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清坑你没商量 >

第116部分

大清坑你没商量-第116部分

小说: 大清坑你没商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来豪格继位是顺理成章的事,半路杀出个多尔衮,抓住了豪格的话把,把豪格硬挤到了一边去,立了个皇太极幼子福临,他自己倒成了摄政王。

成为摄政王的多尔衮本来就忌惮豪格,豪格还不知收敛,背后说多尔衮坏话,甚至说他容貌清瘦,短寿之相。

这次出征之前,多尔衮暗中指示固山额真何洛会找人搜集豪格叛逆证据,上本告发他大逆不道,要谋反,试图以此除掉豪格,永绝后患。

豪格哪里想到过要谋反?他没当上皇帝,心里不舒坦,也就是嘴上缺把门的,胡说八道几句,出出心中怨气罢了。

结果,口说无凭,实际证据不足。但多尔衮还是将豪格以“图谋不轨”的罪名,削去王爵,废为庶民。

豪格被废,却仍旧是两黄旗的旗主,这是他爹皇太极留给他的。

多尔衮怕引起众怒,还是不敢将两黄旗给拆了。

此次出征,豪格也跟随在军中。按照清制,他只有再次立功,才能有希望恢复王爵。

因此,两黄旗格外卖力,先期到达了一片石。

刚刚到达关口不久,关上就发现了从北山西面转过来的,李双喜的五千人马。

在确定是李自成的部队之后,鳌拜和谭泰将两黄旗人马分别埋伏在关口两侧,准备伏击李双喜。

李双喜毫不知情,带队一路向一片石关口走来。

到得关口,他派人高声呼喝关上士卒开关门放他过去。

就在这时候,两侧山上出现大批清军,万箭齐发。

满洲人平日里就靠骑射打猎谋生,射箭的功夫此刻是天下无敌的。

顺军毫无防备,大多中箭,死伤惨重,很快失去了战斗力。

清军从山上冲下来,包围了顺军残部。

李双喜根本就没闹明白到底是谁偷袭他,还试图组织兵力反击。

鳌拜早就在山上看到了他,此时纵马冲下山来,挥刀直取李双喜。

李双喜见一敌将向自己杀来,马急刀快,来不及问话,也挥剑相迎。

鳌拜号称满洲第一勇士,武艺高强,力大无穷,李双喜不是对手。战不三合,让鳌拜斩于马下。

这支要绕道袭击明军后方的顺军反被清军偷袭,全军覆没。

第278章 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

李双喜全军覆没不久,日落之前,多尔衮率两白旗骑军,也到了离山海关仅两里远的欢喜岭。

在欢喜岭上,可以真切的听到山海关那里炮声隆隆,喊杀不绝,可以想见战斗极为惨烈。

阿济格和多铎听的厮杀声,就要率两白旗杀下山去,被多尔衮呵斥了回来。

多铎不解,大声质问道:“九哥,咱们这么着急星夜赶来,不就是为了拿下山海关吗?这到了关前了,你不让进攻,这是何意?”

多尔衮瞪眼道:“你知道个屁!这时候去帮吴三桂,得便宜的是他,死的是咱的人。让他们打,什么时候吴三桂打没本事了,他才肯听咱们的话。”

多铎不言语了。

阿济格知道他这位兄弟一肚子道道,连问也不问,下马找地方休息了。

多尔衮一面命令部队下马扎营,一面派人去关前观察战况。

鳌拜派人送信,他已经接管一片石关口,并斩杀前来的顺军五千人,杀李自成大将李双喜,请求下一步进军目标。

多尔衮令鳌拜原地驻守,无命令不得行动。

他知道鳌拜急于立功,为豪格争取复爵。他可不想让豪格再当什么王爷。

这小子打仗勇猛,屡立战功,年纪轻轻就当了亲王,再让他复爵,对自己还是威胁。

可是,皇太极在位的时候,为了加强他自己的实力,对两黄旗以外各旗刻意削弱,使两黄旗的实力远远高于其他各旗。

多尔衮摄政之后,刻意增加属于自己的两白旗的实力,取消两黄旗的特权。

尽管如此,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两黄旗仍旧是除却他的两白旗之后,实力最大,战力最强的部队。

