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天子 >

第173部分

大唐天子-第173部分

小说: 大唐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一来,唐朝就多了一个前进基地,离阿拉伯帝国更近一步了。

若是唐朝占领了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不仅可以得到前进基地,还可以逼退阿拉伯帝国,使阿拉伯帝国无法得到前进基地,远离西域。

“这好处还真是不少。”

“每一桩好处,都是天大呀,天竺一定要灭了。”

“对!一定要灭掉天竺。”

众将完全赞成出兵灭掉天竺。

“这事,你们好好准备,容吐蕃稳定下来后,我们就出动天竺。”李隆基最后道。(未完待续。。)

第三十章吐蕃大治

李隆基埋头公干,眼睛通红,很是干涩,整个人很是疲惫。

自从决定要好好治理吐蕃以后,事儿就来了,可以说多如牛毛,李隆基一天忙到晚,就没有时间喘口气。

不仅李隆基很忙,就是张说、王毛仲这两人也是忙得不可开交,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要说清闲,也许只有张小飞、李宽、苏凡这些武将了,他们不善文事,此时不闲也得闲。当然,也不是完全的清闲,他们还要带领唐军维护秩序,协助张说他们推行新政。

“太子,这是新递上来的公务。”高力士抱着厚厚一撂文本上来,放在李隆基面前的短案上,有些怜惜的道。

“又这么多?”李隆基一瞧,眼睛一下子就直了。

他面前的短案上的公务还没有处理完,又来这么多,他感到有些无力。

“嘿嘿。”高力士发出一阵奸笑,道:“太子,这还是我给张说、王毛仲他们硬塞了一些呢,要不然的话,会更高。太子,你就体谅体谅吧。”

“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吧?”李隆基揉揉发红的眼睛。

“不是不好过,是很不好过。”高力士感慨一句,道:“灭掉吐蕃是何等的令人欣喜之事,然而,治理吐蕃又是何等的令人痛苦之事!唯有参与治理者才能明白呀。”

“没错,没错。”李隆基大为赞成这话。

自从治理事务铺开以来,李隆基真的感到很痛苦,比起打仗要痛苦得多。以李隆基的想法。他宁愿多打几个硬仗。也不想参与治理一事。

可是。眼下没有人手,不参与治理也得参与。

“太子,要不向陛下上奏,要陛下派遣一批官吏过来帮忙。”高力士出主意。

“远水不解近渴。”李隆基摇头,道:“我们派出人到达长安,父皇准允后,再召集挑选官吏,这需要时间。挑选好后。赶到逻些来,这又要不短的时间。”

说到这里,摇摇头,颇有些惋惜的道:“等他们到达,我们已经做得差不多了,他们到来不过是坐享其成而已。”

灭吐蕃这事,在出兵之前,李隆基就没有想过,直到都松芒布结亲征,李隆基这才决定要抓住这一难得的良机灭掉吐蕃。是以没有官吏方面的准备。

“不过,你提醒得对。”紧接着。李隆基点点头,道:“灭吐蕃一事,我们没有准备,是我临时决定的,这才有如此困境。灭天竺,却是有所准备,我应该向父皇上奏,要朝廷派一批官员前来,我们打下天竺后,就不会再有这种困境了。”

灭吐蕃因为道路难行,压根儿就没有这种想法,直到都松芒布结亲征,李隆基这才临时决定要灭掉吐蕃。灭天竺不同,因为从吐蕃进入天竺很有利,一是道路好走,二是居高临下,三是天竺四分五裂,唐朝要灭天竺是十拿九稳的事儿,治理天竺的官员可以从容准备。

“太子,宋璟求见。”张小飞快步进来禀报。

“谁?宋璟?”李隆基有些不信,还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

“是呀,是宋璟宋大人。”张小飞肯定一句。

“他怎会来了?”李隆基明明没有向朝廷要官员,宋璟竟然来了,李隆基还真是有些想不明白。

“他来得好,我正愁没人手呢,呵呵,这下好了。”紧接着,李隆基又是欢喜。

宋璟是一员能臣,善于文治,有他到来,治理吐蕃这事儿就可以轻松很多了。

“叫他进来。”李隆基吩咐道。

张小飞应一声,忙去带人。

“终于可以轻松点了。”李隆基眼珠子一转,冲高力士支招,道:“高力士,你把那些繁剧,难以处置的公务找出来,塞给宋璟去办。”

