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清坑你没商量 >

第165部分

大清坑你没商量-第165部分

小说: 大清坑你没商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小不一的山茆由贫瘠的黄土组成,海拔高,风大,气候寒冷。

山茆与山茆之间,到处是河流、雨水冲刷出的深深沟壑,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道路,就在这些长短不一,宽窄不同的沟壑里向四处延伸。

道路不在山茆上方,是因为山茆上看着平整,却被纵横交错的沟壑隔断成大小不一的棋子块,而想越过沟壑从一个棋子块到另一个棋子块,也是非常艰难的事情。

有些沟壑太深了,四周宛如悬崖绝壁,从山茆上很难下到沟壑里。故而,陕北有两个人隔着沟壑说话,却没法走到一起的说法。

想走到一起,那就得绕到能下到沟壑里的地方下去,再绕到能上到对方所在棋子块的地方上去。

期间看着近在咫尺的两人,想真正在一起,不知要绕多少里路,才能实现这个愿望。

李过就是要利用陕北高原这种沟壑纵横,道路复杂的地势,在这高原上消灭阿济格。

他是陕北人,手下不少弟兄都是他从这里带出来的,道路熟悉,哪条路通哪里,从哪里可以绕过去,都心中有数。

没进王烁的军校学习之前,他不知道什么叫运动战,如何运用地理优势。现在他明白了,这些复杂的道路,完全可以抵上十万大军!

守卫榆林,有先进大炮和开花弹,一万人都用不了,他留给高一功三万人,就是要在阿济格过了榆林之后,在阿济格背后派出两万人,断他的粮道,让他饿死在这黄土高原上!

同时,他也不会建壁垒死守,他学会了灵活机动的安排兵力,相信这回,阿济格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果然,阿济格绕过榆林之后,进入黄土高原,就找不到了李过的主力了。

阿济格也不笨,我不找不到你吗?我不找了,我直接沿着大路往延安走。

延安是个交通重镇,西安咽喉,你总不能不守,白白让给我吧?嘿嘿,这叫以不变应万变。

原来,这阿济格是委员长的学生。

大军沿着沟壑中的大路前进,突然,转一个弯,前方就出现了李过的军队。

大炮在沟壑里横着排列开来,一个齐射,清军死伤无数。

紧接着,沟壑上面也出现了西北军的影子,夹杂着滚滚烟尘,下到山茆半山腰,接着就万箭齐发,还有让他们惧怕的开花弹爆炸,打的清军抱头鼠窜,躲都没地方躲。

正琢磨着怎么突破敌军的偷袭呢,中军方向也乱了。敌军不知从哪条岔路上插过来,直接攻击阿济格的中军指挥方队。

弓箭,弩矢,开花弹,无所不用其极,连阿济格都差点报销了。

阿济格这个气,有这么打仗的吗,这不欺负人吗?知道爷不认路就这么欺负爷?

他大声命令组织反击,把这些兔崽子从崖畔上给我揍下来,抽他们的筋,扒他们的皮!

清军乱过之后,回过神来组织反击。这时候,前后的敌人又都从小路跑了,不知消失在哪条沟壑里。

追还是不追?阿济格还没想明白,后面又来报告他,后军遭到敌人大军袭击,死伤惨重!

后军带着粮草呢!粮草丢了就不用玩啦。

他急忙传令,全军向后攻击,无论如何也要击退敌军,保住粮草!

等他的前军、中军跑到后军那里,西北军早跑没影了。

嚇,李过长心眼啦,和他玩藏猫猫。老子把前军、中军、后军凑一块,不拉开距离。前后左右都派出侦查部队,防备你偷袭,看你还怎么玩!

可架不住大道上岔路多啊,哪儿能上到原上去,哪儿的茆畔能藏人,阿济格不知道,李过知道。

派出的侦骑少了,不等后面大军赶过来就让人家给灭了。派多了人家就跑,你不追再跑回来打你,你追就把你引到岔路上去,然后绕回来又绕过去,东打一下西打一下,最后人家把你绕迷糊了,人家跑了,你也找不着东西南北,迷路了。

阿济格让李过牵着鼻子,四下里挨揍,在黄土高原上转开了圈子。无论怎么走,就是到不了延安。

第379章 打仗还靠亲兄弟 两面受敌陷危机

阿济格让李过的游击战在黄土高原上给打惨了,人马死伤无数,还找不着人家主力在哪里。

心里窝火却没有地方发泄。你找不着人家呀,跟谁发火去?

