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12曹操大传 >

第97部分

12曹操大传-第97部分

小说: 12曹操大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医!
  隔日,刘备亲自到赵云寨,视察战场。众军士将赵云勇救黄忠,智退曹兵之事,细述一遍,刘备大喜,看了山前山后险峻之路,对众将说:“子龙真的浑身是胆呵!”欣喜之色掩不住,从眉间荡开来。 
  在曹操行营中,曹操正在开会,他与刘备的神色迥然不同。愁眉苦脸的曹操责备张郃道:“此次以优势兵力围住黄忠、赵云,却让他们逃脱,损兵折将,均是将军带兵无方所致,归根到底就是一个‘怯’字坏了大事。” 
  张郃痛哭流涕,他恨自己失去了这次绝好的反击良机,先胜后败。 
  曹操知张郃痛苦不亚于自己,遂转变态度,好言相慰:“世上无百胜之将。想今日之败绩,非将军之过,乃操之过也,将军不必过于自责,但再去与刘备决战,恐士气不旺,反不能胜,还是等待时机吧!” 
  张郃请缨不成,又见曹操不再责怪,但悔恨、惭愧仍驱散不开,忍不住放声痛哭,众人也唏嘘不已。 
  二一三曹操与刘备在汉中冷战相持了两个月,大战没有发生,双方仅在局部地方发生过几次小小冲突。 
  五月,初夏。汉中每年一度的雨季来了。连绵不断的雨水袭击着汉中三川,汉水陡涨。刘备军队驻扎在汉水南岸的山头上,居高临下,汉水不能浸入他的军营中。北岸西边,地势平坦低洼,雨水灌溉之后,这里的水积达尺许,成了沼泽之地。而曹营就驻扎在这里。连绵百十里的平地上,曹操的十八支部队陷于水淹之中。 
  汉水的堤岸较低,一旦汹涌的汉水猛涨起来,决堤而泻,曹营被冲走的危险随时可能发生。 
  一天中午,大雨歇了下来,北岸上缓缓行着一小队军马,为首之人马后撑着一柄杏黄色华盖,正是曹操。 
  曹操、张郃、刘晔、司马懿等人审视着水势,检查着堤岸。 
  浑浊的洪水“哗哗”地裹着劲风一泻千里,如山里奔出的猛兽,撞击着堤岸,岸边少许杨树也被激流卷刮而去,在水里随波逐流,时沉时浮。 
  刘备听说曹操亲自到岸边审视水情的消息时,也带着诸葛亮等人出营,与曹操隔岸相视。 
  赤壁之战后,曹操与刘备是第一次这样近距离相视。 
  曹操看着对岸青色华盖下的刘备跨着白马,手执鲜红的缰辔,扬鞭指着自己,嘴里兀自大声说笑。 
  洪水咆哮的声音太大,曹操听不清刘备说些什么,但他估计得出是说些得意或挑衅之类的话。 
  两位同时代的伟人,各据一方的霸主,此时的心情一点也不同。曹操后悔纵虎归山,刘备欣幸大鹏展翅。 
  曹操把刘备注视良久,尔后,投鞭于河中,一言不发拨马回走。众谋士不知其意,又不好问,默默无言跟随其后,下了堤岸归回营中。 
  刘备见曹操投鞭于河,也不解其意,就问诸葛亮:“曹操之举,有何意图?” 
  诸葛亮答道:“他可能是想与主公分江而治,互不入侵。不过,他退兵的意图却比较明显。” 
  “何以见得?”刘备刨根问底。 
  “曹操粮食全靠关中运来,路途遥远,本已不易。如今雨季来临,道路泥泞,车马难行,一旦粮草接济不上……” 
  诸葛亮话未说完,刘备先呵呵笑了起来:“天助我也!曹操的汉中三川即将移入我的手中了。他粮草不济,而且行营全泡在水中,士兵无一日有干燥之衣可穿,无一日有干床可卧,已经苦不堪言了。倘若我再派一支奇兵,掘开汉水北岸,洪水猛兽排山倒海灌进他的营盘,曹操三军覆没之日不远了。” 
  刘备被诸葛亮点明之后,想到了这一条计谋。 
  诸葛亮也微微一笑道:“汉水真乃我们的一支精锐大军啊!” 
