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调教大明 >

第143部分

调教大明-第143部分

小说: 调教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甩开了其余的骑兵局,成为优中选优的所在。

在惟功的命令声中,所有的骑兵都挨的越来越近,最终终于到了膝盖碰膝盖的地步。

“就是这样的密集队列。”惟功满意的点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神情。

第二百零三章 冲刺

惟功是满意了,但身在队伍之中的骑士们就显的很委屈了,他们的战马也不安的打着喷鼻,这些马匹都是经过蒙古人的训练,在它们的记忆中,上战场时绝没有这样密集的挨在一起,至于马上的骑兵们也是面带不安,或是阴沉着脸,这么密集的挨在一起,长枪马槊大刀都挥舞不开,任何一个动作,都可能把自己的同伴带下马来。

没有在高速飞奔的战马上体验过的人们是很难想象的,骑兵为什么威力巨大,也是因为训练不易,一般人能做到控骑如意都很困难了,何况还要在马上开弓射箭,挥舞兵器,计算好距离,太远了就够不到敌人,太近了则可能被敌人抢夺先机,甚至在挥舞兵器的同时,还要小心兵器碰到同伴,甚至是被刺翻了的敌人和敌马会不会阻住伙伴前进的道路,凭白的折损自己的兄弟袍泽。

最少,以马文龙几百年的将门世家子弟的经验,现在这样的密集队列没有道理,简直没有半点儿道理可言!

“三百步,小步前进,开始!”

一面百总旗挥舞起来,惟功注意到这个百总是从外头返回不久的马光远,虽然在外立功不小,但马光远一回营后就立刻投入了训练之中,而且很快就掌握了惟功颁下来的骑兵训练操典的内容,开始精神抖擞的训练起他的部下来。

虽然皱着眉头,表情也是十分不爽,马光远还是按照百总旗的指示,开始轻轻夹击马腹,控制着跨下的战马,用小碎步开始往前。

战马们咴咴的叫着,一个局经过新改编之后,不再是戚继光的一百一十二人,而是改成了一百二十五人,戚继光每个局设百总一人,惟功还加设了军法官军情官军训官等辅助官,戚继光在每个局是设了识字一人,军牢四人,俱马军,军伴四人,俱步军,而惟功的部下几乎人人识字,识字一人已经改为通事官和其部属,部队往专精化和文武俱备的方向发展,最少也要达到近代军队的标准,训练严格甚至残酷,军纪执行方面毫无商量,士兵待遇优厚,知道为何而战,识字而知大义礼节,这样的军队就是他现在努力的目标。这样的新编成法,使得各局和各司的人数都大为增加,其实这样的编成骑兵也很合理,因为不论是匈牙利的三排骑兵冲锋法,还是法国普鲁士的两排冲锋法,一个骑兵中队一般有两个连,每个连有一百二十人左右,每四个中队组成一个骑兵团,每骑兵团八百人到九百人左右,这正好是舍人营一个千总部的人,这种编组法,骑兵冲锋时可以按中队展开,正好为两个冲击横队,大规模的做战时,法军以团,在惟功这里当然就是按每千总部展开,每二百四十人左右排为两列横队,以横队接横阵,呼啸冲锋,而冲锋队形就以最密集的队形展开,如果能达到膝盖碰膝盖的队列当然最好,不然的话就是要多密集就有多密集!训练时的密集程度决定战场上队列的完整性,如果在训练时能做到密集阵列,在战场上就能保持每横列每个骑士之间的距离不超过三尺,这对决胜来说是异常重要的。

骑兵冲步阵,骑兵对冲,就是意志和队列的冲锋,拿破仑说过,一个埃及的马木留克精锐骑兵能打三个法国骑兵,而十个法国骑兵能打败十五个马木留克,而一百个法国骑兵队列冲锋,完全可以用微小代价击败三百个马木留克!

这就是整体训练对个人武力,以严苛的训练造就的密集队形对散乱的骑兵阵线的威力!

古典军国主义复活后出现的近代骑兵,可以轻松击败任何有代差的骑兵对手!

扼制近代骑兵的,也就只有近代步兵组成的方阵或同样的近代骑兵!

惟功现在已经不是一个小白了,长期的带兵经验和练兵的成果已经使他非昔日吴下阿蒙,以前他就隐约有一些想法,在初期对部下们训练成果十分可观之后,加上战马的到来,他已经决定就以此法训练部下了。

“一百五十步,快步前进!”

