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维多利亚的秘密 >

第319部分

维多利亚的秘密-第319部分

小说: 维多利亚的秘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视野回到北非。在这片被撒哈拉大沙漠分隔的大陆上,曾经有一个古老的民族发现了大沙漠的地底蕴藏着丰富的水。那是数千年前撒哈拉大沙漠仍然覆盖着森林的时候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考古学家已经在撒哈拉发现了很多数千年的壁画,描绘的是当时的动物,有鳄鱼等只存在于湿地的动物,证明了这里曾经的湿润。可惜,那个曾经征服了撒哈拉的民族最终衰落下去,因为地下水是有限的,而且他们并没有能力高效地发现更多的地下水。

为了统治北非,唐宁必需帮这里的居民解决水的问题,这是个大问题,不能有限地解决,这里的居民可真不少。高空集水器的效能都不足以应付这庞大的北非人口用水,且成本太高了。

几年前唐宁用来享受生活的纳马夸兰沙漠花园给了自己灵感,当时建造了一条从海洋通往沙漠的玻璃水道,使用的办法是蒸发海水到高塔,直接把淡水输送到花园宫殿中。

这种办法仍然无法满足超大规模的人口用水。唐宁决定把它改进一下,不再局限于仅在海边用太阳能来蒸发海水,而是把蒸发的面积扩大成千上万倍。

做法是把海水直接抽上高塔,然后利用高度差让大量的海水通过玻璃水渠。这新玻璃水渠经过新的设计,特别地浅而宽,其顶部封闭,只留一小条缝容被蒸发的水汽进入顶部水道。

顶部水道的水源全啊来自水蒸气遇冷,冷源又是侧部水道的海水,而将海水蒸发的热力则是沙漠中最不缺乏的阳光。其实这个复杂的封闭式水渠就拥有了四条水道,一条主蒸发海水道,两条侧翼冷凝道,顶部一条淡水道。

复合水渠拥有神奇的蒸发能力,水流走着走着,诶?淡水比海水还多了!只要走上十几公里,这条道就能将一半的海水变成淡水,越远淡水越多,形成了史无前例的大逆转,因为离大海越远淡水反而越多了。

到了复合水渠的尾部,盐的浓度极高,几乎要随时晰出,可以利用成为制盐厂。适当地控制水渠的蒸发能力,它可以延伸到离水源500公里之远的地方。也就是说,这种复合水渠能够为几乎整个北非干旱、沙漠地区的城镇提供充足的淡水。

在唐宁的宏伟计划中,将在北非建造每隔50公里就有一条的复合水渠,整个北非共计将有10万公里的复合水渠。它们呈现井字型,遍布所有地区,彻底解决这个世界上最缺水地区的最大问题。

这是一个五年计划,意味着每年要建造2万公里水渠,每天55公里。一米水渠需要5块巨砖,55公里就是275000块,搬砖机器人平均每天要从砖厂里搬运25公里之遥,如果使用防沙长城时那种独轮搬砖机器,一天只能搬的砖28块,则总共需要9821台搬砖机器人。

快要一万台搬砖机器人了,这个数字有点负担,数字大了之后周边的一切后勤就麻烦起来了。要是机器人的速度能更快一点就好了。又快又省的方案在哪里?不久前刚刚发明的滑翔机空投方案立即钻进了唐师父的脑洞中。

哈哈,机器人的行走速度只有30公里每小时,而滑翔机可以轻松达到300公里,一下子提高了十倍。一万台一下子可缩减至一千台,太划算了。而且省了建造传送带的费劲工夫,因为地形会变化,传送带的铺设也是个力气活儿,陆运变空运,一下子解决一揽子问题,节省的时候比十倍还多。

现在要考虑的是用什么动力的抛出滑翔机的问题。激光推进器当然是不行的,这东西那么贵,还需要保密呢。还是以50:1的滑翔比来算,要跨过50公里,至少需要把一吨重的货抛到一千米高,这还真不是个简单的事情。

按照势能的运算公式u=mgh,这需要把10吨的东西从100米高砸下去才能弹起1吨的货物到1000米,或者把100吨的东西从10米高砸去,都不是省油的灯啊。砸10米高的重物也够呛,唐宁只能放弃第一个想到的用投石机方案。