  蜀营众将听刘备、诸葛亮一番胜券在握的话语,不禁兴高采烈。实际上曹操最担心的就是怕刘备派兵掘开汉水的堤岸,淹他大军。 
  他在营寨里忧心忡忡地对刘晔说:“从今天开始,每隔一个时辰就派一支队伍巡视汉水北岸上下,以防刘备掘堤。” 
  刘晔安慰他说:“大王不要过分忧虑,汉水汹涌澎湃,鸿毛也沉,量刘备之军也不敢涉险渡河。” 
  曹操仍说:“不可大意,目前士气低沉,稍有败绩,全军就会崩溃。” 
  于是,张郃等人亲率士兵轮番巡视河堤。刘备见曹操识破自己的计策,又苦于找不到良机,就又按兵不动,双方就这样僵持着。 
  五月中旬,雨还没有停下来的迹象。长安等地运来的粮草果然在泥泞中受阻,军队一连几天没有粮下锅。雨水淹没了大地,地上的草根、野物也冲得干干净净士兵饥号痛苦,时有所闻。曹操为了稳定军心,与将官们赤脚涉水,到各营盘视察兵情。各营盘积水齐膝,士兵们浑身湿透,几天内,饥饿就令他们眼眶深陷,无精打采。 
  曹操回营后决定撤营后退,另择高地扎营。司马懿不赞成这样,他劝告道:“雨水再过半月就会停止,只要咬牙再坚持半月,粮食运到,洪水退去,情况自会好转。若现在择高地而居,势必退军五十余里,刘备之军养精蓄锐后,正思渡河,只无良机。此时趁我疲师后退,一举渡河,乘势掩杀,汉中之地就拱手让与他人了。”            
第二十九章 不取汉中 只取天下(7)     
  曹操道:“仲达,我明白你的意思,但士兵确实苦不堪言,今日所见:惨状,触目惊心,我于心不忍。” 
  刘晔道:“大王,仲达之言请接纳。未有牺牲,何成大事!汉中三川,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与对方。” 
  曹操沉吟半晌,神情有些恍惚,近日他的营盘也是积水成洼,虽兵士掘土为其筑了高台,重新扎了营帐,无奈年岁已大,受了风寒、水浸,偏头痛又偶而发作,健康就每况愈下,精力也不集中,因此,处理政事就显得效率低下了,思路也有些混乱。 
  刘晔见他身体摇晃,就叫亲兵扶住他,劝他休息,曹操摇摇手,勉强坐住,说道: 
  “快催粮草,否则军心会瓦解的。”说完,支持不住,颓然昏了过去。 
  刘晔等赶紧唤随营医生前来诊治,把他抬上卧榻。医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使曹操苏醒过来。 
  曹操看着围住他的众人皆露紧张、关切之情,为了宽慰众人,他努力挤出一丝笑容道: 
  “不碍事,不碍事。诸位请回各自的营盘,鼓舞众士兵们度过难关。” 
  他只留下刘晔,交谈军机大事。此时,营外一阵欢呼。亲兵来报,曹彰来了。曹彰建安二十三年征服北方乌桓,建安二十四年回到邺城,其时正是曹操于汉中苦苦支撑的时候,闻说汉中危急,率兵来支持前线的父王。 
  曹操令曹彰来相见。曹彰掀帘而入,满腮黄色胡须上沾满晶莹的水珠。曹彰来到曹操营帐前就听说父王突然晕倒之事,心里着急,进屋后见曹操无事之后,才安下心来。 
  他趋前几步,跪下请安道:“父王,儿闻说你身体欠安,心下大急,如今可好些了吗?” 
  曹操招手让他起来,拉于床边坐下,说: 
  “我儿千里迢迢而来援助为父,心里高兴,大病去矣。” 
  曹操此刻欢愉,偏头痛就不知不觉无影无踪了。父子两人叙着家常,逾三更才安歇入眠。 
  曹彰前来并未改变局势,雨依旧滂沱,粮草还是接济不上。曹营里开始有少数士兵偷偷开小差跑了,过得几天,竟然一小股一小股部队集体逃跑了。张郃杀了几名士兵,挑起首级悬在辕门高高的旗杆上示众,想“杀一儆百”,不使兵士产生逃跑之心。但是,饥饿的士兵早已置生命于不顾,他们冒着杀头的风险,还是寻机逃跑。 
  军中储存的粮草彻底告罄,军马杀了一半,关中粮食还是没有运来。张郃就率一部分兵马来到汉水边,拿着长戈,打捞上游淹死漂下来的死牛、死羊、死猪的尸体。这些东西有限,打捞起来的那点仅是大军极小的点心而已。 
  而这边刘备的部队却是另一番景象。 
  他从益州带来的粮食丰裕,又没遭过对方焚烧。后方从巴中源源不断地送来大批山羊、黄牛。他们见曹军饥饿得连水里泡胀的死马、死牛的尸体也当成宝贝,于是,刘备就叫士兵们把牛、羊全赶在汉水南岸边屠杀。 
  鲜活乱跳的山羊、黄牛一匹匹被杀,被剥皮、被剖肚。然后挂在岸边的杨树枝上。牛、羊的肚脏全部倾倒在汉水中,汉水顷刻之间就把牛羊的心肺、肝脏吞没了,河面上只是一个个恶意万分的漩涡。 
  牛、羊杀完了,趁雨水暂停的时候,汉水南岸的蜀兵从营寨里搬来了干燥的柴薪,把火石撞击火星,点燃柴薪,把剥得精赤溜溜的肥羊瘦牛烘烤起来。 
  炊烟袅袅,肉香袭人。蜀兵们喧闹着,穿梭着,因饭饱食足,他们的一张张脸在火光照耀下,特别红润。 
  牛、羊肉熟了,百尺宽的汉水上面飘荡着令人流口水的肉香。 
  “香啊!香啊!” 