等骑阵以密集的队列行进了一半左右的距离时,各小队的队正看到百总旗摇动,他们身上插着背旗,手中有带着红色三角旗的旗枪,他们一边晃动旗枪应旗,一边不停的吆喝调整着部下的马速和距离,力争与大阵保持相当的契合。

在看到骑阵到一百五十步加速的时候,在骑阵之后的鼓手们也开始敲动大鼓,用鼓声加快骑手和战马们的速度。

校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马蹄声,地面也开始震颤起来。

周晋材也赶到了惟功身边,看到眼前的情形,他沉声道:“大人,战场上声响极大,现在敲鼓看来只能起到叫战马和人员适应的作用,如果真的上了战场,还是要以旗号为主。”

“也不能纯用旗号,”惟功沉吟着道:“应该是以旗号与喇叭声相应成辅,每次不停的冲刺速度用不同的号声和旗语,长期训练之后才会形成条件反射,绝不会搞错。”

虽然不懂条件反射是什么,但以周晋材的经验来说,明显还是惟功说的正妥当一些,他点了点头,表示赞许,没有别的意见了。

在两人的低语声中,最后冲刺的距离终于到了。

“冲锋!”

马光远似乎喊破了嗓门,他几乎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在呼喊着,同时百总旗转了一圈,用力下挥,十二个队正的旗枪也在同一时刻做出了完全相同的动作,一百二十五骑的骑手在同一个时间做出了相同的动作,他们跨下的战马也是疯狂的跑动起来,这是最后的五十步冲锋,所有人,所有的战马都要出尽全力,必求一击毙敌。

“完成了,收队。”

三百步的距离一冲就完了,所有的骑兵都高速冲完了最后的五十步……这一次没有人掉落下马,也没有严重的队形混乱,只是在最后时刻,后两排没有控制好与前排的距离,造成了一些严重的混乱。

而在冲刺完毕之后,马光远迅速设立了一个集结点,所有的小队在绕了一个椭圆形的圈子之后,终于是在第一时间赶到了集结点,重新按小队排成横排。

这一切动作已经尽可能的快了,但在惟功眼里还是慢了。

“该怎么评就怎么评,不要客气。”

骑兵训练还是和当初的规矩一样,负殿者要承担很多额外的劳役,减少评分,同时还减少伙食,一直到他们重新回上游或中游为止。

所以每一次负殿的代价都是沉甸甸的,刚刚的训练虽然各人已经出尽了全力,但在骑术和配合上的生疏还是影响到了他们的评价……负殿几乎是肯定的了。

不过比起当初好的就是大家几乎都不行,再牛逼的身手一到马上也成了菜鸟,大家都差不多,轮流负殿。

只是步军的那些家伙都开心了,看到骑兵训练就是乐不可支……骑兵轮流服劳役,军营里的劳役是有限的,骑兵们把事做了,步军当然就无事可做,当然是十分开心。

不过后来他们立刻发觉,劳役是少做了,但训练量就提上来了,于是这短暂的开心也是十分有限。

“唉,这狗日的冲阵再集结,太他娘的难了!”

马如龙从一入营到现在,几乎就是任劳任怨的标杆人物,从来不骂街,也几乎从来没有被判过不合格,但自从这种新训练法开始之后,他个人的骑术几乎无足要紧,最重要的就是他这个旗队长能不能配合旗总,将自己的部下的阵列给控制好,在激烈的冲刺之后,能不能按照要求,一边抵抗可能追杀过来的敌兵,一边迅速集合,再形成良好的队列,预备往反方向再来一次冲锋……这太难了,哪怕是已经训练了这么多天,马如龙还是感觉自己根本无能为力,摸不到窍门。

不仅是他垂头丧气,几乎是人人都是如此。

朱尚峻养好了伤,早就开始参加训练,此时他看向两个夜不收局,郭增耀那个黑大个在队伍中特别的显眼,每个夜不收局的人都拿着锋锐的纹眉长刀,或是加长了的骑枪,还有马槊,铁矛,甚至是铁骨头,大斧等等……和强调兵器制式统一的步军和其余的骑兵局截然不同,夜不收局随你用什么,只要是合手,你用镰刀铁叉都没有人管你,一切武器都可以随心所欲,最关键的就是你用的合手,能使出武器的威力来!

