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12曹操大传 >

第70部分

12曹操大传-第70部分

小说: 12曹操大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裣喑值牧己霉叵稻偷慈晃薮媪恕N叶返ń谎裕贺┫嗤蛭鹨砸皇敝ぐ芎鸵皇轮嫱龆思按笱牛伊朔酱纭F癫患铩⒘趸⒕幔耥裣嗍樱浚 薄
  曹操闻言大悟,知邴原不仅谏止了阴世婚嫁,而且借此讽劝自己因私而忘公,过分计较在赤壁之战上的失得,于是幡然醒转。这一天,他豪兴又发,背手园间,想起自己纵横四海的一生,虽年近甲子,仍有一腔大气欲裂胸而出。 
  他连踱了几个圈子,猛然驻足,又突地回身,大踏步向中和殿侧的书房行去,口中叫道:“笔墨侍候!” 
  须臾,一首辞气壮阔的诗留在了纸上: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写完,曹操掷笔于地,大笑不绝。邴原、荀攸和陈昱等人闻声赶来,一看之下,几人不由得齐声诵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笑毕,向犹自吟诵不已的众位将士说道:“天下之势,尚待重谋。今我欲回故里谯县一遭,细思其机。你们,还有于禁,可留此间,着重编组和训练水军。赤壁之败,我北军不善水战,应为一端。”            
第二十五章 曹操盛宴铜雀台(2)     
  荀攸道:“如今孙权和刘备因赤壁之战而声威锐长。周瑜踞江陵,程普镇江夏,吕蒙屯浔阳;由荆州至扬州,沿江而过,俱是孙吴势力。丞相或许不知:刚才接到密报,荆州牧刘琦新近病逝,孙权已表奏刘备为荆州牧,将荆州‘借’予刘备,又以其妹相嫁,汉上九郡,皆入刘备手中!” 
  曹操吃了一惊,随即又摄住心神,缓言道:“孙、刘互相勾结,但双方均怀异心。刘表的儿子刘琦本是一庸人,不死也难长保其位。孙权拉拢刘备,刘备顺而相应,也是常情。他们想得倒好,欲置我于绝地。但我敢断言,时不在久,他们就会翻脸。哼,荆州,得之而控西川,孙权岂肯真的拱手相让?” 
  邴原听完曹操的话,凝眉半晌。少顷,他抬眼注视曹操,一字一句地问道:“丞相,若刘备果然得诸葛孔明和关、张、赵等人之助,据荆州而取西川,天下形势,会是怎样?” 
  曹操一听,顿时心中大恸,顿足道:“休也!此情势必形成天下三分的局面,我一扫六合、统一天下的大业何存?”言罢泪如雨下。 
  众人均是一愣。程昱站前一步,以手执住曹操手臂说:“不愁。以周瑜之机智,不可能坐视刘备虎踞荆州。刘备与孙权联盟,表面上是在西线上拒抗我等,然实质上是意图收取西川。若我军岸然不动,刘备或要专力灭掉西川的刘璋,周瑜必急阻拦他;到那时,丞相再挥师南征,不愁荆州不入我手中。或者,若我军指日南下,则孙、刘将会暂时不论荆州之得失,联军相抗,似乎于我不利。而我军现下水军训练未成,汉中大势也未定,不如先避其缨,待其互相残杀。而天下三分之说,亦未可定论了。” 
  曹操收泪望天,良久,才挥去程昱的手,说:“你们休得多言。这些天来我一直在想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却一直不及其里。胜败乃兵家之常事,赤壁之败,何能缭绕我心怀至此?冲儿之逝,也不足让我沉思默想一月之长。自我雄霸北方以来,多图南征,为什么以我强盛大军,犹自败于周瑜劣兵之手?北军不习水战,止为一端而已。实则因孙、刘俱是柔中有刚,绝非等闲。邴原之言倒是点醒了我:我其实一直想的正是天下大势的走向,想的是一统中国的大业,心中明知其不可为,而仍为之,只是不忍说出来罢了。所谓‘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即指此。不过现在点明了也好,使我能正面视之。我近日之预感已有更为明确的事实来应合。天下三分,我恐其气数如此啊!” 
