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清坑你没商量 >

第166部分

大清坑你没商量-第166部分

小说: 大清坑你没商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总有坚持不住的时候。

就是他自己,也几次亲自上阵,身上多处带伤,快坚持不住了。

今天是第六天的清晨,如果李岩还不能赶到,褒谷他就守不住了,只能撤退到斜谷道里,做最后一搏!

思考许久,他还是决定,相信李过能够守住洛川,继续执行战役计划。

因为除此别无他法。不趁敌人分散的时候各个击破,龟缩回去,让清军重兵合围,会死的更惨!

清军不给他喘息的机会,天刚刚亮,便全线发动了进攻,山谷里,四周山上,到处都是喊杀声。

王烁就坐在离火炮阵地不远的一处山坡上,看着漫山遍野的清军攻击而来。今早敌军进攻的时间提早了半个时辰,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给他。

早就早吧,早来早打发。几天来,他对清军的进攻已经麻木了,不再考虑自己士卒的伤亡,也不再顾及自己的生死。

他和所有士卒都明白,守是死,不守死的更快。

守住了,等到李岩的大军,他们还有活命的机会。守不住,把豪格的骑军放到平原上去,外面已经没有了援军,就他们这两三万人,根本无法从敌军马蹄下逃生。

不仅如此,平原上还有根据地派出来的工作队、医疗队、运输队,这些人,也会因为他们的败退而被残暴的清军杀死。

所以,他们死也要死在这里,死在狙击敌人的阵地上!

上午巳时刚过,西侧中段阵地失守,502团团长以下全体官兵阵亡。

接着,西山山头阵地丢失,505团大部阵亡,其余在团长带领下,仍在激战,试图重新夺回山头。

半个时辰之后,西山全部失守,官兵八千人,只回来不到一千。

敌军正通过占领的西山,向谷口阻击主阵地运动。

由于西北军残余官兵撤退时炸毁了修葺的道路,敌军前进缓慢,但最终还是会到达主阵地上方。

那时敌军在山上投下巨石,再配合正面进攻,主阵地就守不住了。

王烁终于决定,放弃谷口的这个阻击阵地,向太白县的平地转移。

他留下在主阵地的三千人,准备随他出击,然后命令炮兵和其他步兵准备撤退。

他带三千士卒出击之后,拖住敌人,其他军队要利用这个机会,撤回褒谷口,在口外设立半圆形阵地,大炮沿着半圆形阵地均匀排列,将谷口死死封住。

待他出击敌军返回,留一半人马据守半圆形阵地,一半人马返回斜谷道,利用前面阻击部队阻击的时间,建立起新的防线,继续坚守。

他这类似于丢尾战术。清军虽然死伤更惨重,但人数远远多于他们。

留在最后阻击的士卒,在清军蜂拥而来的情况下,能够跑回下一道防线的机会,实在是太少了。

这也是无奈之举。不层层阻击着撤退,被敌军一举击溃,谁也没有活命的机会。

所有官兵都知道留下来阻击的危险,但大家依然争着留下来,用自己的生命,换取战友的生存。

这就是战场,就是生死与共的战友!

他们的大将军,也将带头出击,把最危险的任务留给自己。

为保卫大将军建立的新政权,为天下百姓能够像人一样的活着,他们必须付出代价,付出牺牲!

惟有牺牲多壮志,留取丹心照汗青!

王烁跨上自己的白云踏雪兽,将亮银枪从得胜勾上摘下来,看一眼身前准备出击的三千士卒,大吼一声道:

“此一去,活着回来的机会几乎没有,怕不怕?”

一个少尉连长抖动一下手里的长枪,大声回答他:“二十年之后,老子还是一条好汉,还要跟着大将军,解放天下所有的受苦人,有甚可怕的?不怕!”

身后三千士卒跟着大吼:“不怕,不怕!”

王烁点点头,再吼一声道:“放栅栏,出击!”

第381章 王烁退守太白 李过坑死清军

一个士卒挥刀斩断拉住栅栏的绳索,层层栅栏呼啦啦全部倒进褒水里。

王烁擎枪越马,率先杀向正向着自己而来的大队清军。

清军看到那个银盔银甲的将军又杀向他们,忍不住撒腿往回就跑。

几次攻击,堪堪得手,都是这个银盔银甲的将军杀出来,把他们杀个落花流水。

光死在他刀下的牛录额真就不下百数,参领大将也有被他杀死的。这人简直就是个杀人机器,沾上死,挨上亡,大家如何不怕?