那些教官则是明显的身手高强,不论是宣府兵还是那些充当夜不收的骚鞑子,个个骑射双绝,每次夜不收局演示对战游骑狗斗的时候,两边都是打的十分热闹,各种眩目的武技层出不穷,而且这些家伙还不仅在营中苦练,两个局经常会拉到城外去,出东便门或是阜城门,往西门一带去演练潜伏和跟踪等夜不收的技巧,看到这些家伙春风满面的出入营门时,朱尚峻和他的小伙伴们就感觉自己的心在滴血。

“唉,什么时候我才能调到夜不收局啊。”一边策马集结,朱尚峻一边发出哀嚎。

“拉倒吧。”马如龙豁达厚道的内心也被沮丧填满了,忍不住毒舌起来:“就你的骑射水平,还入夜不收局?你能留在咱骑兵局就算不错了,赶明再跟不上,你就收拾好行李,往步兵那边报道去吧!”

第二百零四章 步军

“骑兵局这是在搞什么玩意儿!”同样是黑大个儿,郭增耀那边春风得意马蹄疾,郭宇却是在泥水里摸爬滚打着。

看到骑兵局那里冲来荡去,郭宇嘴上说是瞧不起,眼里却是羡慕的冒出了火花。

所有步军将士都是差不多的德性,一时间火花四贱。

步军是四个千总部的架子,每次出来训练都是乌央央的一大群人,每个局都在练鸳鸯阵,有时候也配合骑兵练大三才,自己则是鸳鸯阵大小三才阵不停的练,同时还有那些向左向右转,中心扇面状散开再集合,各种层出不穷的练法,把这些家伙操练的欲仙欲死,教官的军棍,禁闭室,服劳役,饿肚皮,种种手段又使他们根本不敢不练,进了营除非是身体确实顶不住,不然的话就直接准备熬死合格为止。

郭宇这种接近混混无赖的武官子弟哪受过这种苦?但当初和教官顶撞差点没被打死,那点子市井无赖气早就被打的不知道哪儿去了,伤好之后就是老老实实的训练,他的身体素质不坏,跑步也好,练各种军事技能也罢,都是能练到中上甚至是领先的地步,军事技能过硬,倒也就没有教官来找他的麻烦,之前担心的被打击报复的事,倒是没有发生过。

但识字课程就要了他的命,每天固定必须有的文化课他就没有一次合格过的,每次都是被训的狗血淋头,郭宇每天睡觉之前都是在床上痛苦的滚来滚去,当初要是他娘的有这种劲头读书识字,爷早就考科举中状元去了啊!

抱怨归抱怨,还真不有人敢不学……现在舍人营下的五军官兵早就知道什么叫规矩,规矩的意思就是规矩,就要遵守,违抗规矩的下场是很惨很惨很惨……是要多惨就有多惨。

郭宇和张猪儿都曾经想离开,张猪儿也是因为文化课,事实上七成以上想离开的都是因为文化课。

武夫不识字,不必识字已经在中下层的广大官兵心里成为定式,虽然当世几个名将,比如俞大猷和戚继光都是惊才艳艳,两人都有大卷本的兵学著作,都有随笔成文的本事,更称奇的是两人都有诗才,而且在明中后期来说,诗才居然都还不错。而李成梁在发迹之前,已经考中秀才,是大明的“诸生”之一!

秀才这东西,说起来不值钱,穷秀才酸秀才,其实是后人胡说八道,在大明,举人和进士是统治阶层,秀才就是统治阶层的后备军,固然有少数混的不得意的确实是可能落入窘迫的境地,但绝大多数的秀才不仅温饱没有问题,还可以多方设法,使自己的小日子过的十分滋润!

知识的力量是这么庞大,也使得很多人拜服于它的魔力之下,象是武官阶层的这些普通的子弟们,他们的兄长叔父辈就不曾读书,不识得一个字,他们生下来要么被父祖告诉说你有铁杆庄稼,小子只要不赌不嫖,安生过日子就有口饭吃,要么就是被告诫将来好生效力,执戟宫门,甭出什么妖蛾子就能平平安安的过一生……自从进了舍人营之后,所有的一切既往的一切都是被打的粉碎,以前的人生认知,几乎就是没有一件能存活下来的,在这种境况下,心灵不产生震撼和变化也是不可能的。

郭宇这样的是以骂骂咧咧来减压,哪怕是被教官经常教训也是如此,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好在骂归骂,文化课也是慢慢能跟上,毕竟也就是认些生字,背背三字经千家诗……十几岁少年的记忆力和精力都是人生最黄金的时候,这个年纪学这些简单的东西,除非确实天生有智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