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日之雪耻 >

第235部分

抗日之雪耻-第235部分

小说: 抗日之雪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一步扩大,所以这也要求唐仰杜政权的行政机构必须得到相应的扩大与加强。再者,日伪虽然在全省大部分县建立了县政权,但真正能在全境推行政令的县并不多,多数县是伪政权、国民党政权、**政权三方并存、争夺的局面。这也要求地方行政机构特别是基层组织的加强与健全,以增强控制力量。基于此,唐仰杜大力调整了地方行政系统。先出台的是道区划的调整与增设。1939年2月,省公署提出改4道制为1o道制的方案,4月,新道区制正式实行:登州道(道尹张化南,1941年11月易为常之英,1943年1o月易为肖彝元,驻烟台,辖1o县及烟台市、龙口特别区、威海卫特别区。1943年,废除道与市、区之间的隶属关系,烟台市及龙口、威海卫特别区归省直辖)、莱潍道(道尹常之英,常调登州道后易为刘东秀,驻潍县,辖8县)、青州道(道尹方永昌,1944年8月易为王子枫,驻益都,辖11县)、沂州道(道尹王九思,1944年7月易为周庆余,1945年1月易为王峰青,驻临沂,辖7县)、兖济道(道尹朱泮藻,1942年11月易为王绍武,驻济宁,辖12县)、泰安道(道尹杜中,1943年9月易为杜杰,驻泰安,辖7县)、曹州道(道尹赵君弼,赵调任省公署宣传处长后易为朱经古,驻菏泽,辖13县)、东临道(道尹王永苍,1944年9月易为董政华,驻临清,辖17县)、济南道(道尹王露洪,1942年1o月易为郝书暄,1943年1o月易为常之英,1945年5月易为宋介,驻济南,辖7县)、武定道(道尹刘景尧,1943年1o月易为张光沐,驻惠民,辖13县)。

为了讨好日本人,唐仰杜在伪山东政权道公署各设日人联络员1人,“负联络指导之责”,实是道县政权的实际控制者。1944年,成立青州特别行政公署和张店地区专员公署,原设青州道公署取消,变为9道1特别行政公署及1专员公署。济南市公署仍归省公署直属,市长朱桂山。

在扩大和健全道机构的同时,唐仰杜还出台了一系列县政建设的措施,进而通过县政推动基层组织的强化。唐仰杜沿袭国民党政权统治办法,将全省1o5县分为三等,视情形给予不同的要求和待遇,像阳谷县这样有资源的县就给予高于一等的待遇,像一些没有任何资源并且地处偏僻的县区就给予低一等的待遇。一般来说像韩云华这样的八路军不对一般会找一些差一点的县区展,这些县区的日伪实力比较薄弱,但是也有例外。就像韩云华这样选择富裕一等的县城的八路军也不少,因为这样富裕的县区物产也丰富,人口也不缺少,十分适合军队的展。当然相对于的收到的阻力也就大了不少,这从韩云华所部到达阳谷县之后生了这么多场战斗就可以看得出来。1942年后废除县等级制。为促进县政工作,省公署还采取了规划“县政模范地区”的措施。自1944年1月1日起,县、市公署改称县、市政fǔ,县知事改称县长。

县政权负组织基层组织之责。马良时期的区乡镇长制度(或称邻闾制度),不过是简单的连坐式管制,像马良那样的封建军阀也就只能想得出这样愚蠢的制度来,和封建时代的连坐制度实施后所产生的所有的弊病一样,实施连坐制度后的山东迅陷入了恐慌之中,所以这种愚昧落后的制度也就实施了一段时间之后便自动消失了。

唐仰杜时期开始推行保甲制度,建立保甲组织,并与区乡镇长制度密切结合,作为强化基层组织的主要措施。保甲制度是集地方行政、军事、经济活动为一体的组织制度,组织结构大体是:以户为单位,户设户长;1o户为甲,设甲长;1o甲为保,设保长及副保长;一乡或镇为联保,设联保主任。甲长由户长推选产生,保长以原有之村长充任,同一村庄有数保时,加设副保长,联保主任由乡镇长充任。各县保甲以县知事为最高监督长官,县警察所长承县知事之命,推行全县保甲事务,各区警察分所所长承县警察所长之命,推行各区保甲事务,监督该区内各联保主任,各联保主任监督各村保长,保长监督甲长,甲长监督甲内务户,以此层层负责以至于各户及每一个人。