原始投石机无法适应现代应用,看来只能上高科技了——电磁弹射。将滑翔机的装上滑块,利用电磁力加速到能够冲到千米高空就赢了。电磁力的控制很好操纵,且容易扩容。

一台大卡车的燃料电池功率不够可以几辆卡车合并,力度还不够可以使用能量积蓄技术。使用磁悬浮的飞轮能够把能量集中起来,飞轮可以被加速到足以媲美100吨重物从10米砸下来的巨能,然后强力切割磁力线把能量在短短的几秒钟内全部转化为推动滑块的动力。

唐宁经过计算得知,每一台弹射器需要两台能量车,再加一辆弹射车,组成一个工作小组,即可把一吨的滑翔机弹射到一千米高空。两个工作小组就能组成一个运输回路,弹过来弹过去。

这一次的技术方案使用的电磁强度还是相当大的,所以采用了最新的高温超导材料,仍然是大量由高丽生产的稀土为原料核心。这种材料比低温超导的效能要差一些,但胜在比低温超导廉价,适合移动。

跟防沙长城的制砖厂一样,以沙漠之沙为原料的玻璃砖厂也是每天都要移动约50公里,不停地适应新的施工地点,否则物流的成本更加高昂。

除了这电磁弹射器和一千台滑翔机,工程最大的成本要属那些大玻璃砖了。为了提高它们的抗热胀冷缩物理性质,加入了从别处运来的材料,大约每块砖的成本为0。01欧元。

整个工程需要500万欧元的砖钱。想想这浩大的工程量,这算是相当地划算了。北非人民虽然要承受被异教徒征服的精神痛苦,但也有进入不缺水时代的喜悦,他们都对科技界先知很有信心,他们还纳闷为什么电讯报不提人工钱。

什么叫大自动化时代?我们唐老板从来不需要大量的工人来表现工程的浩大,这一次大施工的队伍仅仅需要270名员工,每人平均年薪500欧元,一年总花费仅13万5千欧元。这还是需要三班倒的情况呢。砖厂30名、弹射器30名、施工30名,90*三班倒,就是270名。

北非有数千万人口,人人给唐老板交0。1欧的水钱,唐老板一年时间就差不多能把投资赚回来。而一旦解决了水的问题,北非的经济将被数以十倍、百倍的带动。死硬派宗教分子也难以经住这样的诱惑啊。

如果这个工程真的成功,温莎帝国将彻底征服北非人民的心,把英法什么的完全抛到脑后去。

406。第406章滑翔

电磁弹射滑翔技术的效率是惊人的高的,比铁路、公路、飞机都高,因为两点,第一:它只需克服空气阻力,地面阻力为零;第二:它不需要携带燃料,免于燃料自重的浪费。

对地面交通工具,它还省去了大约3。14倍的路径,这是圆周率,也是蜿蜒的河流与直线距离之比的大约数。铁路长期都会是陆地货运的王者,不过,使用电磁弹射滑翔机的性价比远远地超过了铁路。

唐大帝再次野心勃勃,准备建造贯通整个联合国的高速廉价物流网络。每10万人的城镇建造一个跳跃中心,在联合国境内的7。8亿人中,会有7800个,然后视货运量的大小配置弹设器的多寡,像北京、旧金山、慕尼黑这样的大都会,就会有n多个,小城镇一个就行,各个方向都使用那一个。

每一个节点投资成本1000欧元,总共780万欧元,每架滑翔机平均为每个包裹跳跃10次,则每天运力是2400个包裹,因为一次能装1000个一公斤的包裹。整个联合国人民每人每天一个,有7。8亿个包裹,要达到这样庞大的运力,就需要每个跳跃点42架滑翔机,总共是32万架。

这32万架滑翔机的成本倒是不高,每架才5欧,总共160万欧元。所以这个项目总投资为960万欧元。效益是多少呢?7。8亿个包裹,每一千个五欧元,每天收入390万欧元。

一千个包裹才收五辆自行车的年租那么多钱,所以它廉价,运送速度是300公里每小时,平均每个包裹在两小时之间送达,所以它高速,又便宜又快,理论上是无敌的,所以狂抢7。8亿个订单也是可以的。

有了这么好的物流网络,store的商品几乎都可以包邮了。这个网络涉及到空中管制、跳跃中心选址等难题,没有政府支持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就只能在联合国31个成员国之内部署,协约国几十年内是看不到能够山寨的可能。

以前的风鸟快递垄断了城内邮政,将来的弹射滑翔机系统则会垄断城际邮政。北京与天津的直线距离是100公里出头,住在北京的居民完全可以在store上定购正宗的天津狗不理包子,比你在北京城内预定仅慢上20分钟,绝对在大多数人的耐心阀值之内。

