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天子 >

第57部分

大唐天子-第57部分

小说: 大唐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优素福麾下大将古太白的兵锋直指唐朝,打到新疆来了。”李隆基是“唐粉”,熟悉这段历史,很是清楚后突厥汗国对唐朝的威胁有多大。

后突厥汗国拖住了唐朝,让唐朝不能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兵力投入西域,不能及时拿下中亚,以至于给了阿拉伯帝国东进的良机,优素福麾下两员大将,穆罕默德和古太白一路往东打,不仅拿下了中亚,古太白更是兵锋直指唐朝。

等到唐朝解决了后突厥汗国,再拿下石堡城,解除了河西走廊的威胁之后,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兵力投入到西域,与阿拉伯帝国争锋,已经有些迟了。

这也是高仙芝在怛罗斯战败的重要原因。

怛罗斯之战打了五天五夜,唐军完全是压着阿拉伯帝国军队打的,只是因为高仙芝手中的兵力不足,而阿拉伯帝国拥有巨大的兵力优势,使得高仙芝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给了阿拉伯帝国策反葛逻禄部的机会。

究其原因,就在于唐朝全力经营西域的时间有些晚。之所以有些晚,就在于后突厥汗国拖住了唐朝。

“默啜,你想复国,是吧?有我在,你休想!”李隆基暗中决定,无论如何也要阻止默啜复国。

只要默啜不能恢复突厥汗国,对北方的威胁就不会太大,唐朝就能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兵力投入到西域,在接下来与阿拉伯帝国进行的战争中,占有更大的优势。

“我一直等待的去边关建军功的机会来了,我决不能错失这次良机,我得请命去北方。”紧接着,李隆基就决定无论如何也不能错失这次良机,要去边关建军功,建立自己的势力。

“父王,我与你一起进宫。”李隆基冲李旦道。

“你?你去做甚?”李旦很是讶异,道:“三郎,这可是商议军国大事呢,你去有甚用?”

李隆基机灵多智,要说李隆基很会踩人,李旦会信,要李旦相信李隆基精通军国之事,他还真不相信。因为李隆基还没有展露过这方面的才华。

“父王,突厥如此大举进攻,边关情势危急,这商议起来,必然是见仁见智,我去见识见识,必是大开眼界,能学到很多东西呢。”李隆基当然不会说他是要阻止默啜复国,而是找借口,道:“我们是皇族,多学些战阵之道,说不定甚时间就用得上呢。”

“也有理。”李隆基这话很在理,有时候,皇子皇孙要上战场,多学点军国战阵之道,以备不时之需很有必要,李旦大为赞成这话。

“那你跟着我去,切莫多言,给人看笑话。”李旦叮嘱道。

“父王放心,我明白。”李隆基点头应道。

就这样,父子二人直奔甘露殿。

来到甘露殿,李旦冲武则天见礼。

武则天却是一双好看的美目盯着李隆基,眉头一挑,问道:“三郎,你来做甚?”

李隆基虽然机灵多智,毕竟年幼,对这种军国之事肯定没甚么见识,对于他的到来,武则天还真是不解。

“祖母,听说边关情势危急,你们在商议军国之事,我就来见识见识,开开眼界。”李隆基依然没有说实话。

“也好。”武则天想了想,点头道:“你既有此心,那就见识见识吧。”

