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12曹操大传 >

第55部分

12曹操大传-第55部分

小说: 12曹操大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共枕,想起自己与甄氏在床上缠绵温存的日日夜夜,袁熙几次想自缢身亡。羞辱、愤恨、悲痛一系列情感促成了他与袁谭合作的复杂动机。 
  袁谭和袁熙重整父亲旧部。打算重振袁氏雄风。 
  曹孟德深知袁谭的野心,便遣人送信给袁谭,谴责他不但不带回四州归顺朝廷,反而想拥兵割据,显然违背了当年请求援助时的约定。 
  但袁谭也回信责骂曹孟德言而无信,未将女儿清河公主嫁与他,反而以朝廷名义相要挟。 
  曹孟德本想再招降袁谭,将清河公主送往中山郡,但立刻遭到郭嘉的反对。 
  郭嘉说:“公子纳甄氏为妻,袁熙必定羞辱恼怒,依他现有实力,恐怕已与袁谭结盟。若将公主送去,岂不是往狼群中送吗?” 
  曹孟德恍然大悟,说:“奉孝见识实在使老夫叹服。”他感到一种后怕。 
  曹孟德又一次编组大军,准备攻打冀州东北方的袁谭的势力。            
第十九章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1)     
  一一一艰苦的寒冬,北征开始了。 
  曹孟德这次将大部分军团,分别部署在新占领的冀州中部及西部。自己带领张郃、徐晃两员猛将的军队,由荀攸、郭嘉、董昭作幕僚,直属亲卫骑兵队虎豹骑,则由曹纯率领。曹纯是曹孟德继曹真、曹休后第三位曹族将官。曹仁虽也是曹姓,曹孟德也经常在他面前流吐亲情,但曹孟德的家族谱上,曹休的亲缘最近,其父跟曹孟德是同一个曾祖的弟兄。 
  此外,曹孟德下令青州的游击军团总指挥臧霸和孙观由青州北上,进攻袁谭在青州的势力。东战线是遥远而复杂的,收复东线是时间上的问题。而今后的经营管理,显然离不开忠诚可靠的将领。而在漫长而艰苦的征战中,曹孟德对自己的属下有了逐个的认识。臧霸,便是今后经营这方土地的人选。 
  袁谭听说曹军指向平原郡,立刻往北撤退两百来里,据守在渤海郡的南皮城,准备和远来的曹军决一死战。 
  建安九年十二月,曹军攻入平原郡,周围县城都望风投降。 
  正值寒冬,河川全部冰冻。刺骨的北风一阵紧似一阵,行军非常困难。 
  袁谭判断曹军必定在平原郡过冬,等着春天来到之际进攻南皮。 
  曹孟德在和幕僚们详细评估时机和作战的艰辛程度后,仍决定在寒冬里完成这次北征。 
  河北平原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通往南皮的清河更处冰天雪地之中。 
  曹孟德只好下令张郃、徐晃召集沿河两岸的居民用铁锤锥开河上结的冰,便于船只运输。但民众实在受不了痛苦,勉强被召集起来,又东一个西一个地溜走,曹孟德花费了许多银两也是白搭。最后,只得下令军士自己动手。年逾古稀的曹孟德亲自率领张郃、徐晃、曹纯等武将,天天冒风雪督促军士们,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打通了北上的航道。 
  袁谭在南皮天天围着火炉取暖喝酒,当然少不了美女陪伴。无论如何,袁谭也不相信曹军会在寒冬到来。 
  毕竟,曹孟德是来了。 
  郭图与辛评主张乘曹军远来,尚未稳定,火急攻打或许能给曹军以致命打击。袁谭认为这一建议可行,就率领一支突击队出城攻打曹军。 
  曹军多半出生在华中地区,很少在冰天雪地作战,手脚都不灵活,一时间死伤惨重。徐晃、张郃、曹纯三将拼命死战。袁谭怕城中有变,自己人数又少,不敢过分拼杀,在天黑以前收兵回城。 
  茫茫的雪地上,曹军士兵横七竖八地躺着。 
  鹅毛大雪和暮色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草草地埋葬了这一具具无名尸体。 
  曹孟德目睹这些尸体的消失,一具,两具…… 
  “白骨露原野,千里无鸡鸣”他想起自己十多年前写的诗。 
