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天子 >

第174部分

大唐天子-第174部分

小说: 大唐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灭天竺这事儿早就决定了,只是因为要治理吐蕃,大军要休整,暂时无法出兵,这让将士们颇有些不耐。如今,李隆基终于下达了出兵的命令,谁能不喜?

李隆基一声令下,唐军一队队开赴天竺边境,一场大战就要开始了。

“知道么?我们这次要灭天竺了呢。哈哈,要灭天竺了。”

“天竺啊,那里有很多糖呢。到了天竺,别的不多,糖管够,你有多大的肚子就吃多少,包你吃得想吐。”

“天竺还有很多大象,象牙不少哦,弄点回去,也是荣耀事儿。”

“听说天竺虽大,却是四分五裂,就象我们华夏的战国时代,各个诸侯征战不休。大唐要灭天竺,不费吹灰之力。”

“这还要你说?你知道传奇使臣王玄策么?他用借来的万把人马,就横扫了半个天竺,打得天竺跪地求饶呢。”

“王玄策?我听说过的事儿,这是一个了不得的英雄豪杰。他凭借来的万把人马,就能杀得天竺人仰马翻,更别说我们这次出动数十万大军,还不马到成功?”

唐军在开进的途中,大声叫嚷,议论纷纷,对灭天竺有着十足的信心。

天竺与唐朝相距甚远,两国很少有交集。真正让唐人知道天竺情况,是因为王玄策这个传奇使臣。对于王玄策的事儿,唐人几乎是妇孺皆知,那太富有传奇色彩了。

王玄策仅凭借来的万把人马,就能横扫半个印度,而这次唐朝出兵二十多万,还灭不了天竺么?

“大军已经到达天竺边境,我们也该出发了。”李隆基召集众将道:“这一战,我们务必要灭了天竺。”

“呵呵。”众将发出一阵畅笑声。

“太子,天竺使者求见。”就在这时,高力士进来禀报。

“甚?天竺使者?”一片惊呼声响起,众将个个一副听错了的表情。

“没错,就是天行使者,求见太子。”高力士肯定一句。

“肯定是我们出兵的消息传入天竺,天竺王吓破了胆,派出使者前来求情。”李隆基眼中精光一闪,道:“叫他进来。”

高力士应一声,忙去领人,很快就回转。

随着高力士进来的是一个人材高大的天竺人,此人脸色有些发白,目光躲闪。三步并作两步,快步上前,跪在地上,冲李隆基叩头道:“摩揭陀使者辛力叩见太子。”

额头触在地上,毕恭毕敬,态度非常好。

“说吧,你有何事?”李隆基不咸不淡的道。

“太子,辛力奉我王阿罗那之命,前来见太子,送上厚礼,重申两国的友谊。”辛力忙道,目光落在李隆基身上,一脸的焦急。

“阿罗那是阿罗顺的甚人?”李隆基目光如同利剑似的,盯着辛力。

“是先王的孙子。”辛力一颗心直往下沉。

“那就没得谈了。”李隆基断然拒绝,冷笑道:“阿罗顺斩杀大唐使臣的帐,我们要好好算算。”

“啊。”辛力惊呼一声,冷汗刷刷的往下冒。

他最怕的就是这事,李隆基当面说出来,由不得他不心惊肉跳。

王玄策在唐太宗年间奉命出使印度,被当时的中印度王阿罗顺差点害死。当时的王玄策,只带了三十几个邦交人员,却是被阿罗顺的两千多人马伏击,除了王玄策和副使蒋师仁被俘外,其余人员全部遇难。

王玄策和蒋师仁找到机会逃出来,王玄策发誓要灭了印度,报仇雪恨。

作为传奇使臣,王玄礼并没有回国哭诉,而是历尽艰辛,来到尼泊尔,向尼泊尔借了七千骑兵,再向松赞干布借了一千两百骑兵,又向唐朝的附属国征调了一些兵马,凑凑合合万把人。

他就带着这东拼西凑的万把人出发了,踏上了征战印度的征程。他先是大破阿罗顺的大军,打得阿罗顺望风而遁。

王玄策是决心要复仇,阿罗顺逃到哪里,他就追到哪里。阿罗顺先是退回中印度,王玄策紧随其后攻入中印度。阿罗顺连吃败仗,损失惨重,不得不投靠东印度。

东印度出兵,又被王玄策打败。

为了避免亡国,东印度王不得送王玄策厚礼,再三服软,王玄策这才退兵。

考虑到这是借来的兵马,即使把印度灭了,对唐朝的好处也没有多少,就是泄愤、复仇罢了。若真的征服了印度,最终得利的还是与印度相邻的吐蕃、尼泊尔这些国家,若这些国家得到印度,就会变强,反而对唐朝不利。