此次进关,他还是不得不用两黄旗做为主力。

鳌拜斩杀李双喜,已经立了功,就让他在一片石那里待着吧,不能再让他有机会立功,实在不能不用他的时候再说。

他在欢喜岭前面的威武台上立起自己的大帐,坐等时机成熟。

此时山海关前战况愈加惨烈。

天黑之后,东西罗城交战停了下来,但北翼城那边顺军并没有停止攻城,而是继续增兵猛攻。

大顺士卒打着火把,将整个北翼城下照的如同白昼。一批士卒被赶下城墙,另一批士卒立刻再架云梯冲锋。

城上城下,大炮的炮口不时发出火光,惨叫呐喊混合在一起,闻者心惊。

守城副总兵冷允登实在支撑不住,派人前去禀告吴三桂,要么增兵,要么弃城,让他速做决断。

吴三桂哪里还有兵?东西罗城顺军虎视眈眈,一个兵也不敢撤下来,否则让顺军看出破绽,死的更快。

还有五千乡勇在北面虚张声势,可是这时候把这帮没经过训练的乡勇弄到城上,这惨烈的厮杀场面,吓也能把他们吓跑,反而会带动原来防守的士卒跟着跑,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吴三桂让人告诉冷允登,要人没有,城也不能丢,不然,提头来见!

冷允登知道到了关键时刻,只能拼死守城。

战况愈加惨烈,大顺士卒蜂拥登城,毫不畏惧,死伤一批接着就又上来一批。

北翼城南面城墙上的带军参将绝望了,率先带头扔下武器投降顺军了,顺军从南侧城墙蚁附而上。

冷允登集合手下千余残兵,在城墙上两端筑起壁垒,阻挡顺军向北面发展,继续顽抗。

此时在山海关主城总兵府里的吴三桂也是心急如焚。

哨探已经告知他,多尔衮已经到了欢喜岭,可是等到天黑,也没看到清军的影子。

无奈,他只得再派副总兵杨坤前往欢喜岭,请求多尔衮赶紧派军支援。直到半夜,杨坤没回来,清军更是没有踪影。

此时北翼城城墙已经彻底失陷,冷允登撤入城内和顺军巷战,战况依然惨烈。

北翼城若是丢了,主城失去屏障,必然很快被顺军攻陷。

他只得把五千乡勇交给冷允登,让他再坚持一会,告诉他,满清军很快就来了。

大顺士卒不愧是中权亲军精锐,直到此时仍旧战力旺盛,呐喊冲杀,毫无倦意。

如果满清再不出兵,他明天肯定坚持不过去。

子时过后,杨坤终于无精打采的回来了,哭丧着脸对吴三桂道:

“我好话说尽,几次下跪,求睿亲王出兵救援。他却突然改口,要我等先剃发投降,不然,他不发一兵一卒。”

“这个小人!”吴三桂恨的咬牙切齿,高声叫道,“这明明是趁人之危!老子就是不投他!”

平息一下心中的恼怒,他跟杨坤商量道:“不然,咱们再跟李自成谈判,和他合兵一处,回过头来打多尔衮这小人一下?”

杨坤苦笑道:“多尔衮带来两黄两白八万精骑啊,他的其余部队十几万,已经由翁后转向连城,顶多两天就可到达。

唐通已经将一片石献与多尔衮了。咱们和李自成厮杀一日一夜,损伤过半,估计李自成也损伤不小。

目下,李自成估计没有多少可战之兵了,咱们两家加起来也不见得是多尔衮的对手。”

吴三桂颓然坐进椅子里,一言不发。这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此刻,无论是李自成还是他吴三桂,已经都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多尔衮进关了。

这个多尔衮,简直不按套路出牌,不讲诚信,毫无道德,出尔反尔,奸谀诡诈,真特么不是东西!

到这时候,说什么都晚了。

吴三桂终于从椅子上站起身,咬牙道:“我亲自去欢喜岭,见见多尔衮!”

给李自成送信的密云后营士卒返回密云,将李自成不相信唐通叛变的情况告诉了宋献策。

宋献策急得直跺脚,这下完了!

他连夜找来李岩和王烁,告诉他们这个情况,然后就分析道:“如我所料不错,多尔衮定是急驰山海关救援吴三桂。

若是他山海关得手,其大军必然也会向山海关进发。只是不知道翁后敌军主力现在到了哪里?如果敌军出翁后后行动迟缓,则就会证实我是猜对了!”

李岩急找哨探营询问。不久,哨探营传来消息,果然,敌军主力出翁后不远即安营扎寨,没有再前进。

宋献策叹声对王烁道:“大将军果然料事如神,山海关一战,大顺陛下凶多吉少矣!”

第279章 死马暂当活马医 三桂不降不出兵

宋献策夸王烁料事如神,王烁只有苦笑。

他要真有这个本事就成了,他现在只恨自己在另一个世界里时书读的少了,凡事知道个大概就懒得深究,现在想着力挽狂澜,阻止清军入关根本就是做梦!

