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天子 >

第13部分

大唐天子-第13部分

小说: 大唐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是换个母亲的话,很可能为了儿子放弃一切。可她是武则天,她为了拥有一切,放弃了儿子。

还有,李贤之死,与武则天很有关系,这也让她非常痛苦。

两个儿子,都是因她而死,一个还是她亲手溺死的,这对于任何一个母亲来说,都是很痛心的事。即使是武则天这样的女强人,女皇,那也是很心痛的。

正因为亲身经历过,她更能明白“骨肉相残”的可怕,李隆基这话搔到她最痛的地儿了。

“说,是他指使的么?”武则天的目光从武三思身上移开,落在武懿宗身上,厉声喝问。

“是。”武懿宗一个激灵,再也挺不住了,只得实话实说了:“三哥看见皇嗣车驾甚众,大为不喜,要我好好落皇嗣脸面。”

武懿宗胆颤心惊,一句话说得结结巴巴,没有什么力道。然而,武三思听在耳里,惊在心头,如同九天落雷轰在他的心坎上,额头上冷汗直冒,浑身筛糠。

“传旨:罢免武懿宗的金吾将军。”武则天的女皇强势作风尽显,不与任何人商量,果断下旨。

“啊。”武懿宗当场就傻了。

金吾将军虽然不是什么高位,却也是实权在握,很有油水的说。只要他看谁不顺眼,给安上一个“逾制”的罪名,谁就得老老实实孝敬他,他就能捞到不少好处。

“至于三思,削你亲王仪卫,以后只能轻车简从,护卫不得过二十人,不得鼓乐。”武则天对这个最热门的继承人选也是不手软。

“啊!”武三思惊呼出声,脸色大变。

他是公认的武则天最热门的继承人选之一,历来是前呼后拥,尽显威风,靠的就是这些仪卫。武则天削了他的仪卫,只准他轻车简从,不得鼓乐,护卫不得超过二十人,这就是响亮的耳光狠狠抽在他脸上。

自此以后,他的威严将会大降,那些依附他的爪牙还会那么忠心么?

武承嗣拿眼瞄了一眼武三思,得意的昂起了头颅。

虽然同出武氏,不过,武承嗣也有心病,暗中忌恨武三思。武三思倒了霉,他就有机会了,他能不高兴吗?

“陛下圣明!”一片颂扬声响起,出自群臣之口,如同雷鸣似的。

武三思这些年没少干坏事,欺男霸女是常事,欺压朝中大臣更是家常便饭,受他欺压过的大臣不在少数,他倒霉了,谁能不喜?

这些大臣,更有扬眉吐气的意味。

“皇嗣谦恭孝友,从无失礼之处,仪卫一切如仪,从今往后,就不必再纠察了。”武则天看了一眼李旦,点了点头。

对于李旦这个儿子,武则天真的不太满意,没有强势的性格,更没有过人的才华,不过,武则天对他着实歉疚。

一是因为,武则天把李旦从皇位上掀下来,夺了他的帝位,作为母亲,不可能没有一点歉疚之意。

二是因为李旦这些年很低调,不与人争。就算是这样,武氏子弟也要对付他,武则天心里明白,却是没有为他说一句话,作为母亲,不能没有感觉。

借着这事儿,武则天大方的给了他补偿,不让再纠察他的仪卫,也就意味着,从此以后,武氏想要找他麻烦的话,就少了一道“方便之门”。

“谢陛下。”李旦是感动得稀哩哗啦。

这么多年来,武则天第一次为他说话,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赞扬他,李旦能不激动?

“三郎……”武则天对李隆基这个孙子大为满意,点点头,一脸的赞赏之意。

要不是李隆基处置得当,逼退武懿宗,李旦的脸面就丢尽了,到那时,武则天这个做母亲的也会脸上无光。

“祖母,你可是要赏孙儿?”李隆基脸上泛着笑容,右手冲武则天一伸,道:“祖母,你可不能厚此薄彼,您赏了父王,也得赏我。”

第二十一章名声渐起

第二十一章名声渐起

武则天好看的小嘴张了张,翻了翻眼睛,白了李隆基一眼,就是看你小子顺眼,对脾性,夸你一句,你竟然打蛇随棍上,讨赏了。

群臣也是一阵无言,就是狄仁杰也是摇摇头。这个李隆基,虽然精明过人,见机极快,毕竟年岁太小,与李旦争着讨赏,也太儿戏了点。

李旦有些担心,瞄了一眼武则天,发现武则天脸上泛着笑容,并没有生气,这才放下心。

“三郎,你要甚赏?”武则天笑眯眯的问道。

“我能要甚么?当然是要点儿方便之权。武三思和武承嗣这两孙子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他们一定会再次对付我们家,我得做点准备。”李隆基在心里暗道。