王烁趁着清军撤退混乱的功夫,策马杀入敌军大队,肆意枪刺、刀砍对方士卒。

身后三千士卒也跟上来,杀声震天。

清军一路奔逃回后边准备进攻的大队,冲动了大队的阵型。

大队阵型稳定不住,看到王烁杀来,主将心胆俱裂,也跟着逃跑。

王烁带着三千士卒,一口气把敌军赶到后面营寨中,仍旧没有要撤退的意思,接着进攻敌军前锋营寨。

他必须多坚持一会,迟滞敌军,不让他们组织起来反击,发动进攻,给后方自己主力撤退和建立新的阻击阵地留出时间。

等王烁撤回到褒谷北口的时候,跟随他的三千人只剩下五百了。

敌军毕竟人多,反应过来,聚集起上万人来反击,三千兵马如何吃得消?

大家边打边撤,沿途不断有人被敌军弓箭射杀,就是王烁,后背上也插了三只长箭。

多亏他这身铠甲厚实紧密,长箭插入不深,不然,性命早就丢掉了。

他刚率残兵退出谷口,后面清军大队也追了出来。

王烁看前方自己要求设立的半圆形阵地已经建立起来,放了心,率军跑向一边。

半圆形阵地上升起一团团蓝烟,大炮接连击发,将出谷口和仍在谷口里的清军一齐打死。

后面清军听到大炮声响,急忙后撤,脱离大炮射程。

王烁又带五百残军,将侥幸躲过大炮轰击的口外几十个清军尽数击杀,这才返回半圆形阵地。

谷口狭窄,西北军集中炮火封锁谷口,清军一时难以找到有效进攻办法,也停止了进攻。

这时候,天色已经渐渐开始变暗,又是一天激烈厮杀过去了。

医护队抬走重伤士卒,给轻伤士卒现场救治。

这时候,大家都杀红了眼,只要能拿起武器和敌军战斗,谁也不肯到后方治伤。

王烁坐在行军马扎上,脱光了膀子,让军医给他启出箭枝,缝合伤口。

军医让他喝两口酒,缓解一下伤口疼痛,他摇了摇头。

他已经感觉不到伤口的疼痛了。这一天是阻击战开始以来,最为激烈的一天。

一天拼杀下来,他损失了接近一万人马,还能参加战斗的士卒不足两万人。

估计敌军损伤也接近一半,还有十多万。

两万对十万,他还能坚持到李岩到来吗?

北面的阿济格和多铎到了哪里?还能给他留出和李岩汇合,消灭豪格的时间么?

北面洛川地区,李过也陷入了苦战。

多铎大队骑军到达延安,没有等待还在后面的阿济格,继续向南前进。

他一是要和阿济格争功,你看你当哥哥的没打过李过,还是要我这个弟弟来把他灭了,显示一下自己的本事。

二来,兵贵神速这个道理,打了这许多年仗,不用别人教他也明白。他不能在延安等着阿济格,让李过从容准备迎击他。

其实,从府谷驿到延安这一段,李过已经派出小股部队在袭扰他,迟滞了他行军的速度。

李过就是利用多铎行军到延安的这段时间,撤到延安以南,准备迎击多铎。

从延安再往南,多铎就和阿济格一样,尝到了游击战和运动战的苦头。

前锋往南前进,后军还没出延安,前锋就遭到了伏击。

宽阔的山谷平地上,从往南一半左右的路上,李过让士卒每隔半步,就挖一个半尺宽窄,一尺多深的圆洞,上面盖一层牛皮纸,牛皮纸上撒上黄土。

圆洞密密麻麻,遍布了半个山谷,从远处却什么也看不出来。

然后,李过在布满圆洞的后面路口上列开战阵,做出要和多铎决战的架势。

多铎是骑军,看到李过大军列阵,便进入山谷。

山谷前面一半道路什么毛病也没有,还非常宽阔,适合大队骑军列阵。

清军骑军在山谷开阔地上列好阵势,当然就要对着李过的步军大阵冲锋了。

冲到一半,马速刚好提起来的时候,正好到达李过让士卒挖的“圆洞阵”前方。

那一尺多深的圆洞,刚好让战马的马腿踏进去,没到马腿的一半。

战马正全速前进,马腿一下被坑进圆洞里,可想而知,细长的马腿如何禁得住冲锋的巨大惯性?