这黄土高原也忒邪性了,这是什么破地方啊,有路在地底下的吗,这是人呆的地儿吗?

上次攻克延安,他怎么就没发现这地方这么邪性呢?

对了,上次李过脑筋没转过弯来,这回他开窍了,就轮到你阿济格倒霉了。

关键是李过这回发疯了,晚上也不消停,小股部队四下里活动,利用熟悉地势的优势,到处杀人放火,让阿济格不得安宁。

李过不是发疯,他利用了地势,自然十万大军就用不上了。闲下来的士卒,自然是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捣乱了。

阿济格快让李过整疯了,最后,他想出一个办法,老子不走人路了。

路不是在高原下边吗?哎,老子不走高原下边了,老子就走高原。

高原上一望无际,大老远老子就能看见你,看你怎么偷袭!

走高原没路啊,碰到沟壑你怎么办?阿济格有办法。

他让士卒多准备绳索,到时候大家拉着绳索下去,再找攀爬高手,上到对面原上去,弄绳索把大军拉上去。

这么着,人倒可以勉强过去,马匹辎重过不去呀?

那也不要紧,我不占了一片高原吗?我把这地方先守住,然后再在附近找马能过去的路。

总之,我一个棋子块一个棋子块的走,就不走你让我走的,高原下边的破路,看你有什么办法。

这么走虽然慢点,可保险啊。不然,不等老子走到延安,人都让你偷袭没了,老子还去延安干什么,送死么?

李过站在远处的山茆上,看着清军一个山茆一个山茆的艰难翻越着前进,差点让阿济格给气笑了。

唉呀,真是蛮子自有蛮办法,照阿济格这个走法,就是自己不派兵打他,让他安安稳稳的翻山茆,仨月他也走不到延安。

这倒好,用不着李过阻击了,阿济格自己就等于是放弃了。

一路走来,李过不断的派兵在四周骚扰袭击,清军最少也损失了三万人马,剩下的也疲惫不堪了。

此消彼长,彻底消灭阿济格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可是,阿济格就像刺猬一般,缩在陕北的山茆上,现在想消灭他,反而变得困难起来。

得想办法让阿济格尽快走到平地上来,然后大军合围,才好彻底消灭他。

这时候,李过不是要阻击阿济格,而是盼着他快点往延安走。只有他到了延安,才会有足够的平地,适合消灭他。

阿济格太磨叽了,一天也走不出二十里地。李过实在等不及了,想着办法给阿济格引路,让他快点走。

阿济格让他打怕了,唯恐再次上当。无论李过用什么办法,怎么示弱,他就是不改主意,不走人路,专走山茆。

李过没办法,只好留下少量部队监视,把自己的大军撤回来,在延安空地上等着阿济格。

李过这个轻率的决定,造成了他日后的极端被动。

阿济格不是真傻,他怎么会不知道兵贵神速,自己在山茆上转圈走不到延安?

他是故意做给李过看的。玩游击战、运动战,老子玩不过你,我缩到一起,不和你玩成不成?

他转山茆的目的,就是要拖住李过的同时,让李过以为他笨,放松警惕。

当初多铎去蒙古平叛,带走的都是骑军。

蒙古草原当然适合骑军奔驰,步军很难追上叛乱的蒙古部落。

多铎走的时候,把自己的步军留在阿济格那里,把阿济格的大部分骑军带走了。

亲弟兄俩,平日里吵架打嘴仗,正事儿上就看出来了。

阿济格担心多铎带着步军去蒙古吃亏,把自己的骑军都给了多铎。

他从大同向榆林进发,走的那么慢,让李过在陕北高原上打那么惨,都是因为骑军少,机动性差的缘故。

多铎知道哥哥阿济格没有骑军了,又要和李过打仗,也担心阿济格吃亏,所以,日夜兼程的从蒙古向榆林赶过来。

阿济格知道兄弟回来了,就留了个心眼儿,没让多铎在他后面跟着,而是让他悄悄从榆林东面远远绕过去,走米脂、绥德,然后插延川,抄李过的后路,兄弟俩前后夹击,把李过吃掉。

他满以为即便自己没有骑军,也能和李过打个平手。只要自己这边坚持住,等多铎从后面打过来,李过就完了。

没想到,李过这回打的太聪明了,他根本不是人家对手。

打不过人家,又损失了不少人马,阿济格就采取了乌龟战法,把人聚集在一起,和李过耗上了。

李过没有料到多铎会来这么快,待他接到告警,多铎已经到了府谷驿大道,快速向延安杀来。

就在李过布置兵马,准备先解决多铎的时候,阿济格看到李过大军撤走,算着天数,知道多铎快到延安了。

他结束了在山茆上转圈子的战法,立刻率军下了沟壑,置李过小股部队的袭击、骚扰于不顾,迅速沿着大路,向安塞、延安方向杀过来!