李隆基讨赏当然是有目的,他要对付武三思和武承嗣的反扑。两人盯上了太子之位,把皇嗣李旦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次他们吃了亏,肯定会反扑的。

要是李隆基能从武则天这里讨点儿“方便”,那么,对付起二人就更加有利了。当然,也会更狠,会让二人栽个大跟头。

即使不能得到李隆基想要的,也不会有什么罪名,顶多就是训斥几句,这等良机李隆基当然不会错失。

“但凭祖母做主。”李隆基先不说破,得看武则天能给他什么。要是不满意,他再讨价还价。

“你就是给我一根鸡毛,我也能当成令箭使。”李隆基在心里暗道。

“这样吧。三郎,为了你的安危,祖母赏你十名侍卫。”武则天拿眼狠狠瞪了一眼如同死狗般软在地上的武懿宗。

武懿宗拔刀相向,对李隆基起了杀心,这让武则大为不满。

任何一个奶奶,对此等事都会不满,即使武则天是女皇,是女强人也不会例外。

“侍卫啊?”李隆基大为失望,道:“祖母,我有侍卫呢。”

李隆基含着金勺出生的,早早就封了楚王,侍卫自然是有的,他出行可以前呼后拥,侍卫对他没有多大用处。

“祖母说的是十名千骑。”武则天脸一肃,声音低沉。

“千骑?”一片惊呼声响起,出自一众大臣之口,个个惊讶莫铭。

“这……”就是狄仁杰这样的重臣也是一脸的诧异。

李旦更是一副耳朵出了毛病,听错了的表情。

武三思和武承嗣二人也是一脸的震惊,一副不信的样儿。

为什么他们的反应如此激烈呢?

这就得从千骑说起。

千骑是帝国最精锐的军队,没有之一。

贞观十二年,唐太宗始建“百骑”,到了武则天时期,发展成“千骑”,到了唐中宗时期,发展成“万骑”,到了唐玄宗时期,发展成著名的“龙武军”。

这是整个帝国最精锐的军队,个个千挑万选,人人身经百战。

千骑平时负责皇宫的安危,万象神宫外面当值的兵士,就是来自于千骑。

这也是武则天唯一直接掌控的军队。

放眼整个朝中,能得千骑做侍卫的,扳着手指头也数得过来。

谁也没有想到,武则天竟然要赏十名千骑给李隆基做侍卫,谁能不惊?

紧接着,就是一片艳慕之声响起,个个恨不得与李隆基换个位置。

“真是走狗运。”武三思和武承嗣自然是不爽之极,他们如此得武则天信任与器重,也没有千骑做侍卫。

“三郎真是好运啊。”李旦既是艳慕,也为李隆基高兴。

“千骑个个千挑万选,人人身经百战,不仅身手了得,还头脑灵活,可以说千骑是藏龙卧虎之地,无异于一座‘帝国军事学院’。这里的人,有不少会成为将才,更有人会成为帅才,我想要建立由我掌控的军队,正需要将才。有了将军,还能没有军队?这机会我一定不能错失。”就在众人艳慕之际,李隆基已经想得更远了。

李隆基要让李旦保住皇嗣之位,要想登上帝位,就需要培养自己的势力,最好是掌控一支军队,他太需要将才了。而千骑,就是将帅的集中地。

著名的将领,郭子仪,就出身“龙武军”,也就是现在的“千骑”,由此可见,千骑是何等的重要,那里可以说是将星云集。

“至于对付这两个孙子,还有机会,我先把将才弄到手再说。”李隆基斜了武三思和武承嗣一眼,在心中暗道。

“谢祖母。”李隆基脸上泛着喜悦,又有些不甘,道:“祖母,十名太少了,能不能多给点?一百名,好不好?”