  曹孟德忽然产生了撤军的念头。 
  曹纯似乎看出了叔父的心思,说道:“我们历经千辛万苦,不远千里而来,怎能随便撤军呢?如果无法赢得胜利而退兵,一定会折损军威,在这长远的撤军途中,军队的安全也会处处受到威胁。” 
  曹孟德想不到年轻的侄儿如此大胆而富有见地。 
  荀攸和郭嘉也同意曹纯的建议,更进一步要求军士们加强运动,由体内引发的热量来御寒,使手脚变得灵活,随时做好战斗准备。第二天一大早,攻击行动开始了。 
  为了避免城内兵马在曹军热身运动完成之前便出城反击,经荀攸建议,将军队分成若干小队,绕圈跑步,再部署进入攻击预备线。 
  城上的袁谭及士兵们看得莫名其妙。 
  “我身经百战,还没有见过这样的阵式。”袁谭说。 
  “不能轻易出城迎敌,等弄清楚了其中名堂再说。”连一向以谋略见长而自居的郭图也小心翼翼地说。 
  曹孟德也忍不住要发笑。 
  临近中午,气温稍稍升高,曹军热身运动已完成。曹孟德亲自击鼓,一时士气大振,各部队奋勇向前。 
  袁谭本想出城抗拒,但曹军各个部队一齐冲击,袁谭根本不知道往哪儿突破。徐晃军团下的乐进部队攻进东门,郭图无法抵抗,当场被擒。袁谭由北门杀出,正遇上曹纯的虎豹轻骑军,一阵冲杀,袁谭被曹仁斩杀,袁军群龙无首,全面溃败,南皮也因而陷落。 
  被押解着的郭图问:“今天早晨你们摆的什么阵式啊,看得我眼花缭乱。” 
  那军士哈哈大笑,说:“那是郭嘉先生让我们做热身运动呢!” 
  一一二  袁谭之死,意味着青州黄河以北和冀州全部已属于曹孟德。幽州因焦触的反叛、袁熙的逃亡而处于四分五裂的割据状态。 
  但是,袁家毕竟还有两位兄弟存活,袁氏的故亲门生也在观望,他们当然不会就此甘心袁氏家业日落西山。袁熙早已把甄氏被曹丕霸占的羞辱化为了一腔报复的火焰,袁尚当然不甘心父亲传给他们的大将军的宝座名不副实。因此,残存的袁氏兄弟一刻也没有忘记打回冀州老家去的念头,他们正在努力说服乌桓出兵支援。袁绍之甥高干仍据有并州,表面上虽已归顺朝廷,其实正准备东山再起,支持袁氏兄弟。 
  正如曹孟德向两个儿子流露出来的思想一样,他一向不喜欢那些只会吟风弄月、涂鸦诗文的人,而喜欢冲锋陷阵、干实实在在的大事。 
  在返回许都的途中,曹孟德意外地打探到了蔡琰的下落。兴平元年,李傕、郭汜在长安作乱,河东地区也陷入兵荒马乱中。蔡文姬因丈夫亡故,又无子嗣,打算返回娘家避难,不幸在途中连人带轿被胡人劫走。胡人知道蔡文姬是大学士蔡邕之女,不敢加害,更因蔡文姬美丽而有才华,匈奴左贤王非常喜爱她,纳蔡文姬为妾。目前,蔡文姬仍留在胡营,并和左贤王生了两个儿子。 
  曹孟德又从陈琳那里得到了蔡文姬写的诗,更了解了她的凄苦处境,特别是蔡文姬身在胡营,心向汉室的心志更使得感喟不已。 
  曹孟德含泪读着: 
  “儿前抱我颈,问母何欲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            
第十九章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2)     
  在辽远偏僻的胡地一呆十二年,这十二年是怎么过来的啊。曹孟德估摸蔡文姬的年龄当是二十八岁了,也就是说她十六岁就去了胡地。 
  想起蔡跟自己的情谊,想到那位活泼可爱的小闺女如今独处异乡,曹孟德不禁黯然神伤。他决定派陈琳去胡地,不惜任何代价也要将文姬赎回来。 
  当然,曹孟德更急于要干的事,是整顿幽州和远征雄踞东北,庇护袁氏兄弟的异族———乌桓。 
  当年袁绍并吞刘虞父子遗留下来的幽州,幽州的元老将领阎柔和鲜于辅坚不投降,反而和曹孟德结盟。因此,许都的汉朝廷便任命阎柔为护乌桓校尉,鲜于辅为建宁将军,并令两人将他们的军团屯在乌桓族部落的边境,经营并防止乌桓族势力的扩充。官渡大战时,这两人保持中立,但仍经常和曹孟德保持联系,给予袁绍后方不少心理威胁。因此就乌桓族附近的局势而言,他们两人掌握的地方可以说是曹孟德的盟友区了。 
  一一三  建安十年夏天,幽州地区的故安守将赵犊、霍奴公开号召反曹。袁氏兄弟乘机煽动乌桓骑兵攻打边境地区。 
