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清坑你没商量 >

第106部分

大清坑你没商量-第106部分

小说: 大清坑你没商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家混乱,崇祯帝立志中兴,哪有心思于男女之事?以此女子过于貌美,扰乱帝心为由,送出宫外。

花一大笔钱买个陈圆圆来,结果崇祯不要,这钱岂不白花了?田弘遇心疼啊。他不能当冤大头,他得把陈圆圆再想法卖出去。

他是个善于巴结的人,在京师结交的权贵和有钱人自然就多,于是天天拉能出的起价的权贵们到他府上,推销陈圆圆。这些权贵中,就包括吴三桂。

而做为陈圆圆来讲,与其让田弘遇把她卖给个有钱的糟老头子,还不如和年轻风流的吴三桂在一起。

恰值那时吴三桂手握重兵,成为国家依仗,有权势熏天的架势。

陈圆圆便给田弘遇出主意道,与其将她卖个好价钱,不如用她结交当朝权贵,以图将来。

田弘遇也觉得陈圆圆这个主意好,便请吴三桂来府上,将陈圆圆无偿送与了他。

那日吴三桂在田弘遇府上乍见陈圆圆,惊为天人。几番接触,陈圆圆刻意逢迎,竟令其难舍难分,立刻带这女子回自己家中。

吴三桂将陈圆圆养在北京家中,每自边关返回,必与此女终日厮守,片刻不忍分离,可见他十分喜爱陈圆圆。

吴襄此刻想到,若是刘宗敏跟随他去府中搜银两,发现了陈圆圆,这货什么都敢干,定然会抢了陈圆圆去。

如此一来,他儿子吴三桂若是知道了,定然会动怒,甚至会不顾一切的来和刘宗敏争夺陈圆圆。

知子莫若父啊,他儿子会怎么做能猜的到,陈圆圆比他这个爹在儿子眼里重要的多,那时必然是一场大祸!

吴襄急中生智,当下可怜巴巴说道:“小儿镇守边关,前朝拖欠军饷积年。为稳军心,无奈只得以家财暂充军饷。是以,在下家中确无余财,非是故意欺瞒大将军。

大将军若是不嫌,在下昔日从军时,收藏的有宝刀一把,以往有行家看过,说是价值十万。在下以此抵充捐银,不知可否?”

吴襄在边关做将领的时候,是用刀的,对刀也就情有独钟。当年得了那宝刀,爱不释手,日夜把玩。

今日见大祸临头,实在没有办法,一狠心,只得把自己这把心爱之物拿出来了。只求刘宗敏识的此刀,拿了去便不再起抄他家的念头。

刘宗敏也是用刀的武将,又是铁匠出身,对刀更是极有研究,也更加喜爱。听说吴襄藏的有宝刀,便跟着吴襄去他府中看刀。

来到吴府门口,吴襄正要叫门,门却自己开了。

两个丫鬟在前,一位素装打扮的女子在后,正要出门。

三人均说的江南吴语,听来绵软轻柔,如莺歌鹂鸣,说不出的舒服受用。

那素装女子个头高挑,不胖不瘦,生的曲线玲珑,走起路来一步三摇,煞是迷人。

再看脸上,肌肤胜雪,唇红齿白。高鼻梁,大眼睛,眉似柳叶,斜插入鬓,满头乌发点缀着金玉首饰,好一个绝色美人!

那女子来到门外,看到吴襄和一个高大粗壮的黑脸金甲将军立在门口阶下,街上站满了黑衣黑甲的士卒,不由愣在当地。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吴襄心中暗暗叫苦,懊恼异常,冲那女子训道:“你出来作甚?回去!”

那女子慌忙带着两个丫鬟,跑回府里去了。

刘宗敏眼睛都直了,站在当地,直到那女子的身影消失了,兀自不能动弹。吴襄喊他几声,方回过神来,问道:“这闺女是谁,你闺女?”

吴襄知道要坏事,可也不敢不答,说道:“此小儿长伯之妾也。”一句话带过便急急道,“请大将军进府,在下拿刀与大将军观看。”试图分散刘宗敏的注意力。

刘宗敏没有要动地方的意思,许久咕哝道:“一个妾,跟丫鬟也差不多。”然后对吴襄道,“刀我不要了,你把那闺女给我送到府上,咱们就此两清。”

第258章 弄巧成拙羊入虎口 天不假人是何世道

闻听刘宗敏要陈圆圆,吴襄不由大急道:“这不可以。那是我儿心爱之女子,若此女不得保全,我儿恐不肯来归呀!”

