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12曹操大传 >

第69部分

12曹操大传-第69部分

小说: 12曹操大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路泥泞,山林沼泽都处都是,曹孟德嘱将士们将路旁的稻草苇荻驮在马背上或抱在身上,凡遇沼泽或地面不易通过之处,就将稻草和苇荻铺上,这样,人马才得以通过。 
  将士们口干舌燥的时候,曹孟德又重复那个“望梅止渴”的故事。末了,说上一句:“只可惜不是梅子青青时,骗不了大家了。”把大家逗笑了,精神也似乎好起来。 
  有时候,他又对大家说:“这样清清静静走,反倒使人疲倦,倘若遇上一小股敌人,杀上一阵子,只要不取我的命,倒也振奋精神。”说罢,就抽出佩剑,向路边的树枝砍去。 
  受伤或生病实在走不动的将士,曹孟德就将他们留在离路不远的村落里,谎说是东吴兵,托老乡照顾,又给这些老乡一些银两。 
  十一月二十六日,曹孟德一行终于逃到襄阳,这天下午到黄昏,张辽和徐晃军团的残兵也到达襄阳。这两个军团在撤退时都遇上了联军大规模的清剿和堵截,因此损失惨重,乐进和张辽两人更几乎是拼着老命才逃回襄阳的。 
  撤退的耻辱,比战场上的惨败更让人觉得丧气,虽然撤退途中并未曾被敌军追及,但风声鹤唳的心情,使将士流失大半,损失几乎比在战场上还要严重,对曹孟德而言,这也是创业以来空前未有的打击。 
  洗去征尘,曹孟德换上一身崭新的衣袍,依然显得很有精神。他与众将官聚在一起,见大家无精打采的样子,曹孟德冷不丁地说:“其实,周瑜和诸葛亮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如果是我来部署的话,你们一个也别想逃回来。”说罢哈哈大笑。 
  诸将不禁为曹孟德突来的大话和笑声弄糊涂了,也跟着傻笑起来,忧郁之气一扫而空。 
  接着,曹孟德写了一封公开信给孙权,说:“赤壁之役时,我方有严重疾病,缺乏作战力,孤只好自己烧船后撤退,才使周瑜获得大胜的虚名。” 
  曹仁在南郡,吩咐曹洪守彝陵,以为犄角之势。有军士来报:“吴兵已渡汉江。”曹仁说:“只能坚守,不要出战。”骁将牛金奋然进言,说:“兵临城下而不出战,是胆怯的表现。我军刚败,正应当重振锐气。请拨与我五百精兵,我将与东吴兵决一死战。”曹仁答应了。 
  吴将丁奉纵马迎战,两将交锋四五个回合,丁奉假装败逃,牛金引军追杀;丁奉回马指挥众军士将牛金围在中央,曹仁见状,领军杀乱敌阵,将牛金救出,又遇上徐盛、蒋钦等,曹仁勇猛异常,几员吴将招架几回合即狼狈而逃,曹仁和牛金得胜回城。 
  一四六进入襄阳城的第三天,曹孟德封徐晃为横野将军,派他立刻率军南下增援江陵的曹仁军团,并以折冲将军乐进守备襄阳,自己带着贾诩、程昱、张辽等返回兖州。 
  与此同时,刘备和周瑜的联军追击曹孟德不及,便将军队转而进入南郡,并在此召开联合军事会议,讨论赤壁大战的善后工作。            
第二十四章 苦心经营历数载(4)     
  苦心经营历数载 灰飞烟灭于一旦 
  刘备说:“曹仁镇守在荆州军事重镇江陵,城中粮食贮存甚多,必须利用曹军士气未稳定前尽快攻陷,否则一旦让曹仁在江陵安定下来,荆州便不容易光复了。” 
  周瑜说:“豫州对荆州较熟悉,依你的看法呢?” 
  想了一会儿,刘备说:“曹操在荆州地区的信誉已失,不如立刻加大压力,让他撤退。我派张飞的一千名部队前往协助你,也希望你分我两千人马,表示我们双方联手的形势。你由正面进击江陵,我沿着夏水进入其背后,相信在内外压力下,曹仁定会撤退的。” 
  周瑜很干脆地答应刘备的计划。 
  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初,周瑜率领赤壁之战的原班人马,与江陵外围的丁奉、蒋钦等部队联合,向江陵发动攻势。黄盖和韩当镇守三江口,程普率陆上部队凌统、吕蒙等军团为先头部队,周瑜自己率领赤壁之战的主力部队周泰和甘宁军紧随其后。 
  刚打退了丁奉不久的曹仁还没有喘过气来,吕蒙和凌统的先头部队一万多人已将江陵城团团围住了。 
  曹仁在城上看到东吴军个个耀武扬威,大吼大笑,肺都气炸了。 
  “我带几百敢死队乘夜色袭击东吴营寨,给他们一个下马威,不然他们太嚣张了!”牛金请求。 
  曹仁同意了。 
  东吴军早有防备,见牛金待进入营寨,立刻将他们围了个水泄不通。牛金左右不得脱,眼看就要全军覆没了。 
  曹仁见状,急忙调动侍卫队,打算自己披挂上阵。 
  参谋陈矫极力阻止,说:“敌人太多了,你去没有用,既然已经牺牲了几百人,将军又何苦以身赴敌营呢!” 