“谢祖母。”李隆基笑嘻嘻的。

“记住,切莫多言,给人笑话。”武则天叮嘱道。

要是李隆基乱插嘴,说出不该说的话,那就会惹人笑话,她这个祖母也会脸上无光。

李隆基自个儿搬了一张矮几,坐到不起眼的角落里。再弄来一张短案,把武则天的点心端来几盘,命太监给他沏上一壶好茶,吃着点心,一副旁听的样儿。

“嗯。”武则天看在眼里,大为满意。

李隆基这是摆明了只听不说的架势,武则天对他的知机识趣不能不满意。

“见过陛下!”狄仁杰、王孝杰、张柬之、张说、宋璟、太平公主、刘幽求、钟绍京他们先后到来,冲武则天见礼。

“免了。”武则天摆手,要他们免礼。

“这是……”狄仁杰他们把坐在角落吃点心的李隆基一瞧,大为诧异。

虽说李隆基很得武则天赏识,可他还没有资格参与此等机密大事,狄仁杰他们不诧异也不成。

“三郎想要见识见识军国大事,朕就让他听听。”武则天解释一句。

“哦。”狄仁杰他们明白了,点点头。

“见过楚王。”狄仁杰、王孝杰、张柬之、张说、宋璟、刘幽求和钟绍京更是抱拳见礼。

“见过各位大人。”李隆基抱拳回礼,没有丝毫王爷的架子,这令狄仁杰他们大为满意。

武三思和武承嗣这两货进来,见李隆基坐在角落里,得意的冲李隆基一扬下巴儿,一副自鸣得意的样儿。

这两货没少吃李隆基的亏,如今他们能坐在武则天身旁,参与军国大事,李隆基只能坐在角落旁听,他们自认为比起李隆基高一等,要不自鸣得意都不成。

“这两货,你们千万莫出洋相,要不然的话,哼。”李隆基在心里暗道。

“先听听他们如何商议,要是有机会,我就要发表我的见解,让武则天对我刮目相看,再请命去边关,就容易多了。”李隆基转着念头。

第六章一语解惑

第六章一语解惑

武则天等众人坐定,这才缓开金口,道:“这次突厥犯边,异于往昔,来势汹汹不说,还大肆杀戮,所为何来?朕再三思虑,就是不解默啜为何要如此做?”

武则天的才情不需要说的,对于军国之事,她异常精通。然而,对于这次突厥大加杀戮之事,她还真是不解了。

突厥犯边,哪年哪月没有?每次突厥犯边,都会有杀戮,会血流成河,尸积如山。

突厥崛起于南北朝时期,盛于隋唐之际,对中原的杀戮长达数百年,死在突厥刀下的中原人不知道有多少。然而,象这次这般凶狠凌厉的杀戮,还真没有过,精明的武则天不得不少有的糊涂了。

“嗯。”武则天非常精明,才情很高,她都不明白,那这事儿就更加难解了,狄仁杰的眉头拧着了。

王孝杰、张说、张柬之他们的眉头跟着拧在一起了。

“你们先看看军报再说。”武则天挥挥手,贾太监立时把军报分发给狄仁杰他们。

狄仁杰他们接过军报,浏览起来。

“咝。”紧接着,就是一片吸凉气声,从军报上可知,这次突厥南犯异于往常,杀戮太多,已经血流成河,尸积如山了,即使他们早就知道这点,此时也是心惊肉跳。

“突厥,可恨!”刘幽求更是右手重重砸在短案上,眼睛瞪得跟铜铃似的。

突厥的杀戮的确是太狠了,令人心惊肉跳,又是气愤莫铭。

“三郎,你也看看。”武则天冲李隆基道。

既然李隆基是来开眼界的,不妨让他开个够。

“谢祖母。”李隆基谢过武则天,接过奏章,观看起来。

这些军报大同小异,禀报的是突厥犯边如何如何杀戮、掳掠,向朝廷求援。

“李仙凫?”李隆基翻着军报,一个份军报吸引了他的注意,眼中精光闪闪,点点头,大为赞赏。

“葛福顺?”又一份军报引起了李隆基的注意。

看完军报,李隆基脑海中浮现李仙凫和葛福顺的资料。

“李仙凫和葛福顺出身万骑,大力支持前任发动宫变。”李隆基在心里暗道:“这两人很有才华,这军报与别的军报不一样,他们已经说明了原因,不知你们有没有注意到?”

李仙凫和葛福顺,是李隆基的重要支持者,二人出身万骑,给了李隆基强有力的支持,这是李隆基宫变能够成功的原因所在。

千骑到了唐中宗时,发展成万骑。

“在商议如何应对突厥这次犯边之前,我们得先弄明白默啜的意图,他为何要如此大加杀戮?”武则天见众人把军报都看完了,缓缓道。

这是应该的。要是不明白默啜的意图,谈应付突厥犯边,那会不给力。唯有弄明白了默啜的意图,针对性才会更强。

“国老,你以为默啜为何要大加杀戮?”武则天冲狄仁杰问道。

“陛下,臣实在是想不明白。”狄仁杰摇头,眉头紧拧着道:“突厥犯边,必有杀戮,却也没有如此凶狠的杀戮。默啜精明人,他应该很清楚,如此做会激怒朝廷,朝廷会发大军征剿,这对突厥很不利呀。”

“王孝杰,你呢?”武则天眉头挑了挑,冲王孝杰道:“你久在边关,对突厥甚是熟悉,你可知原委?”