刘宗敏冷笑道:“老子还怕他造反?老子巴不得他造反!”恶狠狠威胁道,“今晚将她送来,咱们万事皆休。不然,吴襄,有你好受的!”

说罢转身,带着亲兵轰隆隆走了。只留下吴襄独自站在自家府门前,欲哭无泪。

吴襄进府,去后院找到陈圆圆,怒声责问道:“嘱咐你多少遍了,不要出门,不要出门!你说你出来干什么?你还嫌我过的舒服,罪没受够是不是?”

陈圆圆低头不语。今日大兵都出了城,听丫鬟说,街上太平了,她是想到街口的观音庙里烧柱香,保佑她家少将军平安,也保佑她家老爷早日出狱。

吴襄数落半天,见陈圆圆低头立在那里一声不响,自己也说不下去了。

此女知书达理,不是好出风头的秉性,只是担心他和儿子的安危,并没有犯什么错。

可这乱世,强盗横行,刘宗敏就是强盗祖宗,你不犯错也活不下去!

吴襄叹息一声,住了嘴,在院子里转圈子。

许久思得一计,便叫来家奴,让他提个筐子,以出门置办吃食的样子,到府外四周转转,看有无顺军或是可疑人等。

待那家奴去了,陈圆圆问吴襄道:“可是儿闯祸了,惹的爹爹着急?”

吴襄长叹一声,将今日发生的事说了,然后叹道:“我原本以为,舍了那宝刀,可换来咱们暂时安宁,熟料天不假人,天意不让我活呀!”

陈圆圆明白了事情原委,许久不出声,然后银牙一咬,跪下来道:“爹爹还是将儿送与那刘宗敏吧。儿自来府上,爹爹与少将军待儿恩厚,儿愿以此身,换得爹爹与少将军平安!”

吴襄怒道:“糊涂!长伯来信怎么说的,难道你忘记了吗?他只有在山海关不回来,咱们才能活着,他才有机会救咱们出去!

他每次来信,都要问及你安否?可见他对你之珍视!今你若被那刘铁匠掳去,长伯定会因你而与李自成翻脸!那时,吴家上下老小,恐都没命活了!”

他让陈圆圆起来,等那家奴探听外面情况回来。

家奴终于回府,告知府外四周他都仔细看了,并无顺兵把守,也无可疑人等闲逛。

吴襄估计是刘宗敏托大,认为自己不敢违拗他的命令,故而根本没派人监视他。

他对陈圆圆道:“你赶紧换身家奴衣服,现在就出府。我让家奴在街口以外牵马等你,你出城便与家奴骑马奔三河,那里有长伯暗探驻扎,让他们把你送到长伯那里去。”

陈圆圆问道:“儿走了,爹爹如之奈何?”

吴襄道:“长伯还率关宁铁骑在外,刘宗敏不敢把我怎样。即便他要于我不利,李自成也不会同意。家里你不用担心,只要你到了长伯那里,大家就都安全了。”

吴襄的想法,不可谓没有道理。可他忘记了一点,刘宗敏是大将,也不是没有心机的人。

他早就注意到吴襄与吴三桂有书信来往,早已派人暗中查找他们的通信渠道,近日正好查到了三河吴三桂的暗探驻扎地,陈圆圆这一去,正是羊入虎口!

这注定将是一个不平静的下午。

嘉定伯国仗周奎,看着外面安定了,就想着要出门了。

这几日,他一直猫在家里提心吊胆,唯恐大顺军再次闯到他的府上来。

总不出门不成啊,资财都让顺军抢的差不多了,得到乡下庄园里去看看,设法弄点银子,弄点吃食,一大家子人呢。

长公主的伤口一直不好,烧退不下来,也得找大夫看,想法弄点药。

街上的药铺都关门了,得到昌平那边看看,说不定那边比城里要好些。

家人套好车停在门口,他刚迈步出门,就听一边有人喊他道:“外公,外公!”

他转头看去,见左边门前拴马石边上,站着一个穿的破破烂烂,蓬头垢面的年轻乞丐。

除了这乞丐,再无旁人。他仔细一打量那乞丐,不由大吃一惊。

看看四周没有外人,连忙把那乞丐拖入门里。

周奎拖着那乞丐,吩咐家人赶紧关门,今天哪也不去了,在门口好好看着,有人来要事先禀告他,得到他允许,才能放人进来。

将那乞丐拖入后院偏厅的小屋里,他才急急问道:“你如何回来了,定王呢?”

那乞丐道:“我们走到山东地界上,遇到了大股强盗,侍卫被杀了不少,只有两个侍卫护着我们逃出来。后来又遇上饥民闹事,我们被裹挟进去,再后来就都给冲散了,皇弟也不知生死。我身上什么也没有,只好一路逃难逃回来了。”

周奎跺脚道:“你逃也往南逃啊,你跑回来做甚!”

