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987部分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987部分

小说: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要划分各路。
大捷之下,有的大臣欣喜若狂,又再次提起陇右路,但郑朗还是不大同意,唐朝陇右道包括秦、河、渭、鄯、兰、临、阶、洮、岷、廓、叠、宕、凉、沙、瓜、甘、肃、伊、西、庭、安西都护府。现在除了西域部分,其余一起收了下来。
这也是唐朝武功的一个重要标志。
重新取名为陇右路亦无不可,不过会让沙瓜西侧的回鹘人生起担心。回鹘人渐渐没落,没有必要与他们交恶,宋朝就是将西夏收复了,重心所在也非是大理、交趾、西域,依然还是北方契丹,未来是女真。
于是还是取名为河湟路,西夏改成灵夏路,保留了灵州、兴庆府、会州、韦州、盐州、宥州、洪州、夏州、银州编制,而原来什么石州、静州、顺州编制一律取消,改州为县。又将府州西方的丰州重新拉回唐朝的北河套,于北河套设一州城,命名为丰州。再者,又将府麟二州与延州、保安军划为灵夏路,这是作为中原王朝纽带的,与秦州划为河湟路是一理。然后又在乌延海设置了怀远军。
这样。新的灵夏路覆涵着十二州一府二军。
该镇压的镇压,该拉拢的拉拢,重新议定蕃候制度。
给予诸蕃候议事权,反驳权,但与吐蕃一样,各州府的知州知府皆是朝廷官员轮流担任。
仅此一项,就有了不少事务。
功成身就了,王韶与郭逵一起调回西府担任枢密副使,其实好休息啦。
但最头痛的还是一个字,钱。
打到现在。先后牺牲的军民,达到了九万人,受伤的还不计。
这些烈士都要钱帛来抚恤其家属。
这是死人的,活人有功也要赏。仅此两项,就需要大量的钱帛。
还非是用钱的地方,西夏收回来了,少了一个重大的边患,但西夏北方也面临着契丹入侵的可能。同时未来国内还会有叛乱发生。这必须要驻扎大量军队,没有西夏。陕西也要驻扎大量军队,但将物资运到陕西前线与运到贺兰山、居延海是两回事,后者成本还要高上数倍!
未来肯定不能这样供给,可以在当地鼓励自耕自足。不过眼下西夏一清二白,必须要从国内运输过去。还有的就是西夏境内的百姓,几十万户,几百万百姓。除了镇压的那批不算外,其余的必须得将他们养活。
战争结束了,国内欢呼声一片。
可是国库空空如也。各方面的税务不得不再度开始加重,许多地区百姓渐渐困苦起来。
甚至为了节约成本,一部分迁置到长安就食的党项人,又一步步东迁,迁到陕州,在三门东侧就食,与三门西侧就食,成本整整要减少一半!
也没有人说什么,难的是眼下,没有西夏之害,长久对宋朝会十分有利。
……
正月初一。
李秉常还是西夏国主,原来是皇帝,不过这个皇帝始终未得到宋辽的认同。从原来关系上来说,李秉常是国主,如今是国主,地位未动,并且继续呆在西夏皇宫,皇宫里还有许多太监宫婢,但侍卫减少了,这是不得不为,否则侍卫一多,可能会发生不好的故事。
并且还有大臣。
一些梁氏党羽,还有一些对宋朝有恶感的,以及投降西夏的一些汉奸们,全被被以谋逆罪处决了。余下来还有许多大臣贵族,有的投入宋朝蕃候计划中,有的作为各州县的副职官员收编了,但有少数人仍死忠于李秉常。
郑朗仍保留着他们的原来官职,只是与制度有讳的官职一一取消。这些人隔三岔五地来皇宫朝拜李秉常,不过只是关上门的事,在外面他们没有半点权利。
而且郑朗在渐渐有意地打压。
然而对这些人,郑朗并没有用粗暴的手段。这也进一步的安定了人心。其实不仅是为了成功将西夏纳入宋朝体系,也是在摸索未来治理幽云十六州的经验。
大年初一,郑朗作为灵夏路安抚经略使,也来贺拜李秉常。至少名义上李秉常是国主,河西节度使灵夏郡王,名义上的地位还比董毡略高那么一点儿。不过在之前,李秉常必须拜见宋朝的使者。使者是苏东坡。
各叙各的,这只是做一个样子,减少西夏百姓怨言的,别当真。
然后于西夏皇宫欢宴,随着苏东坡随着郑朗去了他在兴庆府的新宅子。
一个比较朴素的院落,苏东坡与郑朗说了几句话后,拿出张方平的书信。
两府人员又有变动,薛向病逝,张璪与曾孝宽因才能不足,让言臣弹劾,先后离开两府。蔡确与郑朗的老乡孙固、李清臣先后上位。吕公弼下,吕公著上。有的人才能薄弱,例如孙固,还有的人资质浅了,例如张商英。
去年前方在大会战,后方压力很重,因此又将章惇调回西府担任枢密使。
信就是章惇写来的。
第一件事就是国家财政压力吃紧,年关到了,朝廷会得到一笔收入,那就是平安监的分红。不过用钱的地方更多,过年了,外戚宗室官员将士,都要赏赐的,还有各种活动,不管怎么说,这是宋朝历上的罕见大捷,不能过一个寒酸的新年。