前面的战马纷纷折断了马腿扑倒,后面的战马根本停不住,继续往“圆洞阵”里飞跑,把前面掉下马来的清军踏为肉泥。

山谷里一下子就沸腾了。人喊马嘶,惨叫哀嚎,黄土蔽日,更是什么也看不清了。

黄土烟尘中,后面的清军骑兵根本不知道前面怎么回事,还以为遭受了敌军攻击,更是拼命催马前进。

待山谷里静下来,黄土烟尘被风吹走,进攻的三千骑军,尽数倒在西北军大阵前方,而人家西北军根本就没放一炮一箭。

后面的清军大队被这奇怪的惨景吓着了,傻站在原地,不敢前进一步。

多铎闻讯赶至阵前,也被这场景给镇住了。打这么多年仗,怪事年年有,今年最奇怪,这阵势他没见过啊。

对面的李过看见多铎来了,冷冷一笑,带着自己的大军撤阵走了。

他也就是带了五千人来摆个架势,看宋献策这损主意效果如何?

这下,他又明白了一个道理,什么叫坑人?就是挖坑让你跳,嘿嘿。

效果确实不错,不费一兵一卒,清军三千骑军稀里糊涂就完了。

看来,这宋军师比他李过损多了,连马都坑。

当初叔叔李自成若是能放心使用宋献策,失败的也不会那么惨。

王烁才是上天指定的真命天子,宋献策到他手里,笑容也多了,活的身心舒畅,坏点子也成倍的增多。

话说回来,他李过不也和宋献策一样吗?榆林、延安保卫战再打一遍,和上次相比,他打的精彩而有信心。

若不是多铎突然冒出来,估计阿济格这时候已经让他消灭了。

第382章 游击运动战再发威 宋献策损招接连出

多铎看着前方死伤累累的清军骑兵,人仰马翻,战马咴咴悲鸣,伤兵大声惨嚎,半天都没有缓过神来。

直到李过撤兵走了个无影无踪,他才想起来让手下派人向前查看。

看到西北军在地上挖的,一个一个的圆洞,多铎鼻子差点气歪了。

这都神马玩意儿,有这么打仗的吗,这不坑人吗?

就是坑人,不止坑人,还坑马。

宋献策在率军从西安北上的路上,就在一路思考对付骑军的办法。

只有限制住清军的骑兵,李过才能守住洛川,整个战局才有反败为胜的希望。

好在从延安到洛川全是高原,战马大多时候只能在沟壑里行走,这就为他设计坑多铎的骑军创造了条件。

宋献策到达洛川,这时候多铎前锋刚到延安。

他顾不上休息,要李过带着他一路向北,把多铎行军要走的路径都看了个遍。

凡是战马的必经之路,他都根据地势,设计了坑对方的妙计。

李过已经会打游击战和运动战,再加上宋献策的损招,这下多铎惨了。

多铎整理好骑军,再次前进,转两个玩,前面是一个狭窄的沟壑,足有十多里长。

多铎怕再次中计,派出哨探骑军前后左右的查看,没发现附近有西北军埋伏,地面也没有蹊跷,这才敢下令队伍前进进沟壑。

这一回,宋献策用的是地雷。

地雷在宋代作战时就有了,只是没有王烁搞的这东西先进。

王烁的地雷已经是绊发雷了,不用人去点引信。只需一块木板,做成旋转踏板,一头勾住地雷的绊发绳,不管人还是战马,只要踏翻木板,地雷就响了。

而且,这地雷可不是宋代的石头雷,陶罐雷,是实实在在的铸钢雷,带着破片凹槽,杀伤力极大。

宋献策更是无师自通,他将地雷埋在沟壑中部,尽量加长拉绳,拉大地雷与踏板的距离,直到拉绳因为弹性无法引爆地雷才做罢。

这和《地道战》里的“蝎子雷”是一个道理。

经过实验,不断更换做拉绳的材料,踏板和地雷的距离拉大到了十余丈远。

也就是说,多铎的骑军得走到沟壑中间,再往前走十余丈,才能触发后面的地雷。

踏板被踩翻之后,触发地雷的没死,后面的倒给炸死了。

前面的战马受惊,必然往前疯跑,跑到沟壑出口附近,接着触发的就是连环地雷阵。

这连环地雷,是吴朗西的研究室研制出来的,触发原理又不一样。

一颗地雷爆炸,将连着另一颗地雷的勾簧给炸飞,通过滑轮原理,另一颗地雷的拉绳就会被重物拉开,跟着就爆炸了。以此类推,环环相扣。

宋献策料到多铎会派哨探侦查,留几个兵埋伏在附近的荒草土坑里,待敌军侦查部队离开之后,立刻将路上盖住地雷踏板的长木板抽走。

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