于是,王玄策接受了东印度王的条件,不再征战。

当然,在和谈之前,王玄策活捉了阿罗顺。回国时,把阿罗顺押回了长安。

唐太宗对王玄策的壮勇之举大为赞赏,封他为“朝散大夫”。

虽然这事已经过去了数十年,唐朝要以此问罪的话,那也是顺理成章之事。毕竟,使臣是为了友好而来,斩杀使臣这种事情很没道理,唐朝占住了理。

而且,王玄策的征服非常成功,他就万把借来的杂牌军,就能横扫半个印度。如今,唐军出动二十余万,大军压境,印度拿什么来抵抗?

印度打不过王玄策东拼西凑的杂牌军,而这些杂牌军遇到唐军屁都不是,谁能不惧?

“太子,恳求撤军,敝国愿意出重金相赠。”辛力重重叩头,大声乞求。

“容我灭掉天竺,天竺的一切都是大唐的,何需你相赠?”李隆基冷冷的道。

这话说得没错,只要灭了天竺,还不予取予求?用得着天竺相赠么?

“太子……”辛力还要乞求。

“轰出去。”李隆基右手一挥,命人把辛力轰出去,冷冷的道:“回去告诉阿罗那,洗干净脖子等着。”

辛力垂头丧气的离开,忙赶回去报信。

“出发。”李隆基站起身,走了出来。

在高力士的帮助下,飞身上马,骑着照夜狮王,飞驰而去。

张说、陈玄礼、杨思勖、薛直这些将领紧随而来。

“张说,你说这一仗如何打?”李隆基一边骑马飞驰,一边问张说。

“太子,要是我没有料错的话,这一仗没甚大仗可打,几乎就是一趟行军罢了。”张说脸上泛着笑容,道:“眼下的天竺四分五裂,如同华夏的春秋战国时代。天竺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部分,最强大的就是中天竺,也就是阿罗那的摩揭陀国。这个摩揭陀国,不仅拥有中天竺,还拥有北天竺,地域最为辽阔。”

说到这里,发出一声轻笑,道:“最为强大的天竺,竟然被王玄策借来的一万杂军打得差点亡国,真是可笑。”(未完待续。。)

第三十二章首战告捷

王玄策借来的杂牌军,没有多少战力,与唐军比起来差得太远。就是这样一支东拼西凑的杂牌军,竟然差点灭了天竺,这事儿还真有些让人难以置信,可这就是事实,不信也得信。

“与大唐之军比起来,天竺的军队差得太远,唯一能拿出手的也许只有象兵了。”张说对天竺下了一番功夫,很是熟悉,笑道:“要对付象兵的办法很多,比如说用老鼠、放火都可以,而我们不必那么麻烦,我们有大量的强弩,只需要摆出弩阵,就能射杀象兵。”

印度多大象,这是众所周知之事。印度也充分发挥了这一优势,组建了不少象兵。

大象的身体很大,一旦冲锋起来,很有威势。一旦破掉象兵,天竺也就无能为力了。

唐朝要破象兵,非常简单,只需要摆开弩阵,用强弩射杀就行了。

在弩阵面前,任何血肉之躯都是徒劳的,哪怕是大象也没用,一样要死。

“是以,我料定,此战我们可以不用甚么计谋,就是摆开堂堂之阵,一路横扫就是了。”张说最后道。

“呵呵!”李隆基大为赞赏,道:“你说得没错,我也是这么想的。”

虽然同为文明古国,但印度和中国相比,差得太远了。在历次的交锋中,印度都没有讨到便宜。那场边境战争,我们用四万人大败印度二十二万人。历史上的王玄策,用借来的上万杂牌军就能横扫半个印度。

这次,李隆基率领二十多万精锐之师前来。要是不能横扫。就没脸见人了。

李隆基率军来到边境。只见唐军帐幕相连,一眼望不到头。唐军是人欢马腾,人人摩拳擦掌,恨不得立时出击。

“聚将。”李隆基一声令下,聚将鼓响,众将赶来相见。

见过礼后,众将站列两厢,静等李隆基训话。

“这里。是吐蕃和天竺的边境,我们的南面,就是天竺。”李隆基朝南一指,大声训话,道:“对于天竺,以前的你们不熟悉,眼下你们应该熟悉了,是吧?”