  曹仁毫不理会,披甲上马,亲率侍卫队杀入敌营。由于太突然了,吕蒙部将看傻了眼,就像当年关羽斩颜良一样眨眼功夫,曹仁救出牛金的敢死队员。面对四面八方涌进的东吴军,曹仁一马当先杀出重围,回头一看却找不到牛金,于是返身又杀了进去。东吴的士兵抵挡不住,曹仁终于救出包括牛金在内的大部分敢死队员。 
  陈矫在城上看出了一身冷汗,不禁对周围的将士说:“曹将军真是神仙下凡啊,难怪丞相如此器重。” 
  一场突袭下来,曹军几乎全身而退,吕蒙军却徒劳无功,江陵的曹军反而因此士气大振。 
  周瑜久攻不下,加上华中已进入严冬,军队补给日益困难,程普于是劝周瑜暂时放弃对江陵的包围。周瑜叹道:“一员猛将尚且如此厉害,若不是那奇特的东南风,东吴早已为曹操吞噬了!” 
  甘宁则持与程普相反的意见,他说:“可以先派小部队攻占江陵东南方另一军事重镇夷陵,和江陵遥相对峙,并作为攻入江陵城西方防线的基地,如此一来,便可以由东西两面夹击曹仁。” 
  周瑜同意了甘宁的建议,由甘宁带几百人顺利攻入夷陵,占领通往江陵西方的山路关口。 
  这时,曹孟德派往的增援部队赶到了。曹仁让徐晃接管江陵防务,自己率六千名特遣队,由山路攻打夷陵,准备全力抢回这一山路关口。 
  曹仁的军队远超过甘宁军,很快就攻上山头,然后下令弓箭手,由高山上不断向城内射击。东吴兵吓得半死,但甘宁毫无惧色,谈笑自若,亲自在城墙上冒着箭雨鼓舞士气。 
  由于曹军占有绝对优势,甘宁于是暗中派人向周瑜求救。周瑜满以为曹孟德不顾江陵存亡,却不料派出徐晃这员猛将支援,加上刘备军在夏水流域为乐进派出的先锋部队阻断,无法前来会师,使东吴兵在兵力上反而落入劣势。 
  周瑜主张分兵前往夷陵,但程普坚决反对,他说:“如果徐晃知道这一情况,乘机反扑,问题就严重了。” 
  吕蒙却说:“我建议由凌统军团和徐晃对峙,坚守十天,我们就可解夷陵之围。” 
  周瑜采纳吕蒙的建议,由吕蒙作先锋部队,由山中捷径直入夷陵,打算攻打曹仁后方,以解夷陵之围。 
  曹仁万没想到,被牵制在江陵的大军,会突然出现在他的后方,不得已仓促应战,但到底寡不敌众,六千特遣队牺牲过半。曹仁只好趁夜色掩护,由山区暗中撤退。 
  夷陵之战后,周瑜士气大振,决心彻底攻下江陵。 
  周瑜亲自率军包围江陵,攻城之日,更站在前线督战。曹仁下令以箭雨对抗,周瑜右肋中箭,伤及肺部。 
  曹仁听说周瑜受伤不起,立刻率军出城反击,周瑜无奈,只好忍着箭伤坐镇大本营指挥,总都督的精神激励了东吴将士的士气,终于使曹仁军队遭到重创。 
  这时,刘备的军队终于击败了乐进的部队,逐渐切断了江陵的退路。曹仁怕大军陷于死地,乃和徐晃商量对策。徐晃才想起丞相回兖州时交与自己的秘信,连忙拆开来看,上写:“固守江陵,两月之后若江陵仍在我方,我立刻举兵第二次征讨孙刘。如若不然,则弃之而退襄阳。” 
  于是,曹仁和徐晃只得放弃了江陵,退回襄阳去了。            
第二十五章 曹操盛宴铜雀台(1)     
  一四七 建安十三年(公元二○八年)初冬的一个早晨,在邺城空旷的行宫的一个花园里,曹操背手信游;凛冽的寒风吹刮着他腮边那一部浓黑的须髯。这一年,他年满五十三岁。大半生的戎马生涯过去了;他镇压了黄巾军百余万人,掌握了穷途末路的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并先后灭了吕布、袁术、袁绍、刘表等豪强,雄霸北方。然而,这一年,他发兵南征,意图统一中国的宏略却受到了极大的挫折:赤壁之战的一败涂地使他预感到,要灭掉孙、刘几乎已成为不可能的事。这时,在花园里信步漫游的他似乎已看见了一幅天下三分、三国鼎立的图景,而这可是他最不愿见到的。他不敢深想下去,只是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但更令曹操伤心的还不止于此。一个月之前,他最心爱的幼子曹冲,在一场突发性的疾病中夭亡了,年仅十三岁。 