住在烟台和大连的居民可以在store上购买汉城的泡菜,两小时内到货,你见过这么夸张的国际物流吗?它们之间隔着渤海,不过,这不是问题,为了发展这样的两小时经济圈,唐大帝完全可以利用原来的海上补给站技术在海上搭建中转站,完全无视大海的存在。

同理,上海虽然被大清国重重包围,弹射物流网却可以在东海中直线穿过,从烟台到上海也不过是500公里。上海又被大清重重包围,却可以通过海上跳跃点直接连通到700公里外的台北。

日本人在菲律宾被围死而降,在根基不称的台湾省,被温莎军团使用同样的战略打败,灰溜溜撤出台岛,为了得到完整的将大清国包围的太平洋岛链,琉球群岛也在唐大帝规划当中,不过,不服气的日本海军将重兵阵于琉球,试图再战。

到了台北时,离香港就只有800公里了,仍然是通过海路,神奇的弹射物流网把中华联邦在货运上接了起来,从北京到广东,无碍。香港这个地方很有意思,名义上是英国人的殖民地,但是温莎财团势力庞大,就差没正式宣布收回,其实香港的经济、政治已经完全被温莎控制,懒得正式收回而已。

为了跟没有希望的协约国划清界限,香港的市民都不喜欢说自己是英国人了,都说是“香港人”。港人的护照可以通行于联合国31个成员国,却不能在协约国成员里乱窜,所以从这方面来讲,香港事实上是属于温莎势力范围。

台南到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不到900公里,三小时经济圈。马尼拉到越南西贡,1600公里,5小时经济圈。野心勃勃的越南殖民政府已经在温莎帝国的支持下逐渐控制了整个越南,成了法国人与亲温莎的越南本地人共同统治的新疆域。

越南人口一千万,不小,跟巴西是一个水准。

西贡到新加坡1000公里,三小时经济圈。就连新加坡到加尔各答的2800公里之遥,也可算是9小时经济圈。300公里时速的威力还真不小。

许多有战争经验的将军们认为战争打的是后勤,唐老板这种可瞬间转民用为军用的后勤大杀器的出现引起了协约*事家的轻微恐慌。他们原以为温莎财团只是财大气粗而已,打起来可以拼到不相上下,如今这种后勤技术居然在相同的成本上比协约国强了18倍。

这帐是这么算的,在通火车的地方,协约国的铁路时速50公里,而温莎的速度是300公里,这是6倍,而且是直线的,把圆周率算上去,那就是18倍左右了。举个例子,温莎军与协约军以相同的兵力在某战场要决战,在同一时间内,双方的火力值跟后勤能力正相关,温莎军可以用的子弹和炮弹能够以18倍的强度来压制对方,这……

他们这么算是不正确的,因为……拿即将开始的琉球争夺战来说吧,一旦日军的补给线被切断,温莎军的火力变变成了日军的无穷大倍,因为对方是零嘛。

唉,终于要跟协约国的本土作战了,还是唐宁相当欣赏的日本国,真有点可惜呢,不过……连英国都开打了,没什么不能的。打日本总比打英国要宽心,英国的四公主还怀着孩子躲在恭王府呢。

唐大帝又打算对日本故计重施,使的是分裂国家法,英国有爱尔兰能分,日本也有。在德川幕府时代,将军的全称是“征夷大将军”,这个夷是指虾夷,北海道的旧称,不是太旧,在我们唐大帝指导日本联邦建国的时候才废除了虾夷国的名称,在虾夷建立了日本第一个以“道”为名的一级行政区。

最近林菲尔已经有点怀疑唐宁跟露易丝的关系了,因为露易丝是林总督的闺蜜嘛,不管有什么借口,闺蜜夫人一直呆在北京,这一定不太对劲。为了转移林菲尔的视线,大帝准备给她一个能够把她忙死的她肯定喜欢的重任,指挥联合****从北海道进攻日本的本土。

唐宁还把征夷大将军的头衔送给了林菲尔。如果日本还能有一个地方愿意臣服于唐大帝的话,估计就得是北海道了,因为他大力发展了札幌,让这里曾经比日本任何一个地方都发达,很多的北海道百姓都受惠于大帝的札幌工厂。

而且这里的虾夷人跟日本人根本就不是一个民族,倒是跟库页岛、千叶群岛上的原住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