这些所用钱帛不菲。
并且西北还要继续调拨大量钱帛物资。
与郑朗说话,章惇没多客气,直接说了钱帛太紧张,不能再逼,再逼又有可能到处谋反起义。
这个倒是好办的,郑朗打算淡出政坛,朝堂的事多不过问,章惇说了,他也可以管一管。钱帛紧张,不能从百姓身上逼,但可以继续从银行里借一笔钱来周转,再坏些,不比当初欠下三亿多要强吧。
他关心的是第二件事。
这些年平安监大肆从倭国进口木材,若大的宋朝一年得用多少木料,仅是制墨,几乎在几十年内就将华北地区的松树砍伐一空。这种木材的用量放在倭国,会带来多么惊人的影响。
大肆购买,为倭国带去惊人的财富,许多贵族绫罗绸缎,越来越有钱,甚至从宋朝商人手中购买豪华的船只,来宋朝旅游。说不定还有一些女子夹杂在这些船只中,又借了一些种回去。
对此,宋朝不问的。
对它,还没有对高丽看得重,毕竟高丽能起来牵制契丹作用。
这是富的一面。
但大肆砍伐的结果,就是许多地区山林变成了荒山野岭,本来倭国水土就很薄弱,后世它们森林占据着全国百分之七十的面积,还要进口木材,而非是从国内砍伐也是迫不得己,那方水土不能砍,一砍准得完完。
偏偏现在倭国皇室控制力弱,而且宋朝也非是用强行手段购买,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谁去管?
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许多山谷山洪暴发,泥石流现象增加,无法居住耕种。一大批百姓纷纷逃亡,有少数人逃到海上,有的经商,有的打渔,还有的就干起了盗贼勾当。
原来祸害的是倭国周边地区,渐渐随着活动范围扩大,渐渐延伸到琉球与舟山群岛一带。
祸害不大,只有少数几十艘船只漂过来。但渐渐有了蔓延的趋势,并且对海上的事,章惇虽是福建人,同样不大懂。
于是写了信,问郑朗怎么办。(未完待续。。)


 九百二十七章 雪(大结局三)

郑朗听到这个消息非是气愤,相反的,是兴奋。
这种心态很不正常的,在宋朝就要言宋朝,经他这一整,估计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也不会有后世那种悲惨的故事发生了。
也比较容易解决,郑朗立即执笔,写了一封回信。两条策略,一是于沿海也设立保甲法,于各州各府训练大批保丁,非是为兵源而设,一是济贫,二就是防御。
其实明朝倭寇之害,害在国内政策,导致沿海地区的百姓为了生计冒充倭寇,或与倭寇勾结,若没有这些人与倭寇勾结,以当时倭寇的真正实力,很难以为害。所以郑朗第二策便是任何人与倭国海盗勾结,全部得杀无赦。
宋朝海政是开放的,除了偶尔派使去高丽,很少打造宝船,对国外耀武扬威,可真正的足迹,就是没有郑朗,走得也不比郑和下西洋的少。因此乡绅勾结倭寇,百姓冒充倭寇的机率很小,再加上这道禁令,倭寇以后会越来越多,但不会形成多大危害。
四儿端上茶水点心,苏东坡连说不敢。
然后他又说道:“郑公,我从京城来,听到一件事,契丹派使,强令我朝从灵夏路撤军回去。朝中正在为此事烦恼。我一路西来,看到一些地区,若是官员苛刻,百姓已露出困苦之色……”
“契丹也未必可怕,不过今年是很难……”郑朗想了想,又提笔写了一份奏折,让朝廷与辽使商议,拿出三到四百万缗钱向契丹购买皮毛牲畜。
“郑公,太多也。”苏东坡看着这个数字,有些肉痛。说老实话,苏东坡还是不错的,爱民。但政治上远不及苏辙,因此担任地方官员时往往出了政绩,进入两府后有时不但办不了事,还坏了事。
郑朗说三四百万缗钱,就是财政不困难,对于宋朝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并且现在这种交易是等于贿赂性质的,毫无疑问,契丹会大宰特宰。
“子瞻,不厚不足以成功也。就是这笔款子。也未必会让所有契丹有远见的大臣苟和。不过会让一些眼光短浅的贵族与商人,游说契丹与我朝继续和好。今年虽难,一旦契丹正式出兵,那么会更难。到了明年,契丹若要出兵,甚至我心中还会欢迎。”
“并且再过几年,我朝都可以随时将岁币中断,至少会将这个纳字去除。”
苏东坡眼中闪过几道光亮。
西夏对宋朝起的是重要的军事牵制作用,因为它屡屡犯边。不得不在陕西路驻扎大量将士,增加了冗兵与冗费,也给陕西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但非是宋朝的耻辱,两国交战。互有胜负,就是给了几个钱买安,那是赏钱,不象契丹那样。是一个纳字。到了南宋更耻辱,宋高宗写信给金国皇帝,在信上自称“臣构……”
其实归根到底。是面子问题。
但面子当真那么重要?