王孝杰的眉头拧着,想了想,摇头道:“陛下,默啜这次的举动反常,与任何一次突厥犯边皆不同,臣左思右想也是不解。默啜此举是在弄险,一个不好,就会激怒朝廷,朝廷会出动大军征剿,以突厥眼下的实力难以应付呀。”

如此凶狠凌厉的杀戮,必然会激怒武则天,发大军征剿是必然。而突厥现在复国只成功一半,还没有真正成功,实力有限,若是遭到唐军的大举进攻,突厥就要倒大霉。

是以,在这之前,默啜虽然屡屡侵边,却是有所克制,虽有杀戮,却并不是那么严重,与这次比起来,更没法比。

狄仁杰和王孝杰这两员重臣都不明白,张说他们更不用说了,不用武则天问他们,他们就自个回答:“臣也不明白。”

“依我说,默啜这是得了失心疯。”武三思想了想,讥嘲一声道。

“失心疯?亏你说得出口。”李隆基冷笑一声,接过话头,道:“你也不怕给人笑话。”

“是呀。”武则天率先开口赞成李隆基这话。

“默啜发誓复国,精明过人,他的一举一动,都是精心思虑过的,就是你得了失心疯,他也不会得失心疯。”李隆基接着讥嘲武三思。

“没错。”狄仁杰他们大声附和。

默啜虽然可恨,但武则天他们不得不承认,默啜是个精明人,他的一举一动,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如此大加杀戮更是有着他的图谋,要不然的话,他不会冒激怒唐朝的风险。

“不是得了失心疯,还能是甚?难道你知道?”武三思被抢白了,当然不服气,反唇相讥,冲李隆基道。

“我还真知道。”李隆基却是如同没有听出他的讥刺之意似的。

“嗤。”武三思失笑出声,鼻孔望天,冷笑道:“陛下都不明白,你还能明白?除非日头从西边升起。”

“没错。”武承嗣立时接过话头,大声附和。

这两货没少吃李隆基的亏,有如此奚落李隆基的良机,他们自然是不会错失。

“三郎,休要多嘴。”武则天当然不会相信李隆基能解此惑,轻斥一句。

“三郎,你听着就是了。”李旦冲李隆基道。

李隆基翻翻白眼,要问座中谁最清楚默啜的意图,舍李隆基其谁欤?

作为穿越者,李隆基要是不知道,谁能知道?

竟然没有人信,李隆基还真是无言。

“陛下,你看看这两份军报,他们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李隆基把李仙凫和葛福顺的军报递给武则天。

“是么?”武则天略感诧异,接过两本军报,浏览一遍,眉头一挑,道:“这有甚?”

“李仙凫说突厥此次犯边,杀戮的多为老弱病残。葛福顺说,突厥此次掳掠多为丁壮、识文断字的读书人、工匠、有一技之长者。”李隆基只得点明,道:“这就是原委所在。”

“这……”武则天的眉头拧着,思索起来,眼中精光闪闪。

狄仁杰、王孝杰、张说、太平公主、刘幽求、钟绍京他们拧着眉头思索。

武三思和武承嗣二人却是不住裂嘴解,鼻孔望天。

“明白了!我明白了!”张柬之右手拍拍额头,一脸的恍然大悟,冲李隆基赞道:“楚王见机好快!张柬之佩服!”

“你明白甚?”武则天诧异的冲张柬之问道。

第七章突厥复国?

第七章突厥复国?

武则天问得有些急切,然而张柬之竟然如同没有听见似的,抹了抹额头上的冷汗,一副心惊肉跳样儿,道:“狠!好狠!真狠!默啜这一手真狠!”

“这何需你说?默啜要不是狠,陛下能召集我们商议?”武三思冷笑一声,讥嘲一句。

“闭嘴。”武则天冲武三思喝斥,道:“张柬之很有才干,善谋善断,如此说必是有所见。”

武则天不愧知人,对张柬之倒也算是了解。

武三思一窒,只得闭嘴了。

“陛下,默啜此举就是要毁掉能够毁掉的一切,杀掉能够杀掉的一切,留给朝廷的是一片废墟,他为的是争取时间。”张柬之感慨一阵后,开口解释。

“争取时间?”

“为何要争取时间?”

狄仁杰和王孝杰他们大为不解,忙问道。

默啜杀这么多人,把北方化为一片废墟,争取时间有什么用?这还真是让人不解。

“我明白了!我明白了!”张说一拍额头,一脸的恍然大悟。

“你又明白甚了?”武则天有些讶异,冲张说问道。

“默啜之所以要争取时间,是因为他来春要挥师北上,攻击九姓铁勒和回纥。”张说一语点出默啜的用意。

“挥师北上?”

“攻击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