  无人应声。曹操也沉默片刻,继续言道:“我一向自视雄才,此时想来,未免把天下英雄看得忒是小了。想那孙、刘之辈,何尝不早已在维持这个天下三分的局面?我一心要一统江山,竟把自己给蒙在了鼓里。现在好了,到了对症下药的时候了!” 
  邴原、荀攸、程昱等脸现霁色,一齐躬身道:“丞相真至人也!” 
  曹操手一摆:“还是说说局势吧。刚才程昱之意,我军当以逸待劳,坐收渔利。此诚为上策,然而,若完全岸然不动,又未免示怯。士气不可以不振,我愿亲率水军南下,由涡水入淮水,进抵淝水一带,在合肥布阵。我军到后,暂不主动攻敌,隔岸观火,仔细看看周瑜和刘备要搅出个什么名堂来。当然,肯定不会有好结果,那时,我军再行定夺。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尽皆称善。于是,满腹心事的曹操率军抵达了合肥,沿江布下了阵式。 
  这一边,果不出曹操所料,孙、刘之间产生了极大的摩擦。 
  赤壁之战后,周瑜一心想以嫁孙权之妹为由,把刘备骗到东吴,同时设法使关羽、张飞各置一方,而周瑜自己则“挟以攻战”,成其大事。但鲁肃却持相悖意见,反对孙权建议,借刘琦新死之机,亲赴荆州,说动刘备孙权同心抗曹,并将孙权之妹嫁与刘备。刘备审时度势,自然一一答应。一时两家通好,喜气洋洋。当然,在这之后也有其秘密的交易:两家共同抗曹,而刘备自取西川刘璋之地,取后退还荆州予东吴。所谓“借”荆州,即是此意。 
  周瑜见事情发展与自己的意图完全相反,自然怒从中来。他决意不待刘备进军西川,率先取之。然而,周瑜却在出兵西川的途中,在一个叫巴丘的地方病重身亡。大军亦因他的身亡而撤回。他死前留下遗言,以鲁肃为其继任。而鲁肃老成持重,气度也颇恢弘,他与刘备结成的抗曹联盟强大而有力。曹操见时机不对,只得屯兵于合肥,自己则回到许都。 
  一四八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春天,曹操造铜雀台成。这天,他召集文武百官训话,先分析了一番天下三分的可能性,然后说:“嗟乎,孔子言‘五十而知天命’,我如今算是知道了。吾意已决:最近一年之中,暂时放弃南下统一中国的霸业,全力回转,着力于整个北方和关中地区的经营。今铜雀台成,理当设宴庆贺。席间大家当开诚布公,共商北地经营大略!” 
  那铜雀台临于漳河之畔,高台两侧各筑一台,左为玉龙台,右为金凤台,虽不及中央的铜雀台巍峨耸立,却也各高十余丈。从玉龙台到铜雀台,从金凤台到铜雀台,俱有一桥相连。二桥相通,千门万户,金碧交辉。 
  曹操头戴嵌玉金冠,身穿绿锦罗袍,玉带珠履,凭高而坐。文武百官均设座于旁侧。 
  酒宴开始后,先是一班艳姬的轻歌软舞;接着,是一众武士的狼争虎斗。场上兵马之声、鼓乐之声并起,席间则水陆并陈。文官武将轮次把盏,觥筹交错,百般莫绝。            
第二十五章 曹操盛宴铜雀台(3)     
  此时,曹操第三子曹植从座中站起,高声进言道:“年前父相令曹植造台,今台既成,岂可无诗?植现有《铜雀台赋》一篇,念诵以为敬贺。”乃诵读道: 
  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厥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挟二桥于东南兮,若长空之带动。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乎双呈。 
  扬仁化于宇宙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 
  御龙旗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 
  诵毕,举座一片叹赏之声。曹操也微露笑意,对曹植说了几句鼓励的话,温勉有加。原来曹操在五子中最为喜爱的便是曹植。曹冲既殁,他的爱心对曹植就更为集中了。曹植性颇敏慧,文辞清越,就是过分好酒,放诞任性。而曹操长子曹丕虽不如曹植多才艺,却为人沉稳。 
  想到曹植赋中的一些妙句,曹操也不由得技痒起来。耳热之际,他便也想作一首《铜雀台诗》。但刚一念及,便即放弃。他看了看正在饮酒作乐的百官,站起身来,说道: 
  “适才舞姬献色,武士贡力,温艳、威勇足矣。在座诸公,无一不是饱学之士,登此高台,占此形胜,岂可无佳章妙辞,以纪一时之盛?” 
