作,不可再次内斗。

这事本来郑成功理亏,但都是大明国土,凭什么梅州、潮州就是他李成栋的?

仅凭一道旨意,郑成功绝对不会退兵。

关键时候,还是军队说了算。这就是自古以来,中国军阀混战的真理。

刘文秀带着十万大军来的,这可不是一股小力量。

郑成功也不敢同时得罪两个强大的敌人。他给刘文秀写信,表示尊重朝廷的旨意,愿意退兵。

他主动退出了梅州和潮州,心里不痛快,就不想北上去和清军打仗。

你永历不向着我,我干嘛为你卖命?

这时候,那位原先弘光帝死了,在绍兴监国,和隆武政权“窝里斗”的鲁王朱以海,派人来联络郑成功了。

清军南下攻克绍兴,朱以海手下有个人叫张名振,这人原来是台州游击,后来扶保鲁王,被鲁王封为定西侯。

在清军攻克绍兴之前,他保着鲁王逃到海上当海盗去了,鲁王政权因此得以生存。

听说郑成功在永历朝廷吃不开,张名振就以鲁王的名义来拉拢他。

要不要舍了永历,和鲁王合作?郑成功犹豫了。

之所以犹豫,不是他舍不得永历,他知道永历让孙可望控制了,现在是孙可望在朝廷上说了算。

关键还是鲁王势力太小,将来肯定要指望他。他这十几万人马,和永历朝廷孙可望比,就差的太远了。

孙可望有李定国,刘文秀,金声桓和王得仁也表示服从永历朝廷,还有西边这个李成栋,加起来接近百万大军啊!

万一永历朝廷赶跑鞑子再建新朝,他跟了鲁王,可就是叛逆了。

正犹豫不决,湖南李定国派使节来了。

原来,永历帝被孙可望接到安龙后,寄人篱下,看人家脸色,没人拿他当咸菜,日子太难了。

“永历”现在只不过是孙可望用来颁发对其他军队的圣旨的一个名号。

他把永历君臣囚禁在安龙,自己则在贵州省城贵阳,大造宫殿,设立文武百官,完全用自己的人把永历朝廷取代了。

看这架势,用不了多久,孙可望就会自己称帝。

为了保住帝位,也是为保住性命,永历得想办法脱离孙可望才成啊。

孙可望手底下也有明白人,他们看着他这么着作死也不服气。

看守永历的白文选心里就同情永历君臣。他偷偷派人把李定国写信劝孙可望尊重朝廷的话,告诉了永历的大学士吴贞毓,并告诉他,李定国将军是忠于大明的。

绝望的时候,终于逮着救命稻草了。吴贞毓立刻偷偷去找永历帝,两人密谋,派使臣往湖南召李定国护驾。

李定国接到密旨,放声大哭。

他当即对使节道:“定国不死,断不忍陛下受此屈辱!然定国力量弱小,须缓图之。陛下亦须暂忍一时,万不可触怒反贼。定国宁可背负孙可望,定不会背负陛下!”

打发走使节,李定国开始思考如何救出永历。

现在,能出手帮他的,在他看来,只有北面的王烁和东南福建的郑成功了。

永历立朝之后,曾给王烁发去诏书,封王烁为辽东王,人家什么也没说,把使者给打发回来了。

王烁都搞常委决策制了,心里哪会有皇帝这概念?看着永历的诏书,除了呵呵,也只有呵呵了。

听说李定国要救永历,王烁这回给回信了,说一大堆明王朝早该灭亡的大道理,鼓励李定国向北进军,和他打通联系,他将在物资和军事上,给予全力支持。

观念不一样,简直是鸡同鸭讲,各说各的,风马牛不相及。

郑成功接到李定国的来信,态度就不一样了。

啊,原来这李定国是忠臣,太好了,总算有知己了!

他立刻决定,只要李定国那边一动手,他立马反攻广东,拖住李成栋。待将反贼肃清,誓师北伐,共复大明。

总算有一个一条心的,李定国心下稍安,顾不得北上灭清,先南下灭了孙可望吧。

他还没动手,贵阳那边出事了。

你不说,什么事都是败在奸臣手里呢。永历手底下,有个文安侯马吉翔,这小子看孙可望势大,早就打算另选码头了。这正好成了他讨好孙可望,立功授奖,改换门庭的大好时机呀!

他跑到孙可望那里,把永历朝廷这点秘密全给抖搂出来了。

孙可望一看,嘿嘿,永历你小子行啊,到这时候了你还不老实,不死心,你就等着李定国回来救你吧!