“噗哧。”高力士再也忍不住了,这个李隆基也有奸猾的时候。

“你甚眼神?我这不是挺累嘛,让他分担分担有何不可?”李隆基翻了翻白眼。

高力士忙一脸严肃,开始挑选起来。

“见过太子。”不仅宋璟进来了,就是张说、王毛仲也跟着进来。

此时的张说和王毛仲,红着一双兔儿眼,满脸的疲惫,脸色发白,人也瘦了一圈。

“宋璟,你怎会来?”李隆基问道。

“太子有所不知,这是圣后的意思……”宋璟把武则天的意思说了。

“祖母?”李隆基好一阵惊讶。

李隆基就是想破脑袋也是想不到,竟然是武则天提点的结果,眼珠子差点掉出来了。

“武则天不愧是中国历史上的唯一女皇,果是了得!”紧接着,李隆基就是钦佩之心油然而生。

从赞普被擒,就能判断出李隆基基灭了吐蕃,还能判断出李隆基要灭天竺,武则天这份才情非常了得,无论怎样赞誉都不为过。

“圣后了得,了得!佩服!佩服!”张说和王毛仲心悦诚服。

“宋璟,你带来一批官吏吧?”李隆基盯着宋璟问道。

张说和王毛红通通的眼睛死盯着宋璟,很是急切。

治理吐蕃一事,太过繁剧,二人肩负重任,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了,他们急盼有人帮着分担一些。

“太子英明。”宋璟点头,道:“圣后提醒过此事,陛下要臣挑选了一批官吏带来逻些。这只是第一批,后面还有。”

灭吐蕃很突然,要想从从容容的挑选官吏,那是不可能的。先挑选出一批,让宋璟带来,然后再挑选,这是很好的应对之策。

“太好了!太好了!”张说、王毛仲齐声欢呼。

不是二人想要偷懒,而是他们实在是太累了,终于有人分担了。不得不欢呼。

“宋璟。你先带人处理公务。我。张说,王毛仲要歇息一阵子。”李隆基更加干脆,直接把担子扔给宋璟。

宋璟把李隆基一瞧,只见李隆基眼睛通红,都赶得上兔儿眼了,而且,李隆基满脸疲惫,脸色有些苍白。的确是该好好歇息。

“太子但请宽心,臣一定办好。”宋璟忙道。

“张说,王毛仲,走,好好睡一觉。”李隆基冲二人一招手,三人快步而去。

高力士这个人精,忙着照顾李隆基歇息。

这一觉,李隆基整整睡了两天两夜,这才起来。等他起来后,发现事务已经给宋璟处理得差不多了。

宋璟不愧是能臣。处理这些事务特别在行。而且,他带来不少人手。要不快都不成。

又用了半个月时间,这才把事务处理得差不多。

“我们用了近两个月时间,终于把治理吐蕃的紧急事务处理完了,其效用如何,我们还不知道,我们还是去巡视一番,看看为宜。”李隆基把张说、宋璟、王毛仲他们召集起来道。

“太子英明。臣也是这意思。”张说第一个赞成。

新政的效果如何,还是亲眼去看看为宜。

对于这事,没人有异议,就这么决定了。李隆基他们各带一队人,分头行动。

李隆基带了一队人马,一路巡视下去。

来到离逻些近百里,一处牧民营地。

一来到这里,只见这里的牧民载歌载舞,欢天喜地,仿佛大过年似的。

“去瞧瞧。”李隆基一挥手,带着人过去。

“唐军来了!唐军来了!”

“哈哈!可亲可爱的唐军来了!”

“唐军是我们的恩人,迎接唐军去。”

牧民发现李隆基他们,大声欢呼,呼啦啦拥了上来,个个喜笑颜开,比起大过年还要欢喜,打量着李隆基他们如同见到老祖宗似的。

“老人家,你们为何如此欢喜?”李隆基脸上泛着笑容,冲一个老人问道。

“唐军,你有所不知,我们这是在欢庆我们翻身做主人了。”这个老人满脸红光,笑得嘴都合不拢了,一颗雪白的头颅不住晃动,道:“我们这些人都是奴隶,是被贵族欺压的奴隶。贵族可以为所欲为,不把我们当人。”

说到这里,老眼中涌出泪水,激动得发抖,道:“我以为我这辈子都是当奴隶的命,却是没有想到,唐军打来了,废除奴隶,我终于翻身做主人了。”

“唐军不仅让我们做主人,还分给我们帐幕,牛羊骏马,我们第一次拥有财物了。”又一个牧民激动得呜呜直哭:“我做梦都没有想到,我能拥有财物。”