  蜀兵们撕下羊腿肥腴的一块块肉,盘腿而坐,面朝北岸大嚼着。 
  北岸。打捞动物死尸的曹兵早就放下了长戈。他们看见蜀兵把一串串牛、羊心脏随意抛在水中,心里的感觉就如同是自己的心脏,自己的肠子,自己的血肉掉入了水中。 
  当肉香袭来,饥肠辘辘的他们吞着口水,这些口水咽下去的声音,合起来绝不逊于汉水澎湃的声音。 
  “香啊!香啊!” 
  “饿呵!饿呵!” 
  仅百尺之遥,便是别一番洞天。 
  几个饥饿发昏的士兵,不知是失去了理智,还是彻底昏厥,“扑通!扑通”跳下了汉水,但几个漩涡一卷,人的头发尖尖也没踪影了。 
  二一四曹操听说刘备在对岸宰羊杀牛,大啖畅饮来瓦解自己的部队,心里甚为不安。又听人说刘备从西汉水上游派了军队渡河,要进击自己陷入困境的大军,他想到虚弱的士兵无力气应付战争了,撤军念头就占据了他大脑里的整个空间。 
  夜很深了,曹操还在思忖。 
  庖官王昱端进一碗鸡汤。由于粮食,肉类奇缺,只有曹操一人还可以吃一点荤菜,但一只鸡仍分成三天来吃。 
  曹操望着碗里的鸡肋,联想翩翩: 
  “夏侯渊辜负我的重托,失粮丢险,导致兵败如山倒的局势。唉,只怪我不听司马仲达的话,平定张鲁后没有打进益州,如今织席小儿饮马汉水,哪里还有当日落魄的样子。” 
  曹操小呷了一口鸡汤,却不知其味。 
  这几天他的脑海中总是浮现出刘备的脸庞,总是想起十几年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的情景。那时他与刘备才四十多岁的年纪,正值壮年,抱有纵横四海,一统天下的理想。当时,刘备问他雄踞一方的天下豪杰的看法,他曾以豪气干云,盖棺论定的语调称淮南袁术为“冢中枯骨”;河北袁绍“色厉内荏,见利忘命”;荆州刘璋“守户之犬”;汉中张鲁、西凉韩遂等“碌碌小人”,只有他与刘备才是包藏宇宙万机,吞吐八方之志的英雄。 
  然而,刘备却称自己“少雅量与谋略”,不敢称英雄。 
  想到这里,曹操不禁苦笑。 
  “英雄!英雄!我?刘备?织席小儿昔日狼奔豕突,如今争锋却谈笑自若。我呢?……”曹操有些自嘲地乱想着。            
第二十九章 不取汉中 只取天下(8)     
  他用汤匙搅着碗内的鸡汤,汤已经冷了,光滑微黄的鸡肋似乎是一张长圆的脸,这不是刘备的脸么?曹操舀起它。看了半晌,又倒在碗中,他生气地想着: 
  “我纵横环宇大半辈子,何日不吃羊脍牛脊,区区一鸡肋,竟吃它三天。夏侯渊啊!夏侯渊!我逐鹿天下的霸业被你毁于一旦!”随后他又想:“汉中无非鸡肋般大小之地,送与刘备又何妨!大丈夫只取天下,天下皆收,汉中岂非我囊中之物?” 
  曹操自赤壁之战后,认为天下三分,差一点放弃统一全国的理想,曾想急于废去汉献帝。而荀彧又使他恢复了信心,于是在建安二十年西进汉中。虽然侥幸取胜,灭了张鲁,自信心、图谋霸业的气概又提升不少。可是他不主动趁机进益州,并且不断感慨自己老了,其实他已经在潜意识中认为自己的进取心衰弱下去了。现在居然生出“大丈夫只取天下,天下皆收,汉中岂非我囊中之物”的想法,不过是在自欺欺人,连他自己也觉这个想法荒唐。所以他变换一个想法:“汉中弹丸之地,但弹丸之地不守,安能谋华夏之野?” 
  曹操做英雄,图大业的想法,到这时已经无法自圆其说,他感到英雄末路的伤感,他更为自己“不取汉中,只取天下”这种回避现实的想法而羞愧。 
  刘备自称不是英雄,而他这个大英雄却面临可能兵败的窘境,真是莫大的羞耻啊!曹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