他也不含糊,立刻行动,以“欺君误国,盗宝矫诏”的罪名,把吴贞毓等十八名参与密谋的大臣都抓到贵阳,杀了个干干净净。

这下好,永历基本变光杆司令了,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呀!

为防备李定国返滇,他派部将刘镇国、关有才立刻率军北上,将湖南往贵州来的关口全给封死了。

盼不来李定国,大臣也给孙可望杀了个七七八八,永历帝也不想就这么等死。

有奸臣就有忠臣,又有侥幸躲过一劫的大臣,愿意冒死出贵州,去找李定国求救。

永历这回下了血本,咬破食指,挥挥洒洒,写一道血书圣旨,让那人缝在衣服里,连夜出城,去找李定国。

使臣风餐露宿,历尽艰险,总算到达了李定国在长沙的大营。

李定国接到永历的血字诏书,“伏地痛哭不能起”,表示誓死为永历帝铲除奸逆,恢复江山。

永历帝已经危在旦夕,李定国顾不得许多了,派人联系郑成功的同时,火速率军南下,决心拼死一搏,救永历出牢笼。

第417章 思报国不顾兄弟情 刺墨青以此明心迹

李定国的勇猛善战在大西军是出名的,对待部下更是亲如兄弟。

孙可望在贵州学大老张,施行高压政策,对手下也是残暴异常,违犯他的军法,往往就被施以酷刑。

两下里一比较,大家当然愿意跟着李定国混。

就在李定国南下勤王的关键时刻,刘文秀见老大老二真要干架,就劝了孙可望几句。

出川这段时间,他也看明白了,孙可望囚禁永历,杀人家大臣,确实有点过分了,就劝他还政于永历,和李定国和好算了。

不料,这句话惹恼了孙可望。他怀疑刘文秀变心帮李定国了,立刻把他抓起来,派大将马宝押解刘文秀到云南看管起来。

前段时间,孙可望趁李定国出滇去湖南抗击清军,派亲信王尚礼、王自奇、贺九仪等率兵进驻云南,镇压了支持李定国的势力,此时云南已经成他的地盘了。

毕竟他和刘文秀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他还是不忍心杀掉刘文秀。

接着,他就把刘文秀的军队给整编成自己的军队了。

刘文秀有十万部属,为人在四兄弟里面也是最善良,最老实的一个。

孙可望这一举动,不仅引发了刘文秀部属的不满,也让大家都觉得老孙快变老张了,不由都一个个战战兢兢,心下怀忿。

这个孙可望,还真有大老张“不作不死”的气魄,李定国都要打到家门口了,他还有功夫作死。

李定国从长沙起兵,一路走娄底过邵阳直奔怀化。

孙可望部署在边境的守军,听说李定国到了,根本没做像样抵抗,逃的逃降的降,连守将关有才、刘镇国都跑了。

孙可望此时在贵阳还有十万精兵,仍打算和李定国一战。

可就在这时候,云南那边出事了。

刘文秀不是被押到云南去了吗?他平时为人和善,不管是不是自己属下的弟兄,都和大家处的不错。

见刘文秀给马宝押到云南来了,云南的守将当然就问是怎么回事啊,咱们大王爷怎么把三王爷您也给关这儿来了?

刘文秀就把贵州那边发生的事一五一十和大家说了。

大家也觉得老孙这事办的太荒唐了。平时弟兄们小吵小闹也就算了,连本事那么大的二王爷都知道忠心朝廷,抗击外族入侵。

您可倒好,国家都要亡了,您还惦记着当大西皇帝,这不作死吗?跟着他混,早晚咋死的都不知道!

刘文秀借机劝说大家支持李定国,大家就打算答应。可是,大家也怕李定国因为他们帮着孙可望把他的云南给抢了,不容纳他们。

刘文秀就写一封信,把云南的情况告诉李定国了。

李定国一听,我进军贵州,不就是为了大家共同扶保大明,不再自相残杀吗?你们愿意帮着我实现愿望,我求之不得,怎么会算旧账呢?

他就写一封信,发毒誓绝不旧账重提,大家聚到一起,反清复明,还是好兄弟。

这么着,云南重新归附李定国,云南诸将一起起兵,帮李定国攻打孙可望。

连自己亲信都反了,混到这份上,也该清醒清醒了。

孙可望随死了大老张,醉死不认那壶酒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