延安是西安北边的咽喉重镇,去西北,有大路通宁夏、大漠,阿济格就是走的这条路,让李过给打的离开了大路,在西北面的山茆里转圈子。

延安往东,也有大路,通黄河往山西,也可先向东后向北,通绥德、米脂、榆林。

这条路从榆林往延安来,比较远,需要绕路,也不好走。所以,阿济格首选进攻延安的路线,当然是选择走西面那条路。

他让多铎走东面,一来是考虑多铎都是骑军,行军速度快,不怕多绕几步路。二来,李过不会想到多铎放着近路不走走远路,可以打李过个措手不及。

李过果然就上当。

延安是两条道路汇集的地方,地势相对开阔,特别利于骑军奔驰。再者,东西两条大路都有敌军攻来,防守起来很艰难。

李过当初不回军,直接在西北方向和阿济格死磕,消灭阿济格还是没有问题的。

但他考虑到那样伤亡过大,不如放阿济格到平地上来从容消灭保险,将大军调回了延安附近,这就给了阿济格机会。

如今敌军两路来攻,兵力上重新占据绝对优势,他就被动了。

身后离西安已经不远,让阿济格和多铎突破延安,进入渭南平原,西安肯定也得放弃,王烁那边也得撤退,在潼关的辛思忠也会成为孤军,也得事先撤退。

如此,王烁进军中原的整个计划,就完全失败了。

第380章 处处危急敌军迫近 舍命坚持最后时刻

因为自己的疏忽,导致大家费心极虑许久制定的作战计划失败,甚至导致整个西北根据地遭受满清大军重兵进攻,面临覆灭,这是李过无论如何不肯接受的结果。

在这个关键时刻,军校的教育起了作用。

他没有像以往跟着李自成的时候一样,危急时刻大脑发热犯浑,死守延安。

他继续派出小股部队骚扰敌人,延缓敌军进攻速度,自己则率兵团主力,主动放弃延安,向南面的富县,洛川一带撤退。

他撤到南面,还是考虑利用高原的有利地形,和占有兵力优势的敌军纠缠,争取利用地理优势,阻击多铎和阿济格于富县、洛川之间的沟壑里,让他们无法到达西安。

但这样做就有一定危险了。他必须把这个情况详细报告在西安的宋献策,让他提前做好最坏的打算。

这时候,宋献策正集结自己手里的兵力,准备去斜谷道支援王烁,闻听李过丢了延安,不禁大惊。

延安的重要性,宋献策当然十分明白。

战局发展到现在,延安是绝对不能丢掉的!

尽管李过一再解释他还有把握把清军阻挡在洛川以北,宋献策还是不放心。

考虑再三,他一面把情况派人通知王烁,一面命令西安的半个军,一万人马出发,跟随自己去洛川汇合李过,帮助他尽力守住洛川。

王烁接到宋献策的书信,也犹豫了。

一招失算,满盘皆输。如果清军从北面杀过来,自己还不能在这里消灭掉豪格,那么,他就要被清军合围消灭了。

是放弃整个战役计划,下令全军撤退回根据地,还是赌一把,继续执行战役计划?他还真有点头疼了。

骆养性的情报系统,已经从北京传来消息,多尔衮已经亲率大军进入河南,直扑潼关而来。

在他的身后,吴三桂已经进关,率十万汉军绿营兵紧随多尔衮之后,也是奔着潼关来了。

辛思忠那边是不能往外抽调兵力了。不要说往外抽兵,就是不抽,五万对二十万,就算有潼关之险,能不能抗住多尔衮的进攻,都没有把握。

而他这面,豪格已经疯狂进攻五天了,多处险关都是几次易手,双方反复争夺,死伤累积。

手下的士卒已经牺牲过半,虽然精神可嘉,疲累至极都还在大呼酣战,互相鼓励,但他知道,就是再有精神力量武装,人总有坚持不住的时候。

就是他自己,也几次亲自上阵,身上多处带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