“没错。”

“为了灭天竺,我下了一番苦功,好好研究了一番呢。”

“我也下了苦功的。”

众将七嘴八舌的叫嚷。难掩喜悦之情。

灭天竺,这是何等令人欢喜之事。众将无不是痛下苦功,对天竺进行研究。一番苦功下来,即使不了解天竺也了解了。

“嗯。”对这结果,李隆基大为满意,接着道:“灭掉天竺的好处,你们都知道了,我也就不再多说。以天竺的实力,无法与我们对抗,我们要灭天竺是必然之事。”

“呵呵!”众将深知天竺与唐朝的差距有多大,李隆基这话说到他们心坎上了,无不是发出一阵畅笑声。

“尽管如此,我还是要提醒你们,你们可以在心里藐视天竺,不把天竺放在眼里,可在行动的时候,仍是不能掉以轻心,要重视天竺,要正视天竺,唯有如此,我们才不会打败仗。”李隆基脸一肃,沉声道:“为何要如此呢?因为骄兵必败!我们可以藐视敌人,就是不能骄傲。明白了?”

“明白。”众将脸一肃,大声道。

骄兵,这是兵家大忌,得时刻记住。

“你们做好准备,明日就发兵。”李隆基大声道。

“遵命。”众将齐声领命。

“陈玄礼,你率一支军充当先锋。”李隆基对陈玄礼道。

“先锋?”众将齐声一叹,如此美事竟然落到陈玄礼身上了。

不过,转念一想,陈玄礼足智多谋,善谋善断,而且有大器局,由他当先锋再合适不过。

“遵命。”陈玄礼大声领命。

接下来就是商议一阵细节,以及出兵的有关事宜,然后就散去了。

次日,李隆基起床后,洗漱一番,用过早点,穿戴整齐,骑着照夜狮王,出了大帐。

只见唐军已经列阵完成,一个个强大的军阵,黑压压一片,如同海潮似的。

李隆基策马来到阵前,放眼一望,只见唐军士气高昂,战意炽烈,人人眼里闪着炽烈的光芒,恨不得大杀一场。

“弟兄们:五十年前,大唐的使臣王玄策奉太宗皇上之命出使天竺,却给天竺的阿罗顺伏击,死伤惨重,这仇这恨,大唐还未报,今日,我将率领你们前去天竺,讨回公道。”李隆基大声训话。

“讨回公道!”将士们爆发出惊天的吼声,声震长空。

王玄策虽然自己报了仇,可唐朝朝廷还没有正式讨回公道,李隆基这话虽是出兵的借口,借以鼓励军心士气,却也成理。

王玄策的壮勇之举,让唐人很是佩服,李隆基提起此事,他们能不激昂昂么?

“王玄策虽然生擒了阿罗顺,可他的孙子阿罗那依然在天竺为匪作歹,不把大唐放在眼里,大唐一定要对他进行惩戒。”李隆基大声道。

“惩戒阿罗那。”将士们再度爆发出惊天的怒吼声。

李隆基善于激励军心士气,只几句话就让将士们热血沸腾,恨不得立时杀入天竺。

“出发!”李隆基右手一挥,大声下令。

“隆隆!”陈玄礼率领先锋出发。

“隆隆!”唐军紧接其后,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声响。

唐军一队接一队的开出,朝南开去,如同一条长龙。

若是从空中望去的话,只见唐军如同一片涌动的海潮,滚滚南去,不可阻遏。

xxxxxxxx

茶博和罗城,是北印度的一座大城,占地数十里,城高垣厚。易守难攻。

摩揭陀国驻守这里的将领叫拉玛姆。此人四十多岁。身材高大,筋骨似铁。

“唐军可有消息了?”唐军大举集结的消息,早就在天竺传开了,作为茶博和罗城的守将,拉玛姆自然是格外关注。

“还没有。”有将领回答。

“还没有?唐军不会是不来吧?”拉玛姆颇有些急切的道:“我一直想与唐军打一仗,想要看看唐军是不是如传言那般厉害。”

“大人,你是不是想得太多了?想那王玄策,以借来的万把人马就打得我们大败。差点亡国,要是唐军打来了,我们还能有好果子吃?”有将领心惊肉跳。

王玄策那一仗,真是把天竺人吓破了胆,虽然数十年过去了,一提起王玄策的名字就让他们害怕。

“王玄策?那是他好运,没有遇到我,要不然的话,我一定要让他有来无回。”拉玛姆此人一向自高自大,谁也不放在眼里。

众将紧抿着嘴唇。没有响应,一时有些冷场。

“禀大人。唐军来了。”就在这时,斥候进来禀报。

“唐军来了?”众将一片惊呼,个个脸色大变,如同世界末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