留苏东坡呆了一晚上,两人又谈了一些诗词歌赋方面的知识,如今苏东坡在文学造诣上早就超出了郑朗。当然,郑朗对此不是很介意,苏东坡也不敢自傲。
第二天苏东坡匆匆忙忙赶回京城,得趁契丹使者没有离开京城时,将郑朗这封信带到京城去。
果然,这个三百万,让辽国使者心动了,不敢做主,也没有再争执,匆匆回去。
宋朝因为财政压力,仍然很困窘,不过许多地方在转好。
比如陕西,九成以上的壮丁、蕃丁与弓箭手等兵役逐一裁去了,就连乡兵也裁去三分之二。去年一年的鏖战,让陕西百姓过得很苦,不过自此以后,逐步松压。
再比如禁兵。
本来禁兵不多,再加上前后牺牲了数万禁兵,没有再裁了。而且河湟与西夏占领时间不长,各地还有一些部族不满宋朝的统治,也必须要驻兵。同时丰州与府州、兴庆府与怀远军这几个地区更要驻扎大军,以防契丹入侵。
驻军暂时不敢减少,不过分散到这么广大的地区,生产恢复过来,当地供给,再加上兵士的屯田,至少在粮草上能几乎自给自足了。仅此一项,一年就会替宋朝节约大量钱帛。
而且宋朝以后不会再为战马与牲畜发愁。
部分地区已经开始推广杂粮,这会进一步缓解北方粮食的压力。特别是玉米,它不仅是杂粮,还是上佳的饲料,利于百姓养殖牲畜。
但郑朗在兴庆府的动作,使得宋朝财政进一步的恶化。
用费最多的便是绿化,先是自贺兰山引雪水,开挖一条小运河通向居延海,这条小运河不宽不深,非是用来运输的,纵然再宽再深,没有充足水源,也不可能当成船行驶的运河。就是这条小河,以后还会是一条季节性的河流。
它起的就是绿化防风沙作用,又于小河两边开挖几十个小型湖泊,在汛期蓄水,两边载上许多耐旱植物。防止风沙恶化,而且能护住商道,一旦两边绿树成荫,昔日唐朝时的北商道规模又能恢复过来,上通阻卜,西沟西域,给兴庆府、盐夏、府麟、太原、延州会带来无限商机。又于南北河套开挖了大量引水渠,植树造林。
但在许多地方设置了禁牧区。
包括弱水两侧,花了许多钱帛植树,或者种植了大量牧草,又修了许多小型水渠滋润。
树林所在一律不得砍伐,并且种植密密麻麻的棘刺,以防人类进去胡乱砍伐,至于草地,只有少数地区给牧民放牧,其他草地同样禁止牛羊进入,但允许牧民每年分成四到五次,定期进去收割牧草。
这样经济效益会更高,并且等于强迫性的将牧民逼着定居下来。不定居就无法管理。
是互惠互利之举,只是这样一来,朝廷必须投入大量钱帛下去。
因为水土比河湟恶化更激烈,这次投入的钱帛很多,前后三年时间,投入的钱帛达到三千四百多万缗。
还有兴修道路,开办学堂。原先的党项文字放在博物馆了,全部普及汉字。
去年前面收复一处,后面就组织百姓种植冬小麦,但等冬小麦上来,必须到五月份,早错过了植树造林时间。现在这些工程提前了,百姓要吃要喝要穿要工钱,花费更多。
郑朗做得有些急,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