  众人一听,便纷纷应命。一时间,有王朗、钟繇、王粲、陈琳等进献诗章。曹操含笑读毕,见诗章中多有歌颂自己功德齐天、合当受命之意,便道: 
  “诸公的佳作,过誉之处实在太多。我本是一个愚陋之人,当初见天下大乱,就筑精舍于谯县以东五十里处,打算春夏读书,秋冬狩猎,等到天下清平了,再出来混个一官半职,哪有什么大志可言?只因时势之故,被征为典军校尉,这才敢对国家之事稍存一点图报之意,而至多,也不过想死后能在墓石上刻下‘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罢了。及自讨董卓、剿黄巾,除袁术、破吕布,灭袁绍、定刘表,平了天下,才迫于时势,打起统一中国的雄心。其实,孙权、刘备未破,我又怎敢说平定天下?现在我位至宰相,人臣之位已极,又更敢何求,更敢受何等之命?然而,天下如果没有我,不知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有人见我权重一时,就见疑,认为我将篡位称帝,虽是人之常情,但确实大大错了。我常常为孔子称周文王之至德而耿耿于心。但想要我在大功未成之际便身退,却显然不行:我一朝解退兵权,害我的人还会少吗?而我一死,社稷势将毁矣!因此,才不得不居此虚名而处实祸之地,个中滋味,岂是外人轻易能够测知的?” 
  此时鼓乐已止,众官鸦雀无声,铜雀台上,就只曹操一人的声音回荡着,远远传了开去。这一会,连曹操自己都被这番话所感动了。他心中暗想:攻成之后,我会称帝还会身退?若统一无望,大功不成,我守着这广大的北方,又会不会称帝?刘备、孙权是必然要称帝的,三国鼎立,北方除了我又有谁?唉,算了吧,其实就连北方,也还没有真正宁定呢。于是,他接着说道: 
  “现下孙、刘联盟,各怀异心。周瑜既死,鲁肃为继;世人多言鲁肃愚钝,但我看鲁肃,却是一个大大的精明豪雄,有他在,孙、刘之结盟暂时不会破裂,要破裂,也在刘备休养之后,取益州刘璋之时。而刘备既踞荆州之要,也不可能一时就取西川。我军则屯合肥,与孙、刘相峙,鼎立之势,近无巨变。” 
  “然则汉中张鲁、关中马腾,一个自立为王,一个心向刘备,却是我之心腹大患。现在孙、刘意在西川,又受我合肥之军牵制,此时不取汉中、关中、更待何时?待我取了两地,孙、刘必大悔。此为我军事方面的安排,不知诸公意下如何?” 
  众官此际对曹操已是一片钦服,高士满坐,却无一人说“不”。只见一人闪出坐来,道:“末将近闻并州太原人商曜聚集道徒,在武都栖斗山蓄武,有造反之意,愿率兵渡河,一举平之!” 
  曹操一看,正是他一向厚爱的心腹猛将夏侯渊。夏侯渊勇猛忠诚,又富于计谋,在曹操的有意培植下,其指挥作战的能力,已胜于其兄夏侯惇不少。 
  当下曹操大喜,道:“正合吾意。另可使对并州地理位置烂熟于胸的徐晃,同你共平商曜。” 
  徐晃立即出列领命。 
  曹操接着刚才的话头,又说道: 
  “除了军事方面,尚有许多大事要做,第一个,便是要大量的招纳人才,求致贤人。” 
  说着,从袖中拿出一册,又道:“我本来欲随时应景,作一《铜雀台诗》,但念及天下,诗兴又不在此台了。昨天,思及国家新定,急需大量贤人相佐,便草拟了一个‘招贤令’。今日大宴,本不宜读此令,但大事岂可拘小节。况且,我在此令中反复强调,对有大才者,即使他有甚至是德行上的过错,只要能出谋划策或带兵打仗,就不能拘节,当委以重任。”说到此,将册子交予身边的荀攸,“请荀攸先生为我布告。” 
  荀攸神情肃穆,双手接过,朗朗而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