啥也闹不明白,除了利用点先知先觉保住性命,剩下的,恐怕就只会泡妞了。

但能把陈圆圆泡到手里,值了。他若是吴三桂,闹不好也能为了陈圆圆和李自成翻脸。

王烁开始站到吴三桂那一边去了。

李岩和宋献策要是知道,王烁现在心里到底在想什么乱七八糟,恐怕立马就变卦,不再答应保他了。

这和保李自成没啥区别嘛!

好在这俩人现在没心思琢磨王烁在想什么,目前阻止满清进关才是大事。

李岩心情沉重,告诉宋献策,他在外面的暗探传来消息,河南袁宗第到现在都不能集结自己的部队。

和驻京师的大顺中权亲军情况差不多,士卒军官只知享乐,拿军令根本不当一回事。

李岩老家是河南,那里亲信多,自然会先知道那边的消息。

李岩说完情况,叹息一声道:“河南如此,估计其他地方也不会好到哪里去。若是闯王山海关战败,各营不能赶到京师,京师就守不住了。”

宋献策苦笑道:“不是京师守不住,恐怕是兵败如山倒。各营降兵众多,不加整顿就放之各地,势必一盘散沙,不可收拾。”

李岩问道:“咱们怎么办,走还是留?”

宋献策料不到闯王会失败如此之快,坐在那里,愣愣的想不出任何主意。

许久他道:“我得赶去山海关,劝陛下回兵。先保存住实力,依靠京师坚固城墙据守,然后等待各营向北京聚集,内外夹攻,破满清于京师城下。”

王烁急道:“从这里去山海关,至少要一天方到。军师此刻赶去,恐怕已经晚了。”

李自成在山海关只打了两天就全军覆没,这个王烁倒是知道。

今天已经是一天,宋献策即便连夜出发,最快明天下午才能到达,那时候,恐怕李自成已经失败了。

宋献策无奈道:“晚了也得去呀,死马当活马医吧。我正好可以看一下太子是否安然无恙。

如果陛下已经失败,我就跟着太子,想办法把太子保下来。救出太子,咱们立刻就走。”

李岩道:“不如咱们全军去山海关,支援闯王,兴许还有挽回的机会。”

宋献策犹豫道:“我等得到的军令是在此地固守,不得军令就调动部队出发,按军法当斩啊!”

王烁道:“都什么时候了,军师还顾忌军令,将在外,君命尚有所不受,何况咱们还是去救援闯王?”

宋献策还是有些迟疑道:“万一咱们估计失误,多尔衮没去山海关,而是要突破中西两胁呢?”

李岩不耐烦道:“你就是个书呆子。说多尔衮在山海关的是你,拿不定主意的还是你!”当下不再理他,去中军大营击鼓聚将。

吴三桂只带二百亲兵,冒险出城,迅速向欢喜岭飞奔。

临行之前,他派出联络哨探,前去通知清军,他要亲自前来商议大事。

多尔衮在威武台,闻听吴三桂已经亲来,便亲自出帐,迎接吴三桂到来。

欢喜岭到山海关,也就二里的路程,片刻即到。

吴三桂到得欢喜岭前,见威武台上站了许多人,黑乎乎的也不知是谁。

一个汉族官吏在台下大喊道:“来者可是平西伯吴将军?”

亲兵回话:“正是。”

那汉官待吴三桂一行走近,说道:“请平西伯下马,随我来。睿亲王已率文武,在台上迎接将军。”

吴三桂下马,随那汉官上威武台,经那汉官介绍,互相认识。

多尔衮和吴三桂身材差不多,都是中等个子,比较清瘦。唯一不同,多尔衮是络腮胡子,吴三桂是三绺长髯。

多尔衮首先开口道:“闻伯亲来,孤在此迎接多时了。”

吴三桂亦拱手客气道:“劳王远迎,三桂愧不敢当。”

两人客气几句,携手进帐,分宾主坐定。

吴三桂火都烧到屁股了,无心和多尔衮说客套话,开门见山问道:“三桂已派副手向王言明,王助我剿灭流寇,将来以黄河为界,王亦应允。缘何王已率兵至此,又生变故?”

多尔衮笑笑道:“伯误会了,孤并无反悔之意。”

吴三桂又问道:“然情势危急,王因何迟迟不肯发兵?”

多尔衮慢悠悠道:“伯与李自成均是汉人,你们汉人向来狡诈,孤不得不防。倘若伯与流寇佯装互击,却以此计赚我来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