为了保证管辖到每一位居民,唐仰杜政权还将寺庙、船户、矿山、公共场所及分散住户分别编组为特殊保甲。这样,保甲便成为自上而下的统一的组织系统,这是保甲制度的职能之一。

在唐仰杜政权中保甲还有组织武装的职能,尽管这种保甲制度比之连坐制度也高明不了多少,但是保甲制度却不会给整个是会带来恐慌。况且保甲制度的武装只能还是能让一些居民找到一些安全感的,在这个战火纷飞的1uan世,普通老百姓保不准那一天就会被彻底抹杀,所以唐仰杜伪政fǔ的保甲制度还是很让一些人接受的。

唐仰杜伪政权规定保甲制度为民众的“自卫组织”,要编组保甲自卫团,保甲内凡年满18岁至4o岁、身体健康、无特殊情形的男子均得入团。每甲编成一甲队,由甲长统率;保内各甲队编为一保队,由保长统率;乡或镇内各保队,编为一联保队,由联保主任统率;区内各联保队编为一区队,由警察分所长或区长统率;各区队合编为县自卫团,由县警察所长承县知县之命统率。自卫团以保队为单位,每年农闲时,施行1个月的训练,或择机时常进行3天至5天的短期训练。另外,保甲制度还有经济职能,与合作社组织结为一体,编查户口,催缴赋税等。总之,保甲制度编织了一个对广大民众实行严密统制的网络。省公署自194o年起在全省伪统区推行保甲制度,至1941年底,伪政权能达到地区,保甲大致已全部编成,计34775o甲,34481保,4oo8联保;保甲自卫团员,计7165o8人,步枪271o3支,手枪1958支,其他杂枪土枪47ooo余支。这样庞大的一支武装力量就算是他们的战斗力低下凝聚力也极其脆弱,但是有这样庞大的基数存在,也极大地限制了八路军的展。

为压制、破坏山东人民的抗日斗争,伪政权还与日军勾结,建立了庞大的特务组织网络。就像是现在,王志福所在的宋村,由于靠近jiao通要道,所以频频受到日伪军的残害,定水镇通往阳谷县的这条路几乎是有附近这几个村庄的农民们修建成的。为了修筑这条并不宽也并不平的山道,宋村以及附近的十几个村庄一共付出了两百余条鲜活的生命。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日军假手那些特务组织干的。经过韩云华所部的侦查得知,属于山东伪政权控制的主要特务组织有:“新民会山东省总会调查室”以及省警务厅设立的特务情报机构和与之相联络的道、市、县情报机构所组成的自上而下的情报网,警备队(保安队)设立于该组织内的自上而下的情报机构所组成的情报网等。

魏鹏等人这次出击的列一个目标就是日伪军的这些特务组织,和汉jian傀儡不同的是,特务组织由于其严密xìng和专业xìng,所以这些人都特别狡猾。但是相对应的每损失一个人都很是难以补充,只要摧毁一处特务老巢,韩云华相信最起码半年之内日伪军别想在该地区东山再起。

其次韩云华最痛恨的是,这群出卖玩祖宗的软骨头为适应日军对劳工的大量需求,开始出卖自己的同胞,伪政权还大力组织输出劳工。为了适应日军的需求,伪政权将建立和扩充伪武装作为伪政权的一项重要任务,尽管山东伪武装名目繁多,有保安队、警卫队、护卫队、警察队……。。但是总而言之可分为正规军和地方军两部分。山东伪政权建立和控制的伪武装主要是警察队和警备队(保安队)。