“以往,我们听信贵族的谣言,以为唐军是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魔,却是没有想到唐军是如此的可亲可爱,他们就是我们的贵人。”

“要是没有唐军,就没有我们的美好日子,我们一定要牢记唐军的恩德。”

“唐军不仅让我们做人,不仅分给我们财物,还让我们的后人可以读书。读书有成,还可以做官呢。读书这事儿,我做梦都没有梦到过呢。更别说做官了,这是八辈子积的德。”

牧民你一言我一语,说着唐军的好处,听他们那语气,好象唐军是他们的再生父母似的,他们对唐军的感激之情如同滔滔江山,连绵不绝。

“你们以为还有甚不足之处?”李隆基问道。

“不足?没有啊。唐军对我们已经够好了,我们不奢望了。”牧民们忙道。

“唐军,还真有一个不足呢。唐军咋就不允我们这些丁壮从军呢?”一个身材壮实的牧民,颇有些遗憾,道:“听说唐军的军功赏赐很丰厚,若我能立下军功,就可以光宗耀祖了。”

“是呀,是呀。”不少丁壮齐声附和。

“你们放心,你们会有机会的。眼下要推行新政,还没有时间来做,要不了多久,你们就会美梦成真。”李隆基笑着道。

打下吐蕃,就要借用吐蕃之力,征召吐蕃丁壮从军是必然的,只是眼下没时间来做。如今,治理的紧急事务完成了,是该做这事的时候了。(未完待续。。)

第三十一章出兵天竺

一路巡视下来,只见吐蕃百姓欢天喜地,见到李隆基他们跟见到老祖宗似的,欢喜不已。

吐蕃是奴隶制度,而唐朝是封建制度,是没有奴隶的,只需要解放奴隶这一条,就足以让吐蕃人对唐朝归心。

更别说,唐朝还要办学,允许他们的子弟上学,学有所成还可以做官,这是天大的好事,他们在以往连做梦都没有想到过,他们不能不喜。

一路上,那些吐蕃丁壮总是叫嚷着,想要从军,这是最大一个问题。

其余的问题,都是细枝末节,只要稍加调整就可以了。

一个月后,李隆基回到逻些,张说、宋璟、王毛仲他们先后回来了。

“经过一个月的巡视,我发现总的来说还不错,唯一的大问题就是吐蕃丁壮叫嚷着要从军,埋怨我们没给他们机会。”李隆基与张说、宋璟、王毛仲他们聚在一起。

“我们的情况也差不多。”张说笑道:“他们想要从军,我们就成全他们。征召吐蕃丁壮从军,这是必然之事,眼下也该做这事了。虽说他们的战力肯定不如我们的军队,但可以做别的事儿,比如说驻守一事。容我们打下天竺,就派他们去驻守,大唐只需要在天竺驻一小支军队就可以了。”

打下一个地方,就要使用那里的力量,唯有这样,才能越战越强。使用吐蕃的民力,征召吐蕃丁壮从军,这是必然之事。

这些吐蕃人的战力不会有唐军那么强悍。但可以用来协助唐军。比如说驻守。维护秩序,押运粮草等等。

这会给唐朝节约很多人力,唐军只需要征战就可以。

“嗯。”李隆基深表赞成道:“这事得立即办理。李宽,你率五万军队驻守吐蕃,征召吐蕃丁壮从军,训练他们。”

“太子,能不能不驻守吐蕃?末将想要打天竺呢。”李宽讨价了。

灭天竺多么荣耀的事儿,谁不想?李宽才不想驻守吐蕃呢。

“哪那么多废话?要你驻守就驻守。”李隆基脸一沉。

“那好办。末将遵命。”李宽一缩脖子,忙道。

对于李隆基,众将是又敬又畏,一见李隆基沉下脸了,李宽尽管不愿,也不得不照办。

“你记住,征召吐蕃丁壮,训练他们这事儿非常重要。”李隆基一脸的严肃,道:“容我们打下天竺后,这驻守一事。不可能派出大军,要让吐蕃人来完成。你一定要把他们训练好。若是有问题,唯你是问!”

“太子请放心,末将一定办好。”李宽忙拍着胸脯保证。

“治理吐蕃的后续事务,就交给宋璟了。我们,准备征战天竺。”李隆基大声下令:“大军开始朝天竺边境集结。”

“万岁!”众将齐声欢呼。

灭天竺这事儿早就决定了,只是因为要治理吐蕃,大军要休整,暂时无法出兵,这让将士们颇有些不耐。如今,李隆基终于下达了出兵的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