不用问,这乞丐,正是大明太子,崇祯的长子朱慈烺。

当下周奎吩咐家人带朱慈烺先去洗澡更衣,将身上的虱子跳蚤弄干净,自己则独自坐在偏厅里唉声叹气。

周奎夫人听说他拉了个乞丐回后院,急忙过来观看,却只见他一个人在屋里叹气。

夫人就问道:“又怎么啦?”

这些日子,她也让如狼似虎的顺兵吓怕了,唯恐再出什么事情。

周奎听得夫人询问,打个唉声道:“还能怎么,那个活祖宗,他又跑回来了。你说,你说,这让我如何是好!”

夫人没明白,问道:“你说谁呀?”

周奎没好气道:“还能有谁?你大闺女家老大!”

夫人这回反应过来,不由吓的面色苍白道:“他不是去南京了吗?”

周奎再叹气,将遇到强盗的事说与夫人听,然后道:“这是天要亡大明啊,咱们也没有办法!”说罢站起身来。

夫人惊问道:“你要干什么去?”

周奎道:“还能干什么去?我去见大顺权将军!”

夫人一把拽住他道:“他家老二死的早,现在老三又不知生死,长公主半死不活,咱闺女就剩下这么点骨血,你要把他交给那帮兽兵,他还能活下来啊?”

周奎道:“不然怎么办?没有不透风的墙!如今,大顺皇帝正满世界的找他,如果让他们知道是咱们把他藏在家里,咱们全家老小,上百口子的命就没了!要灭九族的你知不知道?”

夫人抓着周奎袖子的手松了,一屁股坐在地上,哭泣道:“天,这是什么世道啊!”

第259章 亲人叛太子重入宫 生傲骨不受嗟来食

李自成和牛金星,宋献策二人在文华殿里商议了送给吴三桂的银钱数量,官爵,以及出兵的时间和次序。

三人多日没有象现在这样凑在一起议事了,又说些别的。

中午一起吃了饭,下午休息片刻,又议各处官员的配置以及今后选官的方式,许多问题都需要有个章程。

进京太仓促,好多问题都没有想到或者从来没有遇到,延续大明的办法显然不行,自己又没有一定之规,难免乱上加乱。

宋献策心里已经打定主意要走,一些原则问题就不那么坚持,但也不能不发表意见。

这样,好多事情就按着牛金星的主意来,有时候李自成也出些主意,事情解决起来反倒快了不少。

就是这样,也没有把所有的问题定下来。

看看时间不早,李自成就让两人先回去,待明日早朝之后,再到这里来继续商议。

就在这时候,刘宗敏慌里慌张跑进来,进门也不行礼,直接说道:“陛下,大明太子找到了!”

李自成不由从椅子上站起来,急急问道:“你说什么,大明太子?在哪找到的?”

刘宗敏道:“是前朝那个国仗周奎,他跑到臣那里,说太子在山东遭了强盗,又跑回他家里来了。他不敢隐藏,来向我告发。我派人把太子从他家里抓来,给陛下送来了。此刻那大明太子就在殿外。”

李自成看看牛金星和宋献策,笑道:“真是天意!这回,咱们平定南方就轻松了。”

牛金星道:“可寻几个过去侍候太子的中官辨认,看是否真是太子?”

李自成急忙令太监去后宫寻找和太子熟悉的太监,一面领着众人来到文华殿外。

殿外丹樨下,站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双手下垂,面色白净,并不紧张。他身后,是四个挎着腰刀的大顺士卒,见李自成出来,跪倒磕头。

熟悉太子的几个太监过来辨认,确实就是太子朱慈烺。

李自成闻言大喜,让朱慈烺到丹樨上边来。

朱慈烺走上丹樨,和李自成面对面站着,即不下跪也不施礼。

李自成面对太子,竟一时不知说什么好了。

刘宗敏大声喝道:“见我家陛下,焉何不跪?跪下!”

朱慈烺冷冷笑道:“我乃太子殿下,该跪的是你们!”

刘宗敏大怒,就要上前抓太子,被李自成摆手挡住。

李自成在太子身前来回走了两步,面对太子站下,慢慢说道:“汝父无德,遂失天下。孤代汝父,乃是天意。虽如此,孤仍善待汝父,为汝父收尸,请和尚超度。孤仁至义尽矣,汝当无怨。”

朱慈烺道:“即如此,就请葬我父皇入土,休整日露于尘世,令父皇之灵难安。”

李自成道:“这个当然。”见朱慈烺站立不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