武则天无力的翻了翻白眼,这个孙子也太会讨价还价了。

群臣也觉得无力,这个李隆基实在是令人无语。

“小猴子,你莫要不知足。”紧接着,武则天脸一肃,训斥道:“你以为千骑是甚?千骑只有一千,不会多一个,也不会少一个,你竟敢如此大开口,要一百名,亏你说得出口。”

千骑的数目是固定的,只有一千,不会多一个,也不会少一个。若是有人战死,若是有人“退役”,或是不能符合千骑要求,就得从预备团队里面挑选,补足一千之数。

“你也不打听打听,满朝文武,除了国老这些少数重臣,又有谁能得到千骑做侍卫?”武则天指点着李隆基,很没好气,道:“就是皇嗣,就是三思、承嗣,他们也没有千骑做侍卫。你爱要不要。”

武则天说的是实话,拥有千骑做侍卫的,只有狄仁杰这些少数重臣,就是李旦和武三思、武承嗣也没有千骑做侍卫。

李旦他们的侍卫固然是精锐,但更多的是“礼兵”性质,用来装门面的。而千骑,那是帝国最精锐的军队,不仅可以装门面,还很能打。

“那好吧。”李隆基一副不甘心的样儿,道:“祖母,你得让我自个儿选。”

李隆基狮王大开口,要一百名千骑,那明显不可能。他是当作筹码来用的,为的就是这句话。

“你自己选?”武则天一愣,这个孙子的花样也太多了。赏个侍卫,他还要挑挑拣拣的。

“祖母赏给你,不一样么?”武则天有些不高兴了。

满朝文武,谁敢象李隆基这般要自个去挑选的?就是狄仁杰也不行。

“这能一样么?我要的是将才,最好是帅才。你赏给我的,能有将才么?”李隆基在心里暗道。

“祖母,你想啊,我年岁小,要是他们不把我放在眼里,口不应心,多不好。”李隆基脸上泛着笑容,一副讨武则天欢心的样儿,道:“我自个去挑对脾性的侍卫,这不更好么?”

“嗯。也有理。”武则天想了想,点头,道:“好吧。你自个去挑吧。”

千骑是帝国最为精锐的军队,个个千挑万选,人人身经百战,固然是了得。然而,他们的心气儿极高,等闲人等肯定入不了他们的眼。李隆基虽然精明,毕竟年幼,千骑不把他放在眼里再正常不过了。

让李隆基自个挑选,对李隆基更加有利,武则天不能不同意。

“谢祖母!祖母,你真好!”李隆基高高兴兴的冲武则天谢恩。

“呵呵。”哪个奶奶不喜孙子赞扬呢?武则天高兴的笑了。

又议了一阵事,就散朝了。

“见过皇嗣。”就在李旦准备离开之际,只见上千官员朝他行来,冲李旦见礼。

这些官员与往常不同,很是恭敬,对李旦异常尊重。

李旦已经经历过了,倒也不惊讶,要群臣免礼。

“见过楚王。”这些官员冲李隆基见礼。

李隆基今天的表现太抢眼了,骂得武氏子弟哑口无言,令武氏子弟颜面扫地,这让群臣大为赞赏,对李隆基是另眼相看了。

“狄仁杰见过楚王。”狄仁杰快步而来,先是冲李旦见礼,然后就是冲李隆基见礼,满脸的赞赏。

狄仁杰是武则天最信任的大臣,连他都来与李隆基相见,这说明李隆基在群臣心目中已经有了不轻的份量。

自此事过后,李隆基已经小有名气了,群臣都知道皇嗣第三子,李隆基非凡了得,胆识不凡,精明过人。

第二十二章帝国精锐:千骑

第二十二章帝国精锐:千骑

在回东宫的路上,李旦最是得意了,高昂着头颅,胸脯挺得老高,前呼后拥,煌煌气象,令他意气风发,感慨不已:“我今日始知皇嗣之乐也!”

自从七年前,李旦被武则天掀下皇位,封为皇嗣起,李旦就是胆颤心惊,连仪卫都不敢太多。就是这样,还是要被武氏子弟针对,让他无比憋屈。

今天,他不仅亲眼看见武氏子弟被李隆基象训孙子似的训得没了脾气,还被武则天亲口免去纠察风纪,也就意味着,李隆基以后可以安安心心的使用太子仪卫了,他是万分高兴。

当然,最受追捧的人不是李旦,而是李隆基。

今天这一切都是李隆基一手造成,他无形中成了主心骨,东宫属官见到李隆基,如同见到老祖宗似的,亲热得紧,眼神火热。

李旦一直很低调,连带的,这些东宫属官也只有夹着尾巴过日子。今天,他们终于扬眉吐气一回,这都是李隆基的功劳,他们自然是要把李隆基当作主心骨了。

尤是太子太傅和太子少傅二人,对李隆基是感恩戴德,当作老祖宗了。

要不是李隆基,他们就被武懿宗打了耳光,真要如此的话,他们再也没脸做人了,要他们不感激李隆基都不成。

回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