山东伪政权控制的警察队,主要驻城镇等要地,司地方警备及公安事宜,武器装备以步枪为主。各级警察机构由省公署警务厅统辖,形成厅、署或所(市及特别行政区为署,县为所)、分署(所)、分驻所、派出所的自上而下的隶属系统。1938年1月马良组织维持会时,设省会警察局。省公署成立后,改由警务厅掌管省会警察局(后改局为署,由省公署直辖)及各地警察署或所(初为局,后改署或所)统辖全省伪警察队和自卫团。至1939年8月,全省共设警察局(所)75处,官警7291人。就韩云华所知道的数据,截止到194o年,整个伪警察队增至13951人;1941年计有警察署所1o6处,官警2o1oo人;1942年增设分所177处,警察武装31256人。警备队(保安队),初由旧有之保安队及警备队改编而成,后主要靠招募当地青年扩编,分为省、道、县三级。这是最主要的地方xìng伪武装,日军对其评价甚高,认为“县警备队是普及县政的推动力量,维持当地治安的骨干”,所以,给予大力支持。装备有步枪、轻机枪、手枪和自动步枪等,不足时,由日军给予补充。1943年5月,警备队改称保安队,统一整编,在华北由内务总署督办任保安总司令,各省省长任保安司令,各道道尹任保安指挥,各县县知事(县长)任保安队长。1938年8月组建的山东省公署警务厅警察总队是山东省警备武装的前身。该总队置队长1人,下设3个大队,计583人,主要驻守济南,部分驻各县,战时随同日军外出“扫dang”,曾到过惠民、临清、南宫等地。1939年9月,伪政权将各道保卫团改编为警备联队,县保卫团改编为警备队,辖2个大队、4个中队,计全省3o8o人。这是各道县警备队之肇始。194o年7月,山东省公署对全省警备武装再次改编,将省警察总队及各道警备队统一编为山东省警备总队。总队部设于济南,置少将总队长,辖本队及9个支队。本队驻守济南,9个支队分驻除济南道外的9个道,总兵力为4126人。各县警备队不列入警备总队编制,仍各自独立。194o年县警备队兵力合计193o3人。1942年后警备总队总队长由省长兼任。1943年5月后,警备总队、县警备队统改为保安队,省设保安司令部,省长兼司令,统一指挥全省保安武装。

有了这样强悍的武装部队,日军对于占领区内的治安也有了一定的信心,尽管他们也并不相信这些伪军。但是就目前的形势而言,伪军的作用还是很大的,所以长水信野少将才敢派一个步兵中队前来接手阳谷县的防务。

长水信野打得好算盘,在他想来,毕竟山东省公署还按照华北日军和伪华北政务委员会的部署大力组织,参与了“治安强化运动”等行动,尽管效果有时候也很不尽人意,但是偶尔也能做出一些出乎人意料之外的战绩。尤其是伪政权指示下的以所谓“统筹军、官、民的总体力量”,加强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出动伪警备部队,随同日军进攻抗日根据地等一系列的运动成效很大,给日军提供了不少便利。所以长水信野少将这一次算是对阳谷县的伪军给予了厚望。

 

正文第三百二十一章:伏击(三)

更新时间:2011102314:33:34本章字数:3782

第三百二十一章:伏击(三)

对付日伪军王志福还是很有办法的,尤其是处理像聊城派来接手阳谷县这只小部队这样的小股敌人。王志福的办法说起来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伏击。伏击可是八路军最常用的方法,不管是哪一个地方出来的八路军伏击这一战术都玩得相当不错,而且时不时还会有一些自己的创新。

王志福得知日军竟然有两辆战车的时候就已经想到,想要摧毁这两辆战车绝非易事,毕竟那都是用精钢做成的钢铁堡垒,是用来杀戮的战争机器。就凭八路军现在手里的这几只破枪想要远距离摧毁这两辆战车简直是异想天开,除非他王志福狠下心来准备付出数百口子人命来填补。

但是作为一个优秀的指挥官,王志福更清楚手中的这些可爱的士兵才是八路军展的根本,更是他们敬爱的司令员最看中的东西,王志福深深地知道假如他丢失了一批武器弹yao甚至是整个一旅的所有武器装备,司令员可能会给他一点轻微的处罚。但是如果他把一旅的一个营葬送了,那么司令员很可能会在第一时间就将他拉出去毙了,除非他有天大的理由,否则的话就算是总部长出面都不好使。

怎样在伤亡最少的前提下将这支日军小部队全歼成了困扰王志福的一个难题,但是王志福也清楚司令员既然下达了全歼这支小部队的命令,那么他们一旅一团就必须完成任务。这是领导对他王志福的信任,也是对他王志福以及整个一旅的考验。

不过王志福在塞北的时候就是韩云华手下的兵,而且还参加过韩云华亲自执教的两次培训班。尽管在塞北的时候王志福并没有打过多少出彩的大仗,但是王志福的实战经验还是很出色的。经过分析王志福认为日军的哪个步兵中队和那个骑兵小队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