  就在陈琳遵照曹孟德的意思去胡地的第三天,曹孟德正准备偷闲进行已故蔡邕未完成的补写《汉书》的工作,突然接到了阎柔和鲜于辅两人的告急求援书。 
  曹孟德立刻放下文卷史料,前往邺城集结军队。这次,他留下荀攸、郭嘉等配合苟衍的军队守冀州,自己亲率张郃和乐进军团北上,很快便剿平赵犊等人的亲袁势力,并在犷平城大破乌桓族的骑兵队,把袁熙兄弟再度逼出幽州。 
  曹孟德分析这是一场有计划的叛乱,因为一听到曹孟德北征乌桓,并州刺史高干也立即宣布反叛。在官渡大战后,溃败的袁氏集团中以高干军团保持得最完整,大约拥有五万兵马,作战力相当旺盛。曹孟德还没有喘过气来,就接到了冀州西北方的上党被高干攻占的消息。 
  为巩固冀州防务,曹孟德不敢动用苟衍的军团,他命令帮他攻下雍奴的乐进,率领一支勇猛的轻骑兵,火速赶到壶关,准备反攻。 
  高干的部队由壶关直逼邺城,但苟衍军团防守坚固,高干的先锋部队不敌,不得不再次返回壶关。 
  乐进以折冲将军官衔受任进攻壶关突击队的总指挥,并由谨慎温文的儒将李典率领军队协助,这是乐进第一次独当一面,他感到丞相交与的担子是沉重而艰巨的。 
  “绝不能给丞相丢脸,这可是对自己的鞭策和鼓励啊!”乐进想。在曹营众将领中,乐进以忠诚勇敢,任劳任怨而闻名,他很少表示自己的意见,完全听命行事,不避任何艰难危险,是冲锋型的猛将。或许是在这次北征行动中表现优异,又立下了斩杀袁谭的大功劳,所以曹孟德委以重任。同时,曹孟德又派李典协助,用意显然是以柔克刚。 
  “乐将军,这次可就看你的了!”乐进忘不了那天曹孟德紧紧握住他的双手的情景。 
  乐进明白自己进攻壶关的艰难,自己率领的轻骑兵,即使加上李典的部队,人数也远逊于高干的壶关守军。但信心是有的,自己一直在壶关和高干对峙了四五个月。在曹孟德整顿好幽州以前,高干以优势兵力,却无法越壶关一步。 
  曹孟德从不期望乐进能攻占壶关,他只给乐进少数兵力,目的是让乐进以机动的力量缠住高干,以减轻邺州的压力而已。 
  乐进却表现超人的勇猛,他率少数轻骑兵不直接由正面攻打壶关,而快速行军,绕道北方,由山路攻打高干的后方。高干措手不及,连续两场接触战都被打得大败,伤亡惨重,高干只好困守壶关,和并州的本部大军也失去了联络。 
  一波未平又生一波,关中的司隶军区也发生了兵变,河内人张晟聚众万余人抢掠于崤山和渑池之间。起因是:河东太守王邑因失职被调离,郡守卫固和中郎将范先,向司隶校尉钟繇要求赦免王邑,正直而严厉的钟繇不答应,卫固等人便私下和高干联合,打算号召关中诸将,反叛曹孟德主持的许都政权。 
  曹孟德对河东的治理完全伤透了脑筋,谁才能驾驭复杂的河东郡呢?一时间,曹孟德又陷入了偏头痛的困扰中。郭嘉虽然跟了曹孟德这么久,但对各地方的治理也难以想出高招。 
  曹孟德病卧床榻,郭嘉忧心如焚,便给许都的荀彧写了一封信,简单讲述了河东的混乱局势。书信内容如下: 
  关西诸将,外表服从,实怀二心,今张晟在崤、渑一带烧杀抢掠,并且南通刘表。若大家都效仿,为害就大了。河东是天下重要的地方,丞相为之操碎了心,您看有什么贤能的将领可以为丞相守住这块地方。 
  几天后,快马传来荀彧的来信,荀彧在信中说:“西平太守京兆杜袭,勇足以当难,智足以应变,可以任用为河东太守。” 
  但杜袭却向曹孟德建议:“河东郡人口有三万户,参与叛乱的县令不多,如果以大军压境逼迫,不想叛乱者也投向卫固集团,那么卫固等人的力量必跟着膨胀,征讨不能取胜,将会造成更严重的混乱局面。征讨即使获胜,则一郡军民将蒙受兵灾。况且卫固等人还没有公开反抗朝廷王命,只是以拥护王邑为他们出兵的理由,我因此判断一定不敢杀害主管。现在我决定单车前往,出其不意地进入河东,卫固为人多谋而少断,一定会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接受我。只要我在河东呆上一个月,河东的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 
  说了这么一大堆,倒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