  曹冲秉承了曹氏家族固有的聪明智慧,是一个早慧的天才儿童,是以深得乃父欢心。有一次南方外邦送一头亚洲象给曹操作贡礼,由于中国不产大象,无人不感好奇。连曹操见了后,也想知道这庞然大物究竟有多重。然而,用什么办法来称呢,哪去找能装下大象的秤呢?曹操公开征求秤量大象重量的方法,平时口若悬河的官员们却在这个问题前变得噤若寒蝉了。当时,站在曹操旁边的曹冲,却说出了一个妙法来: 
  先准备一只船在河边,在把大象牵上船去,再把船只吃水的地方做上记号,之后,把大象牵走。然后,再换上无数石块,待吃水线一致时,抬下石头,分而秤之,加起来不就是大象的重量吗,这就是历史上颇有名气的“曹冲称象”的故事。 
  然而,这样一个聪敏过人的孩子,却为苍天所薄,稚龄而夭。曹操为失却了这个一向看好的幼子,一月来已不理公务,唯有意志消沉而已。为了表示怀思,他竟发了痴想,特别请司空府秘书邴原将其早亡的女儿和曹冲合葬,二人结为阴世夫妻。 
  这邴原是汉末大儒郑玄的同乡,并与郑玄齐名,同为汉末两大学者。他在家乡时曾拒绝北海相孔融的推举;避难于辽东之后,他也不接受当地霸主公孙度的征召。然而,当曹操平定河北后,他却主动接纳了曹操的任命。 
  当时,曹操在柳城战役后,凯旋返回邺城,经过昌平时,河北地区的士大夫特别为他举办了一次庆功大宴,一向关心士大夫动向的荀彧知道后,也专程从许都赶到了昌平。 
  酒酣耳热之后,曹操环顾前来庆贺的一干众人,说:“我此番返回邺城,早已料到大家会为我在此接风;但我窃议者,则唯有邴原不会前来。今观之,果然不出我料!” 
  谁知话音刚落,门下便高声通报,原东阁祭酒邴原进谒。曹操闻报,惊喜万分,连鞋子都来不及穿上,提在手中,脚上只有一层裹布,便往外迎接,一看到邴原,就说: 
  “从来的贤人,都是无法捉摸的啊!我还以为您不来了,想不到能枉驾光临,我对您的仰慕之心,于今方足……” 
  却不料邴原不出一言,几个动作拜谒完毕,就掉头走了。在场的大夫中,竟有上百人弃了曹操,跟随邴原而去。 
  曹操一愣,心中略有不快。他感到非常奇怪:一个毫无权势的学者,为什么会有如此魅力,令在场的这许多士大夫连他曹操也不顾了,尾随而去,以表敬仰? 
  他问坐在身边的荀彧。 
  荀彧笑了笑,回答说:“其实有资格受到如此尊敬的,天下也唯有邴原一人而已。”曹操见荀彧避而不答,又道:“真想不到一介文人的影响力会有如此之大!” 
  荀彧乘机说:“像邴原这样的一代奇人,是士大夫中的瑰宝,主公何不极力礼遇他呢?” 
  曹操急忙说:“那当然,这也正是我一向的心愿啊!” 
  从那时,曹操对邴原更是敬礼至极。现在,冲儿之逝让他想到了不久前邴原的女儿之夭折,便想出了这么一个“阴世婚嫁”的名堂来。 
  邴原闻言,知他已因赤壁之败和幼子之伤逝而意气不存,便谏道:“即便是基于爱心,替夭折的子女作婚嫁之事,都是违悖常伦的;我相信在阴间也不可能有此礼仪。丞相乃非凡之人,岂可做连俗人都不屑为之的非礼事情?丞相曾言道:吾不喜孔子,惟喜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一语,‘不可为’者,当然别有所指。丞相何不闻孔子另有一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如果今天我答允了你提出的这番美意,那么,我们之间以礼相持的良好关系就荡然无存了。我斗胆进一言:丞相万勿以一时之胜败和一事之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